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职院校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2022-07-02李舒燕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考核体系质量

李舒燕 熊 星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50)

2020 年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提出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健全职业学校评价,重点评价职业学校德技并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学生获得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毕业生就业质量、“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等,扩大行业企业参与评价,引导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1]《总体方案》贯彻了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的职业教育思想,有效践行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部署,为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引导和发展方向。

1 新时代高职院校教育评价改革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

1.1 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

一是增强党的领导力组织力。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切实加强学校党的建设;二是增强基层党组织生机活力。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教育评价工作机制通过党委定期研究完善,进一步健全学校党委班子成员走入一线、为师生上思政课、联系学生等制度,配齐建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加强场地、经费、人员工作保障,强化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条件保障。

1.2 健全学校评价体系,提升学校治理能力

一是完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学校评价体系的根本标准。从人才培养质量、专业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毕业生就业质量、学校治理、社会服务等方面建立评价体系,深化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完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二是完善以学校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制度体系。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军民融合,构建适应“放管服”改革要求的高质量发展生态体系,完善以学院章程为核心、规范性与程序性相结合的现代制度体系,进一步推进管理制度“废改立”工作;三是构建质量文化体系。从培育质量理念、规范质量行为、增强质量意识等方面综合施策,建设完善的体系。

1.3 改革教师评价体系,大力践行教书育人

一是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全面落实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的十项准则,健全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和师德失范行为通报警示制度,对存在师德师风问题的教师,坚决实行“一票否决”;二是突出教育教学实绩。修订教师岗位职责,完善工作标准,将教育教学履职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标准,促进教师关爱每一个学生、上好每一节课;三是强化教师参与一线学生工作。完善学校党政管理干部选拔任用相关制度,明确各类教师参与学生工作的具体要求。修订教师职称评聘制度(标准),辅导员、班主任工作条例,明确青年教师在高一级的职称晋升中,须有一年以上的学生工作经历;四是改革教师的科研评价。针对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技术技能创新服务特色要求,改进教师科研评价,以职业教育研究、实用技术研发推广和科研服务为重点,修订科研工作考核激励制度办法,加大技术服务区域和行业的评价权重。

1.4 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是创新思政教育模式。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院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推动思政课持续改革创新,发挥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作用;二是推进多元化人才培养。以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为基本遵循,完善德技融合、书证融合、教赛融合、专创融合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分类编制差异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分层分类教学;三是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活动学分制,不断优化素质学分与课程学分置换机制;四是构建学业质量评价标准。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专业教学标准》,结合区域、专业以及学生自身特点,定期修订专业教学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明确毕业要求,严把出口关;五是持续深化招生考试改革。面向中职生、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和高素质农民等各类群体,完善高职分类考试的内容、形式以及“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为学生提供多种高职教育的入学途径。

2 新时代高职院校教育评价改革的保障条件

2.1 加强党委统领的政治保障

学校各级党组织要把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列入年度重点工作,增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明确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主攻方向,找准推进路径、工作方法和有力抓手。

2.2 建立权责清晰的工作体系

在党委领导下,成立教育评价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并在领导小组下设各专项工作组,加强对工作的统筹协调、有力宣传和督促落实。

2.3 推进信息化技术应用建立评价体系

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准确把握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义,对学校评价指标进行监测和自评;准确把握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的要义,对教师开展评价;准确把握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义,对学生开展评价。

2.4 持续有效运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持续有效运行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通过常态化自我诊断与改进,不断完善学校教育评价体系,运行、调整评价方案。

3 主要做法与应用推广

以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3.1 建立基于大数据决策分析的高职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学校科学设置评价指标和质控点,建立基于大数据分析和预警平台,充分发挥数据的优势和作用,使质量评价更加数据化、直观化,为学校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撑。

3.1.1 基于发展现状,合理设置评价指标

依据自身办学定位,凸显优势与特色,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区域产业发展及地方经济建设需求。立足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设置了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师资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评价体系指标(见图1)。

3.1.2 优化完善五个层面质控点,建立基于大数据分析和预警平台

全面梳理和分析“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369个质控点,确定质控点14项属性,包含层面、指标、是否可量化、质控点说明、是否有数据、数据来源、数据计算周期、分析类型、目标值、标准值、预警值等,开发智能化管理信息平台,设计内部质量保证系统、数据指标系统等,建立大数据管理平台、质量监控系统、指标管理系统、绩效管理系统,实时全面的反映学校各方面运行状态,实现五个层面精准画像,为学校内部质量体系的诊断与改进、考核评价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图1 学校评价指标体系

3.2 依照过程监控、注重实绩、多元评价的原则,对“双高计划”项目建设进行跟踪评价

依照过程监控、注重实绩、多元评价的原则,引入第三方机构,构建多元多维多主体评价体系。

3.2.1 构建“双高计划”项目建设的自我评价机制

制订《“ 双高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双高计划”及“行动计划”项目绩效考核暂行办法》《“双高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等管理办法,实施过程对标教育部“双高计划”项目监测平台要求,做到业财匹配,确保目标任务实现值。

3.2.2 实施基于第三方的“双高计划”项目建设成效评估

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跟踪评价,覆盖学校10项改革发展任务,依照过程监控、注重实绩、多元评价的原则,与麦可思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全面开展对“双高计划”项目建设跟踪评价。一是确定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跟踪评价核心内容,(如图2)。通过不同利益相关方对各项建设工作的评价与反馈,实现建设任务的及时调整与改进,从而保障双高校建设成效。二是通过对学生成长监测、师资保障监测、应届毕业生质量监测、毕业生中期质量监测、用人单位反馈监测等对“双高计划”建设项目进行监测,构建多方协同的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帮助学校了解不同利益相关方对于各项工作的反馈与评价,了解“双高计划”项目建设成效。

