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国情怀素养在高中历史阅读活动课中的培养策略

2022-07-17李亚娟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2年16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

摘要: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必须重视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本文以历史阅读活动课中教师引导高一学生阅读《朝鲜战争》中有关“水门桥”事件的内容为例,通过合作探究、感受分享等环节,体会中国士兵、中国军队展现出来的英勇奋战的精神,从而增强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自豪感,使学生更加努力进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家国情怀素养;历史阅读活动课;高中历史

历史阅读活动课主要指开展一节以阅读历史书籍资料为主题的活动课。在开展的阅读活动课中,教师要遵循开放性、自主性原则,认真准备各个教学环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对历史书籍资料进行解读,体会书中传达出来的情感信息,突出对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与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一、家国情怀素养融入历史阅读活动课中的重要意义

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是对自己国家的一种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是个人价值观、社会观的体现,是个人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1]。历史阅读活动课中有效融入家国情怀素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具体表现为:

第一,家国情怀素养的融入可以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有利于“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家国情怀素养重在对学生思想情感进行培养,旨在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使命,帮助学生成为一个有责任担当的人。在历史阅读活动中有机融入家国情怀素养的内容,既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社会观,使其拥有良好的道德准则,也可以丰富学生情感世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践行“立德树人”教育目标。

第二,家国情怀素养的融入可以丰富历史学科的教学,使历史学习具有生动性。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一般只关注知识点的讲授,是一项“干巴巴”的教学。随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家国情怀的提出,历史教学开始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在讲课过程中,借助多媒体、图书等工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体会历史事件、人物所传达的意义、精神,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历史人物身上坚韧不拔、英勇无畏等精神。这丰富了历史教学内容,使历史课堂变得生动活跃。

第三,家国情怀素养融入阅读活动课中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学习历史的意義,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深切的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性。《资治通鉴》中说“读史以明志,知古可鉴今”。但是随着家国情怀素养的提出使历史学习有了另一个重要意义,即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历史教材中有大量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及优秀的文化思想,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内容,会从其中了解到历史发展的规律、惊叹古人的智慧,从其中体验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如今仍然有很多优秀历史人物的精神、经典文化传承下来,学生感受其中,这增强了学生对历史的真实感,会端正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

二、家国情怀素养在阅读活动课中的培养策略

(一)确定阅读内容

确定学生要阅读的内容,应依照“度”的标准进行选择,讲究难易适中的原则[2]。选择阅读的内容应该是学生接触过的,但是又没有详细了解过的,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的,感兴趣的文本材料。对于朝鲜战争,高一学生在初中时有所接触,对其内容有所了解,因此在阅读时不存在障碍。同时,“水门桥”事件曾以影视作品出现在大众眼前,学生对这一事件有所了解,但并不全面,对其内容缺乏系统性认识。因此,选择这段内容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可以增强学生对“水门桥”事件的整体认识。

(二)学生自主阅读

这一阶段活动方式是学生个体独立研究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活动。活动内容是每位学生阅读教师指定的内容,并完成教师布置的阅读任务。在这个阶段中,需要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对资料内容进行阅读,同时,联系自己原有的知识储存,对阅读材料进行理解吸收。在自主阅读开始之前,教师根据班级同学学情,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并为每个小组布置相应的阅读任务,从而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确保阅读有所成效。教师布置的任务是:第一、二小组同学,在阅读完资料后,写下“水门桥”事件中对中国士兵的感受,不少于200个字;第三、四组同学,在阅读完后写下关于中国军队与美国军队装备差距的感受,不少于200个字。学生通过书写自身感受,一方面使学生重新回忆内容,从而更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更深层次的感受到中国士兵英勇奋战的精神,可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知。

(三)小组合作探究阅读成果

这一阶段活动形式是小组内合作探究学习,活动内容是学生小组内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想。学生在经历了前两个阶段后,从书中获取到了新的信息,每个人都产生了不同的感受想法,通过和小组成员讨论,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这是每位同学思想碰撞的过程,会产生分歧,为了支撑自己的观点便会运用举例说明等方法进行辨析。这些行为都是对阅读内容进行详解的表现,在极大程度上会促进学生对阅读资料的内化,使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志愿军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以及顽强拼搏的斗争精神,也会让学生体会到历史的真实性、感知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意义。同时小组内合作探究的过程也需要任务驱动,教师布置的任务是:第一、二小组内,整合补充一下每位成员对水门桥事件中中国士兵所传达出来的精神的感受;第二、四小组内,整合补充一下每位成员对中国军队和美国军队装备差距的想法。

(四)学生阅读成果集中展示分享

小组内分享完阅读成果之后,在这一阶段,活动方式是学生对阅读成果的集中展示,活动内容是各个小组轮流进行阅读成果展示,其他同学对展示分享的小组进行点评,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这一阶段中,每个小组派一个小组代表,对自己小组的阅读成果进行分享,在这个过程中,分享的小组成员可以再次回顾自己的阅读成果,更进一步的加深自己的理解,其他同学在听小组分享阅读成果的时候,也是自我学习,查漏补缺的过程,这将是生动活泼的氛围,是学生积极汲取精神能量的画面,也是加深学生对人物精神感受的过程。在极大程度上可以促进家国情怀素养在阅读活动课中的有效落实。

