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文体风格

2022-07-06刘畅

民族文汇 2022年39期
关键词:语言特色

刘畅

摘 要: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文体风格丰富多样,在选词构句、谋篇布局等方面都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语言驾驭能力和深邃的艺术特色。本论文聚焦语言特色、叙事技巧深度分析该小说的文体风格,以此揭露美国内战后南方传统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的颓败与罪恶,从中获得小说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文体风格;语言特色;叙事技巧

引言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威廉·福克纳最杰出的短篇小说,主要讲述美国内战之后,南方种植园经济衰落,出身南方贵族家庭的艾米丽从小深受父权统治,性格怪诞畸形,无法面对北方工业文明席卷而来的事實,最终成为美国社会变革的牺牲品。

目前,各界对该小说的研究角度多在心理学、主题解读、认知语言学、女性主义等方面,而在文体风格分析上的研究少之又少。本文借鉴前人的多重研究,结合文学文体学及语言学的理论知识,分别从该小说的语言特色和叙事技巧进行颇为细致的文本分析,以新的视角揭示内战后美国南方贵族传统与现代工业文明的冲突,以启示当代读者树立正确的家庭关系和恋爱观念,同时学会接受新思想,紧跟新潮流,拥抱新时代。

1.《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语言特色

本短篇小说语言风格交融于藻丽和平实、繁丰和简洁之间,富有极大的张力,展现了作者写作水平之高超。本节将从语音、词汇、句法、修辞等方面分析作者的语言特色,探析小说的文本风格及内涵意义。

1.1 语音考究、用词准确

语音上,作者善用头韵和拟声。头韵在本文出现了28余次,在艾米丽的房屋描写上最为集中。如第2段中的“spires and scrolled”、“select street”,其中不断重复的/s/轻辅音使人自然联想到螺旋状的建筑,感受到高贵的气息,从语音层面上表达了艾米丽出身贵族,她的房屋“坐落在最考究的街道,还装点着圆形屋顶、塔尖和涡形花纹的阳台”。此外,第5段中“spinning with slow motes in the single sun-ray”/s/清辅音也相对轻柔,给人以宁静、自然、慢节奏的美感,烘托慵懒的氛围。而拟声词虽仅仅只有5处,但每一处都恰到好处。如第7段中官员要求艾米丽纳税时,待他结结巴巴话音刚落,便听到艾米丽挂表的“滴答作响”。其中“ticking”爆破音/t/,给人感觉响亮又轻快,生硬又急促,气氛瞬间显得紧张起来。作者拟声词用得惟妙惟肖,营造了尴尬的气氛,动人心弦,从而又折射出艾米丽不可一世的孤傲。

作者将想象与音韵巧妙的结合起来,实现了婉转柔和的音、殊荣不在的义、同情哀怨的情、以及贵族衰败的景,它们相互交融又和谐统一,不仅增加了小说的音韵美感,多角度引人联想、发人深思,同时营造悬疑氛围,推动情节发展,间接地表达了小说主题。

词汇上该小说多用普通日常词汇,且对话情节多是口语词汇,具有地方色彩,而少数书卷词语则更突出主题,达到暗讽效果。其中,某些个别的单词频繁出现,如描写人物心理状态的“glad”、“crazy”、“surprise”“poor Emily”等词的重复揭露了艾米丽与邻居看客的微妙关系,一方面他们对艾米丽的贵族身份感到敬畏,另一方面南方种植园经济大势已去,北方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席卷而来,人们又对艾米丽无法接受现实有高高在上感到怨恨;一方面为艾米丽勇敢追爱而高兴,另一方面又为她身为南方旧封建制度的代表和其遭遇感到同情。福克纳在采用日常用语的同时也运用了小部分的正式词汇和表达方式,以避免粗俗的语言让人反感,更加集中且突出地表达作者思想小说,如“pallid hue”、“temerity”、“torso”、“temples”、“spraddled silhouette”、“virulent”、“impervious”、“perverse”、“tranquil”等书卷词语的生僻难解,给人以盛气凌人之感,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艾米丽父亲父权统治的固执严厉及其对艾米丽无情压迫;通过对艾米丽形象的描写,作者将她的高高在上及精神失常的心理状态刻画得活灵活现,再次唤起了读者对艾米丽的同情,对封建贵族传统的憎恶。

