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贝那鲁肽联合西格列汀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效果分析

2022-07-09陈富明湖南省永州市中心医院代谢内分泌科湖南永州425000

吉林医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列汀西格性反应

陈富明,袁 清 (湖南省永州市中心医院代谢内分泌科,湖南 永州 425000)

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常规的双胍类、磺脲类等降糖药物虽能有效降低血糖,但存在诱发低血糖或体重增加等风险,在肥胖T2DM患者中的应用受限[1]。西格列汀为汀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通过增加活性肠促胰岛激素水平来促进胰岛素的释放而降低血糖,具有安全性好,不增加低血糖及体重增加风险的优点,是目前肥胖T2DM患者的常用药物[2]。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胰高血糖素样多肽-1(GLP-1)与肥胖T2DM的发生有着重要联系,GLP-1激动剂治疗肥胖T2DM在临床上受到广泛关注。贝那鲁肽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个具有全人源氨基酸序列的GLP-1药物,具有降低血糖、减轻体重等多种作用,但临床应用研究报道较少,贝那鲁肽或许是肥胖T2DM患者治疗的新选择,为此本文研究贝那鲁肽联合西格列汀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2月~2021年2月我院的肥胖T2DM患者52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6例,男14例,女12例,年龄39~79岁,平均(49.89±9.50)岁,BMI28~35 kg/m2,平均(29.34±4.25)。观察组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39~79岁,平均(50.08±8.75)岁,BMI28~35 kg/m2,平均(29.56±5.06)。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3]中T2DM诊断标准;②BMI>28 kg/m2的肥胖T2DM患者;③无贝那鲁肽、西格列汀治疗史者。排除标准:①有服用减肥药者;②皮下注射给药不耐受或过敏者;③合并有酸中毒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者。

1.2方法:对照组使用西格列汀治疗,口服西格列汀片(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40095,100 mg),100 mg/次,1次/d。观察组同时联合贝那鲁肽治疗,皮下注射贝那鲁肽注射液(上海仁会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160007,4.2 mg),餐前注射,0.1 mg/次,治疗2周后0.2 mg/次,3次/d。两组的血糖控制目标:FPG≤6 mmol/L,2hPBG8 mmol/L,共治疗3个月。

1.3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临床疗效分为显效: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BG)较治疗前降低>40%,或恢复正常值,糖化血红蛋白(HbA1c)降低>30%;有效:FPG、2 hPBG较治疗前降低>20%,HbA1c降低>10%;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血糖及BMI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的FPG、2 hPBG、HbA1c。

2 结果

2.1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的有效率(88.46%)高于对照组(6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临床疗效对比[n(%),n=26]

2.2两组患者血糖及BMI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的FPG、2 hPBG、HbA1c、BM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血糖及BMI对比

2.3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的IL-6、TNF-α、ET-1、CRP低于对照组,NO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3 讨论

肥胖是T2DM的危险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变,肥胖人群逐渐增加,据统计,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的超重率高达30.1%,肥胖率为11.9%,临床上肥胖T2DM患者的数量也明显上升[4]。目前对于肥胖T2DM的治疗多以控制血糖水平,减轻体重为主,双胍类、磺脲类等常规降糖药物虽能有效控制肥胖T2DM患者的血糖水平,但存在低血糖及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加重肥胖T2DM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形成恶性循环。

GLP-1是由回肠内分泌细胞分泌的一种脑肠肽,具有降糖、降脂、降压、减轻体重等作用,但肥胖T2DM患者由于肠促胰素效应受损,当血糖上升时,GLP-1浓度升高较小。相关研究表示,肠道GLP-1受体表达水平受T2DM、肥胖的影响,且与BMI、腰臀比、体脂率、糖代谢及胰岛素功能密切相关[5]。因此GLP-1是近年来治疗T2DM的药物新靶点,但人体产生的GLP-1易被DPP-4水解,半衰期短。

西格列汀是一种DPP-4抑制剂,通过抑制DPP-4来防止肠促胰岛激素被水解,提高血浆中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多肽(GIP)等肠促胰岛激素的浓度,经肠道全天释放。血糖升高时GLP-1和GIP通过环磷腺苷的细胞信号途径促进胰岛素的合成与释放,加强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同时还能够抑制胰高糖素的分泌,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并且具有葡萄糖依赖性,血糖较低时并不会促进胰岛素的合成释放,抑制胰高血糖素的释放,相比双胍类、磺脲类等降糖药物能够减少低血糖、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的发生[6]。贝那鲁肽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个具有全人源氨基酸序列的GLP-1类似物,通过与白蛋白结合、分之间自联等基因工程技术使其在发挥与人体GLP-1相同功效的同时抵抗降解[7],与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联合应用在或许是肥胖T2DM患者的有效治疗方式。

本研究与高瑞等[8]人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贝那鲁肽联合西格列汀治疗肥胖T2DM的效果显著,能够降低患者的血糖,改善肥胖体态。分析原因:贝那鲁肽为GLP-1类似物能够提高患者体内的GLP-1水平,增加血糖的摄取并抑制血糖的形成,通过cAMP/Epac2/PKA激活通路来调节胰岛素的分泌,通过TUM1-Ex4通路来减轻β细胞的应激反应损伤,起到促进胰岛素分泌、修复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9],同时联合西格列汀能够延长血浆中GLP-1的半衰期,减慢胃排空速度,提高饱腹感,减少食物的摄入,从而起到降低血糖,改善肥胖体态的作用。

肥胖T2DM患者体内脂肪组织的增生及巨噬细胞易引发脂肪组织炎性反应,诱导IL-6、TNF-α、ET-1、CRP等炎性因子释放,加重胰岛素抵抗程度,NO与血管内皮损伤密切相关[10]。本研究说明贝那鲁肽联合西格列汀治疗能够减轻肥胖T2DM患者的炎性反应程度。可能原因:西格列汀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来抑制高糖诱导的HUVECs凋亡,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同时联合贝那鲁肽提高患者的GLP-1水平,GLP-1通过JNK1/2和P38信号、AKT信号传导来抑制内皮细胞凋亡及减轻内皮细胞衰老,同时增加内皮细胞NO合酶的表达及磷酸化,降低氧化应激反应,从而起到减轻炎性反应程度的作用[11-12]。

综上所述,贝那鲁肽联合西格列汀治疗肥胖T2DM的效果显著,能够降低患者的血糖,改善肥胖体态,减轻炎性反应程度,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列汀西格性反应
西格列汀对应用大剂量胰岛素效果欠佳的2型糖尿病的疗效分析
肠道菌群失调通过促进炎性反应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漫长的旅途
维格列汀与常见降糖药联合治疗2 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纤维支气管镜下氨溴索肺泡灌洗对非出血型支气管扩张并感染患者肺功能及炎性反应的影响
西格绍尔名枪汇
混血“帮派”西格绍尔
命悬一线
促酰化蛋白对3T3-L1脂肪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
DPP-4抑制剂单药治疗和联合治疗方案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