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的策略探究

2022-07-22陈蕾

考试周刊 2022年22期
关键词:品德教育渗透小学数学

摘要:当代教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应该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是一个实现学生知识素养与道德素养同向同行的过程。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数学教师,要深刻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切实把“育人”作为中心环节,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完成学生价值观的塑造。而小学是属于学生的心理塑造的最好时期,基于此,文章就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品质教育的策略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品德教育;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2)22-0063-04

一、 引言

小学阶段是树立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而数学课程则是学生认知世界、理解世界的基石,承担着发展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使命。因此,数学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品德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深度挖掘教材中的品德教育素材,有目标、有计划的开展养成教育,让学生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有品德、有好习惯且心智健全的人,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素质教育改革已经提出多年,在这些年的持续改革中,数学教师在教育观念上发生了巨大变化,品德教育在当代教育中的重要性也不断凸显,通过在数学课程中进行品德教育的渗透,给学生传递目标发展理念,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和生活中具备积极向上的心态,让其始终保持正确的价值观去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在学习中及生活中具备坚韧的品格,并在无形中塑造其价值观念,规范其思想、行为。其次,品德教育是塑造学生道德价值观的有效手段,是促使学生认识世界、融入世界的有力武器,通过品德教育的渗透,让学生明辨是非,既具备诚信、友善等品质,也具备尊老爱幼、爱护环境等美德,让其成长为具备高素质、高品德的新一代年轻人,为今后祖国的发展奉献自身的力量。因而,品德教育不管是对学生自身,还是对祖国的发展,都具备极其重要的意义,数学教师不能只传递书本上的知识,更应该强化对学生思想上、行为上的教育,让学生在无形中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为学生步入正确的人生道路奠基。数学教学本身不应该有烦琐的思想说教,而是应该结合学科知识,通过教师自身正确的思想、道德信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学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在小学的数学课堂中,如果结合学生将来工作的需要,或者是大学的专业选择,选择有关思想教育的数学内容,也更利于在数学教学中实施思想教育,充分发挥数学教学对学生的特殊教育功能。

三、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存在的不足

当下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中品德教育观念上存在偏差,主要表现为对品德教育存在轻视化、形式化,仍将“教学”作为重点工作内容,严重忽略了对学生人格、思想上的教育,出现了严重的重学轻德现象,在课堂中更加注重书本知识的传递,缺乏对学生的精神教育,束缚了学生的多元发展,使得部分学生无法从心理上收获认同和满足,既使得教师和学生关系陷入僵持状态,也让学生无法受到思想上的教育,久而久之,将导致学生出现严重的思想品德问题。其次,部分数学教师即使能有意识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元素导入,也多表现为一语带过、浅尝辄止,难以起到引领学生思想开悟的作用,在品德教育手段上也十分落后,部分教师还在采用传统方式进行“说教”,教育方式单一,且十分老套,学生对其的可接受性不足,也只会选择“左耳进,右耳出”。学生学习不主动,而且还缺乏思考,而其中部分教师仍用“题海战术”去教导学生进行学习数学,认为这样学生能够掌握知识,其实实施的效果不佳。

四、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的策略

(一)转变教育观念,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核心

教师要紧密结合数学教学内容,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寓思想教育于数学知识教育之中。教学时,要认真分析数学教材中思想教育的因素,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确定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数学教学观念受学校培养目标的约束,新形势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既具备一定的数学能力,也能够在思想品质、价值观念上得到塑造,以促使学生的综合发展为中心环节。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数学教师,在整个数学教学活动中都要围绕着“教书育人”为中心做尝试。传统的数学授课模式助长了学生的依赖心理,学生的学习、行为都由教师主导,这不仅不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品德教育是一种能力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具备数学教师所期望的能力,而且还要有潜力,更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前途的需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目标发展理念,扭转师生地位,给学生机会去发展自己,培养自己的自主精神和创新精神,只有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转变,才会有从观念的转变到教学行为的转变,才能探讨出适合品德教育的教学系统。

