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优化路径分析

2022-07-22仲国梁

考试周刊 2022年24期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摘要:新课标从教师的教育理念、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习惯、态度、成长目标等方面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做出了全面的要求。教师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在相互讨论中进行思维的碰撞;还要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成长的角度出发,强化数学德育和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全面的数学素养。在这些基础上,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对信息技术等科技教育资源和生活中的教育资源进行广泛引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文章就主要从这些方面谈一谈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优化路径。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2)24-0055-06

课堂教学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最主要的方式。新课标对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全面的要求。在课堂学习中,学生一方面需要具备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行投入性的学习;二是要具备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充分提高学习深度;三是要通过广泛的知识运用充分发挥创新创造能力,全面展现学习成果,认识学习中存在的不足,进行针对性的提升。因此,教师要积极创建新型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深刻落实新课标的理念,促进学生全面提高数学素养。

一、 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进行有趣的课前导入,提高学习兴趣

在每节数学课堂上,学生都要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必须始终保持高度的专注力,才能够提高学习效果。因此,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进行课堂学习的重要支撑。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引导学生分享有趣的故事和生活现象,让学生感受课堂知识的独特魅力,营造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

例如,在学习《直线、射线、线段》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入有趣的生活现象,让学生在自由交流中提高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以展示宇宙飞船在太空中不断前行的场景,并与学生交流:“如果宇宙飞船永远不会停止,它经过的路线会有怎样的特点呢?如果宇宙飞船停止,它的路线又有怎样的特点呢?”学生能够认识到宇宙飞船停止后经过的路线会是一条线段,而如果不停止经过的路线会是一条射线。由此,能够在观赏广阔的宇宙景象的过程中体会到本课知识的丰富乐趣,激发强烈的学习动力。又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想用手电筒照明的场景,并引导学生思考:“手电中的光亮经过的路线有怎样的特点呢?”对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提示“光是沿直线不断传播的”这些物理知识。学生能够认识到这一现象中所蕴含的射线知识,体会到手电筒的奇妙。同样,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观看行人经过桥梁、汽车在笔直的马路上不断前行等场景,学生能够借助这些生动的画面来了解本课的线段、直线等知识,有效提高学习的热情。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运用有趣的生活现象进行课前导入,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充分放松身心状态,提高学习兴趣。

(二)制作相应的导学课件,提高自学能力

初中阶段的数学课堂知识内容十分丰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缺乏明确的方向,不能够有层次地掌握课堂知识。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内容制作导学课件,提出宏观与具体性的问题,为学生指引自主学习的方向,让学生按照明确的目标展开循序渐进的学习,通过掌握自主学习的流程和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平行线及其判定》一课时,教师可以制作导学课件,引导学生进行明确的自主学习。首先,教师可以从宏观视角提出问题,让学生了解学习目标。比如,可以提出如下问题:“本课知识分为哪些部分?每个部分讲解了哪些知识?”学生可以整体浏览教材,从而了解到第一部分内容主要讲解了平行线的概念,第二部分内容主要讲解了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从而能够将这些内容作为学习的目标。接着,教师可以提出具体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完善导学课件。比如,在学习平行线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给出如下填空题目“经过直线外一点,()一条直线与该直线平行。”“如果兩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学生能够细致阅读教材内容,填写关键字词,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画出相应的平行线图形,具体阐释这些知识。又比如,在学习平行线的判定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出如下论述题目:“有哪些判定平行线的方法?我们可以把这些方法通过其他的形式表现出来吗?”学生可以归纳出教材中的知识,并绘制出相应的图形。通过文字内容和图形相互配合的方式对基础知识进行生动的理解。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利用导学课件,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课堂知识,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三)制作有趣的数学模型,提高学习深度

很多的数学知识是学生在观察和实验中获得的。新课标也要求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意识,让学生进一步拓展学习数学的方式,在生动形象的过程中提高理解的效果。因此,教师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模型思维,让学生通过观察模型进行实验探究,在生动有趣的过程中提高知识学习深度,进一步强化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轴对称》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有趣的数学模型,提高学习深度。比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交流:“我们可以仿照教材中的这些图形,制作一个轴对称图形吗?”对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自由制作。一些学生折叠出一只小鸟,能够发现小鸟的翅膀大小完全一样,能够完全重合。一些学生可以发挥剪纸能力,裁剪出一朵花瓣,将花瓣图案左右折叠,也能观察到花瓣左右两侧完全重合的现象,从而体会到制作模型的丰富乐趣,获得丰富的数学审美体验。接着,学生可以从这些模型中寻找出对应点、对称轴等数学要素,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同样,在学习轴对称的性质时,学生也可以以这些模型为依据,进行验证与猜想。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对称轴和对应点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呢?大家有什么巧妙的方法能够探究出来呢?”对此,学生首先可以直观观察轴对称图形的模型,通过视觉感官猜想对称轴与对应点的连线存在垂直关系。接着,学生可以在模型上寻找出相应的对应点,利用一根直尺连接对应点,利用另一根直尺充当对称轴,然后使用量角器测量两根直尺的夹角,进而验证猜想。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还能够从这些模型中发现什么数学知识呢?”学生可以观察直尺上的刻度,发现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也相等,从而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特点进行充分认识,进一步感受猜想与验证的学习方式的趣味性。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能够让学生借助客观对象展开充分的观察,提高学习的深度。

