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离子交换型载药栓塞微球研究进展

2022-07-25任金瓶袁坤山张淑欣史文广张海军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载药交联剂基团

任金瓶,袁坤山,张淑欣,史文广,张海军,2*

(1.生物医用材料改性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山东 德州 251100;2.同济大学介入血管研究所,上海 200072)

肝癌是世界第六大常见癌症,传统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手术切除、化学药物治疗(化疗)、放射治疗(放疗)和介入治疗等[1-2]。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微球栓塞已成为介入治疗肝癌的研究热点。载药栓塞微球(drug-loaded embolization microspheres, DEMs)实现了将栓塞与药物治疗相结合[3]。离子交换型DEMs(ion-exchange DEMs, IE-DEMs)是可通过离子吸附原理实现均匀加载药物的具有栓塞效果的微球,目前已经成为介入治疗不可切除肝癌的核心材料。本文对IE-DEMs的作用机理及其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IE-DEMs作用机理

IE-DEMs与抗肿瘤药物的负载不涉及化学反应,对抗癌药物分子的药理性质无影响。栓塞治疗过程中,IE-DEMs被靶向运输至病变部位并栓塞病变血管,在血液中与其他离子发生竞争,通过离子交换使药物分子自IE-DEMs上释放,从而有效提高病灶局部药物浓度并减少全身毒副作用[5],实现高效治疗。

2 IE-DEMs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目前用于制备IE-DEMs的主要原材料包括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 PVA)、聚丙烯酸[poly (acrylic acid), PAA]和生物可降解材料。

2.1 PVA型离子交换微球(PVA-IE-DEMs) PVA具有生物相容性和不可降解性,吸水后易膨胀并具有可变弹性,这些特性使其具有一定可压缩性和回弹性而增强栓塞效果[6],通常被制备为永久性栓塞剂。

市售PVA-IE-DEMs产品中,DC Bead®微球和CalliSpheres®载药微球[7]应用较为广泛,二者所用原材料及制备工艺相近,即均以PVA为原材料,经磺酸基修饰得到具有多孔网络结构的微球;其中CalliSpheres®载药微球的粒径范围更为宽泛,可满足栓塞不同直径病变血管的要求,且其载药种类更丰富、载药量更高[8-9]。有学者[10]以CalliSpheres®载药微球栓塞治疗22例无法手术切除的肝癌,术后3个月肿瘤客观缓解率为68.18%(15/22),疾病控制率为81.82%(18/22),表明其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均较好。

PVA-IE-DEMs的临床应用虽已较为成熟,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如PVA的高黏度易使微球在聚合过程中发生内聚;药物释放存在突释效应,导致靶向治疗肝癌效果减退;部分癌细胞在微循环被阻断时,可在低氧环境中存活并转移到其他部位。

为弥补上述不足,LI等[11]制备多孔PVA微球(porous PVA microspheres, PPVA-MS),并以4-苯乙烯磺酸钠修饰,证实引入离子交换基团有利于加载DOX;所得PPVA-MS具有良好的球状结构和“蜂窝状”多孔结构,可通过控制淬火温度加以改变而实现调节药物释放;微球结构和离子交换机制的协同作用使微球加载的DOX可持续释放52 h,从而有效抑制药物突释效应;以该微球栓塞兔耳中央动脉,结果表明,栓塞后15天,自微球释放至周围组织中的DOX药物浓度仍未降低。

ASHRAFI等[12]向改性PVA水凝胶微球中加入二硫代双功能交联剂——双(丙烯酰)-(L)-胱氨酸[bis(acryloyl)-(L)-cystine, BALC],制备基于二硫化物的微球用于栓塞血管,并调节其药物释放能力以应对缺氧环境;所得微球存在-COOH基团,只需将-COOH基团转换为钠盐形式即可实现大量装载DOX。此外,微球释放药物速率与交联剂用量及裂解速率有关,减少BALC用量可增加药物释放,以有效对抗低氧环境中发生化学耐药的癌细胞。

2.2 PAA型离子交换微球(PAA-IE-DEMs) PAA-IE-DEMs多以羧酸基团为药物结合位点,以实现微球与DOX等药物分子的结合,是TACE的较好的候选栓塞剂。

HepaSphere®微球以PVA和丙烯酸酯钠两种材料制得,粒径30~200 μm,以固体颗粒形式储存,注射前首先需要经过水合过程由干燥的颗粒状态变为水合微球,吸水后其直径可扩大2~6倍,使其可通过机械吸收方式实现负载顺铂等不带电荷的药物分子,同时微球表面带负电荷的丙烯酸酯可通过离子键作用实现与DOX等药物分子的结合[13]。张丹阳[14]对比观察以碘化油乳化剂(对照组)与HepaSphere®微球(观察组)治疗肝细胞癌的效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疾病缓解率(61.11%,22/36)显著高于对照组(27.78%,10/36),证明微球的疗效较好。

