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恶性肿瘤患者血清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的特点

2022-06-30王雯婧武丽君

临床内科杂志 2022年6期
关键词:滴度阳性率恶性

王雯婧 武丽君

恶性肿瘤是全球第二大死因[1]。肿瘤细胞的抗原变化可被患者的免疫系统识别,刺激恶性转化相关因子的免疫反应,其表现在多个方面,其一为自身抗体的出现[2]。自身免疫性疾病往往表达高滴度的抗核抗体(ANA)和(或)多种自身抗体。低滴度ANA可在无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群中检测到,恶性肿瘤患者比健康人群更易检测到低滴度的ANA。抗双链DNA(dsDNA)抗体在50多年前首次被描述,它是一个多样化的抗体,虽然其阳性被认为是一种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有关的自身免疫现象[3],但同时也出现在其他疾病中并与多种症状有关[4]。此外,研究表明恶性肿瘤能够刺激免疫反应诱导自身抗体的产生,其可在无症状期检测到[5]。因此,了解恶性肿瘤患者自身抗体的特点,检测自身抗体可能有助于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本研究中我们将对比分析恶性实体肿瘤、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特点,以期为肿瘤性疾病早期诊断提供另一可能的参考指标。

对象与方法

1.对象:纳入2016年7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恶性实体肿瘤患者316例(恶性实体肿瘤组),其中男164例,女152例,年龄22~83岁,平均年龄(58.62±11.74)岁;其中妇科肿瘤57例(18.0%),呼吸系统肿瘤68例(21.5%),消化系统肿瘤152例(48.1%),泌尿系统肿瘤21例(6.6%),内分泌系统肿瘤9例(2.8%),其他实体肿瘤9例(2.8%)。纳入同期血液系统肿瘤患者297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组),其中男135例,女162例,年龄18~85岁,平均年龄(54.92±15.41)岁;其中白血病140例(47.1%),淋巴瘤102例(34.3%),骨髓瘤55例(18.5%)。再纳入同期于我院健康体检者307例(对照组),其中男140例,女167例,年龄24~79岁,平均年龄(54.43±10.79)岁。排除标准:合并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及后遗症。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受试者均知情同意。

2.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ANA,以人喉癌上皮细胞(Hep-2)为底物,以免疫球蛋白(Ig) G标记的抗人(山羊)荧光素(欧蒙医学实验诊断股份公司,吕贝克,德国)为二抗。用试剂组中含有的缓冲液将样品稀释为1∶100、1∶320、1∶1 000、1∶3 200,滴度≥1∶320为阳性,计算检测标本的阳性率。在荧光显微镜EUROStar Ⅲ Plus下判断荧光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检测抗dsDNA抗体的水平,抗dsDNA>20 U/ml为阳性,计算检测标本的阳性率。

结 果

1.3组患者不同滴度ANA阳性率比较:3组患者ANA(1∶320)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恶性实体肿瘤组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组患者ANA(1∶320)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恶性实体肿瘤组患者ANA(1∶1 000)阳性率为4.11%(13/316),其中宫颈癌2例,乳腺癌2例,食管癌1例,卵巢癌1例,胃癌3例,小肠恶性肿瘤1例,乙状结肠癌1例,咽癌1例,胰腺癌1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组患者ANA(1∶1 000)阳性率为0.67%(2/297),2例患者均为淋巴瘤。3组患者ANA(1∶1 000)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3组患者不同滴度ANA阳性率比较[例,(%)]

2.3组ANA阳性患者荧光模型分布情况比较:恶性实体肿瘤组患者荧光模型以颗粒型最多(48.72%),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组荧光模型以混合型最多(包括均质型+颗粒型、颗粒型+胞浆颗粒型,50.00%),高于恶性实体肿瘤组(χ2=15.257,P<0.001),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81,P=0.258)。见表2。

表2 3组ANA阳性患者荧光模型分布情况比较[例,(%)]

