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中地理练习讲评的探讨

2022-07-04施美月

高考·上 2022年12期
关键词:优化策略高中地理实效性

施美月

摘 要:新时期下高中地理教学应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联系,不仅要做好基础知识的传授,还要做好习题的讲解。借助练习讲评课重塑学生地理知识脉络,将之前各章节所学的知识点构建起来,完成知识的迁移与运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挑选与设计问题内容,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关键词:高中地理;练习讲评;优化策略;实效性

练习讲评作为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帮助学生厘清各单元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构建完整的地理知识框架,还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解题思路。在讲评的过程中,学生可将自身的解题思路与教师的讲解思路相对比,从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学习教师的创新思维,对地理知识形成理解性记忆,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1]。

一、高中地理练习讲评的原则

(一)循序渐进原则

地理学科作为高中课程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思维等多方面能力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加之高中地理的练习题设计的知识点内容较多又十分复杂,不仅需要学生具备清晰的解题思路,还要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灵活运用地理知识与生活常识解决复杂难题。因此,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地理解题能力,提升练习讲评的质量,应秉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基础内容入手。并随着学生掌握的地理知识越来越多,学习能力的提升,逐步提高练习题的难度,激发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能动性与自觉性。同时,借助多样化的教辅工具,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给予学生更多思维上的点拨。

(二)联想创新原则

高中地理练习讲评课程的开展,不仅是为了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更强调对学生全脑思维的培养。在完成每节课的教学后,教师布置难度适中的习题,深化学生学习理解记忆。学生通过做题知道自身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以该问题为突破口开展针对性训练,打破固有的思维认知,绘制本节课知识点的思维导图,从而形成全新的学习理解。在讲评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针对题目中的关键词进行联想,在掌握本题的解题思路后发挥创新思维,创设出全新的习题,帮助学生形成独特的思维模式。

(三)团队协作原则

考虑到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均存在明显的差异,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准,就需要弥补学生群体间的差异,通过构建学习小组,相互交流学习经验与解题思路,共同总结每单元的知识点内容,让学生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相互汲取对方身上的长处,形成利弊互补。同时明确小组成员的职责,由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提供解题思路与学习想法;由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将团队中每人的想法进行记录,共同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由语言组织能力强的学生进行学习汇报。通过该方式,使团队中的每个人都能参与学习中,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带动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共同学习[2]。

(四)知识迁移原则

练习讲评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做、讲、评三者有机结合的情况下,使学生在“做”中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讲”中总结解决问题的思路与途径,在“评”中分析解题技巧,拓展学生思维宽度。因此,教师在甄选设计习题时,要先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与思维模式进行训练,再总结学生易错易混淆点,设置更多拓展习题。通过变式练习帮助学生不断发现原有知识框架中存在的不足,增强学生地理学习自信。

二、目前高中地理练习讲评课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重视程度不足

在现阶段的高中地理课程教學中,大多数教师更多地将教学重心放在每章知识点的梳理上,尤其是在每章的教学结束后,会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重点呈现各章节知识点的联系。虽然该方式能强化学生知识记忆,但学生缺少实践活动,难以将理论知识联合实际,在解题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无法辨别命题内容的情况。同时,部分教师在讲评练习题时经常出现只讲解该习题涉及哪些知识点,但不讲具体解题思路的情况。部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能通过对知识点的回顾联系以往学习经验触类旁通。但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而言,虽然知道该问题需要用到哪些知识点,但缺少解题思路加之基础薄弱,即使知道最终的答案也难以对该题留下深刻印象,再遇到同类型的习题时依然会出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学生学习自信。此外,部分教师对习题的分析有限,难以融入更多的创新思维与趣味性内容,在长期讲评的过程中学生难免出现学习态度不积极,学习热情不高涨的情况,更不会主动联想以往所学的知识,从而导致练习讲评课的效果不理想。

(二)学生参与度不高

大部分学生害怕教师会因为解题中存在的错误批评自己,以及找到自己回答问题。同时,部分教师在练习讲评的过程中,缺少与学生有效的互动方式,学生学习长期处于被动状态,从而出现练习讲评课学生参与度不高的情况。真正的练习讲评课应是允许学生适当犯错,还要给予学生纠错的权力,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力,由师生共同分析解题出错的原因,如“是否是知识点掌握不牢固、是否是知识点运用不恰当、是否是解题步骤出现错误”等。不能仅是教师站在讲台上“唱独角戏”,教师要纠正学生的错误,还要让学生相互纠错,让学生动脑思考、动脑解决、动口表达。

