APP下载

止颤一号方配合针刺颅底七穴治疗帕金森病临床分析

2022-08-05

光明中医 2022年14期
关键词:风池肝肾帕金森病

王 娟 石 倩 王 雷

帕金森病归属于运动障碍类疾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变性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震颤、强直、少动(运动徐缓)、姿势异常和姿势反射障碍等[1]。目前对于此病尚无根治性治疗,且长期口服药物不良作用明显,给病患的身心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而中医学的介入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运动症状,还可以减少西药的用量从而减轻西药的毒副作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采用止颤一号方联合针刺颅底七穴治疗帕金森病30例,临床疗效斐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通过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徐州市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前来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徐州市中医院针灸脑病科病房及门诊求诊的帕金森病患者60例。治疗组30例,年龄最小49岁,最大85岁;病程在18~30个月;H-Y分级1~3级,其中1级1例,1.5级4例,2级10例,2.5级10例,3级5例。对照组30例;年龄最小53岁,最大85岁;病程在18~30个月;H-Y分级1~3级,其中1级0例,1.5级4例,2级13例,2.5级11例,3级2例。2组患者上述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表1 2组帕金森病患者基础资料比较 (例,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6中国帕金森病诊断标准[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2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老年医学会《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试行)》[3],辨证属肝肾阴虚型。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②改良H-Y分级<4级;③患者近期未接受中药及针刺治疗并愿意接受治疗;④签署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①帕金森综合征及帕金森叠加综合征患者;②有严重的肝肾功能异常、心功能不全、造血系统异常等疾患或合并恶性肿瘤者;③有躯体化障碍等精神疾患者及不能配合者。

1.5 治疗方法2组患者一般治疗均口服同一剂型多巴丝肼片(美多芭),每次半片,每天3次,饭前1 h或饭后1.5 h口服。2组患者均采用针刺治疗,针刺颅底七穴,取穴天柱(双)、哑门、完骨(双)、风池(双)。操作方法:患者取俯卧位,局部用碘伏进行消毒后用0.35 mm×40 mm华佗牌针灸针进行针刺,哑门施针应以下颌方向徐徐刺入1.2寸,在0.5~1.0寸间提插至得气后不再行针,严格遵守操作要领防止损伤延髓;完骨施针应以鼻尖为准刺入1寸;风池施针应以对侧鼻尖为准刺入1.2寸;天柱施针时针身应与皮肤呈90°刺入1寸; 除哑门外全部施以捻转补法至针下得气后,以2次/s捻转2 min留针40 min,20 min行针1次。每周针刺5 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止颤一号方,药物组成如下:熟地黄15 g,生地黄15 g,当归15 g,白芍15 g,钩藤15 g,制何首乌15 g,枸杞子15 g,黄芪24 g,白术10 g,天麻10 g,防风10 g,威灵仙10 g,全蝎6 g,蜈蚣2条。中药均由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徐州市中医院中药房统一煎煮提供,分早、晚2次饭后30 min温服,1剂/d。2组患者均需连续治疗2个月。

1.6 观察指标①2组患者进行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4]评分,本研究评价其中Ⅱ、Ⅲ部分,Ⅱ部分为日常生活活动,Ⅲ部分为运动检查,治疗前后各评价1次。②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问卷(PDQ-39)评分变化。

2 结果

2.1 UPDR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UPDRS-Ⅱ,UPDRS-Ⅲ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UPDRS量表上述评分降低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帕金森病患者UPDRS评分比较 (分,

2.2 生活质量问卷(PDQ-39)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PDQ-39均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PDQ-39评分降低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问卷(PDQ-39)评分比较 (分,

2.3 安全性评价本次研究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事件。治疗前后完善肝肾功能、血常规均未有出现异常。对照组出现2例晕针反应,起针平卧休息后症状缓解,安抚患者情绪再次针刺治疗后未出现晕针情况。治疗组出现1例口服中药后以轻度腹泻症状为主,告知患者可继续服用,2~3 d症状缓解,实验组未出现晕针现象。