二、 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能力

(一)在合作中进行相互带动

在初中阶段,不同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班级中的学生可以分为优秀学生、中等学生和后进学生等不同群体。尤其后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往往存在着较多的困难。因此,教师可以从这一角度发挥学生的合作意识,让优秀学生发挥良好的带动作用,帮助后进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优秀学生带动后进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对此,教师可以将一些后进学生组建为共同的小组,让一名优秀学生担任小组长。在这一过程中,小组长首先可以根据后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分配简单的学习任务,并指导后进学生具体进行相应的学习。比如,优秀学生可以让后进学生分析教材中的汽车行驶案例,理解运用未知数求出运行路程的方法,以此帮助后进学生对方程思想进行初步认识。接着,优秀学生可以对教材中的案例进行适当的变化,帮助后进学生从速度、时间的角度设定未知数,列出方程,让后进学生对方程的运用进行更为广泛的认识。由此,优秀学生能够发挥良好的带动作用,帮助促进学生提高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效果。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后进学生大胆请教存在的问题,由优秀学生进行解答。比如,在学习教材中的用铁丝围成正方形的案例时,后进学生会对列方程的思路难以具体理解。优秀学生可以给出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让后进学生根据边长和周长之间存在的关系列出方程。同样,在后进学生出现学习注意力不集中,问题思考不积极的情况时,优秀学生可以进行及时的提醒,构建浓厚的小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相互带动中提高整体课堂学习效果。

(二)在合作中探讨疑难问题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有了较大的发展,能够对课堂中的知识提出个人的看法,也能够具有一些独特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可以从这一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展开合作交流活动,共同探讨学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思维的碰撞,在相互借鉴中充分提高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有理数》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解决疑难问题,提高学习深度。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由表达学习中存在的困难,接着进行相互讨论。比如,一些学生能够发现之前学习过整数、负数、自然数、小数、分数等多种类型的数字,不能够对这些数字进行合理分类。其他学生可以进行深入的思考,寻找分类的方法。一些学生可以从正数和负数的角度,将有理数分为正有理数、0和负有理数。而一些学生会认为这样的划分方法过于简单,因此,可以在前一名学生划分的基础上进行更为细致的划分。对此,该学生可以制作思维导图,将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设定为大标题,在正有理数的大标题下填充正整数、整分数;在负有理数的大标题下填充负整数、负分数,从而构建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同样,一些学生会认为这样的划分方式过于抽象,因此,可以使用圆圈列举不同类型的数字,将相应的数字填充到圆圈代表的集合中,使用图形的方式进行分类,让分类的过程更加生动,分类的效果更加明确。又比如,一些学生会对数轴的含义难以具体理解。因此,一些学生可以构造汽车在马路上行驶的场景,描绘出一条直线代表马路,在直线上标出相应的距离和方向,利用数轴具体演示汽车运动的过程,从而对数轴形成生动的理解。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共同展开讨论活动,进行深刻的思维碰撞,有效提高对疑难问题的理解能力。

(三)在合作学习中展开数学游戏

新课标要求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力,让学生以创造性的方式、创造性的思维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而初中阶段的很多数学知识学习过程较为复杂,需要学生集体配合才能够落实各项教学步骤。因此,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方式展开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原理的探索、游戏任务的完成中,提高知识理解深度。

