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教学中生活化资源的挖掘与利用

2022-07-13杨佳佳

求知导刊 2022年11期
关键词:挖掘利用科学

摘 要:在“校本”“园本”等课程开发理念被广泛普及、推广的背景下,有效挖掘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构建符合本校学科教学需求的独特课程体系,助力学科教学活动高效开展具有积极意义。本文立足于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对生活化资源的挖掘与利用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重点探讨生活化资源的挖掘原则与利用策略,为相关教师能合理运用生活化资源来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水平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活化资源;挖掘;利用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通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一般立项课题《小学科学课堂生活化教学资源开发的实践研究》的阶段成果之一(课题立项号:GH2021313)。

作者简介:杨佳佳(1985—),女,江苏省南通市八一小学。

作为一门同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科学这门课程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助力学生科学探究意识与精神形成方面的作用非常突出,尤其是其可以使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与结果形成深刻认知,促进他们养成正确的三观。然而,以往的科学课程教学更多地侧重于教材内容,忽视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得有限的课程内容无法满足学生开展高效学习活动的需求。因此,加快创新科学课堂教学理念,有效挖掘及利用生活化资源显得尤为重要[1]。

一、小学科学教学中生活化资源的价值

科学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性课程,是学生科学素养形成的启蒙教育,关系到学生科学意识与精神的后续形成,因而加强小学科学教学及指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开展基于生活化资源的教学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小学生主动学习科学课程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在体验生活中各种科学活动或认识生活中各种科学现象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形成深刻认知,对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很大帮助。其次,生活化资源的有效应用是满足新课程教学标准与要求的创新之举,因为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要回归现实生活,所以一味地依赖现有的科学课程教材内容无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科学知识,也无法促进科学课程教学的高质量发展。最后,在科学课程教学实践中有效应用生活化资源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科学思维等素质,以及助力传统课程教学模式的优化升级,保证学生能在生活化资源的支持下,以更好的心态完成科学探究活动,最终极大地提高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水平[2]。

二、小学科学教学中生活化资源的挖掘原则

(一)以生为本,满足“学”的需求

作为核心素养下课程教学的根本理念之一,生本理念提倡突出学生在整个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围绕学生在“学”这一方面的需求来开展教学及指导。同理,教师在挖掘适用于小学科学教学的生活化资源时,同样要注意贯彻落实生本理念,遵从“以生为本”这一根本原则,全面满足小学生“学”的需求。这就需要教师在挖掘生活化资源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小学生在“学”方面的需求,如学生喜欢玩耍,而民间游戏资源包括跳绳、踢毽子和推铁环等,那么教师可以重点挖掘民间游戏这一侧重亲身参与的生活资源。学生在参与各种各样的民间游戏活动的过程中能调动起自己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此期间将科学课程的相关内容有效渗透到游戏活动中,便能借助生活化资源的挖掘及运用来助力科学课程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避免因无法满足学生“学”的需求而直接影响所开发的生活化资源的教学效果[3]。

(二)以趣为核,注重“趣”的激励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这一学习特征在小学生群体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兴趣是影响小学生在科学课程教学以及相关活动中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关键指标之一,会对生活化资源的有效性带来极大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讲,教师在挖掘生活化资源的过程中必须时刻遵从“以趣为核”这一原则,注重生活化资源本身对小学生的激励作用。比如,在选择现实生活中蕴含科学学科内容的现象或者实例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增加事例的趣味性。如街头表演中出现的各种奇幻魔术、灭火现象中包含的小常识等,它们本身的趣味性比较强,并且同科学课程知识联系紧密。如果教师挖掘得当,那么便能很好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活动,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以量为主,丰富“教”的内容

在挖掘生活化资源时,为了满足科学课程教学的需求,尤其是要满足学生差异化的科学课程学习需求,教师就需要尽可能多地挖掘及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生活化资源,保证以丰富的“教”的内容来助力科学课程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避免生活化资源因“量”的不足而直接影响其在辅助科学课程教学活动方面的有效发挥。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科学课程知识学习情况以及学生差异化、个性化的课程学习需求等,从多角度开发适宜的教学资源,全面助力生活化资源在推动科学课程高质量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比如,开发面向小学生的生活化资源要结合学生的学情差异与学习目标等,基于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灵活地挖掘具有层次性的生活化资源,助力学生高效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提高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四)以辅为基,遵从“用”的要求

为了保证生活化资源的质量,为其在科学教学中的后续应用夯实基础,教师必须首先对挖掘生活化资源的根本目的及定位进行深入理解。针对小学科学课程的生活化资源开发,其目的是助力科学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避免因为某个教学环节设计不到位而对最终的整体教学质量产生不利影响。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够在生活化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出现“反客为主”的情况,即只注重生活化资源的运用,却忽视了科學课程教学中的基本教材内容,这样的生活化资源应用方式会阻碍科学课程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因此,为了保证生活化资源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要遵从“用”的要求,明确其作为辅助常规科学课教学活动开展的资源的定位。

