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链接:小学生自主道德建构的教学范式
——以《小水滴的诉说》第一课时教学为例

2022-07-21杨娜青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小水滴建构道德

杨娜青

(厦门市集美区窗内小学,福建 厦门 361002)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将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和交往范围作为建构课程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主张引导儿童“向生活学习”,当下的生活是儿童经验的重要来源。学生的道德学习有许多真实的、难以理解的难点,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施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遭遇和体验,建立符合儿童思维习惯、认知方式和情感体验的情境链接,是学生进行自主道德建构重要的一步。教师要让学生在不断感悟生活中认识社会,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一、教学情境创设的误区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重要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这样的误区:一是“浮于表面式”的情境。教师认为课堂中只要有情境,就能拉近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而漠视知识的境域性。在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会引入动物情境,通过卡通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这样的情境与知识教学相脱节,反而让课堂显得冗杂。二是“碎片化式”的情境。课堂中呈现的情境之间没有关联,教师选取的图片、视频等情境,都是单个环节使用,点到为止;或者选取的情境与教材内容无法自然衔接,缺乏整体性和深刻性。殊不知,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缺失了主动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意愿和能力,导致课堂教学看似“亮点”情境多,实则空洞无效。如何改变这种教学现状?教师需要在知识与生活情境之间建立链接,才能实现品德课堂的价值回归。

教师要让情境链接成为品德课上学生学习知识、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情境不仅指课堂上营造的视听情境、问题情境、童趣情境等,还可以是当下的时事热点,也可以是一种社会现象。本文所阐述的情境链接,是指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放到广阔的社会情境中,让学生在课堂上边学习,边与社会建立联结,达到自我道德建构的课堂教学范式。

二、情境链接的教学思路

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道德与法律规范不是自发生成的,必须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既要讲清楚,也要启发学生思考。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情境链接的教学思路正是以此为契机,依据教材内容选取教学情境,将知识和情境巧妙融合,促进学生的自主道德建构。在教学前,教师首先要明晰情境链接的教学思路,做到心中有数。

(一)聚集核心问题,情境体验与思辨齐飞

“学贵有疑”,在课堂中应引导学生主动联系生活实际,主动发现问题并思考问题解决的方法,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不断质疑探究中得到提升。课堂核心问题的提出至关重要,好的问题能从深层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站在单元视角,厘清每一节课的教学关键点,精准定教,通过情境链接探究生活,学习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清晰的教学主线。例如,《小水滴的诉说》是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绿色小卫士》中的一课,本单元关注时代主题“绿色与环保”,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创造,改善生活质量与环境,构建绿色文明生活。结合第一学段对学生道德教育的内容要求“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美,保护动物,爱护一草一木,保护自然环境”,确定教学核心点,并以单元整体教学框架搭建教学支架,本节课的教学关键点定位于“水很珍贵”。核心问题确定后,教学目标和内容也随之确定,环环相扣。通过创设“小水滴”卡通形象,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诉说自己的心声,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以核心问题为圆点,衍生出“为什么小水滴说它是地球的血液,是生命的源泉”等关键问题点,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思考、探索,思辨能力逐步提升,教学重难点逐一突破。

(二)优化教学设计,形式创新与常态共存

课堂教学中,需要精心的教学设计,才能将教学目标转化为行为目标,学生才愿意进入学习活动,接受道德教育。道德与法治的教材编排是固定的,但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拓展等是需要与时俱进的。因此,要活用教材,优化教学设计,突破固有思维,找到创新点,让课堂更加贴近生活,让儿童在场。

对《小水滴的诉说》这一主题的教学设计,常态教学时,主要环节是先引导学生明晰水资源的重要性;再辨别生活中哪些现象是浪费、哪些是节约水资源;最后树立保护资源、节约资源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的教学思路,只是线性地帮助学生辨明对错,并不能精准地落实课程育人目标。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笔者寻找创新点,设置三大板块:听音识别,揭示课题—层层深入,品悟“珍贵”—总结感悟,主题升华。教学中,摒弃单一、枯燥的讲解,而是通过图片、视频、板贴以及多样化的生活情境链接,站在学生发展的视角,引领学生寻找关键信息。如图1 的板贴,在理解地球的淡水资源与中国的淡水资源比时,从左边小水滴宝宝额头处取出一个约六分之一的小水滴,让学生直观感受中国淡水资源的稀少。整节课让学生在一次次探索思考中,用心品悟“水很珍贵”,并适时出示一个比一个大的直观板贴,助推学生将环保意识、责任意识内化于心。

图1 《小水滴的诉说》板贴设计

三、情境链接教学的建构

情境链接为学生提供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想学、乐学、爱学。教学时,要结合学生年龄特征,优化教材知识,确定教学目标;从教材入手,注重知识性与价值性的有机统一,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通过创设多样的情景链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感悟体验,以提高学生能力为重点,关注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养成。

(一)以情境链接为指引,转化教材知识

课标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立足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道德与法律的基本规范,提升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为主旨,坚持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统一,主题学习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要积极探索议题式、体验式、项目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体验,促进感悟与建构。要采取热点分析、角色扮演、情境体验、模拟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让学生认识社会。”教条式的教学形式不利于学生理解知识、深度学习,因此教学中应以情境链接为指引,创设多样情境,让学生有效掌握知识。在教学感悟“珍贵”这一板块时,笔者以生为本,立足教材,设计了四个层次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升华体验,提升认识。

