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山莴笋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2022-07-21苗明军李跃建吴传秀雷晓葵志杨亮廖继超王娟娟

中国蔬菜 2022年7期
关键词:水溶茎秆莴笋

苗明军 李跃建 吴传秀 常 伟 雷晓葵 李 菊 李 志杨亮 廖继超 王娟娟

(1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四川成都 610066;2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成都 610066;3 四川省园艺作物技术推广总站,四川成都 610041;4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北京 100125)

通过选用优质、抗病、高产品种,覆盖双色打孔膜,应用生物有机肥、中微量元素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治技术等,高山莴笋产量提高15%以上,农药用量减少30%以上,生产投入成本减少20%以上,产品合格率达100%,每667 m 增收1 000 元以上。

四川、云南等西南高山高原地区夏秋季气候冷凉,十分适宜越夏蔬菜生产,近年来高山莴笋在该地区广泛种植,对当地农民增产增收、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高山莴笋栽培过程中,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高山蔬菜团队通过推广应用优质、抗病、高产莴笋品种,覆盖双色打孔膜,增施生物有机肥和中微量元素肥,科学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采用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使莴笋产量提高15%以上,农药用量减少30%以上,生产投入成本减少20%以上,产品合格率达100%。高山莴笋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升了高山莴笋栽培技术水平,同时保障了莴笋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促进了山区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

1 技术路线

1.1 品种选择 选用适合高海拔地区栽培的优质、高产、抗病、耐抽薹、耐贮运、商品性好、符合市场需求的莴笋品种,如青神、种都青、绿冠、一道青、青青青等。

1.2 茬口安排 茬口安排应视品种、海拔高度及气候条件而定,选择适宜播期可以避免莴笋未熟抽薹。应与非菊科作物进行轮作,避免发生连作障碍。莴笋种植面积较大时,可采取分批播种的方式错开播期,避免集中上市。高山反季节莴笋栽培的适宜海拔高度为1 500~3 500 m,以2 000~3 200 m 为最佳。不同海拔高度的适宜播种期不同,海拔高度为1 500~2 800 m 的地区一般可种植两季莴笋,主要为春播和夏播,春播2 月下旬至3 月中旬播种,6 月中旬至7 上旬采收,夏播6 月下旬至7月中旬播种,9 月中旬至10 月下旬采收;海拔高度为2 800~3 500 m 的地区一般种植1 季莴笋,3月下旬至6 月上旬播种,7 月中下旬至10 月上旬采收。

1.3 整地施肥 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可适当增加基肥用量。提倡测土配方施肥,通过施用土壤调理剂,增施有机肥、减施化肥,补充中微量元素肥的方式,提升耕地质量和持续生产能力。每667 m施用腐熟有机肥2 000~3 000 kg 或生物有机肥300~400 kg、三元复合肥(N-P-K 为15-15-15)60~80 kg、硫酸钾20~30 kg、硅钙钾镁15~20 kg。老菜田可根据土壤情况增施土壤调理剂(含高钙45%、有机碳10%,pH 值10~12)30~50 kg,以改良土壤。施肥后旋耕2 次,深度25~30 cm,使肥料与土壤均匀混合。

1.4 做畦覆膜 采用高畦覆膜栽培,畦高10~15 cm,畦宽1.6~2.0 m(包沟),沟宽20~30 cm,要求畦面平整。高海拔地区多采用打孔膜,一膜可用两季,以防草效果好的银灰双色膜为宜。

1.5 播种密度 一般采用人工干籽直播,播种深度为0.5~1.0 cm,每穴播6~8 粒,株行距27~33 cm 见方,每667 m用种量80~100 g。

1.6 追肥管理

1.6.1 苗期 采用干籽直播的莴笋出苗率受温度和湿度影响较大,高温干旱天气播种后应及时覆盖遮阳网(图1),以提高出苗率,齐苗后揭去遮阳网。幼苗3~4 片真叶时定苗,每穴保留1 株健壮幼苗,每667 m保苗6 000~7 000 株。6~7 片叶时追施提苗肥,采取“轻施勤施”的原则,利用施肥枪(图2)每667 m穴施大量元素水溶肥(N-P-K 为12-8-40+TE,下同)3~5 kg、氨基酸水溶肥(氨基酸≥ 100 g·L,下同)2~3 kg。

图1 莴笋干籽直播后覆盖遮阳网

图2 采用施肥枪施肥

1.6.2 开盘期 施肥以促为主,采用施肥枪每667 m穴施大量元素水溶肥8~10 kg、氨基酸水溶肥10~13 kg、钾肥5~8 kg。

1.6.3 茎秆膨大期 每667 m施中微量元素肥(Ca+Mg ≥ 10%)10~15 kg、甲壳素海藻精钾水溶肥(以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甲壳素、海藻素为主,同时含有锌、铁、糖醇钾等多种微量元素)18~20 kg。结合病虫害防控,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或氨基酸水溶肥2~3 次。提倡膜下灌溉,及时清理田间杂草。