三、小学科学教学中生活化资源的利用策略

(一)基于生活化资源,导入新课知识

优化新课知识的导入方式是构建高效科学课堂的第一步,对整堂课教学基调的奠定起着决定性作用。以往科学教学中的新课知识导入环节常常采取直接导入的方式,或者不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自主阅读有关教材内容,这类新课知识导入方式缺乏一定的趣味性,不利于激发小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会对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造成影响。特别是小学科学课程涉及的知识具有比较强的专业性与抽象性,其中还包括比较多的术语,所以小学生学习起来难度比较大,容易影响他们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而合理应用生活化课程资源,可以为新课知识导入环节增添趣味性,尤其是新奇、有趣的生活化资源可以有效吸引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使他们将注意力集中于课堂科学知识学习中,能极大提高新课知识导入的教学效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夯实基础。

例如,教师可以创新应用实物演示、科学小实验或者其他一些趣味性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热的传递”时,教师可以在课前要求学生在下节课带上自己的保温壶,或者为学生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风扇、空调等实物,让他们在对这些实物进行认真观察的基础上,仔细地分析它们的作用与特征。通过对实物进行分析这一方式,学生能逐渐领会散热与保温等热传递方面的科学知识,同时这一新课知识导入方式也可以增加课堂趣味性,保证学生的注意力能快速集中到课堂上,并促使他们积极进行自主思考。

(二)基于生活化资源,有效开展概念教学

概念教学是科学教学的基础,其教学质量的好坏关系到科学课的整体教学效果,尤其是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及其科学技能水平的提升有极大影响。因为科学概念知识教学的根本目标是辅助学生完成科学实践活动,包括指导他们利用所学科学知识来完成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任務,夯实他们的科学理论知识基础。这就需要教师灵活采用一些生活化教学资源来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的科学概念,使他们切实体会及感受到科学知识同自己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最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提升其科学探究能力,保证三维课程教学目标任务在整个科学教学实践中得以顺利贯彻落实,避免因为某个环节的课程资源短缺而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根和茎”相关的科学课程知识时,为了加深小学生对须根、直根等科学概念的理解,加强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实效性,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资源。比如,可以将用以种植花草的槽、盆等搬到课堂当中,将全体学生相应地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并组织他们分别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植物进行种植,引导他们仔细地观察和记录自己所种植植物的实际生长过程。为了丰富课堂学习内容,教师还可以引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如指导学生在课后自主准备甘薯、土豆等具有根与茎的可食用植物,教师一边讲解相关科学知识一边让学生亲自观察和触摸、研究这些植物,保证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对块茎、根等科学概念形成更加深刻的认知。这样的教学手段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培养其学科学、爱科学的良好情感。

(三)基于生活化资源,改进课程教学方法

正确的教学方法是构建高效科学课堂的重要保障,也是促使学生开展深入思考和深度学习活动的有效催化剂。小学科学课程的专业性特性非常突出,为了深化学生对这些科学知识的理解,教师必须要培养学生过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这恰好是学生现阶段学习及发展过程中较薄弱的一种能力。如果教师在科学课程教学中创新地融合一些生活化资源,使得科学知识的机理、内在本质等能以更加简单直白的方式表现出来,就可以促进学生对其的深入理解,同时也有助于教师立足于现实生活问题的创设及剖析视角,对学生科学思维进行有效磨炼,灵活应用探究型、合作型等多样的教学手段有效锻炼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助力其科学素养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火山和地震”的相关知识时,由于大多数小学生没有亲身经历过地震或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所以他们对火山喷发或者地震现象的理解一般停留在表面,对这些现象缺乏深层次的认知。此时,教师可以灵活开发及应用生活化课程资源,设计一些通俗易懂的小实验,如可以利用酒精灯、漏斗、三脚架、烧杯、土豆泥与番茄酱等模拟火山喷发情景。具体操作流程如下: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番茄酱,在烧杯口倒扣一个外口直径比该烧杯口径略小一些的玻璃漏斗,之后稍微发力,对其进行挤压,保证番茄酱可以填充漏斗的大部分空间。接着,继续向烧杯中添加一些土豆泥,使其覆盖底部的番茄酱,然后将烧杯放在设置有石棉瓦的三脚架上,利用酒精灯对其进行加热处理。加热一段时间后,学生就能直观地观察到烧杯中的番茄酱从漏斗中“喷”出来,就像“火山喷发”一般。借助这些现实生活中常见的道具来为学生课堂模拟“火山喷发”的场景,用这种生活化的实验场景将科学知识清晰、简洁地展示出来,诸如利用生活化资源模拟火山喷发的此类实验设计,在增添教学趣味性的基础上,能使学生对相关科学原理形成深刻认知,显著提高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效果。此外,针对某些难度较小的科学实验,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物品自主设计探究性或验证性实验项目,促进他们在这一过程中的积极思考以及帮助他们进一步通过自己的探究理解相关科学知识,提高科学课程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生活化资源是助力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活动高效开展的宝贵资源。在挖掘面向小学科学教学的课程资源时,教师要遵从以生为本、以趣为核、以量为主、以辅为基的原则,在新课导入、概念教学以及教法革新等方面有效地应用生活化资源,能最大程度地发挥生活化资源在助力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水平提升方面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梁昌勇.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的目标与追求[J].天天爱科学,2016(18):98.

易传发,丁锋,王建平,等.解读教材 引领航向:教科版小学科学新教材远程培训参训纪实[J].科教导刊,2021(36):57-60.

杨正宇,张晓丽.论近代中国小学科学教育及启示[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1(6):139-142.

猜你喜欢

挖掘利用科学
点击科学
画与理
科学大爆炸
将“再也没有”带向更有深度的思考中
关注数学思考 提升数学本质
大数据技术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分析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科学拔牙
废物巧利用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