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思辨能力的策略探究

2022-07-05朱惠兰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34期
关键词:思辨能力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朱惠兰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复习任务之一便是阅读文章,目前常用的读书方法主要有单篇读书、多篇阅读、全书阅读。为了在小学的语文教育中良好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因此一方面需要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和读写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培养教师的阅读方式与意识,也因此对传统的阅读方式法加以改造,以便有效的提高小学生的读书面和阅读率。但是想要比较有效的增强学生的读书意识,除了采取提高读书量的硬性途径之外,更关键的是必须通过在语文课程中训练他们的思辨意识从而提高他们的读书水平。

关键词:思辨能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引言:训练小学生的思考能力可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并促进学生更全面健康地发展。在当今社会的高速成长背景下,很多人都出现跟风的状况,特别是由于网上的极端化舆论,让人的思考能力大为减弱,没有自己的主张。所以从小学阶段开始,锻炼其思辨力就是很重要并且急需进一步的培养。身为学校语文教师,应该更多地培育学生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文章以思考能力为中心,对在学校的语文课堂中怎样训练学生思考能力,展开深刻的探讨和剖析。

一、小学语文思辨能力的内涵与作用

(一)思辨能力培养的内涵

思辨教育是把批判性思考渗透到教育过程之中,培养学生运用新的阅读方法学习思维掌握知识点与内容。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以思辨的方式,要求学生读得更加仔细,更加自主,在阅读的时候也要加入自己的生活经历与情感,把这些和文字相结合,形成自我的思维,并寻找与原文作品的共同之处,而这就需要学生们在读书的时候要勤于思考、勇于追问作者,这样才能训练他们的逻辑分析能力,这样才能产生最真实和合理的价值判断。

(二)思辨能力培养的作用

思辨教育实际上也就是批判教育,对他们而言批判性更可以让学生在文章中获得全新的思考,可以让学生把自身的价值构建的更好充分激发学生对待事情的批判性,并且培养学生的自身素养,对小学生来讲他们虽然畏惧着教师,但是却从来都没有对教师提出过什么疑问,使得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受到影响,思辨教育很快就可以缓解这一问题,学生也就能够从质疑的过程当中获得更多的认识。

二、思辨能力在语文阅读中的应用

(一)问题驱动

所谓问题驱动是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从文本中找出合适的思维训练点,设计能够促进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驱动学生带着任务阅读,从不同方向、角度去思考问题,将无限的思维转化为有效的语言进行表达。如教学《穷人》,课文写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自己生活已经很困难的情况下,还是坚持收养邻居的两个遗孤的故事。课文承载的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是:体会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对此,教师可以抓住桑娜把西蒙的两个遗孤抱回家后忐忑不安的矛盾心情提问:善良的人在做善事时,为什么还忐忑不安呢?这个问题能够驱动学生深入文本开展探究:1、桑娜是不是后悔了?如果真的后悔了,桑娜完全来得及把两个还在熟睡的孩子送回去;2、是不是担心丈夫不同意呢?桑娜很清楚丈夫的为人,懂得丈夫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绝对不会反对她这么做的;3、桑娜到底怕什么?桑娜最担心的还是家庭的生活负担问题,自己有五个孩子,生活很艰难,在这种情况下把两个孩子抱回来能不能养活才是桑娜最担心的事。这就是做善事的桑娜忐忑不安的真正原因。

(二)积累奠定思辨能力的基础

书中的东西是无限的,从古至今,文人们获得智慧的主要途径就是透过阅读,书中有着很多的精神财富等待着我们去发现。要想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积累相应的知识点。只有学习达到一定的积累量,也就是读书足够长的时间,他们才能够全面地训练和发展自身的思考能力。对小学教师而言,在学校语文教学中要不仅涉及到书本知识,而且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完成必要的认识拓展,学生随着理解的愈来愈多、学会的愈来愈好,也就更易于发展出思考技巧,从而掌握到以前所不认识的人生事理。以学校教材中《升国旗》有关知识点为例。本章节的内容安排,与学生工作和学习有着很直接的联系,尤其是在我国,各个学校都要进行升国旗的典礼活动。本教材内容当中,重点都是围绕着升国旗的礼仪文化进行介绍。教师在进行课文内容介绍之后,还可以考查学生对升国旗礼仪的掌握情况。而这些学生因为可以进行认真倾听,所以自然也可以取得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三)质疑反思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先要认真解读文本,做一个善于思考和质疑的阅读者,还要抓住文本中的思辨点,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质疑,提出不同看法,学会反思。如教学《桥》,课文中的老支书在洪水来临之际,沉着镇定地指挥群众转移脱离危险,体现出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但是,学生在理解课文中的关键情节“老支书把儿子从队伍里揪出来”时,提出自己的质疑:老支书这么做,看上去是无私的,是不是也太无情?毕竟儿子在最后时刻还是被洪水卷走,如果没有揪出来那一刻的耽误,或许儿子还有活命的机会。对此,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一是如果老支书不从队伍中揪出自己的儿子,他说的“排队、党员排在最后”还能不能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二是老支书为什么要提出“党员排在最后”?三是你觉得老支书当时是对谁喊“党员排在最后”?学生弄清楚这些问题的答案后明白:老支书对儿子的无情中包含着对群眾的有情,儿子作为年轻的党员“混”在队伍中间本身是糊涂的行为,应该“揪”出来。这样的思辨,就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疑惑,进而走进人物内心深处。

结束语:综上所述可以了解到,培养小学生的思辨能力是尤为重要的,在小学阶段给学生开始培养这种意识是最适合的。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最关键的是让他们多看书,储备相应的基础知识,然后是要引导他们在教学习当中主动发现某些问题,然后主动发问,并尽情锻炼自己的探究心,这样就能够逐渐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和研究事物的能力。小学教师也应该有意识地去培养他们自己思考的能力,首先诱导他们发现问题,然后一点一滴地解决难题,以满足他们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陈宏.小学语文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A1):28-30.

[2]陈晓慧.小学语文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6):266-267.

[3]郭志俊.小学语文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5):229-230.

[4]李玉荣,潘世梅.基于思辨能力提升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学周刊,

2021(10):87-88.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0.043.

猜你喜欢

思辨能力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