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导语的原则与作用

2022-07-06胡长新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17期
关键词:数学学习教学评价课堂教学

胡长新

摘要:教师课堂中的导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导语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严谨性,应对教材内容有一定的概括性和指向性,教师在课前认真研究导语的潜在功能,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数学学习  启发诱导  教学评价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应当是有趣、生动、活泼而富有个性的。笔者作为一名多年扎根农村高中数学教育课堂园地的“耕耘者”,不忘初心,努力学习探究,积极实践,有一定的收获,深刻感受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做好引导的重要性。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才能使学生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主动的学习者、积极的探究者和有个性的合作者呢?要达成这个愿景,就需要教师有效地利用导语引导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在这一过程中,导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导语的重要作用

课堂导语就是指课堂教学的开场白,是教师正式授课之前,用来引入新课、启发诱导学生的话语,它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精心设计的、精美的、激昂的、含蓄幽默的、高度概括的教学语言。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体会,认为导语在数学教学中发挥着以下几点重要作用。

(一)激发学生求知欲,集中学生注意力。精心策划的开场白,在上好一节数学课中能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精彩的语言能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每节课伊始,都应精心设计饶有趣味的导语,使学生产生新奇感,教师的讲授将会像磁铁一样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之聚精会神听讲,这样的授课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时,笔者对学生说:“学习这一节,不上楼顶就能测量楼的高,不爬上旗杆也能测量出旗杆的长。”寥寥数语,就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使他们跃跃欲试,期待教师的下文。显然,导语替代了组织教学,达到了激发学生兴趣、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的效果。

(二)诱发学生质疑,引起学生思考,启迪学生智慧。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教师对知识的宣讲和点拨,还是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都离不开学生自主参与和积极思考,没有学生的参与并主动思考学习,课堂教学是没有成效的。如何才能引起学生主动思考,使其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呢?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是从产生疑问开始的,有疑才有思,因而教师在导语中要诱发学生质疑。教师在导语中恰如其分地提出一些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像机器一样跟随教师提出的疑点转动起来,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训练,学生智慧得以启迪。

(三)承上启下,架桥过渡。从数学的编排体系上来看,单元与单元之间,章与章之间,每册之间,几何与代数之间,都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如果教师在讲授新课时,能按照教材本身的内在联系设计出联系旧知识、提示新内容、承上启下的导语,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时导语如同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既复习了旧知识,又激起了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望。如笔者在讲解“二次根式加减法”时,让学生先看两个例子:①计算22+32;②计算8+18。对例①,根据乘法分配率22+32=(2+3)2=52;对于例②,学生则没有解题思路。笔者提示学生:这两道题的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根据异同点分析,你能大胆解答8+18这道题吗?这是引导点拨的导语,通过学生对新旧知识的联系,起到承上启下、引导过渡的作用。

教师要紧扣教学内容,牢记导为主线的原则,弄清导的内容和方法,把握导的时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二、导语的设计选择

“导”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引导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运用数学思维分析问题、利用数学方法探究解决问题的重要作用。可是在教学时,导语的设计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并运用导入原则,采用科学的导入方法。

(一)遵循目的性原则。每一节授课内容都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导语的设计都应该与教学目标密切联系。导语要为教学目的服务,从实现教学目标的角度设计导语,使导语成为实现教学目标不可分割的有机的教学内容。

(二)遵循思想性原则。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不仅仅是政治、语文和历史等文科教学的任务,像数学等理科学习同样可以进行思想教育。教学等差数列知识时,教师不妨利用元代数学家朱世杰的事迹设计导语;进行几何、函数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华罗庚的成就编写导语。以我国古今著名数学家在各自领域的辉煌成就作为数学课导语内容,不仅与授课内容紧密联系,还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遵循实际性原则。数学课导语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要用学生的学习状态去衡量。因而导语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编写符合学生实情的课堂导语。

(四)遵循课型性原则。不同课型的导语内容和导入方式应该是截然不同的,新授课和习题课的导入方式不同,新授课不能采用复习课的导入方式,复习课不能采用讲评课的导入方式,新授课的导语要为传授知识架桥铺路,复习课的导语要为本节课数学知识体系的构成服务。

(五)遵循梯度性原则。数学课导入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教学导语的设计,教师对导语梯度的把握至关重要。教学导语梯度过大,将使基础较差的学生失去听课的信心,甚至心生畏惧,将这部分学生拒之于课堂學习之外;教学导语的梯度过小又会使基础较好的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心生厌倦,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任务的完成,甚至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新课开始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抓住教学内容,依据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的承受度来把握导语的梯度,要依据有利于迅速进入课堂学习来把握教学导语的梯度,导语的梯度应面向全体学生,还应结合学生的兴奋点、关注点,使学生在导语的召唤中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积极接触新课知识,掌握学习技能。1BFB7F0E-C668-4830-BCE2-DF9B2966F614

