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疫精神”对提升医学生职业素养的调查分析

2022-08-02陈辉强林东红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抗疫精神医学生抗疫

吴 琳,陈辉强,陈 阳,林东红,庄 端*

(1.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福建医科大学医学技术与工程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4)

一、前 言

2019年7月,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提高医生职业素养的要求,因此,医学院校需更加注重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在此次抗击新冠疫情期间,医护员工呈现的“抗疫精神”,对广大医学生产生了巨大影响。“抗疫精神是苟利国家、不畏生死的奉献精神,是顾全大局、共克时艰的牺牲精神”[1]。本文就“抗疫精神”对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影响进行调查,思考提升医学生职业素养的路径。

二、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从福建医科大学随机抽取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治疗学、眼视光学等5个专业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218份,有效问卷218份。

(二)调查依据。

医师职业素养包涵尊重患者、将患者利益置于首位、行业自律和通过专业培训达到技术胜任等[2]。同时,根据《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WHO西太平洋地区本科医学教育质量保障指南》等文件[3]对医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设计调查问卷。

(三)调查方法和判定标准。

本研究采用问卷星匿名调研的方式。除基本信息外,其余项目均采用计分制,每个项目的分值范围为-5至5,其中,-1至-5表示“抗疫精神”对医学生的职业素养产生负面影响,影响程度逐步增加。0表示没有影响,1至5表示对医学生的职业素养产生正面影响,影响程度逐步增加。

(四)统计学分析。

问卷回收后,将数据导入SPSS 19.0分析软件,依据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分别构建源数据,并进行样本分布、均值比较、相关性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等分析,利用Origin软件做图,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统计结果

(一)调查对象基本资料分析。

为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对218名医学生的性别、专业及各自占比情况进行分析。其中,男女占比为37.61%、62.39%,性别比例符合我校的男女生比。专业人数(医学检验技术、眼视光学、康复治疗学、医学影像技术、临床医学)比例为33.94%、11.47%、16.51%、19.27%、18.81%,符合各专业学生总基数比。

(二)专业年级比较。

1.不同年级学生在不同模块的分值情况(见图1)。如图可知:(1)“抗疫精神”对医学生产生的影响均为正面。(2)在每个项目中,选择影响程度为5分的学生均高于50%,低于80%。同时,医学生在不同项目分值为5分的“高分比”存在明显波动,说明医学生在各个项目受到的影响不同。其中,在“尊重患者隐私、尊严”“明确职业边界”“掌握药理知识”“采集病史、规范书写病历”4个项目中,分值为5分的高分占比明显低于其他项目的平均水平。

注:a.“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模块;b.“知识”模块;c.“技能”模块图1 不同年级学生在不同模块得分的分布情况

2.“抗疫精神”对不同年级学生职业素养的影响。不同年级学生在3个模块的平均得分虽存在差异,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抗疫精神”对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影响与年级不存在相关性。

3.“抗疫精神”对不同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影响(见图2)。在“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模块中,专业间两两存在差异(P<0.05);在“知识”模块中,医学检验技术与临床医学、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治疗学等3个专业间都存在差异(P<0.05),其中,检验技术专业所受到的影响比其他4个专业更大,模块1均值(31.3±4.08),模块2均值(27.1±3.59),提示不同专业学生,由于知识结构差异,受“抗疫精神”的影响程度不同。

四、讨 论

(一)不同项目分值存在差异的分析。

根据前文,不同项目的高分比存在明显波动,说明医学生在各个项目受到的影响不同,其中,在“尊重患者隐私、尊严”等4个项目中,高分占比明显低于其他项目,说明需要加强医学生在人文素养和操作规范性等方面的教育。可通过以下渠道改善医学生的素养现状:(1)做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力量之源”[4],引导学生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2)将操作规范意识融入课堂,以事件、病历案例教学为手段,培养学生操作规范性意识。(3)搭建志愿服务育人实践平台,加强“校—医”协同育人模式,扩大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覆盖范围。

(二)相同项目正面影响程度不同的分析。

根据前文,同一个项目的不同学生分值存在差异,不同项目的高分比存在波浪变化,反映出不同专业学生因个体素养差异,导致对于“抗疫精神”的体悟有区别。为此,我们必须讲好“抗疫故事”,做到广泛性和有效性相结合。(1)做好正能量和典型事迹的宣传。利用新媒体平台,讲好“优秀抗疫工作者”的先进事迹。(2)打造“课程思政”。通过结合医学的科学属性和思政属性,将抗疫故事、抗疫精神有机融入教学内容,增加正面教育频次,缩小个体素养差距。(3)分类指导。通过谈心谈话、走访宿舍等多种渠道,为学生定制个性化方案。

(三)不同专业学生受到影响程度不同的分析。

不同专业学生受“抗疫精神”的影响有差异,知识的应用性、实践性、社会服务性越强,学生的知识面越广,受到的正面影响越大。因此,有必要借鉴全科医学(它是一门涉及临床、康复、预防、健康管理等多方向交叉的学科[5])的教学模式,可通过2种方式:(1)整合课程板块,形成以循环、呼吸、泌尿、消化系统为主线的选修课程[6],达到拓展学生医学知识的目的。(2)强化以应用实践创新为目标的教学方式。以PBL教学、案例教学为主要方式,以科研课题为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冠疫情背景下的“抗疫精神”对不同专业医学生的职业素养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正面影响,作为新时代的思政工作者,我们要通过多种渠道,增强医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而奋斗。

猜你喜欢

抗疫精神医学生抗疫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对减肥与断食晚餐认识的比较研究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的 若干着力点
新时代抗疫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硬核力量
用好“抗疫精神”打赢全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