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体血回输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2-07-26龚春红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14期
关键词:异体自体出血量

龚春红

(咸宁市中心医院,湖北科技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湖北 咸宁 437100)

当前,我国医疗卫生资源普遍紧张,虽然国家大力推广无偿献血,但我国的无偿献血量尚不能满足临床用血的需求。因此,积极开展血液保护技术——术中自体输血技术研究的意义重大。术中自体输血技术的应用不仅能有效缓解血源供应的压力,还能减少患者的输血反应,提高输血的安全性。术中出血是神经外科手术最常见的一种情况[1]。进行神经外科手术时,如何有效地减少患者的出血量一直是神经外科医生关注的重点问题,而术中自体血回输技术的应用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将近年来在我院神经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20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自体血回输技术在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 择2018 年1 月 至2020 年1 月 期 间 在 我院神经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20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具有进行神经外科手术的指征;病历资料真实、完整、有效;其本人或其家属知悉本研究内容,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其排除标准是:术前存在严重的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或凝血功能障碍;存在手术禁忌证;合并有其他严重的系统性疾病;术中或术后无需输血;合并有血液系统疾病或存在凝血功能障碍;中途退出本研究或存在其他可能影响本研究结果的因素。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为分为异体血组(n=100)和自体输血组(n=100)。在异体血组100 例患者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别有56例( 占56.00%)、44 例( 占44.00%);其 年 龄为23 ~78 岁,平均年龄为(52.21±2.56)岁;其平均体重为(61.21±5.45)kg ;其中,垂体瘤患者有40 例(占40.00%),胶质细胞瘤患者有40 例(占40.00%),脑膜瘤患者有20 例(占20.00%)。在自体输血组100 例患者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别有55 例(占55.00%)、45 例(占45.00%);其年龄为23 ~76 岁,平均年龄为(52.57±2.14)岁;其平均体重为(61.28±5.21)kg;其中,垂体瘤患者有42 例(占42.00%),胶质细胞瘤患者有40 例(占40.00%),脑膜瘤患者有18 例(占18.00%)。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照研究。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神经外科手术,术中为异体血组患者输注异体血,方法是:术前对患者实施交叉配血试验,术中评估其失血量,若其输血量超过800 mL,则为其输注交叉配血相合的异体血,在输血的过程中密切监测其各项生命体征,根据其出血量合理控制输血量。术中采用自体血回输技术为自体输血组患者输血,方法是:术前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在无菌的条件下将各种管道系统、储血过滤器、血液回收罐等用品准备好,并与主机连接。配置500 mL 的肝素抗凝剂,将吸血管上的抗凝药滴管与储血器相连接。将装有1000 ~2000 mL 的生理盐水的滴管与血液回收器连接好,同时将负压吸收器与储血器相连接。手术开始前启动血液回输机,用50 ~100 mL 的肝素抗凝剂预先冲洗管道,肝素抗凝剂的浓度为每毫升回收的血液中含有5 U 的肝素。将手术过程中术野的血液收入储存器中,并用肝素抗凝,回收的血液与肝素的比例为10:1。对血液进行多层过滤,经生理盐水充分洗涤、离心净化及浓缩排空等一系列处理后,得到45% ~60% 的洗涤红细胞生理盐水混悬液,并将其注入回收血袋内,在术中或术后将回收的血液回输给患者。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中的总出血量、术中和术后24 h 内的总输血量、术后血红蛋白的水平、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及输血后24 h 内输血反应(如寒颤、发热、凝血酶原时间异常、皮疹等)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6.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经正态性检验与方差齐性检验后,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用LSD-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单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 表示,用χ² 或Fisher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及输血相关指标的比较

异体血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总出血量、术中和术后24 h 内总输血量及术后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的平均值分别为(82.12±13.67)min、(742.68±123.21)mL、(494.22±56.67)mL、(103.12±12.21)g/L、(0.34±0.11)、(112.68±12.24)×109/L, 自体输血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总出血量、术中和术后24 h 内总输血量及术后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的平均值分别为(82.21±13.13)min、(740.32±123.01)mL、(490.34±56.44)mL、(101.12±12.45)g/L、(0.33±0.12)、(112.63±12.51)×109/L。 两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中的总出血量、术中和术后24 h 内的总输血量及术后血红蛋白的水平、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及输血相关指标的比较(± s )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及输血相关指标的比较(± s )