目前主要通过改善制备工艺、提高载药量和载药速率等方式对PAA-IE-DEMs加以改进[15-16]。DU等[15]以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和丙烯酸为原料制备微球,两种原料均为水溶性小分子,其混合水溶液的黏度低,更易于控制聚合反应。郭李盈等[16]制备了一种对DOX具有高载药量和高包封率的PAA栓塞微球,其在高浓度DOX溶液(12.5 g/L)中12 h的载药量可达(49.45±10.37)g/L,包封率达98.90%。CUI等[17]合成了一种新型利多卡因负载PAA微球,可有效减轻栓塞引起的疼痛。

2.3 生物可降解型离子交换微球 生物可降解材料已广泛用于制备载药栓塞微球[18-19],所获微球可在体内血清酶或组织酶作用下逐渐降解,使其体积不断缩小,随着血液流动可进入更远端血管以进一步阻断血流;同时,药物分子可随微球降解而缓慢释放,产生药泵作用[20]。

刘明等[21]以海藻酸钠为主体,制得粒径为300~700 μm的具有互穿网络结构的IE-DEMs;互穿网络结构可增加微球内部的微孔量,携带的-COOH和-SO3H基团可有效增加其与带正电荷药物分子的结合位点,使该微球在24 h内对DOX的载药率最高达41%,较纯海藻酸钠微球提高了74%。此外,ZHANG等[22]引入羧酸基团对明胶进行改性,制备得到的明胶载药栓塞微球的粒径为180~350 μm,其1 h和12 h内对DOX的负载率分别为26.1%和34.0%。

羧甲基壳聚糖(carboxymethyl chitosan, CCN)是一种水溶性高分子,广泛应用于医用微球领域;但纯CCN中羧基数量有限,限制了药物分子的载药性能。CCN微球常用交联剂为戊二醛,具有较高毒性,不适用于体内[23]。针对上述问题,曹元龙等[24]以CCN为原料、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为交联剂,制备出粒径为300~700 μm的CCN栓塞微球。GUO等[23]采用部分氧化的海藻酸盐作为交联剂,通过与CCN反应制得粒径为100~270 μm的微球,其DOX载药率为21%~32%,具有可靠的安全性、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较好的血管栓塞效能。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 PLGA)是一种具有组织相容性的人工合成高分子化合物。CHIANG等[25]开发了可降解PLGA栓塞微球,并在制备过程中引入水溶性聚乙烯基磺酸,以实现负载DOX药物分子;超声图像显示,利用载药微球可实现局部栓塞,其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于栓塞后4周最为显著。

综上,PVA-IE-DEMs和PAA-IE-DEMs作为永久性栓塞剂已有相关产品上市,前者粒径分布均匀且适用范围广,可用于栓塞不同直径血管,在TACE治疗肝癌中应用最为广泛。可降解型离子交换微球的制备原材料来源多样,虽然其降解过程有利于栓塞更小血管,但其粒径、规格具有较大局限性,且目前未有相关产品上市,其用于TACE治疗肝癌的效果有待观察。

3 小结与展望

理想的载药栓塞微球是以TACE治疗肝癌的核心和关键。目前IE-DEMs相关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其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获证实,但仍存在局限性,如可降解IE-DEMs用于临床治疗的效果还未得到有效验证,微球的粒径、规格及载药性能均有待进一步改进等。此外,功能性载药栓塞微球具有广阔前景,如微球负载抗体可更大程度提高靶向药物的利用率,负载光热材料可使栓塞微球具有光热治疗与化学治疗的双重作用等。未来将有更多安全有效的IE-DEMs用于TACE治疗肝癌,并使更多不同类型患者由此获益。

猜你喜欢

载药交联剂基团
pH敏感载药系统应用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治疗的研究进展
调剖熟化罐交联剂加药点改进研究与应用
Ti3C2电极材料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
费歇投影式中手性碳构型判断及不同构型表示法之间转换的简便方法
交联剂对醇型有机硅密封胶的影响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眼科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
基于基团视角下对有机物性质的再思考
131I标记壳聚糖/明胶—拓扑替康载药膜对SK—OV—3腹腔荷瘤鼠的治疗效果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研究
为何纯酒精不能杀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