作者精湛的笔法将口语词语和书卷词语用得恰到好处、融会贯通,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和文学色彩,也使小说节奏张弛有度、抓紧人心,从而更好地突出作者的深意。

1.2 句法灵活、修辞丰富

小说的句子句式灵活、结构多变,除了三处对话情节外,多有复合句和圆周句,凸显了小说的严肃性和悬疑色彩,烘托小说紧张氛围,营造了哥特式阴森恐怖的气氛,为惊悚的故事结尾做铺垫。如小说第一段是由55个词组成的一句话,仅仅交代了艾米丽的死亡,长句、复合句和复杂句表意严密,引起读者兴趣,刻画了艾米丽小姐葬礼时的画面和故事的背景,开篇就营造出庄严肃穆、悬疑满满之感。而小说中的对话多由短句构成,如第三部分艾米丽买砒霜时的对话中(第34段至41段),除最为突出的长句和复合句以描写艾米丽的外貌神情外(第34段),其他多为短句、简单句和省略句,反而给人更强烈的冲击感和快感,反复的内容如“Arsenic”、“I want some poison.”等句子节奏短促、短小精悍却为读者制造谜团、铺设悬念:艾米丽要毒杀谁,为何突然情绪激动,如此嫉恶如仇?等到小说结尾谜团解开,读者豁然开朗,便更加对此部分回味无穷,深受震撼。

作者交替使用长句短句,使整篇小说做到微观上的错落有致、宏观上的主次分明。富于变化的句式让情节更加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从节奏上表现了小说中暗涌的冲突,使小说语势激荡又意味深长。

修辞上,小说内含丰富的比喻、拟人、反复、象征等修辞手法。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象征手法,如艾米丽的父亲是封建南方父权制度的象征;艾米丽本身就是落后的南方贵族文化的象征,也是社会变革的牺牲品;而她的爱人巴伦则是新兴的北方工业文明的象征;尽忠职守的黑人管家象征着南方传统守旧的奴隶制;主题中的“玫瑰”在文章中以衰败色调出现,象征着南方种植园经济及其封建文化的瓦解,也象征着作者对艾米丽的同情怜惜,对南方传统文化的憎恶和不舍等等。此外,文章的其他修辞也用得逼真传神,如第6段中,作者先运用夸张将艾米丽的外貌描述成“长久浸泡在死水中的一具死尸,肿胀发白”,后将艾米丽的脸比作“一团生面”,眼睛比作“揉在一团生面中的两个小煤球”,紧接第8段运用通感“她的声音又干又冷”,而后运用反复,艾米丽重复说到“我在杰弗生无税可纳。”一连串的修辞将艾米丽抽象的性格具体形象化,不仅生动地刻画出艾米丽的臃肿体态,也折射出她的怪诞与傲慢、居高临下,让人感到不寒而栗。

大量的修辞手法极大地丰富了小说的语言特色和内在深意,作者以形传神,在抽象与具体之间游刃有余,引得读者反复品味和思考,深层次地展现了艾米丽的悲惨人生,揭示了南方落后文化的丑陋与罪恶。

2.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叙事技巧

本篇小说总体采用倒叙和插叙的手法、自由切换的叙事视角以及哥特式的叙事风格为小说蒙上了一层神秘恐怖的面纱,让故事更加扑朔迷离,悬疑更迭。本节主要以小说的叙事特征为切入点,深入探求该小说氛围营造的精妙之笔。

