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里江陵一日还

2022-07-06赵艳春

智慧少年·故事叮当 2022年9期
关键词:白帝城江陵历史背景

赵艳春

在教学古诗《早发白帝城》时,在情境引入之后,我让学生在课前参与的基础上自学、画批,提出问题,然后各小组合作学习。在随后的全班交流时,有学生提出:诗人在诗中用了一个“还”字,“还”是“回”的意思,有“去”才能有“回”,为什么李白用了这个“还”字?为什么不用“到”字,或者直接用“回”字?

我肯定了这个学生提出的问题非常有研讨的价值,在黑板上板书了一个“还”字。我请同学们出声读读前两句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结合自己课前查阅的资料想一想:诗人为什么用了“还”字?

这时,有一个女生站了起来,她说:“在课前我查阅了资料,了解了当时的历史背景。李白年轻时曾经抱着治国安邦的志愿,很想找一个机会来施展自己的才能,但一直怀才不遇。安史之乱爆发后,永王李璘和他的哥哥李亨相互争夺帝位。李白应邀参加了李璘的幕府。没想到李璘战败被杀,李亨夺得了帝位。李白也因此被判入狱,后来被流放夜郎。不料船行驶到白帝城,接到赦罪的命令,李白满怀喜悦地从白帝城顺流而下。回到江陵,所以诗中用了‘还字。”她的话音刚落,大家的掌声就响了起来。我请同学对她的发言进行评价,并非常高兴地表扬了她:“你回答得非常好!这么复杂的历史背景和错综的人物关系,你能用这么清晰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看来你在课前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你的课前参与做得很好!”

接着我请大家观看了课件,使同学们对这一历史背景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然后我对全班同学说:“你们能不能简单概括出诗人之所以用了‘还字,是因为什么呢?”同学总结出是因为李白流放夜郎途中,遇到赦免返回江陵。我板书上“遇赦返回”四个字,然后问道:“这么复杂的故事,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把它表达出来了,可见,古诗的语言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学生脱口而出:“凝炼。”

我提醒:“刚才同学提出,既然‘还就是‘回的意思,为什么不直接用‘回呢?”学生小声对着黑板上的诗念了起来,立刻有同学举起了手,回答:“那就不押韵了。”我立刻给予肯定:“对,押韵,这也是古诗的一个重要特点。可见诗人在作诗时,每一个字都是经得住推敲的,不可随意更改和替代的。”

在接下来的讨论中,又有学生针对“千里江陵一日还”提出问题。他说:“白帝城与江陵之间,诗人用了‘千里,说明距离很远,只用‘一日就回去了,船真的能行驶得这么快吗?”

我一边板书了一个“快”字,一边说:“你读得真仔细,这个问题很关键!在诗中哪些地方能看出船行驶得快?为什么在诗人的笔下,船会行驶得这么快呢?现在给大家一点儿时间,请大家默读全诗,边读边画批。”随着悠扬的古曲,学生们再次拿起笔,进行细读深思。

不一会儿,很多同学都举起了手。有的同学说:“我是从这儿看出船行驶得快的。‘千里一词,表示从白帝城到江陵距离很远;而‘一日表示船行驶的时间短。这么远的距离,一天就到了,当然船行驶得很快了。”

有同学补充道:“我查了资料:古代行船是从天明到日落,那么行船的时间就更短了。不到24小时就行驶了‘千里,船行得真快呀!”

还有的学生说:“大家看,‘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意思是在两岸山中猿猴不停的鸣叫声中,轻快的小船已驶过了重重的高山。猿猴的叫声都没停呢,李白坐的船就已经驶过了‘万重山了,还不快吗?”

“同学们读诗读得真仔细,想法也很有道理!那为什么船行驶得这么快?”我问。

“大家看到刚才老师演示的课件了,白帝城在西,江陵在东。我们也都知道,我们中国地势西高东低,长江是从西向东流的,从‘彩云间这个词,可看出白帝城地势很高;而江陵在东,地势低,船是顺流而下,所以船行驶得快。”一个一向快人快语的男孩子抢着说。

“好,你是结合地理常识谈的,很有说服力!你课外知识真丰富!”我适时引导,“船顺流而下,的确会很快。那是不是真像李白笔下写得这么快呢?”

