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MI并发心力衰竭患者BDNF、CA⁃125、cTnI水平变化及影响因素

2022-07-23贾立娟侯月柳于芳王涛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6期
关键词:心肌资料水平

贾立娟 侯月柳 于芳 王涛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与冠状动脉闭塞导致血流中断引起心肌持久缺少血液及氧气而导致心肌出现部分坏死有关,患者常出现强烈、长期的疼痛、发热等症状,伴心肌酶改变以及心电图异常等,同时还会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严重的并发症,致使患者出现死亡[1]。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舒张以及收缩功能出现障碍而引起的心脏循环障碍。医学上认为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发展的最终归宿,其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预后不佳的特点[2]。当AMI 合并心力衰竭发生时将对患者的预后和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对AMI 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因素进行充分了解,对于患者的病情恢复及预后判断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认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糖类抗原⁃125(Cancer Associated Antigen⁃125,CA⁃125)、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水平变化与心力衰竭具有一定的联系性[3]。本研究对AMI并发心力衰竭患者BDNF、CA⁃125、cTnI 水平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治疗的128 例AMI 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①符合《心脏病学》中关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依据[4];②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中心力衰竭诊断标准[5];③临床资料均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②因精神障碍或沟通不畅无法配合者;③中途退出研究者;④合并其他器官衰竭等严重者。根据患者有无合并心力衰竭将患者分为合并组(n=42)、未合并组(n=86),另选取43 例同期行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三组患者基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及家属已同意并签署相关协议书。

表1 三组资料比较[(±s),n(%)]Table 1 Comparison of data between 3 groups[(±s),n(%)]

表1 三组资料比较[(±s),n(%)]Table 1 Comparison of data between 3 groups[(±s),n(%)]

组别合并组未合并组健康组F/χ2值P 值n 42 86 43性别(男/女)32/10 57/29 25/18 3.127 0.209平均年龄(岁)65.58±10.73 66.13±10.35 65.86±10.56 0.040 0.961体重指数(kg/m2)22.56±4.26 22.96±4.25 23.89±4.96 1.030 0.358吸烟22(52.38)51(59.30)24(55.81)0.570 0.752喝酒26(51.90)41(47.67)21(48.84)2.446 0.294

1.2 检测方法

收集所有受试者早晨空腹静脉血5 mL,静置30 min,3 000 r/min(r=10 cm)离心10 min 分离血清,低温保存。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BDNF、cTnI 水平,试剂盒购自上海信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CA⁃125 水平,试剂盒购自美国R&D 公司,仪器选用罗氏602 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MI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数据均遵循正态分布原则,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BDNF、cTnI 以及CA⁃125 水平比较

各组BDNF、cTnI 以及CA⁃125 水平:合并组>未合并组>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各组患者BDNF、cTnI 以及CA⁃125 水平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levels of BDNF,cTnI and CA⁃125 in each group(±s)

表2 各组患者BDNF、cTnI 以及CA⁃125 水平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levels of BDNF,cTnI and CA⁃125 in each group(±s)

注:与未合并组对比,aP<0.05。与健康相比,bP<0.05。

组别合并组未合并组健康组F 值P 值n 42 86 43 BDNF(ng/mL)4.35±0.66a 3.54±0.52ab 2.15±0.28 203.18<0.001 cTnI(ng/mL)13.26±9.78a 9.65±7.36ab 0.36±0.09 38.410<0.001 CA⁃125(U/mL)48.38±16.41a 35.76±15.31ab 15.23±3.48 64.280<0.001

2.2 影响AMI 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单因素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高血压、血脂、体重指数等非影响AMI 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单因素(P>0.05),BDNF、cTnI 以及CA⁃125 为影响AMI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单因素(P<0.05)。见表3。

表3 分析影响AMI 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单因素[(±s),n(%)]Table 3 Analysis of single factors affecting heart failure in patients with AMI[(±s),n(%)]

表3 分析影响AMI 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单因素[(±s),n(%)]Table 3 Analysis of single factors affecting heart failure in patients with AMI[(±s),n(%)]

