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集束化理念设计的吸痰装置在人工气道病人中的应用研究

2022-08-01李冬梅黄金玲黎东眉何桂炼梁燕连

全科护理 2022年21期
关键词:三通负压管路

李冬梅,黄金玲,黎东眉,何桂炼,黄 施,梁燕连

吸痰操作主要针对临床上呼吸道分泌物多且不能有效咳嗽、咳痰,如危重、昏迷、麻醉未清醒、建立人工气道等病人,帮助其排出分泌物,不仅是重要的抢救操作,也是临床最常用的技术操作[1]。吸痰装置是实施吸痰护理必备的物品,是抢救危重病人的常用设备,是保证抢救顺利进行的关键。目前,临床上使用备于病人床旁随时待用的常规吸痰装置吸痰时,不但存在备物繁复、耗时,实施吸痰冲管时倾倒取液或直接在瓶内抽吸的方法以及对使用中非吸痰状态时的吸引连接管口予纱布包裹保护等方式均存在被污染的风险;而且操作前准备无法快速到位,易因不能及时吸痰导致人工气道病人的痰液外喷而增加医院感染和环境污染的概率,甚至痰液堵塞时因吸痰时机延误导致病人有生命危险。随着医改的持续深化以及健康中国政策的不断推进,护理也在不断变化和创新,正在向高质量、个性化的方向发展[2]。因此,针对常规吸痰装置及吸痰方法存在的不足之处,本研究基于循证的吸痰装置改良方法,运用集束化理念将吸痰用物进行集束化管理,设计组合一种可控式全封闭吸痰装置(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专利号:ZL 2020 2 1899938.9),并在人工气道病人中应用,为探究其实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①病人资料:选取2018年12月—2021年7月头颈外科、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200例人工气道病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知情同意的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病人。排除标准:①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病人;②气管插管病人;③其他不需要常规准备吸痰装置于床旁而突发病情变化紧急抢救病人。按病人行气管切开手术时间的先后顺序交替将病人纳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男68例,女32例;年龄18~87(56.52±8.75)岁;颅脑损伤30例,脑血管意外21例,呼吸衰竭10例,舌癌10例,扁桃体癌7例,下咽癌4例,牙龈癌4例,喉咽癌3例,口咽癌3例,重症肺炎3例,口底癌1例,声带肿物1例,下唇内面恶性肿瘤1例,颈部恶性肿瘤1例,颈椎病1例。对照组男61例,女39例;年龄15~91(57.65±7.62)岁;颅脑损伤27例,脑血管意外17例,呼吸衰竭13例,舌癌9例,下咽癌5例,喉咽癌6例,牙龈癌5例,扁桃体癌4例,重症肺炎4例,口咽癌3例,急性蛛网膜下隙出血3例,口底癌2例,右颊癌1例,鼻窦癌1例。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护理人员资料:头颈外科、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N1层级以上护理人员57人。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管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装置及方法吸痰,采用我院护理部编制的《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流程》中的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的用物准备及操作方法。观察组采用基于集束化理念设计的吸痰装置吸痰,即将现有的吸痰用物进行集束化管理,组装一种可控式全封闭吸痰装置,利用此吸痰装置吸痰时省去了对照组中无菌治疗盘、无菌容器的准备及吸痰前的预冲管环节。由课题组成员对临床应用科室N1层级以上护理人员进行制作和操作的培训,整套吸痰管路装置处于全封闭无污染式保存状态,一人一使用,一次性使用物品与冲洗液24 h更换组装1次,冲洗液用完随时更换。为安全起见,采用单独的输液杆挂放冲洗液,同时悬挂使用红色卡片纸自行制作的吸痰冲管警示标识,并做好仪器日常保养等工作[3]。可控式全封闭吸痰装置的制作方法、操作原理、操作方法具体如下。

1.2.1 材料及制作

1.2.1.1 材料 14号一次性使用吸痰管、冲洗液(500 mL 0.9%氯化钠溶液)、一次性使用输液器、一次性使用吸引连接管、一次性使用负压引流袋、中心负压吸引装置(负压吸引桶、负压表、缓冲瓶)、粘贴式扭线环。

1.2.1.2 制作方法 ①一体式自带保护塞盖三通接头的制作:取14号一次性使用吸痰管1根,吸痰管由导管和接头(有锥端接头及自带保护塞盖的侧孔接头)两部分组成,在锥端接头与导管连接处保留1 cm导管,用无菌剪裁去吸痰管余下导管,即成自裁接头。自制的一体式三通接头包括锥端接头、侧孔接头(自带保护塞盖)和自裁接头。②中心吸引装置的准备:取吸引连接管将负压引流袋与中心负压吸引装置连接安装,预留与负压引流袋吸入口连接的吸引管另一端,待与自制三通接头的锥端接头连接。③悬挂式冲洗液的准备:将输液器插入冲洗液内,将冲洗液悬挂于输液架上,排气。④完成整体结构组装(保存示意图见图1、使用示意图见图2):将自制的一体式三通接头的锥端接头与吸引管(另一端接负压引流袋吸入口)连接,自裁接头与悬挂冲洗液装置的输液器外圆锥接头(去掉头皮针)连接,侧孔接头盖上保护塞盖。