例如,在学习《随机事件与概率》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展开数学游戏,提高学习效果。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共同参与教材中列举的演讲前抽纸条的游戏。对此,教师可以与学生交流:“如果我们即将举行一场演讲比赛,需要5名选手,大家在抽签时会产生哪些结果呢?”学生可以5人为一组,反复抽纸条。从而能够发现每个学生都会抽到序号不同的数字,并且数字的大小都在1到5之间。还能够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抽到每张纸条。从而对随机事件的特点进行具体认识。接着,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共同参与掷骰子的游戏。学生可以观察各自投掷的结果,能够发现每个同学投掷的数字都在1到6之间,同时能够发现每个数字都有可能被投掷出。从而能够借助这一游戏对随机事件进行更为具体的认识。接着,教师可以创设游戲,帮助学生学习随机事件的概率。比如,可以在袋子中放入3个红色和5个绿色的球,让每个学生随机从袋子中取出一只球。学生可以反复参与游戏,根据抽取的球的颜色计算出抽到红球和绿球的概率,并对各自计算的概率进行比较,从而能够认识到各自所求出的概率都是十分相近的。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共同参与抽扑克牌的游戏,学生可以根据各自抽到的花色计算相应的概率,并对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进一步提高对概率计算方法的理解能力。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在合作学习中巩固数学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要培养学生深厚的数学素养,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数学竞赛活动。在竞赛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受到集体荣誉感的带动,积极思考相关问题,发挥相应的数学能力,并反复检查问题解答的结果,培养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例如,在学习《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合作学习,在竞赛中巩固数学能力。对此,教师可以设置多种类型的题目,让学生充分提高知识学习效果。首先,教师可以设置自由表述类的题目,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比如,可以与学生交流:“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有哪些呢?我们应当怎样去计算相关的题目呢?大家可以快速说出相应的方法吗?”对此,教师可以让小组内的学生以语言表述的方式进行讲解。对这些问题,学生由于缺乏总结归纳的意识,普遍会形成较为零散的认识。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利用标准的数学语言讲解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对相关的知识进行汇总,形成体系化的认识。在学生表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认真的聆听,评选出表达流畅、内容完整的学生,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教师可以设置计算题目,让学生展开计算竞赛活动,提高计算效率。对此,教师可以给出数量较多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求解。在竞赛之前,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我们看看哪一个小组最先完成所有的计算,并且计算准确率最高。”在这一活动中,学生会面临计算速度与计算准确率之间的矛盾。因此,计算速度较快的学生可以适当放慢速度,进行细致的检查,对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各项步骤进行认真落实。而计算速度较慢的学生可以集中精力思考,提高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的熟练性。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相互交换各自的计算内容,进行评价。学生可以通过评阅同学的训练作业一方面发现同学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而认识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的关键步骤,寻找出本课知识在学习中的易错点。另一方面能够借助集体竞赛内容对个人的求解二元一次方程能力进行评估,从而有意识地向其他同学进行学习,培养谦虚向上的学习态度。之后,教师还可以给出一些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题目,让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列出方程,尽可能较快地求出结果。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思考相关的题目,并对个人的思维能力进行评估,寻找出在解答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向其他同学进行学习。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能够相互发挥借鉴作用,有效提高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三、 综合塑造学生品质

(一)引入数学文化,塑造精神品质

新课标倡导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数学素养,让学生弘扬优秀的数学精神,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入数学文化,对学生展开德育教学,让学生从文化视角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刻的理解,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

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入数学文化,塑造学生的精神品质。比如,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勾股定理是怎样被发现的呢?”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搜索相关网页展开探究。从而了解毕达哥拉斯通过观察客人家的地板发现勾股定理的故事,学习毕达哥拉斯善于思考、勇于探究的优秀品质。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还可以从生活中的哪些方面发现勾股定理吗?”对此,一些学生可以观察三角形的教具,用直尺测量三角形教具各边的长度,利用勾股定理表示各边长度之间的关系。一些学生可以观察教室中的地板,测量地板中直角三角形图案的边长。由此,学生能够弘扬数学家勇于探索的品质,进一步提高学习热情。又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勾股定理还有哪些证明方法呢?”学生可以以教材中的“赵爽弦图”为立足点,利用信息技术展开探究,体会不同的勾股定理证明思路,感受我国古代数学文化的灿烂,充分增强文化自信。学生还可以对毕达哥拉斯、赵爽这些数学家的其他故事进行探究,了解更为丰富的数学思想,进一步充实数学修养,培养深厚的人文情怀。同样,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勾股定理对我们的生活有怎样的帮助呢?”对此,学生可以回想建筑工人利用勾股定理修建墙壁、观看航海员利用勾股定理测量航海方向与距离的场景,体会勾股定理对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创造与奉献热情。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引入数学文化,充分塑造学生的精神品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引入生活问题,培养创造精神

新课标倡导要培养学生生活化学习的意识,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教师可以从这一角度出发,让学生广泛关注生活现象,思考生活问题,根据生活问题的具体特点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充分培养创新创造精神。

