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IVKA-Ⅱ和AFP联合检测在监测原发性肝癌复发中的应用价值

2022-07-26王红艳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14期
关键词:敏感度原发性肝癌

王红艳,刘 海

(邳州市中医院检验科, 江苏 邳州 221300)

原发性肝癌(PLC)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所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此病的致死率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近年来,此病的发病率呈持续上升的趋势[1]。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1 万人死于肝癌,占全球肝癌死亡人数的45%[2]。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是延长肝癌患者生存期的重要手段。手术方法主要包括肝切除术和肝移植术。但有研究表明,肝癌患者的术后复发率较高(可达61.5%),术后1 ~2 年是复发高峰期[3],复发转移后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7 ~16 个月[4]。尽早诊断原发性肝癌复发并及时进行相应的治疗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在邳州市中医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80 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研究,旨在探讨血清PIVKA- Ⅱ和AFP联合检测在监测原发性肝癌复发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8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期间在邳州市中医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0 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首次确诊肝癌后进行治疗,其病情的诊断符合卫生部颁布的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22 年版)中的相关要求,术后接受定时、长期随访,每隔2 个月复查一次血清PIVKA- Ⅱ、AFP、B 超和CT。根据术后病情复发情况将其分为未复发组(40 例)和复发组(40 例)。未复发组40 例患者中男、女患者的例数分别为38 例、2 例;其中年龄最大的75 岁,最小的38 岁,平均年龄为(50.6±9.2)岁。复发组40 例患者中男、女患者的例数分别为39 例、1 例;其中年龄最大的74 岁,最小的39 岁,平均年龄为(51.6±9.3)岁。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得到了邳州市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和认可,研究对象及其家属均知情并自愿参与本研究,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对象的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临床资料完整;2)能够积极配合本研究;3)复发组所有纳入者均符合肝癌术后复发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的语言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2)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3)处于妊娠期;4)存在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慢性活动性肝病或其他消化系统肿瘤;5)近期内服用过华法林、维生素K 等药物。

1.3 试剂和仪器

采用美国雅培i2000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其配套的PIVKA- Ⅱ和AFP 检测试剂盒、标准品、质控品进行血清PIVKA- Ⅱ和AFP 的检测。

1.4 方法

1.4.1 标本采集 采集研究对象的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置于BD 黄色含分离胶促凝管中,在1 h内以4000 r/min 的转速离心5 min,分离出血清。1.4.2 实验方法 采用美国雅培i2000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其配套检测试剂盒检测血清标本中PIVKA- Ⅱ和AFP 的浓度水平,检测操作严格按照仪器和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同时进行质控品的检测)。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中位数(范围)描述PIVKA- Ⅱ和AFP 水平,采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秩和检验比较组间PIVKA- Ⅱ和AFP 水平,应用MedCalc 软件绘制血清PIVKA- Ⅱ和AFP 检测的ROC 曲线,曲线下面积比较用Z 检验。用血清PIVKA- Ⅱ和AFP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采用χ² 检验比较,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性别和年龄构成的比较

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构成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性别和年龄构成的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血清PIVKA-Ⅱ和AFP 水平的比较

未复发组患者血清PIVKA- Ⅱ和AFP 的水 平 分 别 为18.32(1.43-40.56)mAU/mL、4.65(1.78-30.41)ng/mL, 复 发 组 患 者 血清PIVKA- Ⅱ和AFP 的水平分别为413.56(56.74-1432.83)mAU/mL、21.65(2.78-519.41)ng/mL。复发组患者血清PIVKA- Ⅱ和AFP 的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清PIVKA- Ⅱ和AFP 水平的比较〔中位数(范围)〕

2.3 用各种检测方法诊断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早期效果的比较

用血清PIVKA- Ⅱ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早期的ROC 曲线下面积、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03、86.53% 和84.12%,用血清AFP 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早期的ROC 曲线下面积、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46、73.41% 和78.58%,用血清PIVKA- Ⅱ和AFP 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早期的ROC 曲线下面积、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95、91.13% 和89.67%。与采用血清PIVKA- Ⅱ检测、血清AFP 检测相比,用血清PIVKA- Ⅱ和AFP 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早期的ROC 曲线下面积、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用各种检测方法诊断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早期效果的比较

3 讨论

血清AFP 检测和肝脏超声检查是诊断原发性肝癌复发的重要手段。有学者指出,在监测肝癌术后早期复发时,无论患者术前AFP 是否为阳性,术后随访时都必须复查AFP[5]。AFP 作为诊断肝癌常用的血清学检测指标,在肝癌早期和术后复发早期通常会出现升高的情况[6-8]。有研究指出,血清AFP ≥400 μg/L(排除妊娠、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慢性活动性肝病及其他消化系统肿瘤的影响)提示存在肝癌,且其水平与肿瘤的大小、临床分期及转移情况等有关。此指标目前已成为临床诊疗指南中推荐的肝癌复发监测血清标志物[9-10]。PIVKA- Ⅱ是一种维生素K 缺乏或拮抗剂- Ⅱ诱导的蛋白质。有研究指出,PIVKA- Ⅱ的产生与肝细胞病变密切相关[7]。相关的研究显示,原发性肝癌患者会出现血清PIVKA- Ⅱ水平异常升高的情况,血清PIVKA- Ⅱ检测在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8]。在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手术后,其血清PIVKA- Ⅱ的水平会逐渐下降。有学者推测,血清PIVKA- Ⅱ检测在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的早期监测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11-13]。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复发组患者血清PIVKA- Ⅱ和AFP 的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采用血清PIVKA- Ⅱ检测、血清AFP 检测相比,用血清PIVKA- Ⅱ和AFP 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早期的ROC 曲线下面积、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用血清PIVKA- Ⅱ和AFP 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早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敏感度原发性肝癌
AFP、CA19-9、CEA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靶向免疫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观察
宏基因组测序辅助诊断原发性肺隐球菌
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AFP、CEA、CA-199、CA-125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跨文化敏感度综述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XpertMTB/RIF技术在肾结核的早期诊断和利福平耐药检测中的价值
TACE术联合手术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65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