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支鲜为人知的抗日武装

2022-07-08张磊

世纪风采 2022年7期
关键词:苏中新四军部队

张磊

1940年7月,新四军东进黄桥后,坚持“击敌、联李、孤韩”的战略方针,在苏北国民党地方实力派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陈毅直接领导下,管文蔚、惠浴宇、黄逸峰等同志先后被派往国民党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李明扬、李长江和鲁苏战区游击指挥部(原国民政府财政部税警总团)陈泰运部积极开展统战工作。

1940年9月,新四军将姜堰移交给李明扬、李长江部驻防。这一举动对苏北地方实力派震动很大,一方面,他们觉得新四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真心抗日的部队,因而愿意与新四军联合抗击日寇;另一方面,他们又顾虑重重,认为韩德勤心怀叵测,一旦自己的真实想法被韩德勤发觉,必然会遭到他的打击。因此,苏北地方实力派几经权衡之后,决定派李明扬任代表出面与黄逸峰协商,请黄逸峰出面组织一支部队,作为地方实力派与新四军联络的桥梁和纽带。这样,既可以在新四军和国民党顽固派之间保持中立地位,又不致于这两方哪一方得势后影响自己的切身利益。

黄逸峰是1925年就入党的中国共产党秘密党员。1940年7月,他根据叶剑英的指示,以国民黨中央军事委员会战地党政委员会少将设计委员、鲁苏战区分会委员的公开身份,自重庆返回苏北家乡,开展对国民党军政各界和地方士绅的统战工作。黄逸峰到达泰州后,与李明扬、李长江来往十分密切,并且和陈泰运也有过交往。早在1939年,陈泰运曾被韩德勤毫无理由地软禁于兴化,后得黄逸峰出面协调才得以逃离虎口。因此,二李和陈泰运都比较信任黄逸峰。

黄逸峰收到李明扬的提议后,第一时间即向陈毅作了汇报。陈毅高度肯定了成立中立部队的办法,认为这有利于进一步消弭中间派的疑虑,更好地团结他们共同抗日。他同意由黄逸峰以国民党的公开身份出面,组织一支由中国共产党掌握和领导的担负统战任务的外围部队,番号则可直接用二李和陈泰运的。和陈毅谈话结束后,黄逸峰立即开始了部队筹建工作。但就在这时,韩德勤把他的部队主力云集在海(安)曲(塘)一线,做出攻击新四军的态势,一时之间黑云压城,大战迫在眉睫。黄逸峰只能继续把多数时间和精力放在开展统战工作上,部队筹建事宜只能兼顾进行。

黄桥战役开始后的第三天,即1940年10月6日早晨,眼见新四军胜局已定,李明扬再次找到黄逸峰,恳切地要求从速成立中立部队。接报后,陈毅指示:部队可以立即成立,待黄桥战役结束后所需枪支、人员等即第一时间送去。于是,黄逸峰又立即偕同陈毅派去协助他组建部队的周至垄、李俊民等赶往陈泰运部驻地曲塘,与陈泰运协商联抗驻防地等相关事宜,陈泰运表示愿意把曲塘让出来作为联抗司令部驻地,自己的部队则另寻他处驻扎。至此,联抗的各项筹建工作正式展开。

10月10日,“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直属纵队、鲁苏战区游击指挥部第三纵队联合抗日司令部”在曲塘成立,部队佩带“联抗”臂章,黄逸峰任司令,周至垄、李俊民任副司令,周至垄同时兼任参谋长,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派遣张孤梅担任联抗政治部主任。联抗部队以新四军调拨的一个连和国民党江苏省保安旅划转的一个连为骨干力量,同时从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和鲁苏战区游击指挥部各借调了一个连,并争取收编了国民党泰县第六区(白米)和第七区(曲塘)的两个区常备中队。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动员下,兴(化)东(台)泰(县)地区以及上海、南通、如皋、泰兴等地有不少知识青年和工农群众纷纷赶来投军,不到一个月时间,部队就发展到千余人的规模。这1000余人被编为四个大队,分别驻扎在曲塘、马沟、白米一线,成为新四军与二李、陈泰运部之间的缓冲力量。

为了加强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黄逸峰领导联抗很快建立起基层连队政治指导员制度,并设置了专门的文化教员。此外,联抗还派出工作组,协助地方党组织建立动员委员会,开展民运工作。为了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发动和组织群众,联抗还创办了《联抗报》。11月下旬,李俊民奉命前往如皋马塘,筹建联抗东南办事处(后迁掘港),并在江苏省第四区抗日游击指挥部指挥季方的大力支持下,扩建了联抗东南支队。

经过与日寇的紧张密谋,1941年2月13日,国民党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副总指挥李长江公开发表通电,宣布率部投敌,出任汪伪第一集团军总司令。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李明扬坚持民族气节,率所部人员退守泰州以北农村,坚持抗日斗争。

李长江率部投敌,激起了苏北人民的极大愤慨,社会各界纷纷声讨,新四军军部报经中共中央同意后,决定发动讨李战役。2月17日,新四军代军长陈毅在前线指挥部召开军事会议,决定秘密集结驻防在海安以西的新四军一师主力部队进行讨伐行动。联抗部队的任务是配合新四军攻击马沟,胜利后再向姜堰进军。

