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层递进式护理干预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2022-07-02康云霞吴桔青姚晓芳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12期
关键词:股骨颈髋关节康复训练

康云霞,吴桔青,姚晓芳,高 岚

(浙江省荣军医院 嘉兴市第三医院 浙江嘉兴314001)

股骨颈骨折是下肢常见骨折类型之一,多见于老年人。老年人骨质疏松,在外力作用下易发生骨折,骨折后可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等,行动能力严重受损,处理不当还可引发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股骨颈骨折位置特殊,患者常需采取手术治疗并长期静养,而患者多为老年人,其身体素质低下,诸多身体器官处于衰退状态,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不仅影响手术效果、延缓康复速度,还可能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威胁[2]。同时,骨折和手术均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刺激,术后并发症增加患者的身心负担,患者易产生负性情绪,护患纠纷风险随之升高[3]。分层递进式护理干预将患者分级,并制订护理干预方案,递进式完成护理目标,不仅可以对医护资源进行合理分配,还能调动患者治疗积极性和配合度。本研究将分层递进式护理干预应用于股骨颈骨折患者,探讨其对患者术后康复及心理状态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3月1日~2021年3月31日于本院就诊治疗的103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CT、X线等影像学检查确诊,符合股骨颈骨折诊断标准[4];②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③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④新发骨折;⑤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①病理性骨折;②存在手术禁忌证;③陈旧性骨折;④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疾病。随机分为递进组51例和对照组52例。递进组男28例、女23例,年龄48~75(67.45±7.12)岁;骨折至入院时间7~57(41.58±10.12)h。对照组男29例、女23例,年龄49~78(68.28±6.77)岁;骨折至入院时间9~62(40.99±9.88)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要求。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嘱患者术前8 h禁饮食,术后行常规管道、换药等护理,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予以对症处理。

1.2.2 递进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分层递进式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①患者评估分层:根据骨科康复安全评估量表及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量表评分>70分为Ⅰ级,表明患者身体素质较好,锻炼安全性高;量表评分40~70分为Ⅱ级,表明患者骨折情况不稳定;量表评分<40分为Ⅲ级,表明患者骨折情况极不稳定,组织损伤严重。②制订递进式目标:最终目标为患者快速康复出院,告知患者递进式目标及康复训练计划并进行健康教育,为患者讲解康复训练对术后康复的必要性。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嘱家属和朋友多探望、陪伴患者,避免患者产生孤独或恐惧感,营造安静、愉悦的病房氛围。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内心想法,疏导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鼓励患者正确面对疼痛,完成康复训练计划。③康复训练计划实施:Ⅲ级患者病情尚不稳定,主要以静养为主,在术后4周可进行简单的肱四头肌锻炼,每次30 min,1次/d。随后根据患者量表评分和病情变化,逐步进行Ⅱ级、Ⅰ级计划锻炼。Ⅱ级患者可进行简单的肱四头肌收缩训练,术后1周可开始练习直腿抬高,每次30 min,2次/d,并按阶段为患者实施Ⅰ级锻炼计划。Ⅰ级患者可在术后1 d进行踝关节屈伸锻炼,强度以患者能承受为宜;术后3 d可进行股四头肌收缩训练;术后4 d开始行髋关节和膝关节被动锻炼,每次30 min,1次/d;术后3~6周开展多关节主动锻炼,并进行直立行走和负重训练,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具体的锻炼频次和时间。两组均干预12周。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②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况: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5]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焦虑与抑郁2个亚表,各7项,每项0~3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③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感:采用自我效能量表[6]对患者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结果期望评分和自我效能感期望评分,每个分量表均有16项条目,每项1~10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自我效能感越强。④比较两组干预前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日常行动能力: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其中,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包括功能、疼痛、关节活动和畸形4个维度,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越好。Barthel指数评分包括10个部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日常行动能力越强。⑤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术后肺部感染、泌尿感染、切口感染、压力性损伤、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

2.2 两组干预前后HAD焦虑、抑郁亚表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HAD焦虑、抑郁亚表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感评分情况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感评分情况比较(分,

2.4 两组干预前后Harris髋关节功能、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Harris髋关节功能、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分,

2.5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见表5。

表5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股骨颈骨折患者主要表现为患处疼痛、行动能力减退,临床上常采取手术治疗。患者术后需长期卧床休息,易导致患处血流不畅,诱发压力性损伤、感染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7]。因此,患者术后应积极进行康复训练,促进自身恢复。但大多数患者由于缺乏对自身病情和术后康复训练的认知,常对护理、康复等表现出排斥,不利于预后。基于此,在患者围术期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以加快患者术后康复速度、改善患者机体功能十分必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递进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递进组HAD中焦虑亚表评分、抑郁亚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递进组自我效能感评分中结果期望、自我效能感期望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递进组Harris髋关节功能、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递进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分层递进式护理干预可加快股骨颈骨折患者康复速度,安抚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其自我效能感,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和日常行动能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研究表明,骨折患者在术后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导致自我效能感降低,影响术后治疗与护理的积极性,不利于患者后续治疗康复[8]。本研究中,递进组在护理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自身病情和后续治疗护理的认知度,并安排亲友探视、护士问候,可有效缓解患者紧张、恐惧心理。且分层递进式护理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制订针对性康复训练计划,其锻炼难度与患者情况适配,患者更易完成任务,有助于提升其治疗认同感和积极性,增强患者自我效能感,提高治疗信心[9]。相关研究[10]指出,递进目标式护理可疏导股骨颈骨折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其治疗信心,增强自我效能感,与本研究结论一致。近年来,快速康复理论在骨科护理中被广泛应用,患者术后越早进行康复训练,恢复速度越快,预后结局越好[11]。分层递进式护理通过设置小目标,将康复护理过程阶段化,可在早期引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避免患者长期卧床导致压力性损伤、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合理的康复锻炼可加快患处血液流动,有助于炎性物质的吸收和分解,防止切口发生炎症反应,改善凝血功能,减轻血管损伤。此外,患者在术后长期卧床,会导致肌肉组织萎缩,行动能力减退,康复锻炼可维持其肌肉弹性并促进肌肉再生,对患者术后恢复起重要作用[12]。通过对患者各关节进行锻炼,可保证患者关节活动度,有助于提高患者行动灵活性及组织顺应性,防止患者愈后发生关节畸形。既往康复训练护理针对性较弱,康复计划不符合患者自身情况,实施较困难,而分层递进式护理干预解决了该问题,其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实施递进式康复训练计划,既能达到康复目的,又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综上所述,分层递进式护理干预可缩短股骨颈骨折患者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高自我效能感,改善髋关节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良好的护理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股骨颈髋关节康复训练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3枚空心加压螺钉在股骨颈截面的位置分布
治疗Pauwels Ⅱ型股骨颈骨折,股骨颈系统(FNS)比Hansson钉稳定性更好、固定更可靠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研究进展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