术后的血小板计数(×109/L)异体血组(n=100) 82.12±13.67 742.68±123.21 494.22±56.67 103.12±12.21 0.34±0.11 112.68±12.24自体输血组(n=100)82.21±13.13 740.32±123.01 490.34±56.44 101.12±12.45 0.33±0.12 112.63±12.51 t 值 0.321 0.291 0.412 0.155 1.421 1.345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组别 手术的时间(min)术中的总出血量(mL)术中和术后24 h 内的总输血量(mL)术后血红蛋白的水平(g/L)术后的红细胞压积

2.2 两组患者输血后24h 内输血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输血后24 h 内,异体血组患者中发生寒颤、发热、凝血酶原时间异常、皮疹的患者分别有5例( 占5.00%)、8 例( 占8.00%)、10 例( 占10.00%)、7 例(占7.00%),自体输血组患者中发生寒颤、发热、凝血酶原时间异常、皮疹的患者分别有1 例(占1.00%)、1 例(占1.00%)、2例(占2.00%)、1 例(占1.00%)。异体血组患者输血后24 h 内输血反应的发生率为30.00%,自体输血组患者输血后24 h 内输血反应的发生率为5.00%,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输血后24 h 内输血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3 讨论

手术出血是影响患者手术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创伤急诊患者,可因大量出血而导致循环血量无法维持,危及其生命。经过一百多年的临床实践,异体输血拯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但其副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据统计,自异体输血应用于临床以来,我国肝炎的发病率提高了10% ~20%。异体输血还可增加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自体血输注技术目前已应用于临床,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逐渐被人们所认可[2]。利用血液回收机对患者术中的失血进行有效的回收,并经离心、洗涤等处理后,再回输至其体内,能在有效补充血容量的同时避免输注异体血及其成分引起的溶血、发热、过敏反应、输血后紫癜、移植物抗宿主病、急性肺损伤等免疫性输血反应,也能避免输注异体血成分引起的感染性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含铁血黄素沉着症、高血钾症等非免疫性输血反应。自体血回输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输血方法,应用价值较高,能有效解决异体血来源不足及易发生输血反应的问题。自体血液的回输主要是通过对术中出血进行回收、抗凝、过滤、洗涤、离心等操作实现的。该技术不仅能降低目前输血科的供血压力,还能提高临床合理用血、节约用血的管理效率,同时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采用自体血回输技术为患者输血是安全的。但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要求医务人员应熟练掌握自体血回输技术,并具备足够的实践经验,从而有效保障术中血液的回收和回输。若医务人员实际经验不足,可能导致术中回收的血液发生污染,使自体血液回输失败。另外,术前也要做好术中异体输血的备血工作[3]。神经外科手术具有出血多、耗时长、过程复杂等特点,通常需要为患者输血。研究指出,进行神经外科手术时,患者的血红蛋白每减少30 g/L 可使其血液携带氧气的能力降低20%。当患者的失血量不超过机体总血量的20% 时,机体可自动进行补偿,此时血管会自动收缩,重新分配血液;当失血量超过机体总血量的20% 时,就需要输注一定量的血液来维持患者的循环血量和重要器官的血氧供应。进行神经外科手术时,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术中的出血量、降低其输血反应的发生率,一直是临床医生关注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随着神经外科手术技术的日益成熟,一般可将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控制在600 ~1000 mL 内,自体输血完成后,通常不需要再对其实施异体输血。对于术中少量、中等量出血的患者,对其进行自体输血一般不会导致其出现凝血功能异常。但对于术中大量出血的患者,对其实施自体输血时应密切监测其凝血功能,并根据实际需要及时为其补充凝血因子。笔者认为,自体输血的优点在于:1)可避免异体输血产生的输血反应。2)可保证稀有血型(如Rh 阴性血)及宗教信仰不同患者的血液供应。3)可保证血液的新鲜度。4)无需进行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5)可解决医院血量储存不足的问题。但自体输血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回收的血液为洗涤红细胞,若患者的出血量超过1000 mL,就需要为其补充适量的凝血因子。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中的总出血量、术中和术后24 h 内的总输血量及术后血红蛋白的水平、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体血组患者输血后24 h 内输血反应的发生率为30.00%,自体输血组患者输血后24 h 内输血反应的发生率为5.00%,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对患者进行神经外科手术时,采用自体血回输技术为其输血能显著降低其输血反应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异体自体出血量
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物理评估与实施建议
X美术馆春季双展:特睿·阿布德拉:要上天了&自体触击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传统笙扩音管的研究与改进设想
嘻哈中的真自体
比较法在《“荷”专题》教学中的应用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氨甲环酸灌注关节腔以减少术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同种异体趾骨移植再造拇指的现状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