三、导语应用的策略

导语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学情,采用灵活的导入方式,这只是课堂教学的开始,教师的“导”应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一条主线,自始至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要想做到学中有导,以导促学,在应用导语时还要讲究以下策略。

(一)导向策略。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主要场所,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设计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应率先从数学教学的整体上向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学习目标,指出各年级、各章节大致的学习方向。导向要体现以下特点:明确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白本节课学什么;合理的教学策略——教师怎样进行授课,学生如何进行学习;科学的教学评价——教师及时获取学生学习信息,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自身素质、个体差异,便于教师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深入学习。

(二)导趣策略。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是情感的体现,它能促使动机的产生。德国的托马汤玛斯·曼认为:为人师者,若不能首先启发学生向学的意志与兴趣然后教之,等于以锤击冷铁。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何况数学又是逻辑性很强而又十分枯燥的学科,没有浓厚的兴趣、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是很难学好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設计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其易学、善学、乐学、会学。风趣的语言,恰到好处的手势,生动的教学故事,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及直观的演示实验,都能从不同的角度触发学生的感知,激发学生渴求知识的冲动和兴趣。更重要的是要借助教师的引导作用,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深刻而浓厚。

(三)导法策略。学习方法是掌握一门学科的关键,数学尤为如此。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学生如何学。学习数学,教师要导之以法,诸如预习方法、读书方法、听课方法、练习方法、复习方法、总结方法等,让他们从中掌握规律,不断地探索运用,形成能力。在数学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分析法、综合法、类比法、归纳法等思想方法的指导与训练。在实际指导中,教师不能照本宣科传授知识和技能,而应设法引导学生从理性上感悟方法。

(四)导练策略。学生学好数学的“法宝”在于勤学、多思、精练。一些学生照葫芦画瓢还可以,一旦离开葫芦画瓢就难上加难。因此,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根据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设计科学且富有启发性的练习,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动脑思考,动手解题,然后形成共识。对不能解决的问题或普遍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导练解疑时启发学生解决。教师导练要精,加强针对性的当堂导练,及时检测学生识记、理解的准确度,巩固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便于学生掌握规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导思策略。新时期的数学教学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新意识与应用意识。数学教学既是一种传授数学知识的过程,又是训练学生数学思维的活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应通过数学问题的分析、几何图形的证明和数字计算的变化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训练自己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培养欣赏对称美和变化联想的能力,力求运用数学的特性去发展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思维的变通性和独特性的良好品质。

一节精彩的数学课,应该是从新颖的导语开始的,导语设计的巧妙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若在导入时妙语连珠、口吐莲花,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振奋学生的精神,鼓舞学生的信心。新课伊始,学生难免准备不够充分,精神不够集中,此时教师就应该利用丰富多彩的语言叩击学生尚未开启的心扉,打开他们的求知之门,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感染他们学习的情绪,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迅速进入佳境。

四、导语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在过去的数学课堂教学中,笔者在导入新课时踩过不少“坑”,感受颇深,所以在应用导语时尤需警醒。

(一)导入要注意避免方法简单,枯燥无味。受某些因素的影响,笔者既没有编写出精准而富有文采的导语,又不能采用灵活多变的导入方法,常常是固定不变的方式导入新课,千篇一律的导语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点燃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导入要注意避免随性而为,毫无目的。新课导入不能随性而为、夸夸其谈,甚至信口开河,没有丝毫的针对性、目的性,导入环节流于形式,不仅造成了导入与新课内容脱节,还浪费了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

(三)导入要注意避免不切主题,弄巧成拙。导入新课要自己编辑切合主题的导语。导语的编写必须紧密结合本节课的课程内容进行,不能套用别人现成的导语,套用别人的导语就可能偏离授课主题,这样做不但不能促进学生学习新知识,而且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干扰,给学生的认知过程造成障碍。

总而言之,巧妙的课堂导入,如同迷人的万花筒,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精彩的课堂导入,如同架构在旧课和新课之间的桥梁,使学生温故而知新;简明的课堂导入,如同闪耀的灯塔,为学海中的学子指明了方向。

责任编辑:黄大灿1BFB7F0E-C668-4830-BCE2-DF9B2966F614

猜你喜欢

数学学习教学评价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汉语授课对维吾尔族学生数学学习影响的案例分析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数学文化价值观对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在游戏中经历, 在探索中提升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