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WOT分析法区域科技深度融合多维度策略研究

2022-07-17陈聪谢欣然杨乐腾王爱芹

科技资讯 2022年12期
关键词:swot分析法融合策略

陈聪 谢欣然 杨乐腾 王爱芹

摘要:科学进步与技术创新是国家和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长三角地区是全国范围内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长三角城市中上海是龙头,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张家港市作为长三角地区沿江环沪重要节点城市,紧跟上海步伐进行科技创新是必然趋势。该文利用SWOT分析法分析张家港科技发展现状,研究张沪科创深度融合策略,充分借力沪上资源,助力张家港科技领域实现新跨越,助推区域科技深度融合。

关键词:SWOT分析法   区域科技   融合  策略

中图分类号:G3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2)06(b)-0000-00

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发展上升于國家战略,而张家港地处沿海和长江两大经济交汇处,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中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作为一座现代化的港口城市,张家港经济实力常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前三甲,是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地区之一。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中重要的三条铁路(沪通铁路、苏南沿江铁路、通苏嘉铁路)的建成形成了张家港承南启北,贯通东西的交通格局,因此张家港将成为长三角区域重要的枢纽城市。近年来,张家港紧抓机遇,成为长三角“科创+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瞄准海内外最顶尖的科创资源聚集区,首批建成上海张家港创新中心、张家港小马创业村等国内创新中心,为“张沪科创”的深度融合奠定了基础[1-2]。

该文利用SWOT分析法分析张家港科技发展现状,以张家港与上海科创深入融合为例研究张沪科创深度融合策略,充分借力沪上资源,助力张家港科技领域实现新跨越,为区域科技如何与上海对接提供思路。

1 优势(S)分析

1.1 交通运输优势

张家港市有着得天独厚的交通运输优势,不仅是长江下游南岸新兴的中等港口工业城市,更是地处“长三角”腹地,沪苏通铁路开通运营后,张家港一跃成为长三角沿江地区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随着沪苏通铁路的开通运行,与中心城市上海的联系将更加紧密。张家港拥有全国县级市中最密集的“公水铁空、江海联运”交通网络,驶入“大交通”时代,为张家港经济开发区优质投资环境的营造创设坚实的基础。

1.2 经济发展迅速

张家港经济在省内各县域经济体中位居前列,工业、制造业、社会投资、消费市场、对外贸易等属于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且相对大多数县级市发达。因此,促使该市经济连续多年位居领先水平,对应人均GDP也超过20万元,是国内名副其实的经济强县,综合实力较为雄厚。张家港GDP在国内各县级市中仅次于昆山、江阴,位居全国百强县第三的位置,经济运行总体稳定、稳中有升。

张家港经济综合实力连续27年位列中国百强县市前三甲,高质量发展始终位列江苏省同类县市的第一等次,累计获得国家级及以上荣誉200多项,实现从“苏南边角料”到“明星城市”的飞跃。张家港作为中国最为富裕的县级城市之一,对外来人员具有一定的吸引力[3-4]。

1.3 自然地理位置优越

张家港经济的发展,首先离不开区位的优势。张家港全境地势平坦,河港纵横,有大小河道6 033条,总长4 477.3 km,平均每平方公里陆地有河道5.71 km,属北亚热带南部湿润性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水充沛,资源众多,环境优美,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境内天然良港张家港港,不冻不淤,深水贴岸,安全避风。这样的条件为国内海上贸易以及进出口贸易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有利于发展开放性经济[5-6]。

2 劣势(W)分析

2.1 企业科技创新动力不足

张家港现有1 300多家工业企业,已经形成冶金、机械装备制造、化工、纺织4大特色产业。但在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阶段,张家港也面临缺人才、缺技术,创新要素难以集聚,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等难题。由于技术人才短缺、资金短缺、研发中心投入较大等原因,大部分企业更倾向于技术引进,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2.2 新城普遍吸引力不足