(二)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品德教育素材,实现知识与品德教育的同向同行

为实现品德教育有效展开,数学教师应以教材为核心,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同时挖掘其隐含的品德教育元素,将其作为培养学生思想品质的素材,既完成知识的传递,也在无形中实现对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塑造。比如,数学教师可以挖掘数学教材中的人物事迹,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科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做出的巨大贡献,让学生产生一种民族自豪感和强烈的爱国情怀。再比如在有关“三角形”的學习中,教师可以顺便讲解一些关于南宋著名数学家杨辉的事迹,杨辉是结合三角形进行各项系数排列的第一人,其研究成果领先欧洲数学家长达四百余年,教师在讲解这些事迹之后,会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民族自豪感,进而保持高昂的热情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让其树立良好的民族价值观,为我国数学领域的突破作出贡献。再比如在讲解“圆”时,教师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延伸到祖冲之的“圆周率”,添加一些关于祖冲之“圆周率”的计算方法,我国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甚至更早前就已经掌握圆周率了,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进而达到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的目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学习先贤的意识。

(三)利用课前五分钟,融入品德教育内容

为实现品德教育的有效渗透,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五分钟的时间,给学生讲解数学的发展历史,中国数学发展进程,让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有更加充分的理解和掌握,并在其中添加一些有关品质教育的内容,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例如,在“圆”的课程讲解前,教师可以开展一个课前讲解活动,或者名人事迹讲解,以“毕达哥斯拉”的事迹导入课程,然后自然而然地迁移到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的《周髀算经》,让学生深刻感知到我国古代数学家对“圆”的研究历程,体验到中国对世界做出的贡献及中国智慧无与伦比的魅力,升华其爱国情操。再比如,教师也可以在课程开展前,给学生讲解一些数学界的人物,他们为证明真理而艰苦奋斗,将这些事迹和人物渗透到数学课程中,无形中培育其不服输,敢于拼搏的精神,从而在无形中给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四)在习题中融合品德内容,无形中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念

为增强品德教育渗透的实效性,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数学题干中添加德育内容,让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时无形中受到德育教育,既实现对其的立德树品,也能够让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连接,让学生能够将行为品德落实到生活中。例如,在小学数学“植树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题中以五一劳动节为背景、在沙漠中植树等为背景,学生在解题中自然而然会受到影响,无形中养成爱护环境的品质。教师可以适时地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的数学成就,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意识,对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尊心的教育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的数学发展史和杰出成就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内容,不但可以拓宽学生视野,使其从中获得知识,并且能激发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如我国南朝大数学家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将圆周率π的值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的人。在数学中,通过对我国古代数学成就的介绍,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我国在数学领域的贡献,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家的光辉事迹,也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以学生为本,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

为让品德教育能够有效落实,数学教师也可以组织开展学生热爱的公益活动,让这些活动充分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在公益活动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有效实现思想品德和行为教育的沁润。注意通过数学课上的实践活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不单使学生了解它们的意义和要求,重要的是身体力行,使学生在数学课上的实践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细心思考,书写工整,格式规范,按时完成作业,自己检查验算等,从小逐步树立起工作认真负责的良好作风。通过实际测量、制作等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等品德。在实践活动中,做得好的,要给予表扬;而对做得没有那么好的学生要进行思想上的引导,行动上的指引,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丰富的实践当中。例如在“统计”知识的学习后,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让学生认真计算或者统计一下,自己一个人一周或者一个月大概要扔掉多少垃圾,然后上升到一户乃至一个学校,而这些垃圾中哪些是可以降解,哪些又是降解不了的,照此规律发展下去,在30年之后我们的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明确垃圾的危害,无形中养成良好的保护环境意识。