2月19日午夜,联抗部队在黄逸峰、周至垄的率领下向马沟发起攻击,伪军不支,纷纷向姜堰、泰州逃窜。2月22日,一师直捣泰州,围歼李长江部主力。日军为挽救李长江部覆灭的命运,从扬州、高邮、黄桥、如皋等据点倾巢出动,侵占了海安、东台等城镇,进窥盐阜,其一部向泰州急进,妄图从侧后袭击新四军。这时,联抗部队又奉命往东阻击,于曲塘、胡家集之间同日军激战两个多小时后,转移到曲塘北乡。一师主力取得讨李战役的胜利后,主动撤出泰州城,按预定计划转入敌后,进行反“扫荡”作战。

在讨李战役中,联抗部队初次参加大的战役,虽颇有伤亡,但经受住了战火的洗礼,在群众中产生了很好的政治影响。此后,部队转入曲塘、白米以北一带的农村地区,坚持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当时,日军向东台、如皋、泰州等地频繁发动报复性“扫荡”,大量扩充伪军,增设据点碉楼,蚕食和分割苏中抗日根据地,斗争形势日趋严峻。由于联抗部队建立未久,成分复杂,个别人参军动机不纯,加之转入农村后物质条件变差,流动性增大,有部分官兵思想上产生动摇。陈毅等领导同志及时注意到这种苗头。1941年5月,除留少数部队和干部坚持原地斗争外,联抗大部奉命移驻到新四军一师师部附近的东台横河地区进行整训。

横河整训期间,联抗部队从上到下建立起了完整系统的党组织,党组织加强了对军队的领导,发展了一批党员,加强了爱国教育、民族教育和革命军队优良传统教育。通过认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联抗部队战斗素质得到了极大提高,战斗力日益增强。

1941年7月20日,日伪军开始大规模向盐阜地区“扫荡”。为了保存有生力量,新四军军部主动撤离盐城。联抗部队也奉命轻装北上,当行军至冈门北数里的宋家楼时与大批日军遭遇,前后激战4小时。给日伪军以一定杀伤后,联抗部队趁机转移。经过几天艰苦行程,部队到达阜宁的硕家集、吴家桥一带,与先期抵达的新四军军部胜利会合。尔后,联抗部队继续开展整训,并担负起了警卫新四军军部的任务,同时配合新四军三师进行反“扫荡”和剿灭海匪的战斗。

联抗在新四军军部整训期间,刘少奇、陈毅、赖传珠等新四军首长非常关心该部的建设,多次听取他们的汇报,帮助总结该部成立以来的成功经验。1941年9月初,整训即将结束,刘少奇、陈毅亲切会见了联抗部队连以上党员干部,宣布联抗仍回原防区,坚持贯彻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继续与李明扬、陈泰运二部联络,团结抗日。

为了加强联抗部队的军事、政治工作,新四军军部决定调派贺敏学担任联抗参谋长,并抽调一批军事骨干支援联抗。经过几个月的整训,联抗部队的军事政治素质都有较大提高。

1943年1月23日,为适应斗争形势需要,加强政权工作,兴东泰地区成立了专门的县级政权——紫石县政府,其下设置了曲塘、海北、白米、仇湖、时堰、海富、李堡等七个区政府。联抗活动地区因此得以日益巩固、发展,及时沟通了苏中抗日根据地二、三、四分区之间的联系,成为插在苏中敌伪腹心的一把钢刀。

遵照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关于团结友军、共同抗日的指示,联抗部队返回原防区后不久,即与李明扬、陈泰运部在邓高庄和兴化茅山举行了两次会谈,重申联合抗日的愿望。

李明扬是老同盟会会员、国民党元老,他长期与中国共产党保持有一定程度的接触。在李长江公开投敌后,李明扬的处境变得尤其困难。遵照陈毅指示,黄逸峰多次派员到李明扬部慰问,前后陆续援助法币200万元、大米数百石。李明扬也多次到联抗驻地与黄逸峰促膝长谈,双方立场愈加一致。

陈泰运自所部徐容团降敌后,亦深感处境艰难。为保存自身实力,他迫切希望与联抗保持友好相处的关系,公开表示:双方前沿部队可以直接接触以增进了解。遇到日伪“扫荡”,双方更应相互帮助,甚至进入对方防区隐蔽。当时毗邻联抗部队防区的是陈泰运部第一纵队一团,该团团长陈振政治立场比较进步。联抗初建时,陈泰运曾从陈振团抽调一个连归联抗指挥(不久归建),其中有一些人最后参加了联抗。黄逸峰通过这些关系与陈振加强接触,鼓励他坚持抗战,并派人多次前往联系,双方关系日渐融洽。

1943年元旦前后,日军重点打击李明扬和陈泰运部。泰州、姜堰、曲塘等地日伪军首先出动,对陈振团发起突然袭击。该团迅速撤出敌伪包围圈,进入联抗防区。联抗部队与陈振团紧密配合,趁敌伪立足未稳实施反击,予敌以重大杀伤,并掩护陈振团撤至苏中二分区休整。苏中二分区司令部和第二行政专员公署当即致电陈振团表示慰问,并供给其所需全部粮草。一个月后,局势趋于稳定,陈振团在联抗部队护送下,顺利返回原防区。