例如,在学习《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问题,培养创造精神。比如,在学习“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这一部分知识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射击运动员的比赛视频,并与学生交流:“我们可以用数学知识描述运动员每次的射击情况吗?”学生可以表达出“点在圆上、点在圆内、点在圆外”等数学术语,并以此评估运动员的射击成绩。比如,出现点在圆外的情况时,学生可以认为运动员的射击效果不够理想;出现点在圆内的情况,并且点越靠近圆心时,学生可以认为运动员的射击效果较好。以此对数学知识进行创造性的运用。又比如,在学习“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赏落日的图景,运用数学知识解析相关情景。对此,教师首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落日和江面分别对应哪些数学要素呢?”学生可以将太阳看作圆形,将江面看作直线。比如,在太阳刚刚下落时,学生可以表达出“直线与圆相离”这一认识;在太阳刚接触到水面时,学生可以表达出“直线与圆相切”这一认识;在太阳下落时间较久时,学生可以表达出“直线与圆相交”这一认识。同样,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观看齿轮加工零件的视频,并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够确保齿轮加工出合格的零件呢?”学生能够利用直线与圆相切的知识进行方法的表述,从而体会数学知识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积极联想生活中的其他现象,相互进行交流分享,尝试运用简洁正确的数学语言进行现象的解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可以对生活中其他的几何现象做出更为广泛的观察,从数学视角进行深入的分析,进一步拓宽学习的范围。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多种生活问题,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与体验,借助问题的特点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提高创造能力。

(三)进行及时反馈,培养刻苦态度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要大胆表述存在的问题,积极改进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学生会在不同的学习环节存在相应的问题,而课堂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往往不能够大胆进行反馈,造成很多问题会顽固性遗留,不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同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存在胆怯、孤僻的心理,不能够向教师主动反馈问题。因此,教师可以建立反馈性课堂,解决学生问题。

例如,在学习《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一课时,教师可以与学生展开友好的互动,充分解决学生的问题。首先,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友好的交流,激发学生大胆表述问题的勇气。比如可以表达如下话语:“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大家还存在哪些问题呢?可以说出来,我们一起再次学习。”比如,一些学生会对二次函数图像的绘制方法存在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具体绘制相应的图像,并观察学生的绘制过程。由此,教师能够发现学生在绘制图像时选择的点过少,造成图像缺乏足够的弯曲程度,不能够呈现出二次函数图像的特点。教师可以从这一角度对学生展开指导,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又比如,一些学生会对二次函数的系数与图像开口的关系难以具体理解。因此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表格中罗列相应的知识,从系数的大小、开口的方向等角度进行总结,形成明确的认识。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写出不同的二次函数,并绘制出相应二次函数的图像,在反复的练习中提高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深度。同样,一些学生的个性较为孤僻与胆怯,缺乏大胆向教师反馈问题的意识,因此教师还可以根据对学生的了解主动向学生提出问题。比如,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出一些抛物线函数,让学生表述这些抛物线的移动方式。对此,一些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抛物线函数中数字的特点,直接表述移动的方向,一些学生可以绘制出抛物线图像,通过对比图像的位置表述移动的方向。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能够根据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效果发现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理解状况,从而展开相应的指导。

综上所述:新课标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革新教育模式,让学生从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品质的塑造等方面获得全面的进步。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通过有趣的课前导入、导学课件的完善、数学模型的制作等方式,培养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次,可以让学生通过相互带动、相互探讨、共同竞赛的方式解决学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培养高涨的探究热情,体会丰富的学习趣味,形成活跃的学习思路,巩固相应的数学能力;最后还可以通过引入数学文化、解析生活现象、及时反馈辅导等方式培养学生刻苦探索、创新创造、勇于质疑的精神品质,促进学生综合成长。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教师能够全面创新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培养综合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仲靖江.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优化路径[J].启迪与智慧(上),2022(3):73-75.

[2]杨文宏.关于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J].家长,2021(33):129-130.

[3]张秀莲.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J].新课程,2021(45):126.

[4]李淑苹.新课标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意识的渗透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61):64-66.

[5]包彦平.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策略[J].家长,2021(21):104-105.

[6]孙悦,刘金魁.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案例设计:以“探索勾股定理”为例[J].凯里学院学报,2020,38(6):109-111.

[7]苏献杰.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J].黑河教育,2019(5):22-23.

[8]罗奇.基于新课标理念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构建[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31(2):148-152.

[9]刘亚丽.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数学证明教学探究[D].郑州:河南大學,2015.

[10]贾金平.新课标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内容的对比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08.

作者简介:仲国梁(1980~),男,汉族,甘肃和政人,甘肃省和政县第五中学,研究方向:初中数学。

猜你喜欢

新课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