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解决问题路径 培育数学应用意识

2022-07-21徐玲丽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阿大读法画图

徐玲丽

(宁德市华侨小学,福建 宁德 35210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对应用意识的描述是:主要是指有意识地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与规律,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特级教师曹培英在《跨越断层,走出误区》一书中指出:数学应用意识,就是应用数学知识、思想方法的自觉心理倾向性。[1]自觉心理倾向性表现为学生能主动、自觉地从数学的角度解释现实现象与规律;解决现实问题的尝试愿望,以及试图沟通数学知识与现实联系的主动思考。[1]解决问题是培育学生应用意识的良好载体,它的一般步骤为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

一、阅读与理解——夯实应用根基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阅读与理解,它是应用意识的根基。只有阅读与理解到位,才能为分析与解答打好基础。首先,数学的抽象性决定了阅读理解的重要性。教学时,可通过一些学生因没有认真阅读题目意思而导致错误的案例,引发思考与交流:为什么错?怎样防止这种错误?再让注重阅读而取得好成绩的学生介绍其阅读题目的经验,讨论:为什么好?对你有什么启发?借助反例和正例,帮助学生树立重视阅读与理解的意识。

其次,从一年级开始,教师就要借助具体的问题,相机授予阅读题目的方法。一开始,由于学生认字不多,教师可引领学生用笔尖指着题目,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这是指读法。[2]这种读法适合低年级的学生,指着读,一字不落,有利于防止漏字、添字现象;阅读速度慢,有利于学生思考,让思维慢些的学生跟上。在指读的过程中,为了凸显一些关键字词的重要性,可用特殊的符号作标志,以提醒自己,这是圈读法。[2]接着,在指读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画出示意图、线段图、矩形图、集合图等,这是画读法。[2]画读法迎合小学生喜欢画画的心理需求,把抽象的文字语言转化为直观的图形语言,有利于学生理解题意。指读法、圈读法、画读法是学生阅读理解题意的基本方法,教学要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掌握方法,学会阅读。

最后,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一要有时间上的保证,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二要有激励推进的手段,对于阅读优秀或有进步的学生,教师要抓住契机,表扬、宣传、奖励,树立榜样,整体推进。

二、分析与解答——掌握应用方法

分析与解答是解决问题的第二个环节,它是解决问题的核心,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能力,树立自觉检验的责任意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有分析法和综合法;辅助方法有列表法和画图法;特殊方法有假设法、还原法、列举法等。教学要遵循学生之间的思维差异,引导学生在多角度分析交流的过程中,分享思维成果,体验应用方法。

例如,“刘老师家有一对双胞胎阿大和阿小,在校运会比赛中,两人一分钟共跳了220 下。已知阿大一分钟比阿小多跳了20 下,他们两人一分钟分别跳了多少下?”这是根据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一课改编的例题。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画读法理解题意,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小组交流后,派代表作汇报。

A 组代表(指着线段图1):假设把阿大比阿小多跳的20 下去掉,他们两人一共跳了220-20=200(下)。这200 下相当于两个阿小跳的,用200÷2=100,先求得阿小跳100 下,再求阿大跳100+20=120(下)。

图1

B 组代表(指着线段图2):假设阿小多跳20 下,他们两人一共跳了220+20=240(下)。这240 下相当于两个阿大跳的,用240÷2=120,先求得阿大跳120 下,再求阿小跳120-20=100(下)。

图2

C 组代表(指着线段图3):假设两人跳的一样多,每人应跳220÷2=110(下)。把阿大比阿小多跳的20下平均分成两份,即20÷2=10(下)。阿大给了阿小10下,还原回来10 下,阿大实际跳了110+10=120(下);阿小退还给阿大10 下,实际跳了110-10=100(下)。

图3

当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检验后,教师组织交流四个问题:①得出这些解法,你们要感谢谁的帮助?使学生切身感受线段图的作用,彰显线段图的直观价值。②这三种解法有什么共同点?让学生明确解决问题都是应用假设法,A 组代表的解法是假设把多的去掉;B 组代表的解法是假设把少的补上;C 组代表的解法是假设两人平均分。③为什么要假设?使学生明晰,假设两人一样多,可以先求出一个未知量。④是不是这类问题都可以应用这三种解法?学生在交流中,明确A、B 两组代表解法的通用性,C 组代表解法的局限性:如果多的数或少的数是单数时,平均分的结果不是整数,这样解题就不方便了。

分析解答后是解法展示的过程,是学生思路汇聚、碰撞、分享的过程。教师应提供平台,展示学生的分析过程,引导学生感悟方法的价值,比较解法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体验应用方法的通用性与局限性。

三、回顾与反思——积累应用经验

回顾与反思是解决问题的第三个环节,是积累应用经验的必要过程。教学中,回顾与反思环节有的当摆设,有的走过场,使应用经验提炼缺失,应用意识培养断层。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积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经验,展开回顾与反思:“在阅读与理解中,我遇到了什么问题,是如何克服的?在分析与解答中,我是如何分析的,还有不同的角度分析吗?我从同学的解法中得到什么启示?我是如何检验的?”积累策略价值的经验:“为什么要应用这个策略?怎样应用这个策略?应用这个策略有什么好处?在前面的学习中用过这个策略吗?”

仍以“解决问题策略——画图”一课为例,从画图策略价值回顾反思:①为什么要画线段图?帮助学生积累遇到抽象问题,弄不清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时,借助线段图直观理解的经验。②怎样画线段图?积累画线段图的经验。③画出线段图后有什么作用?积累应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经验。④在前期的学习中用过画图策略吗?积累沟通新旧知识之间关系的经验。回顾是整理、系统的过程,反思是内化、提升的过程。[3]解决问题后的回顾反思,不仅使学生感受画图策略的价值,还把零散的应用经验串成一条线,使应用经验条理化、结构化、系统化。

总之,解决问题的三个环节是一环扣一环的,在形成应用意识的闭环中,阅读与理解是应用的起点,回顾与反思是应用的终点,分析与解答是应用的过程。起点是基础,是过程的延伸;终点是对过程的提升,又为进入下一个闭环的起点积蓄应用之能,如此循环反复,达成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培育之目标。

猜你喜欢

阿大读法画图
“0”的读法和要领
怎样画图
画图比多少
画图理解“同样多”
最后一次哭鼻子
画图理解“多多少”
百分数的意义和读法、写法教学设计
“阿大葱油饼”另觅地址重新开张
像什么
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