3 讨论

此病属于中医“颤证”等范畴。《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指出此病发病与肝相关。《素问·脉要精微论》:“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可见病变与“髓”有关,而肾主骨生髓,说明此病发病与肝肾不足密切相关。多数医家认为此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肝肾亏虚,标实以风阳、痰浊、瘀血为主。王雷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临证以止颤一号方加减,有补益肝肾兼熄风活血之效。方中熟地黄、生地黄滋阴补肾生津;当归、白芍、制何首乌、黄芪、白术补肺脾气,气血充则肝有所养,使筋脉得养;枸杞子滋阴养肝以熄风;威灵仙、钩藤、天麻、防风平肝祛风,止痉通络,与白芍合用可柔肝养血敛阴;蜈蚣、全蝎熄风镇痉,通络止痛。全方共奏补益肝肾之阴、熄风舒筋止痉之效。谌盈帆等[5]通过补肾活血方(肉苁蓉15 g, 山萸肉10 g, 川芎10 g, 当归10 g, 丹参15 g, 赤芍20 g, 石菖蒲15 g, 蜈蚣2 g)观察帕金森病模型小鼠TLR4/NF-KB信号通路,结果发现补肾活血方能通过抑制TLR4/NF-KB信号通路,进而降低炎性因子和Caspase-3 蛋白表达,减轻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凋亡,减少DA能神经元损伤。姜梅等[6]通过频数分析法研究颤证的用药规律,发现治疗颤证以滋阴养血熄风为主,核心药物是白芍、天麻、熟地黄、当归等;配以解表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等,基本病机为筋脉失养、肝风内动。门慧[7]从Nrf2信号通路研究健脾益肾通络方(熟地黄20 g, 桂枝10 g, 白芍15 g, 白术12 g, 鸡血藤 15 g)治疗急性帕金森病小鼠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健脾益肾通络方可以改善MPTP诱导的PD小鼠的运动迟缓症状、可以减轻MPTP诱导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可能通过激活AMPK/Nrf2通路增强HO-1的表达,发挥抗氧化作用。

“颅底七穴”是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陈枫等首次公开提出的经验效穴。七穴均属于阳经穴,哑门属督脉,与阳维脉相交,统领一身之阳,主阳气之运行;风池、完骨属胆经,均可熄风平肝阳,为治疗帕金森病的常用效穴。天柱属足太阳膀胱经,其穴在风池、哑门之间,三者呈半环形分布,可以加强穴位刺激及疗效。《素问·脉要精微论》云:“头者,精明之府”,头是经气汇聚集结的重要部位,属阳中之阳,完骨、风池、天柱、哑门诸穴均位于颅底,顺次相依,治疗帕金森病可直达病所[8]。有学者研究发现,针刺风池能够调节体内多巴胺含量改善功能[9]。刘义等[10]研究发现,针刺风池、完骨、哑门可干预快乐素5-羟色胺的分泌,对改善情志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治丁铭等[11]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取穴规律,结果发现风池等是常用腧穴,腧穴所属经脉多见于督脉、足少阳胆经等。

综上所述,针药联合治疗帕金森病可收获较好的临床效果。当然也存在诸多问题。如样本量少,没有设置单纯西药组,中药辨证分型没有统一规范,针刺操作取穴及手法均能影响效果等。在以后的研究中可进一步完善PD中医疗效标准,采用大样本的系统研究,并追踪远期疗效,并进一步研究其生理病理参与机制,为临床疗效的提高,做好扎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风池肝肾帕金森病
杞菊地黄丸治疗飞蚊症肝肾阴虚证的疗效观察
关注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障碍
改善生活方式,延缓帕金森病进展
补肝汤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分析及对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手抖一定是帕金森病吗
帕金森病科普十问
三种经典题型带你玩转勾股定理
图解常见病刮痧疗法(十八)
图解常见病刮痧疗法(十五)
两腿一分补肝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