从视听情境导入,结合文中小水滴诉说的诗歌,配乐读文,揭示课题,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小水滴说它是地球的血液,是生命的源泉?”指名交流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没有水的世界是怎样的,第一次聚焦“水很珍贵”。然后,通过展示实物,将一个10 升容量的饮水桶呈现在学生面前,再拿出一张A4 纸进行对比,惊人的数据让学生大为吃惊:原来一张纸的产生,前后需要用到十升水,这些水都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流失。还有面包、大米等,无论是吃的、穿的、用的,每件东西的生产过程都离不开水,再一次揭示“水很珍贵”的事实。在课堂教学的重点环节,通过创设多样活动,将学生带入不同情境中:先电话连线海岛小明和城市小红,帮助他们答疑解惑;再课件出示3D立体地球,让学生看一看,猜一猜,再通过表格画一画,明白淡水资源是如此稀少;接着通过资料补充,了解全国缺水地区,再聚焦所在城市,进一步感悟“水很珍贵”;最后以文中绘本以及西北同龄人缺水的视频升华主题——“水很珍贵”。在教学中,所有情境的引入都是恰如其分的,情境与情境之间是紧密勾连的。学生经历了“实践—体验—感悟—收获”的过程,生成自己的观点,提升思想认知。

通过以上四个环节,将教材知识进行优化。让学生将已有的经验与新经验之间建立联系,实现新旧知识转化,唤醒学生对自己生活的关注。

(二)以情境链接为旨归,引发能力外化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中,教师应立足学生生活实际,创设多样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习得知识,提高学习能力,以良好的德行修养参与现实生活。

《小水滴的诉说》的教学,让学生对于水资源有了更多的认识,节约水资源的意识不断增强。在课堂进入尾声时,学生观看完西北缺水地区同龄人的生活后,动情地落泪。教师询问学生:“你们想帮助她吗?”学生发自内心齐喊:“想!”同时几个学生脱口而出:“我们帮不了。”教师带着“能否帮得了”的疑惑拓展延伸,顺势引导“南水北调”的伟大工程。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及时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反映党和国家重大实践和理论创新成果。要将党和国家重大实践和理论创新成果引入课堂,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这个环节的加入,让课堂更具时代性、更有内涵。但是,南水北调工程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是一个知识盲区,如果生硬地将这一概念进行讲解,学生定是一头雾水。依据课标“教学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时效性、生动性、新颖性,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成为有现实关怀和人文温度的课堂”的要求,笔者通过大量视频搜集,编辑成恰当的教学情境视频,让南水北调工程的惠民利民印在学生心中。从学生精彩的发言“只要我们节约水,省下来的水就可以北调去帮助更多的人”中,可以感受到他们已经建立起节约用水的责任感,知识能力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关注生活不是学生自主道德建构的终点,而是开启学生反思生活,并且想要改变生活的起点。

在教学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多实践活动,如“环保小卫士在行动——向身边浪费水资源说不”“环保小记者进社区进家庭”“守护小水滴”等,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思考、实践、分析,进一步激发学生爱惜水的情感。同时,引导学生有创意地珍惜水、节约水,生态文明教育在课堂外得到落实。

(三)以情境链接为路径,促进价值建构

课程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学习的目标是回归生活,课程和学习都是学生社会化的过程。合格的社会人必须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学生建构价值观的过程,必须在情境中实现。[1]

珍惜水资源、节约水资源,这是每一个学生都明白的道理,但是要让学生发自内心地遵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丰富多样的情境体验,促使学生主动养成良好的德行。在课上,教师有意问学生:“你们平时生活水够用吗?”学生肯定地回答:“够!”接着,教师引入一段精心剪辑过的定时供水的居民生活新闻报道,让学生说说新闻中的居民生活有什么不便之处。接着,猜猜新闻报道的是哪一个城市的居民生活,学生猜不出,教师才出示答案。学生吃惊不已,不敢相信原来自己生活的城市竟然还有定时供水的地方。课堂总结时,让学生谈感受,学生都能结合所学畅所欲言,有充满童真且动人的回答:“我懂得了水很珍贵,原来一张纸就需要使用那么多的水。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浪费水,让小水滴能够开心。”也有充满正义感且温暖的倾诉:“我原来以为我们生活的城市供水很充足,原来还有定时供水的地方啊!”“在离我们很远的地方,还有很多小朋友喝不到干净的水,我很难过。我希望从现在开始,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成为小水滴的守护者,让更多的小朋友喝上水。那样我喝水的时候,心里也是甜的。”学生道出自己学习后的心声,节约用水的意识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

学生通过道德学习所吸收融合的经验,指导他们解决生活上的问题,不断生成新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改变当下的生活,不断形成超越的生活世界;[2]建构自己更有意义、更加积极的道德生活。[3]基于这样的理念,在课堂中链接丰富多样的情境,学生从中学到知识,领悟情感,并且能够反思以往生活经验,这就是学生自主道德建构的重要过程。

猜你喜欢

小水滴建构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我是会变的小水滴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如果我是一颗小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