(三)讲评缺乏针对性

在现阶段的工作中,地理讲评课中普遍存在以下情况:在完成新课教学后,教师布置习题,学生完成全部习题后对照答案,画出错误的习题先进行自我反思,总结问题错误的成因。教师统计学生主要在哪些习题中出现集中错误进行讲解,对于未出现错误的习题,即使囊括了许多重点知识,也不做过多介绍,仅针对学生出现错误的问题进行讲评分析。在完成习题讲解后,让学生将错题摘抄在错题本中,并未对该类问题进行变形,学生的解题思路与思维仍停留在狭窄区域。该讲评方法,教师并未意识到练习讲评课是对学生知识框架的重塑,以及思维模式的培育,也未针对学生在审题中出现的错误提出解决策略,教学重点难以显现。

三、提高高中地理练习讲评实效性的具体措施

(一)凸显教学重点,构建知识框架

一般情况下高中地理练习讲评课主要在每单元的教学结束后开展,教师根据本单元中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内容设置习题内容,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通过综合习题训练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完成知识的迁移[3]。在讲解与评价的过程中完善知识框架,以及这些知识点主要在哪些类型的习题中出现,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高二选择性必修1《地球的运动》为例。学生在做光照图的判断问题时经常出现较高的错误率。例如:

(1)北半球冬至日的时间为多少?并绘制此时的光照图。

解析:该题主要检验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北半球的冬至日时间在12月22日左右,根据课上所学,此时太阳直射23°26′S,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会出现极夜现象。

在完成该习题的讲解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回想夏至日、二分日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将知识进行串联。并以此为契机对题目进行变形,帮助学生找寻自身地理知识框架中存在的缺陷。

(2)地球自转时西半球为黑夜,东半球为白天,此时日期为几月几日?

(3)构想地球绕太阳公转示意图和问题(2)题干回答以下问题。

①当太阳光直射东半球时,北半球为什么季节?

②A点位于东半球本初子午线附近,B点位于南半球晨昏线靠近南极附近,C点位于西半球靠近本初子午线附近,D点位于东半球靠近北极附近。四地为太阳直射点的是哪个?纬度为多少?

③B地区的地方时为几时?此时伦敦地区时(零时区)为几时?

解析:例题(2)只需要学生阅读题干,手动绘制光照图不难发现,在图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得出此时为北半球夏至日,时间6月22日左右。

例题(3)的3个小问则是对本单元知识的综合考验,学生由太阳光的照射方向可得知,当太阳光直射西半球时,太阳直射点在23°26′N。再根据问题(2)得知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因此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季节为夏季。根据夏至日的知识点内容轻松确定纬度为23°26′N,同时A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时间为中午时刻,因此A点为太阳直射点。第一个问相对比较简单,学生能仔细审题,结合以往所学的知识就能轻松解决。第二个问则是检验学生对经纬度以及时区知识的综合运用情况,在解题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调动所学知识,还要保证计算的精准。B地区所在纬线的昼弧在纬线圈中所占比例可知,B地区的昼长为8小时,日出时刻为(24-8)/2=8:00.B地区的经线为150°W。0°经线的地方时为伦敦的区时,比150°W早10小时,依据“早加晚减”的原则,此时伦敦(零时区)的地区时为8:00+10=18:00。

通过该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将本单元所学的重点知识内容进行串联,在脑海中构建清晰完整的树状图,在解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

(二)剖析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综合发散思维

教师在开展练习讲评时要将问题类型与学生练习完成情况结合起来,综合讲解与评价。在讲评的过程中要认真分析学生在解题思路中存在的问题,并共同探讨问题的成因,由学生先对自身进行反思,再由教师进行全面总结。在结合具体的习题进行讲解时,教师要将自身解题的思维过程全方位地展现出来,正确分析题干中给出的内容以及解决问题的线索,通过归纳、比较、分析、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引发学生联想。尤其是在解决选择题时,不仅要找到问题的答案,还要指出其他选项的错误之处,从而对该类型题真正做到融會贯通[4]。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高二选择性必修1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为例。首先,带领学生回顾本单元学过的知识点,如“自然环境要素组成及特点、区分陆地主要的自然带”等。其次,针对本单元的课后习题进行讲解,探究该类型习题的解题思路。例如:

(1)影响土壤质地(土壤颗粒大小状况)的主要因素是(  )

A.生物  B.气候  C.成土母质  D.人类活动

(2)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起主导作用是(  )

A.成土母质的风化过程 B.有机质的积累过程

C.水分含量的调节过程 D.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

解析:问题(1)的解决中,学生可对A、B、C、D四个选项逐个分析,生物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在于养分元素的富集,通过提供腐殖质,帮助土壤积累有机质。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以及在土壤的物理与化学反应过程中改变性质与强度,并不会改变土壤的最终质地。而成土母质则是土壤的形成来源,是土壤最初始的状态,因此与土壤的质地有着直接的关系。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主要在于农耕活动与房屋建设等领域,并不会改变土壤的质地。因此,该题的正确选项为C。问题(2),通过对问题(1)各个选项的分析,学生已经想起了生物对土壤产生哪些影响,主要通过积累腐殖质为土壤提供有机质,使土壤中的养分元素更加富集。因此,正确答案为BD。

在该问题的解题过程中,学生对题目的全部选项进行分析,与以往所学的知识进行一一比对,做出正确的判断。同时,联系上一题的解题思路便能轻松地得出正确答案。因此,学生知道在遇到同类型的习题时,要认真总结题干中给出的条件与线索,找准解题规律。从多角度、多方向进行分析判断,运用创造性思维能力,灵活运用地理知识。

(三)走出思维误区,解决问题疑惑

多数学生在解题中出现失误并非解题思路不正确,而是对基础知识与相关概念的理解存在偏差,在解题的过程中经常走入思维误区。教师应抓住学生的特点,在讲评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学生给出的答案,询问学生对该题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思维过程,对其中存在错误的地方进行纠正,从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疑惑,提高解题的正确率[5]。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高二选择性必修2《国际合作》为例。根据本单元的知识内容为学生布置如下习题,例如:

(1)目前在我国对外贸易中主要出口的商品是(  )

A.原油  B.日用工业品、机械  C.汽车  D.纺织品、服装

正确分析:结合我国发展特征,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在刚开始对外贸易时主要以初级产品为主。但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外贸出口商品构成发生变化,转移替代的为工业制品,并在全部出口贸易的产品中占有80%的比重。因此,该问题可以看作是考查下列四个选项中哪个选项为工业制品,正确答案为D。

错误分析:多数学生在看到该问题时,简单套用知识点“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导致在选择答案时会先入为主,将初级产品作为选项。同时,部分学生会认为初级产品中的农产品是以粮食为主的农副产品。

对于该类习题,学生经常因对基础知识理解错误,从而在选择判断上出现失误。针对该情况,教师可先让学生根据问题设置“思维误区”,并从中找寻相反的观点引发悖论,再让学生结合题干内容进行分析,回想所学知识,最终得到正确结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在开展练习讲评时,应将学生的做题情况与问题类型有机结合,注意讲题方法与评价方式。要针对问题中的重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找到做题的规律,在每次讲题后做好知识延伸,针对同一类型的题目进行变形。同时,学生也要针对已经学过的地理知识做好归纳总结,夯实知识基础,形成理解性记忆,避免在解题的过程中思维逐步走向误区。因此,教师要给予练习讲评课足够的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解题思维,提高学生解题的速度与准确率,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曹俊.高中地理习题讲评有效性的调查研究[J].地理教育,2022(S2):198-199.

[2]梁梅青.核心素養视域下的高中地理试题讲评模式建构[J].地理教学,2022(16):12-15.

[3]戴洪圣.基于GoogleEarth的高中地理试题评讲策略[J].地理教学,2017(17):59-62.

[4]李善中.基于“对话”的地理专题练习讲评课教学设计:以地球与地图专题练习讲评课为例[J].江苏教育,2020(83):75-79.

[5]罗红英.高中地理讲评课的有效教学模式[J].新课程(下),2013(7):110.

猜你喜欢

优化策略高中地理实效性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一种优化策略的智能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