变量年龄(岁)性别高血压糖尿病体重指数(kg/m2)血脂(mmol/L)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吸烟喝酒BDNF(ng/mL)cTnI(ng/mL)CA⁃125(U/mL)男女有无有无 有无有无合并组(n=42)65.58±10.73 32(76.19)10(23.81)25(59.52)17(40.48)23(54.76)19(45.24)22.56±4.26 3.56±0.86 127.56±20.36 79.56±15.03 22(42.38)20(47.62)26(61.90)16(38.10)4.35±0.66 13.26±9.78 48.38±16.41未合并组(n=86)66.13±10.35 57(66.28)29(33.72)42(48.84)44(51.16)39(45.35)47(54.65)22.96±4.25 3.18±1.15 125.06±21.96 78.26±15.42 51(59.30)35(49.70)41(47.67)45(52.33)3.54±0.52 9.65±7.36 35.76±15.31 χ2/t 值0.279 1.309 1.292 1.001 0.500 1.897 0.619 0.452 0.552 2.291 33.133 2.331 4.276 P 值0.781 0.253 0.256 0.317 0.618 0.060 0.537 0.652 0.458 0.130<0.001 0.021<0.001

2.3 影响AMI 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多因素

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BDNF、cTnI 以及CA⁃125 为影响AMI 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4。

表4 分析影响AMI 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多因素Table 4 Analysis of multiple factors affecting heart failure in patients with AMI

3 讨论

AMI 属于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肌坏死,其能够诱导细胞外基质和心肌细胞凋亡,引起心肌损伤以及心室重构,从而导致患者并发心力衰竭[6]。心力衰竭是AMI 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同时也是心肌梗死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其可导致患者机体心排血量降低,心功能减退,增加临床治疗难度;心力衰竭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且具有高发病率,如治疗不及时,将导致患者临床症状加重,严重时危及患者生命[7]。了解AMI 患者合并心力衰竭的影响因素,对临床预防、治疗具有重大意义[8]。cTnI 是一种心肌细胞损伤的特异性标志物,可用于AMI 合并心力衰竭的诊断[9]。临床上应用cTnI 于AMI 及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研究报道不少[10]。CA⁃125被广泛应用于癌症诊断与评估中,有研究报道称CA⁃125 可作为心血管疾病的检测指标之一,但临床对于CA⁃125 在心血管疾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力衰竭和心脏手术方面,对于其在AMI 后并发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较少[11]。有研究报道称BDNF 是调节血管发育的关键细胞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细胞及血管平滑肌中均有表达[12]。

有研究认为cTnI 水平可用于临床诊断患者是否合并心力衰竭,其效果理想,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13]。本研究结果发现,AMI 并发心力衰竭患者BDNF、cTnI 以及CA⁃125 水平高于未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健康人群,这与既往研究结果相似[14]。分析可能原因:BDNF 属于神经营养因子家族,可参与AMI后心肌重塑,诱导缺血组织新血管形成,缓解心肌缺血的状况,还可以通过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产生相应的下游分子,从而保护神经元,抑制细胞凋亡,改善心脏功能[15]。CA125 属于肿瘤标志物中的一种,有研究指出其在心力衰竭等非肿瘤疾病中表达亦升高,当心肌损伤发生时,多种神经内分泌和细胞因子被激活,触发炎性反应,导致CA125 分泌升高[16]。CTnI 作为调节蛋白,在正常人体内含量极低,当心肌损伤后,机体细胞膜通透性有所增加,使得CTnI外流到血液中,导致CTnI 水平异常升高[17]。张海宁等[18]认为高水平BDNF、CA125 是AMI 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风险因素,可作为评估AMI患者病情及预后的预测因子。汪雅婷等[19]认为通过监测血清CA⁃125和BDNF 水平能够有效预测老年AMI 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本文发现,BDNF、cTnI 以及CA⁃125为影响AMI 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单因素,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BDNF、CA⁃125、cTnI 为影响AMI 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与上述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BDNF、CA⁃125、cTnI 作为影响AMI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不同人群中表达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临床可根据其水平变化作为判断AMI 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参考依据之一。

猜你喜欢

心肌资料水平
超声诊断心肌淀粉样变性伴心力衰竭1例
张水平作品
心肌桥是什么病?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作家葛水平
查出“心肌桥”怎么办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
藏在心里的“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