1943年6月以后,日伪加紧对苏中地区进行“清乡”“扫荡”,国民党顽固派也掀起了第三次反共高潮。在这种情况下,陈泰运将该部进步军官李浩、陈振等调离,重用反动军官江振南等,并以怨报德,不断蚕食联抗防区,双方关系开始出现裂痕。

联抗活动地区虽然不大,但是因为靠近东台、海安、曲塘等日伪据点,是沟通苏中二、三、四分区的战略要地,所以日伪不断对这一地区开展“扫荡”,企图阻断苏中抗日根据地各分区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对苏中地区的控制。

1943年初,海安、曲塘伪二十六师和东台伪三十五师配合日军,大举“扫荡”联抗防区,并在联抗防区的中心王家庄等地构筑据点。联抗主力不断袭击敌人,粉碎了日伪侵占联抗中心区的阴谋。同年7月,日军和伪三十五师一个团突然袭击墩头。联抗两个连英勇抗击十倍于己之敌,打退日伪多次进攻。

1943年冬,苏中军区决定,联抗与原在通海地区活动的汤景延部合并,部队扩编为两个团。黄逸峰仍任联抗司令,汤景延任联抗副司令。从此以后,联抗地区的反“扫荡”、反“伪化”斗争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1944年3月3日,敌伪4000余人分八路“扫荡”联抗防区,妄图一举歼灭联抗主力。联抗领导人提前获取了有利情报,为保存有生力量,决定立即转移到外线作战,同时留下一部分主力与地方武装坚持原地斗争。日伪军扑空后,又不断遭到联抗小部队的袭扰,奸计难以得逞,在对抗日根据地进行一番残酷烧杀后,不得不狼狈撤离。

联抗在军事上灵活机动打击敌伪的同时,还注意通过各种渠道开展伪军工作,利用有利时机进行分化瓦解,从而及时打破了敌伪的封锁。伪军二十六师陈才福部,占据海安至白米一线,依仗通扬公路和运盐河,阻隔联抗与苏中三分区之间的交通,对联抗威胁较大。在联抗打击下,陈才福曾通过有关渠道,一再表示要立功赎罪。黄逸峰很快派人与他联系交涉,反复晓以民族大义。陈才福被迫同意让联抗在曲塘设立联络点,保证联抗和新四军军政人员夜间能自由通过海曲沿线渡口,并可在曲塘采办军用品,使联抗南线一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保持了相对稳定状态。

伪军徐容部原系税警部队,投敌后严密控制着海安至东海边的拼茶一线,实力较一般伪军强,曾多次受到联抗主力打击。后黄逸峰派张圭打入该部任第三团副团长,长驻立发桥,并经常来往于海安、李堡、拼茶之间,从而使苏中二、四分区的交通联络得以畅通。

1944年初,陈泰运部日趋反动,与伪军公开勾结,他们四处扬言,“老中央、新中央,联合起来打联抗”,不断制造摩擦,枪杀农会干部和民兵,破坏联抗防区的抗日民主政权。遵照中共中央指示精神,聯抗地区广大军民对陈泰运部的反共言行进行了严正揭露。当地社会知名人士亦一致谴责陈泰运,希望他能及时醒悟。然而,陈泰运顽固坚持反共立场,加紧与日伪勾结,并配合其进行“清乡”。在此情况下,应各界人民的请求,新四军苏中主力和联抗部队决定共同发动对陈泰运部的讨伐战。

1944年9月下旬,苏中军区和联抗以6个团的兵力迎头痛击陈泰运部。9月21日战斗打响后,陈泰运部外围据点相继被攻克。陈泰运见势不妙,马上收缩部队,坚守北寺、梁王寺、回香庵三处,并向日伪求援。新四军和联抗各部遂加紧围困退守据点的陈泰运部。至10月中旬,日军眼见陈泰运部即将全军覆没,遂派出日伪2000余人增援。新四军为掌握战争主动权,主动转移待机,以联抗部队留守曲北原地坚持。陈泰运残部900余人得以苟延残喘,随日伪军西窜。进入泰州后,陈泰运公开投敌,所部被编为伪二十五军。受陈泰运投降影响,李明扬部也大都投降日伪,李明扬本人仅率二三百人退守泰州城北农村。

至此,联抗部队胜利完成了历史使命,1944年10月宣布撤销,黄逸峰调任苏中第一军分区司令员。联抗原所属第一团改编为苏中军区特务第五团,第二团改编为紫石县独立团,各自开始了新的战斗。

猜你喜欢

苏中新四军部队
瞻仰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塔
苏中革命历史纪念馆被授予“扬州市华侨文化交流基地”
苏中少年英雄——周银海
苏中掘港的悠悠年昧
俄部队军演
“苏中小延安”的由来
儿在部队又立功
驻港澳部队例行轮换
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向百家图书馆赠送《新四军全书》弘扬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