(五)教师评价

完成以上环节后,需要教师进行评价,这既是对学生阅读成果的评价,也是对学生情感世界的夯实升华。在这一阶段中,活动形式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以点评的方式对此次阅读活动进行总结;活动内容是教师对学生个体自主阅读、小组合作探究以及各个小组展示分享环节进行点评。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小组合作探究和小组分享环节,学生对阅读资料已经有了更进一步理解,对这一历史事件有了更多的认识,从不同方面感受到了中国士兵和中国军队英勇无畏的精神,是对他们原有知识印象的重构,但是会出现学生对活动课中阅读成果只是表层掌握的情况,这会导致在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遗忘。这种情形与开展阅读活动课的初衷不符,通过开展阅读活动课希望能最大可能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体会先辈的智慧以及革命烈士英勇奋战的精神。因此,为了促进学生感受阅读活动课的真正用意,在进行了上述环节后,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进行评价。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的自主能动能力,赞扬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鼓励小组代表展示分享的自信,并对其中态度不端正的同学的行为进行纠正,保证阅读活动课的高效进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最大程度的体会中国士兵英勇无畏的奋斗精神以及中国军队顽强坚韧的拼搏精神,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希望学生珍惜当下和平祥和的时代,热爱现在的生活,好好学习,为维护现在的和平生活力所能及的奉献自己的力量。除此之外,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增强阅读活动课对学生的吸引力,为以后开展阅读活动课奠定基础。

(六)布置课后任务

历史阅读活动课的开展,对学生的知识层面以及情感世界带来了不一样的影响体验。但是为了影响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中,教师需要对本次阅读活动课进行拓展延伸。其具体方式是让学生在课后,和同学或者家人观看有关此次阅读内容的视频,并进行整理归纳,同时联系自身的实际生活,谈一谈为了现在以及未来安稳祥和的生活,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在下节课上进行分享。

三、评估与总结

历史阅读活动课,旨在活动课中引导学生阅读与历史有关的书籍资料,了解书籍资料中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上述开展的历史阅读活动课,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一宗旨。首先在确定内容方面,遵循了难易适中的原则,学生一方面对内容有有所了解,另一方面内容对学生有较大吸引力,这促进了阅读活动课的有效开始;其次是自主阅读阶段,这个阶段是学生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自主阅读书籍资料的过程,通过阅读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内容,便于学生全身心深入的了解书籍资料中的内容,从而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由此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再次是小组讨论阶段和各小组分享阶段,这两个阶段是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活动的,可以对学生已有阅读成果进行查漏补缺,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增强阅读效果,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然后是教师评价环节,这个环节是教师对上述各个环节中学生表现的一个评价,教师作为旁观者、引导者,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从而全面精准的指出学生的优点与缺点,促进学生的有效改善,让学生感受到开展阅读活动课的意义;最后是布置课后作业阶段,可以夯实巩固学生的阅读成果,引导学生继续对体现中国志愿军英勇精神的书籍资料了解,是对阅读活动课的延伸,也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乐趣,促进学生阅读习惯的进一步培养。同时,这些策略不仅构成了历史阅读活动课,也将为学生带来巨大的影响。首先是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经过四个阶段,学生对水门桥事件的背景、经过、结果、意义等内容会有更加充分的了解;其次会促进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以前学生对“水门桥”事件仅停留在历史知识的认识上,但是通过开展此次阅读活动,有意的带领学生感受“水门桥”事件中中国士兵、中国军队的英勇精神,学生从中国士兵身上学到了热爱祖国、英勇无畏、大义凛然等优秀品质,这将对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会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从而引导学生努力学习,产生报效祖国的思想情感。

总体而言,阅读活动课开展的各个环节,层层递进,具有一定的逻辑顺序,而且简单,操作性强,也适应高中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轻松开展,同時各个环节都有任务驱动,会极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还有利于学生精神世界的拓展丰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社会观。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展历史阅读活动课之前应该做好充足的准备,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情况等因素选定合适的阅读内容,达到理想的活动效果。

结语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家国情怀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这个使命需要每个人来具体落实。高中生是祖国的未来,担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同时,他们正处于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周围的思想环境,会影响他们三观的形成。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加深对家国情怀素养的理解,积极促进家国情怀素养的落实,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促进学生与他人的友好往来,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对祖国的认同感、自豪感,努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徐蓝,朱汉国等.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刘军.活动即为创造—对高中语文活动教学的思考[J].中学语文,2016(01):30-32.

作者简介:李亚娟(1997.01-),女,汉,陕西省宝鸡市人,延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21级研究生在读。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试论高中历史教育的构建模式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浅谈高中历史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主题式教学的高中历史教学活动设计分析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困惑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