(六)启发式教学,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

为促使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数学教师要平衡好数学教学与品德教育之间的联系,在课中积极采取诱导法、启发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知识学习中受到启发,这种模式扭转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学生能够在知识获取的过程中无声地受到思想上、行为上的熏陶,进而有效促使其道德品质的形成。例如在“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教学中,教师首先指导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找出正方体和长方体组成的特点,通过观察,学生找出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组成特点及点、线、面的组合。教师启发学生,观察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一种变形,正方体是不是长方体?长方体是不是正方体?在反复对比后学生找出事物的本质。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有感性的表象的认识,又有理性的本质的认识。学生不仅接受了新知识,得到了快速消化,还能在此过程中受到启发,对事物的认知不再局限于表象,而是只有通过实践、探究才能把握,从而在无形中养成学生严谨、理性的思维品质。因此,只有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启发、引导,才能让学生把握知识的原理,进一步让学生懂得,书本知识都是前人在实践过程中得出来的客观真理,任何理论我们都可以在实践中去检验它的正确性,教育学生在实践中善于发现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客观规律,激发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

(七)创建出适当的教学环境,增强课堂感染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营造情境,部分小学生由于思想认知不足,对所谓的品德教育嗤之以鼻,抱有轻视态度,教师如果仍然按照老套的教育办法,则会让学生“左耳进,右耳出”,因此,教师需要创新教育方法,在课程教学中“无形”地传递品德教育内容,再利用多媒体播放“正能量”,侧敲旁击之下,进行品德教育的渗透,并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让学生在获得课程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获得满足感、成就感,进而在无形中引领学生思想开悟,完成其价值观的塑造。在此过程中获得思想品质升华。同时,为增强品德教育的可接受性,教师也可以抽出几分钟时间将教育内容和社会时事相接轨,例如在“五一劳动节”期间,可以让学生观看“劳动造就中国梦”“乡村振兴”等相关的纪录片,让学生感受到品德教育,增强其劳动意识,也可以播放一些社会时事内容,如在疫情期间给学生展示“最美逆行”等影片,既增强学生的主观体验感,也能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八)教师以身作则,养成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

教师是灵魂,是学生的领军人物,在平常生活和教学中,要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注重仪表和行为,如“仪表整洁、手脸干净、不随地吐痰”等,用这些品格和行为吸引学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潜移默化地实现学生思想品德形成。比如,教师在学生的面前,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形象,所以规定了教师在穿搭、言行举行方面都要得体,这样才能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既要积极阅读品德教育书籍,强化自身的道德素养,也要在日常教学中做好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增进师生关系,给学生树立榜样,为品德教育的渗透创造有利条件。

五、 结语

小学是学生的“启蒙”时期,数学教学不仅作为一门传递基础知识的学科,更是一门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学科,数学教师不能“顾此失彼”,而是要承担起“立德树人”的重任,在课堂中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加强对课本中品德教育素材的挖掘,在教学内容上和社会时事接轨,并在教学中“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习惯和品格感染学生,实现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促使学生数学知识和品德素质的双向发展。教师通过自身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黄文华.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J].中文信息,2020(8):126,129.

[2]王錦.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试析[J].吉林教育,2021(10):41-42.

[3]周英.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探究[C]∥2021课程教学与管理研讨会(重庆会场)论文集,2021:1-5.

[4]曾秀娟.让德育之“苗”在数学课堂“开花结果”: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J].语文课内外,2019(27):112.

[5]刘琴.探究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J].读与写,2020,17(31):166.

[6]胡秋金.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探究[J].少男少女,2018,2(18):82-83.

作者简介:陈蕾(1970~),女,汉族,甘肃定西人,定西市安定区中华路小学,研究方向: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品德教育渗透小学数学
通过家园共育提升幼儿品德教育有效性的探索
注重培养体系构建 提升品德教育质量——基于“互联网+”的品德教育实践策略
图画故事书对儿童品德教育有积极作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中小学生品德教育分类指导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