张家港高铁新城、金港滨江新城、锦丰新城等新城是张家港转型和产城融合的重要空间载体。现有新城吸引力不足的原因,共性为公共服务、供给与绿化、环境改善等方面。目前三者均存在较多工业用地及物流仓储用地,且与居住用地混杂,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与绿地相对有限。此外高铁新城中待更新的住宅小区问题相对突出,金港滨江新城与锦丰新城在交通改善与塑造城市形象方面亟待提高。

2.3 城市文化特色不突出

城市文化特色反映着城市社会现实,是构成一个城市社会文化和物质环境的总体特征,而城市文化特色的存在则体现了一座城市的生存优势。城市特色是城市文化的标志,有文化特色的城市才有魅力。

张家港作为一座新兴城市,虽然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如河阳山歌、鉴真东渡等等,也通过组织开展长江文化艺术节,建立长江文化博物馆、河阳山歌馆等进行文化建设,成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江苏省首批“书香城市”,但是城市文化特色并不突出。

3 机遇(O)分析

3.1“沪苏同城”正在加速推进

沪苏同城国际创新挑战赛是沪苏两地联袂打造的品牌活动,也是两地科技合作的“重头戏”,旨在推进沪苏两地在产业科技创新领域深入合作,推动技术、人才、项目等资源向苏州集聚。张家港作为苏州的县级市,更应开放政策,充分引进人才,加大企业引才力度,放大人才激励效应,激发社会引才活力。

张家港虽然距离上海近百公里,相比昆山、太仓等地“融入上海”不占优势,但随着三条高铁交汇枢纽格局的形成,张家港将突破时空的阻隔,融入上海“半小时经济圈”,真正由“异地”升级为“同城”。2021年3月份,“沪苏同城 创新提质”2021张家港融入上海合作发展说明会在上海举行。会上,总投资563亿元的55个合作项目现场集中签约。随着张家港长三角区域枢纽格局逐渐成形,对接服务上海港的“沪张通”模式加速落地,以及高铁“黄金走廊”叠加长江“黄金水道”优势凸显,都将为张家港深度融入上海“半小时经济圈”架设更加便捷的“康庄大道”。

3.2 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着力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4、为深度对接上海科技资源,全方位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创新圈,近日,张家港市出台《对接上海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全力打造对接上海创新合作最有活力城、创新要素最优集聚区、创新成果最佳承载地。

4 威胁(T)分析

4.1 环沪城市众多,竞争激烈

海门、嘉善、太仓、昆山等地均是环沪城市,各自发挥自身优势,承接上海大都市圈及上海自贸区带来的溢出红利。但是上海转移出来的产业、外溢的资源是有限的,张家港面临着诸多竞争。

目前来看,在与上海陆上接壤的5个县市中,張家港距离上海近百公里,相比昆山、太仓等地“融入上海”并不占优势。离上海最近太仓致力于推动沪太两地交通、产业、科技、医疗等方面全方位合作。随着沪工机器人、复星复游城等一批优质项目成功落地,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苏州研究院、同济大学太仓高新技术研究院等一批“大院大所”相继落户,教育、医疗、生态环保等民生共建深入推进,太仓逐步形成与上海互为协同、相互配套的合作体系,而昆山作为中国最强的县级市也依靠区位便利与上海实现了轨道交通对接。

4.2 虹吸效应

“高铁一来,人去楼空”,中国三四线城市普遍存在诸如此类的人才流失担忧。以苏南为例,上海因为转型第三产业,不再重点发展制造业,受此影响,昆山、太仓、常熟、张家港、无锡等地主动扮演上海的“生产车间”,形成深度的产业分工,上海的虹吸效应并不是太过突出。但是作为县域城市,如果产业不能升级,发展出自己的优势产业,形成反虹吸能力,高层次人才被虹吸将会不可避免。