学生继续展开讨论。

“老师,我查了资料:古代航行用的是木帆船,从白帝城到江陵,纵然顺风顺水,最快也得三天两夜,并没有像李白写的一天就到了。他这样写,是用夸张手法来突出船行得很快。”

“这点发现很重要!为什么他这么夸张呢?能不能结合诗人的写作特点和诗的写作背景谈?”我启发道。

有的学生说:“李白善于用夸张的手法,在他的许多诗中都有夸张的地方。这首诗也是,说‘千里,实际资料显示只有八百里;说‘万重山,其实哪有万重!这是李白写诗的特点。”

有的学生说:“李白本来是要被流放到偏远的地方,悲惨地度过下半生,但没想到中途会被赦免。这时,他的心情一定特别高兴,可以回家了,所以用夸张手法突出船行得快。”

“你说得太好了!结合写诗背景,透过文字的表面,你体会到了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理解就更深入了。”我高兴地给予评价并追问,“那么此时李白的心情,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表达呢?”学生们纷纷议论,我选择了“归心似箭”写在黑板上。

接着,我让学生们把自己的理解感受读出来,边读边想象、体会此时诗人的兴奋喜悦的心情。同时板书上“情”字。在读的基础上,大家又讨论了重获自由的诗人,此时此刻是什么样的心情。

有的学生谈“彩云间”一词,说这个词写出了白帝城的高耸入云,想象中,清晨,在朝阳映衬下,白帝城云霞缭绕,色彩美丽,衬托了作者被赦后愉快的心情。有的学生谈“轻舟”,轻快的小船,读来使人感到心情是那样的轻松、欢快。有的学生问为什么用了“猿声”一词?猿猴叫声凄凉,古诗中多用于衬托悲涼的心情。而李白为什么在这样一首欢快的诗中,也用上了“猿声”一词?有的学生答,因为诗人经历了人生的艰难凶险,刚刚送走黑暗获得自由,此时兴奋至极,在他看来,似乎猿猴也被他的欢乐情绪所感染,站在大江两岸,欢唱着为诗人夹道送行呢!还有的学生再次提出用夸张手法写行船之快,也突出了喜悦的心情。

在同学们讨论之后,我围绕板书的“还”“快”“情”三个字作了小结,指出了诗人借助写景抒发喜悦心情的写法,并板书上“借景抒情”四个字。然后请同学们以各种喜爱的形式来吟诵这首古诗。

在学习完《早发白帝城》之后,我们又补充学习了李白在流放夜郎途中,从三峡逆流而上时,写下的《上三峡》一诗。“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这首诗是作者被流放途中写的,由于是被流放到偏远之地,而船又是逆流而上,行船非常缓慢,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诗来抒发当时无限愁苦的心情。我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对比体会了两首诗中不同的感情。学习之后,学生们无论是对《早发白帝城》这首诗的理解,还是对李白的人生经历、当时的历史背景,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最后我们进行了反思:用一节课的时间,学习一首仅仅四句的古诗,这是为什么?我们为什么要下这么大功夫学习古诗?我们究竟能从古诗中学到什么?我们学习古诗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在学生们谈出自己的想法之后,我总结道:“我们学习古诗,一方面是去学习古诗的语言,学习如何运用语言;一方面是通过古诗去了解历史,了解我们这个民族;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学习古诗,可以穿越时空,和古人进行心灵上的对话,感受诗人身上的人格魅力,从而继承中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将它发扬光大,这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责任!”

这节课虽然上完了,但它带给我许久的回味。

(100031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白帝城江陵历史背景
江陵之旅
江陵愁望寄子安
张圆满:《祭侄文稿》——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精神文化产物
早发白帝城
游白帝城有感
庆夺金
浅析拉萨关帝庙修建的历史背景
噶尔丹的圣树:今日祭奠崇拜的历史背景(英文)
白帝城下,收藏一片彩云
人民代表会议的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