3.3组患者抗dsDNA抗体阳性率及水平比较:恶性实体肿瘤组患者抗dsDNA抗体阳性率为13.0%,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组为6.4%,对照组为14.0%,3组患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36,P=0.004)。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组抗dsDNA抗体水平[36.10(17.30,41.7)μmol/L]分别高于恶性实体肿瘤组[19.46(13.18,29.00)μmol/L]和对照组[20.40(13.20,26.80)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实体肿瘤组抗dsDNA抗体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根据我国国家癌症中心2016年报道的统计数据预测,我国每年恶性肿瘤的新增病例约为430万,死亡病例约为280万[6]。如此高的死亡率可部分归因于缺乏早期检测方法。因此,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自身抗体主要是由免疫反应后的B细胞产生,它直接针对人体自身的一个或多个抗原[7]。自身抗体被认为是免疫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特征。肿瘤自身抗体产生的机制已被提出,包括宿主对肿瘤相关抗原(TAA)的免疫反应、肿瘤细胞破坏引起的抗原刺激或肿瘤形成过程引起的免疫紊乱[2-8]。自身抗体作为肿瘤免疫反应产物,可用于肿瘤早期筛查[9-10]。自身抗体检测在肿瘤患者中具有许多优势。首先,它可用于肿瘤发生的早期筛查;其次,对于大规模和长期的样本检测,自身抗体在血清中比肽更稳定。因此,自身抗体检测对于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Solans-laqueé等[11]的一项研究表明,与健康人群相比,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中更易检测到ANA。此外,恶性肿瘤患者自身抗体的荧光光谱比健康人群更为丰富。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多种自身抗体荧光模型,如均质型、核仁型和胞浆型[12]。本研究结果显示,恶性实体肿瘤组及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组ANA(1∶320)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恶性实体肿瘤组更易检出低滴度ANA(1∶320)。此外,3组患者的荧光模型分布情况也不同。恶性实体肿瘤组以颗粒型最多,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组以混合型最多,其包括均质型+颗粒型和颗粒型+胞浆颗粒型。在临床上,恶性肿瘤患者可与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表现出相同的ANA滴度及荧光模型,但治疗效果及预后截然不同。因此,为避免漏诊而进行的癌症筛查很有必要。

免疫系统是人体抵御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因此,血清生物标记物在早期癌变中的表达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在肿瘤发生的初始阶段,肿瘤细胞释放的蛋白质或肿瘤细胞表面的多肽可激发针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反应,被称为肿瘤相关抗原(TAA)[13],TAA的产生可能与蛋白突变、过度表达、翻译后修饰、错误折叠、异常断裂和定位有关[14]。肿瘤相关抗原的半衰期为7~30天,取决于免疫球蛋白的亚型[15]。识别TAA的自身抗体具有易分离的特点,且滴度随TAA生物信号的扩增而增加。由于自身抗体的检测比TAA更容易,意味着自身抗体的检测在疾病的诊断中比传统的生物标志物检测具有更大的潜力。

ELISA法对低亲和力类型的抗dsDNA抗体检测灵敏度高,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的特异度低,因此在非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可检测到抗dsDNA抗体单独阳性[16]。本研究中,抗dsDNA抗体水平在恶性实体肿瘤组与对照组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组与对照组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肿瘤细胞诱导抗dsDNA抗体产生,后者在免疫保护中发挥主要作用,与抗肿瘤效应具有关联性[17]。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抗dsDNA抗体可能通过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和细胞凋亡介导细胞死亡,或进入细胞阻断蛋白质的合成,或切割DNA,从而显示出对肿瘤细胞的毒性[18]。抗dsDNA抗体的产生可以是暂时的,也可以是持续的,这种差异可能归因于对天然DNA的免疫反应不同[19]。

自身抗体检测具有很高的敏感度,且并非结缔组织病所特有。与对照组相比,恶性实体肿瘤组的患者更易检出低滴度ANA,血液系统肿瘤患者血清中抗dsDNA抗体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更高。恶性实体肿瘤患者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自身抗体检测阳性,但其临床表现和常规治疗与风湿免疫性疾病不同,有必要进行肿瘤筛查以避免漏诊。恶性实体肿瘤患者以ELISA法检测血清抗dsDNA抗体的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该抗体阳性但无相应临床表现的恶性实体肿瘤患者在临床中应进行随访观察。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尚需扩大样本量并纳入更多类型肿瘤性疾病的患者,自身抗体对肿瘤诊断的特异性仍需临床信息明确的大样本研究进行探讨。

猜你喜欢

滴度阳性率恶性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视频宣教结合回授法对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的影响
Parkinson and Hypericum perforatum: a medical hypothesis
探讨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孕期梅毒滴度与新生儿出生时滴度的关联性分析
补硒干预对桥本甲状腺炎患者血清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滴度影响的meta分析
外源ABA处理的玉米叶片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的构建及评价
神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