5 张沪科创深度融合策略

5.1 聚力科技创新发展,增强发展新动能

科技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核心的支撑点。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是多元的,有内部及外部的因素。城市区位、交通运输、产业布局、经济基础等因素,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城市的进步与发展,但是科技的创新与发展在城市与地区发展中的推动作用更为关键,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动能,决定了地区经济及社会发展的质量。长三角地区作为科创中心区域,具有浓郁的创新氛围,作为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张家港市始终致力于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注入“第一动力”,奋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5.2 承接产业技术转移,优化经济发展结构

近现代以来中国城市发展变迁,上海的经济、科技、金融、航运等中心地位愈加凸显,上海作为长三角的核心城市自身科技不断发展,同时周边城市也相继承接了原上海地区转移与外溢的产业与技术转移,在此基础上各个城市结合自身发展,也不断培育与发展各类高科技及高附加值产业,建立相应的产业集群。在此背景下,张家港在做优、做强机械、化工等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围绕新能源材料、软件信息、网络科技、高端智能装备等领域发力,找准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优化经济发展结构。

5.3共建科技创新平台,集聚技术落地及转化要素

推进全要素的协同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根本上要依靠市场和社会力量,张家港政府应该并且也可以在完善成果转化法治和政策环境、健全技术转移和创新服务体系、优化技术成果国有资产评价管理制度等多个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瞄准科技成果转化关键环节,全面加强与上海科技部门、科研单位、服务机构等的交流联系,架起企业与高校院所的沟通桥梁,设立“产学研预研资金”上海高校专项,推动受科技部认可并拟试点推广的企业科技创新,获得在沪社会资本采信支提供预研资金,提高企业科技成果承接能力;持续探索“上海孵化+张家港产业化”合作模式,全力打造新能源、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链,创造高质量发展的县域典范,全力推进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和国家级高新区建设。通过加强创新协同、汇聚创新要素、优化创新生态,全面推动城市跨越发展。

5.4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助推区域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的发展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及数字技术创新的强大内驱力,也是产业调整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长三角地区数字产业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基础生态好,实体制造业城市多,规模增长快,发展情况领先,转型升级强,产业升级转型需求旺,空间潜力大,张家港地区工业基础雄厚,实体经济发达,传统工业指标较重,在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中,应当牢牢把握数字经济浪潮,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社会经济各产业的深化融合,推动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主动对接并融入上海城市圈,从而迈出全方位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

5.5 铸造自身文化品牌,提升文化吸引力

一个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它的文化资源、文化特色、文化品位,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发展水平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建设城市品牌中,文化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品牌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张家港市作为新兴港口工业城市,要融入文体旅融合发展大局,积极运用5G、VR、AR、AI、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文化发展,催生新的文化业态和发展动力,升级文化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丰富和铸造长江文化艺术节、长江流域民族民间艺术节等文化品牌,积极探讨围绕城市文化与城市品牌建设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高度重视和推进文化建设。城市文化特色的重塑,首先在于对城市文化特色的挖掘和认知,其次在于城市文化特色的保护和继承,在此基础上实现城市文化特色的发扬和创造。

6结语

在“融入上海”进程中,张家港市应紧紧把握城市能级创新提升的重要机遇,持续深化科技协同创新、产业融合发展、交通互联互通、生态共建共管,多维度深入融合,积极推动两地合作项目加速落地,全力营造具有张家港优势的人才生态,建立引才用才体系,铸造文化品牌,增强城市吸引力,努力推进“沪苏同城化”,打造长三角县域最强节点城市,助力港城科技实现新跨越。

参考文献

[6]叶雪洁,宋超.长三角视角下大院大所大学与地方科技合作——以资源型城市淮南为例[J].科技资讯,2020,18(15):233,235.

猜你喜欢

swot分析法融合策略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寿险公司产品营销策略优化研究
新形势下宜宾港物流金融的发展策略研究
基于SWOT分析下的十堰市旅游资源整合探究
SWOT分析法下网站新闻深度报道的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