1.6.4 理化调控 莴笋生长前期合理控制水肥,科学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防止徒长,预防未熟抽薹(图3)。结合当地气候及莴笋生长情况,通常在6~8 叶期喷施3%赤霉酸乳油促进茎秆生长,3%赤霉酸乳油25~30 mL 兑清水20 kg,每667 m喷施60 kg;茎秆明显长至1.5~2.0 cm 时喷施250 g·L丙环唑乳油控制茎秆生长,250 g·L丙环唑乳油13~15 mL 兑清水20 kg,每667 m喷施60 kg。如果温度较高,莴笋茎秆节间拉长过大,及时喷施250 g·L丙环唑乳油控制茎秆生长,250 g·L丙环唑乳油5~7 mL 兑清水20 kg,每667 m喷施60 kg。

图3 理化调控后莴笋长势整齐

1.7 病虫害防治 莴笋主要病虫害有猝倒病、立枯病、霜霉病、菌核病、黑斑病、软腐病、病毒病、蚜虫、斑潜蝇等。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科学合理地进行化学防治。

1.7.1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与非菊科类作物合理轮作,采用高畦覆膜栽培。

1.7.2 物理防治 田间悬挂黄板诱杀蚜虫、潜叶蝇,每667 m悬挂25~30 张,悬挂高度50~60 cm;铺银灰双色地膜驱避蚜虫;1 hm安装1 盏杀虫灯,诱杀鳞翅目害虫。

1.7.3 药剂防治 优先选用生物农药;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不同类型的药剂应交替使用。猝倒病发病初期,可喷施30%甲霜·噁霉灵水剂800 倍液,或25%吡唑醚菌酯乳油3 000 倍液,或6.25%精甲·咯菌腈1 500 倍液防治,每隔7~10 d(天)防治1 次,连续防治2~3 次;立枯病发病初期,可喷施30%多菌灵·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30%甲霜·噁霉灵水剂800 倍液防治,每隔7 d(天)防治1 次,连续防治2~3 次;霜霉病发病初期,可喷施72.2%霜霉威水剂800 倍液,或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或52.5%噁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1 500 倍液防治,每隔7~14 d(天)防治1 次,连续防治2~3 次;菌核病发病初期,可喷施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500 倍液防治,每隔7~10 d(天)防治1 次,连续防治2~3 次;黑斑病发病初期,可喷施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 倍液,或25%醚菌酯悬浮剂1 500 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500 倍液防治,每隔7 d(天)防治1 次,连续防治2~3 次;软腐病发病初期,可喷施20%噻菌铜悬浮剂500 倍液,或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150 倍液防治,每隔7~10 d(天)防治1 次,连续防治2~3 次;病毒病发病初期,可喷施15%吗呱·乙酸铜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或2%氨基寡糖素水剂300 倍液防治,每隔7 d(天)防治1 次,连续防治2~3 次。防治蚜虫,可用3%啶虫脒乳油2 000 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 倍液,或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3 000倍液喷雾,每隔7~10 d(天)喷施1 次,连续喷施2~3 次;防治斑潜蝇,可用75%灭蝇胺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或3%阿维菌素乳油1 500 倍液喷雾,每隔7 d(天)喷施1 次,连续喷施2~3 次。

1.8 采收及采后处理

1.8.1 及时采收 当莴笋主茎顶端与外叶最高叶尖相平时为采收适期,根据市场需求和成熟度及时分级采收。采收时去除肉质茎基部多余泥土及少量老叶、黄叶,削平笋头;剔除有病虫危害和裂口严重的莴笋(图4)。

图4 莴笋产品

1.8.2 采后处理 收获后及时将枯叶、病虫叶、农资包装废弃物及废旧地膜等分类回收,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清洁田园。

2 效益情况

2.1 经济效益 通过应用优良高产抗病莴笋品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生物有机肥、银灰双色打孔膜和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等,农药、化肥用量明显减少,同时采取一膜两季栽培,节约了农资成本和用工成本,每667 m节省成本400 元;莴笋产量提高15%以上,产品合格率达100%,按照高山莴笋生产平均收益计算,每667 m可增收1 000元以上。

2.2 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高山莴笋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数,不仅减轻了对自然环境的面源污染,避免了水土流失,提升了菜田综合生产能力,而且有益于保障莴笋产品质量安全,提高莴笋的产量、品质和商品性;满足了城市对夏秋淡季蔬菜的需求,保障了蔬菜周年平衡供应。

3 适宜区域

高山莴笋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适用于四川阿坝州以及西南高山高原类似生态区。

猜你喜欢

水溶茎秆莴笋
机械直播同步深施肥对冬油菜茎秆抗倒性和产量的影响
有机水溶肥料在韭菜上的示范分析
春季吃莴笋可降血糖降血脂
水溶肥市场行情看好
向日葵增产的秘诀
铝灰与NaOH固相热分解—水溶法制备NaAlO2
水溶性肥料
如何挑选莴笋
基于ADAMS的玉米割台的仿真测试
小麦茎秆与电线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