1—输液架;2—输液瓶;3—输液管;4—调节开关;5—保护塞盖(关闭状态);6—侧孔接头;7—锥端接头;8—自制一体式三通接头;9—自裁接头;10—负压引流袋吸入口;11—负压引流袋抽出口;12—负压引流袋;13—负压桶;14—粘贴式扭线环(管路处于固定状态);15—设备带;16—中心负压表;17—吸引连接管。图1 可控式全封闭吸痰装置保存(整体结构)示意图

1—输液架;2—输液瓶;3—输液管;4—调节开关;5—自裁接头;6—吸痰管;7—侧孔接头;8—保护塞盖(开放状态);9—锥端接头;10—自制一体式三通接头;11—吸引连接管;12—负压引流袋;13—负压桶;14—粘贴式扭线环;15—设备带;16—中心负压表。图2 可控式全封闭吸痰装置使用示意图

1.2.2 操作原理 以不改变吸痰压力学原理及不影响护士吸痰操作活动范围为前提,利用自制的三通接头使负压吸引装置与悬挂式冲洗装置连接相通,不用分离吸引连接管,通过开放或关闭侧孔端的保护塞盖即可达到调控吸痰与接口保护,并通过负压作用和输液器调节开关的控制对吸痰管路进行冲洗。吸痰与冲洗分解说明示意图见图3与图4。

图3 吸痰分解说明示意图

图4 冲洗分解说明示意图

1.2.3 操作方法 当病人需要吸痰时,先调节吸引负压(负压为0.02~0.04 MPa),戴上无菌手套,左手拿连接管,右手打开三通接头侧孔端的保护塞盖连接吸痰管即可直接吸痰,吸痰完毕弃去吸痰管,将侧孔端的保护塞盖盖上,打开输液器调节开关,冲洗液在液体重力和负压作用下冲洗吸引管路,使吸引管路内壁上所黏附的痰液全部冲洗干净后关闭输液器及负压开关,然后将吸引连接管挂放于粘贴在设备带上的扭线环上,借助扭线环达到吸痰管路装置的同步固定。由于吸痰时三通接头侧孔端内壁与吸痰管衔接完全紧密,痰液在负压作用下经三通接头锥端吸入吸引连接管路到达负压引流袋内,侧孔端内壁完全接触不到痰液,因此吸痰完毕后不需要冲洗侧孔端口。同时,对我院护理部编制的《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流程》中的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操作流程进行优化,省去了吸痰前预冲管及每次吸痰后吸水冲管环节[4],若吸痰管附着较多的痰液或痰痂需要冲管,在两次吸痰之间,用左手打开输液器调节开关便可达到冲管目的。

1.3 观察指标 ①单次吸痰前备物耗时与单次吸痰前病人痰液喷溅气道外污染率:由课题组临床操作成员从评估两组病人需要吸痰开始,用秒表观察计算单次吸痰前备物过程所需时间,并观察在准备过程中病人痰液是否喷溅于人工气道外污染周边衣物和环境。②吸痰管连接处24 h细菌污染率:两组吸痰装置使用24 h后,对连接吸痰管的吸引管/侧孔接头的前端和内壁2 cm部位进行采样做细菌学监测(由课题组感染控制护士负责),记录吸痰管连接处是否检出细菌。③吸痰装置护理管理缺陷率:由课题组督导成员随机督查两组吸痰装置备于使用中非吸痰状态时管理方法存在的缺陷(无菌吸痰盘超4 h未更换、吸引管口保护装置脱落、管路固定散乱掉地等均视为护理管理缺陷),统计存在缺陷例数,计算吸痰装置护理管理缺陷率。④护理人员对两组吸痰装置使用的满意度:由课题组专人负责调查护理人员对两组吸痰装置使用的满意度。基于本院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设计护理人员吸痰装置使用满意度调查表,总分为50分,评分越高表明满意度越高。

2 结果

2.1 两组单次吸痰前备物耗时、单次吸痰前病人痰液喷溅气道外污染率、吸痰管连接处24 h细菌污染率、吸痰装置护理管理缺陷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单次吸痰前备物耗时、单次吸痰前病人痰液喷溅气道外污染率、吸痰管连接处24 h细菌污染率、吸痰装置护理管理缺陷率比较