3.3 基于质量与贡献的评价导向,完善各级各类考核制度和评价标准,持续开展考核性诊改

学校实行分类考核,以质量与贡献为评价导向,完善考核制度,优化考核评价指标,构建各级各类质量标准,按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持续开展考核性自我诊改。

图2 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跟踪评价核心内容

3.3.1 基于质量与贡献的评价导向,完善考核制度,优化考核指标

学校各单位(部门)的考核分为教学单位和机关及其他部门;工作岗位考核分为中层干部和教职工;专项工作质量考核分为师德考核、教师教学工作质量考核、教研室主任工作质量考核、专业负责人工作质量考核、辅导员和班主任工作质量考核等。基于质量与贡献的评价导向,重新修订《绩效考核管理规定》《教学单位工作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机关及其他部门工作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教师教学质量考核评价办法》《“双师型”教师认定及管理办法(暂行)》等考核评价制度。例如,对教学单位的考核,在制订具体考核实施细则时,要求遵循“抓常规,推重点,重绩效”的原则,既要考核教学单位各项常规工作执行情况,又要考核学校党政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完成情况及成效。其中对教学单位的科研工作考核,科研处制订了《教学单位科研工作考核办法》,采取目标评价或增值评价方式,考核教学单位年度科研目标达成度或增值度或标志性成果完成度。

3.3.2 构建五个层面质量标准,持续开展考核性自我诊改

坚持明确的学校发展定位和立德树人成效作为评价的根本标准,建立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标准体系。在学校层面,根据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构建质量为本的评价标准;在专业课程层面,优化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标准,健全优质课堂认证标准;在教师层面,健全“双师型”教师发展标准;在学生层面,紧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健全学生的职业素养标准体系。按周期开展各层面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并将结果纳入到学期各单位(部门)绩效考核,做到持续改进、闭环管理、螺旋上升,使学校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持续有效。

3.4 注重教师品德、业绩和能力,多维度全方位设置教师评价内容

学校积极开展破除“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简称“五唯”)不良导向的专项清理行动,多维度全方位设置教师评价内容,更加注重品德、业绩和能力。

3.4.1 坚持把师德作为教师素质的第一评价标准,健全教师全面发展评价标准

以培养“四有”好教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为发展原则,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完善教师职称评审标准,创新分类评价方式,激励教师职业发展。根据教师成长规律,按照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等四个发展阶段,分类型设计发展途径,从教师准入、培养、培训、考核等方面制定教师个人发展标准,配套专业带头人选拔标准、骨干教师选拔标准、双师素质教师认定标准等,形成系统的标准体系,引领教师全面发展。

3.4.2 改革教师评价,健全教师教学质量激励与约束机制

全面落实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出台《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施办法》,修订《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管理办法》等制度,强化思想政治考察,将师德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考核评聘、评优推先的第一要求;完善以业绩贡献和能力水平为导向的考核机制,修订《教师教学工作质量考核评价办法》《“双师型”教师认定及管理办法(暂行)》等制度,将专业学识、专业能力、专业发展作为教师评价重要内容,建立教师教学全过程评价,保证考核的客观性、全面性;修订《教师教育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学生社团指导教师选聘、管理和工作量认定办法》《教材建设与选用管理办法》等管理办法,把指导学生就业创业、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竞赛展演,参与教研,编写教材等算入工作量,鼓励教师开发校企“双元”新形态一体化教材;修订《教学成果评选办法》《科研奖励办法(修订)》,努力克服“五唯”倾向,对教师进行多元综合评价。

3.5 完善学生学习与成长评价,践行“五育并举”

学生学习与成长评价,包括四个方面:构建学情全过程评价机制、监测各年级培养增值成效、反馈学生学习成长满意度、促进培养过程的诊断改进。

3.5.1 在校生监测实现全过程、全要素的综合评价

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系统设计在校生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三大范畴的内容——学习成果、学生行为、培养过程(见下表1)。学习成果是学生通过在校几年的培养,在品德、素养、能力、知识等方面的提升情况,是直接体现学生增值的主要指标。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有着最直接影响的因素是学生本身在校的各种行为,考虑到德智体美劳全要素的发展,在校行为包括学习行为和各种活动的参与。培养过程是影响或者促使学生更多的学习投入和活动参与的环节。

表1 在校生评价指标体系

3.5.2 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践行“五育并举”

修订《学生素质教育学分(第二课堂)成绩单实施办法》《学生先进及奖学金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出台“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建设方案,推进素质教育学分制成绩单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以“五育并举”为特征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学生的综合发展。

4 结论与今后研究方向

近年来,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课题组结合“双高计划”建设,通过持续有效运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评价体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省内外职业院校得到充分认可和借鉴。然而,教育评价改革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和大胆创新的过程,课题组下一步将在以下方面深入研究:

(1)根据各学科、岗位的不同特点,探索不同教师的科研分类评价,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长周期评价,科学结合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逐步完善同行专家评议。

(2)贯彻高等职业教育德育目标要求,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不断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3)构建全员参与的质量文化体系。不断增强全校各主体的质量意识,搭建与之相匹配的制度体系,打造内生型质量文化。

猜你喜欢

考核体系质量
TODGA-TBP-OK体系对Sr、Ba、Eu的萃取/反萃行为研究
二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一)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表里不一”如何识别——富平增强考核洞察力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睡个好觉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