2.1 叙事手法及叙事视角转换

“根据普林斯在《叙事学词典》中所下的定義,所谓聚焦是指描绘叙事情境和事件的特定角度,反应这些情境和事件的感性和观念立场。”(罗刚,1995,175)热奈特认为,聚焦可分零聚焦、外聚焦和内聚焦。零聚焦指叙事者无所不知,也就是所谓的“上帝视角”;外聚焦是一种“冷漠、中立、非人格化”的叙事,即旁观点叙事;内聚焦指叙事者为小说中的人物,小说以某一人物视角出发,具有主观性。本篇小说将三种聚焦切换于无形之中,看似混乱,实则使小说条理清晰、层层递进,更是作者对读者心理的把握。

首先作者使用零聚焦的叙事视角,以艾米丽的葬礼开始,此时作者与“叙事者”融为一体,开门见山地向读者介绍故事的背景和人物,此时读者与故事产生一定的距离感,从而充满了好奇和疑惑,提起兴趣往下读。接着小说使用外聚焦的叙事视角叙述了艾米丽纳税、镇民除臭、艾米丽父亲死亡、艾米丽买毒药、艾米丽恋爱等故事,叙事者只是客观描述故事的发展,并不知道故事人物的心理状态,这样便给读者留下了想象和解读的空间。而作者在使用外聚焦叙事的同时也渗入了内聚焦的叙事角度,如小说二、三、四、五部分对第一人称的使用,“我们”不是小说的主角,而是处于小说的镇民看客,但仍可以与读者拉近距离。小说通过第一人称表现镇民与艾米丽的微妙关系,作者也借镇民之角色表达自己对艾米丽及南方传统文化又恨又怜的矛盾之情。小说的内外聚焦相互穿插,切换自然,使小说的节奏张弛有度,从而更好拿捏读者心理。

若按时间顺序叙事,小说顺叙应为:父亲去世、艾米丽纳税、恋爱、买毒药、毒害爱人巴伦、镇民除臭、艾米丽死亡。而福克纳却采用倒叙和插叙的手法,首先描写艾米丽死亡,营造黑暗、肃穆、神秘的基调,吸引读者,后写艾米丽纳税,交代主人公艾米丽出身贵族、性格高傲的人物形象,其次描写艾米丽房子散发的恶臭,读者单纯以为是死老鼠未除干净,依然沉浸在她身份高贵的剧情之中,而后小说描述了艾米丽浪漫奔放的恋爱,制造出他们即将结婚的假象,接着叙述了艾米丽购买毒药,这时谜团仍未解开,直到最后作者描写了躺在床上40余年的死尸,故事的团团谜题才陡然解开,后劲十足,读者恍然大悟,细思极恐。这样倒叙和插叙的手法先抑后扬、层层铺垫,不仅增添了原文的悬疑刺激感,最后给读者心灵以强烈的冲击和震撼,也让小说更加耐人寻味、意味深远。

2.2 哥特式的叙事风格

哥特式小说在浪漫主义达到巅峰时发展繁荣,具有神秘、死亡、怪诞、恐怖的文学色彩。20世纪美国的哥特文学逐步赶超英国,且与美国的历史文化相融合,具有独特的本土特色。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在哥特式的写作手法上可谓淋漓尽致、堪称典范。本节将从福克纳哥特式的写作风格入手,深入分析小说神秘疯狂的意境,以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警示读者现实的残酷与罪恶。

本篇小说以艾米丽的死亡开始,又以艾米丽的死亡结束,故事首尾呼应,充满悬念。整篇小说分为五个部分却描写了三位人物的死亡:艾米丽父亲的去世、艾米丽毒害了爱人巴伦、艾米丽的孤独老死。文章有关“死亡”的词,如“died”、“death”、“tomb”、“funeral ”、 “grave “等共出现了15次,可谓是贯穿小说的一大线索,不断深化了小说哥特式的风格基调。而他们的死亡也并非今拘泥于单纯的字面意义。父亲的死亡意味着南方封建贵族制度已没落颓败,巴伦的死亡代表着南方腐败观念与北方开放思想的冲突与矛盾,代表着南方没落的种植园经济不甘屈服与北方兴新的资本主义经济,对其进行了强烈的反抗和迫害,象征着社会的变革必然侵犯一部分人民的利益,也必然伴随着流血甚至牺牲。艾米丽本人的死亡则表明封建落后的南方传统终将被时代的发展所淘汰,所以她是南方传统社会制度的一座纪念碑。层层隐喻与象征之中,小说一直笼罩着灰暗、厄运、神秘、死亡的哥特式气息之下,生动传神地表现出内战后美国南方不甘变革的悲惨世界。