2.2 护理人员对两组吸痰装置使用的满意度比较 对57名科室护理人员两组吸痰装置使用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对常规吸痰装置(对照组)使用的满意度评分为(29.65±8.41)分,对可控式全封闭吸痰装置(观察组)使用的满意度评分为(47.95±2.7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604,P<0.01)。

3 讨论

3.1 集束化理念在临床中的应用 集束化管理是以循证理念为指导,整合多项措施,持续评估,不断改进,不仅仅是一种手段,一组措施,更是一种理念,是医疗质量管理中的一种有效过程管理模式,这种理念和管理模式在国外已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随着国内学者和专家研究的不断深入,这种理念和模式在临床管理实践中已逐渐得到关注,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展[5-7]。本研究基于集束化理念设计的可控式全封闭吸痰装置能取得良好的预期效果正是集束化理念在临床管理实践中应用的体现。

3.2 基于集束化理念设计的吸痰装置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 临床上使用备于病人床旁随时待用的常规吸痰装置每次吸痰前需打开无菌吸痰盘,开启冲洗液瓶盖倾倒取液,而吸痰盘内的容器在吸痰时会接触到病人吸痰用的吸痰管,吸痰管在吸取冲洗液冲管时又接触了容器,容器内盛的冲洗液残留有病人的痰液,甚至有直接将吸痰管放入整瓶冲洗液内抽吸液体的现象,而吸引连接管口多采用纱布包裹非密闭性保护,这些因素均使吸痰相关装置被污染的可能性明显增加。同时,因吸痰前的繁琐准备未能及时吸痰,病人外喷的痰液飞沫、气溶胶也会增加医院感染传播风险[8]。此外,各级护理质量督查时常存在无菌吸痰盘超4 h未更换、冲洗液瓶盖未盖上、吸引连接管口保护纱布脱落或污染未及时更换、吸引连接管散乱甚至经常掉地等。本研究借用集束化理念,对备于病人床旁多个单独存在的吸痰装置进行集束管理,设计组合为一种可控式全封闭吸痰装置,通过自制三通接头,将其锥端与负压端吸引管口连接,自裁端与悬挂式冲洗液装置接口连接,使负压吸引装置与冲洗液装置之间的管路相通,将吸痰时吸痰管由原来与吸引连接管口的连接改为与侧孔端连接,在吸痰前打开三通接头侧孔端的保护塞盖连接吸痰管即可直接吸痰,并可通过负压作用和输液器调节开关的控制对吸痰管路进行冲洗[9-10],吸痰完毕关闭侧孔端的保护塞盖,并借用设备带上的粘贴式扭线环对吸引管路进行稳妥美观的固定。整套可控式全封闭吸痰装置使用过程中不用分离吸引连接管,可同步调控吸痰、冲洗、接口原位保护及管路固定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完全密闭,并省去了无菌吸痰盘。基于集束化理念设计的吸痰装置从各个环节减少了污染的概率,有效把控了医院感染的首道防线,提高了吸痰处理效率,能快速为病人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使病人感觉舒适,并对预防病人肺部感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抢救痰堵窒息的病人赢得分秒必争的宝贵时间,维护病人安全,极好地诠释了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同时也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3]。由本研究结果可见,基于集束化理念设计的吸痰装置从根源上解决了常规吸痰装置及吸痰方法存在的不足。

综上所述,基于集束化理念设计的吸痰装置有效解决了常规吸痰时每次吸痰要开启倾倒冲洗液、分离吸引连接管口保护装置和护理质量督查时反复存在无菌治疗盘超4 h未更换、吸引连接管口保护装置脱落、吸引连接管路固定散乱等问题。基于集束化理念设计的吸痰装置为病人获得高质量的吸痰护理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目前我院护理部已在全院临床科室推广应用。该装置组合过程仅需3~5 min,取材方便,成本低,负压源可选择中心吸引器也可选择电动吸引器,不仅适用于有中心负压设备的医院,也适用于仅有电动吸引器的社区或基层医院,可使更多病人、护士获益。本研究仅在头颈外科、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开展,未来将在全院应用的科室进一步进行临床观察、分析、对比、评价,为进一步促进临床应用和推广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三通负压管路
试论无负压供水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
基于自动控制技术的创面软组织负压给液系统研究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某L245N 等径三通开裂失效分析
45°焊接斜三通应力增大系数的分析计算
基于CAE仿真的制动管路设计
液压管路系统随机振动下疲劳分析
航空发动机外部管路调频方法研究
顺丰联手“三通一达”反水对抗阿里菜鸟阵营
负压技术在45例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