另外,本篇小说阴森恐怖的布景设置和人物描写在哥特式的写作手法上也值得评析。惊悚骇人的布景设置能够引人入胜,烘托紧张的氛围,如第5段中“a dim hall”、“a stairway mounted into still more shadow”、“the leather was cracked”、“a tarnished gilt easel”等以及第57段中的“pervading dust”、“A thin, acrid pall”、“the valance curtains’ of faded rose color”、“the rose-shaded lights”、“tarnished silver”等栩栩如生地描绘出艾米丽家的晦暗、潮湿、颓败之景,不禁让人浮想联翩、毛骨悚然。其次对艾米丽神态的描写如第34段“黑色的眼珠冰冷高傲,脸上的肉紧绷着穿过太阳穴和眼眶上方。”;第41段“她直直地回视,脸像一面绷紧的旗子。”塑造了艾米丽的孤僻高傲、疯狂扭曲,已如一摊行尸走肉的压抑之感。第59整段对巴伦腐烂尸体的描写,又将读者带回其被谋杀的想象之中,让人毛骨悚然。

本小说阴森恐怖的哥特式风格不仅让读者身临其境得与小说人物同呼吸共命运,又从侧面烘托出南方封建思想对人无情的迫害,以至把人逼疯的地步,以启示人们摆脱落后思想禁锢,寻求自我个性解放。

3. 结语

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不仅在遣词造句上颇为用心,更在谋篇布局上行云流水,作者以其独具匠心的文笔刻画出南方衰落的封建文化与北方新兴的工业文明的强烈冲突。由此可见,社会的发展和新事物的产生必然伴随着流血甚至牺牲,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当代,只有不断适应时代的变革才能摆脱被抛弃的悲剧。另外,在做文体风格分析时,笔者只选取了最有代表性的特点加以评析,在分析举例上可能还不全面,有待改善。

参考文献

[1]Deng Xuxin.An Introduction to Literature of English Reading Explicating and Responding Critically[M].Wuhan Unibersity Press,2002.

[2]Leech·G&M·Short.Style in Fiction:A Linguistic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Fiction Prose[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3]Kenan Rimmon. Narrative Fiction. London:Routledge,1983.

[4]何仲生,项晓敏.欧美现代文学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5]李佳.《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中的象征意义[J].文学教育(中),2013,01:15.

[6]李曉丹.浅析《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的叙事艺术[J].青年文学家,2021,35:86-87.

[7]刘季春.实用翻译教程[ M]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6.

[8]罗刚.叙事学导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

[9]马晓霞,胡笑瑛.玫瑰的缺失与召唤——由《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看福克纳的历史文化意识[J].作家,2012(18).

[10]秦秀白.文体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

[11]申丹.叙事学与小说文体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2]陶洁主编.福克纳的魅力[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13]田堃.从哥特角度谈《献给艾米丽的玫瑰》[J].作家,2015,08:84-85.

[14]杨頔.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的概念隐喻分析[A]..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第九卷)[C].:,2020:4.

[15]张小宁.解读《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的几组重要关系[J].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14,3202:41-44.

猜你喜欢

语言特色
契诃夫戏剧中的人物及语言分析
浅析赣州市景区公示语的翻译
浅析广告英语的语言特色、翻译标准及策略
基于商务英语语言特色的翻译技巧研究
弗洛伊德早期绘画语言特色
浅谈商务英语的文本特征及翻译策略
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
目的论视角下旅游英语的语言特色对汉译旅游文本的启示
对朱自清散文语言艺术的探析
从翻译角度浅析《老人与海》的语言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