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智能图书馆建设途径研究

2022-06-30黄妙琼

兰台内外 2022年16期
关键词:建设途径信息化高校

黄妙琼

摘 要:伴随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今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也融入了全新的理念和技术,智能图书馆随之应运而生。本文以信息化为背景,探讨智能图书馆的概念和特征,提出高校智能图书馆的建设意义和途径,以期可为我国智能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信息化;高校;智能图书馆;建设途径

近年来,以物联网、大数據、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全面来临,使得当前社会服务方式和手段日益成熟和智能化,智慧城市将成为未来社会的新标杆。基于此,引发了更多人对智能化的内涵和建设进行探索研究,将计算机、云计算、大数据、传感技术等综合应用到人们日常的生活工作当中,形成一个巨大的物联网结构,同时还能进行精确分析,实现动态性、智能化管理及运作。高校图书馆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是师生开展教学科研的信息站,先进信息技术的运用将给高校图书馆带来深远且有意义的影响,助力图书馆的管理服务工作与时俱进。

一、高校智能图书馆的概念及特点

所谓“智能图书馆”指的是传统图书馆和信息技术相互结合的产物,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智能图书馆可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多自主化、智能化的图书服务工作,读者也可不受时间、空间的局限通过智能图书馆进行浏览和学习。在信息化背景下,智能图书馆具备先进化、开放化、系统化、智能化的特点。

二、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智能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意义

1.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

与传统图书馆相比,高校智能图书馆的建设不但创新了管理理念,同时也颠覆了服务思想。智能图书馆更像是一种阅读和娱乐有机结合的管理服务模式,可满足广大读者泛在的知识获取需求。

同时,高校智能图书馆的建设重视思维创新、自主学习、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可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在此模式下,高校智能图书馆的建设必然能够更为贴合时代教育的发展需求,同时也能广泛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2.符合图书馆的管理服务需求

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高校图书馆实现智能化管理服务带来了巨大方便。高校智能图书馆的建设,充分利用了丰富多样的信息技术,有效突破了传统图书馆的束缚,使得图书馆的管理及服务工作更为智能便捷,不但减少了人力、物力以及资金的支出,同时还能帮助广大读者获取更多丰富的图书信息。此外,智能图书馆所具备的先进管理模式,也减少了传统图书管理服务中的纰漏,这与图书馆自身的发展需求完全契合。

三、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智能图书馆建设的具体内容

1.图书馆建筑设施的智能化

建设智能化图书馆,高校需要在图书馆建筑设施上保证运用智能化技术,全面从建筑系统、设备、馆网以及电力等方面着手,形成图书馆全域监控,确保强弱电、消防、安防、新风、冷暖系统等的智能设计,从而为广大读者提供安全、环保、节能、舒适的图书馆环境。在信息化背景下,当前的智能图书馆建设需要更为重视新颖的物联网技术,采集光感、温湿度、烟感等组建网络体系,达到信息的控制与传输,继而也能实现信息的对接交流。在高校智能图书馆的建设中,还可利用射频识别装备、激光扫描系统、红外线感应器等与校园内网构建连接,形成集成化的智能管理服务中心。

2.图书馆管理智能化

建设智能化图书馆的关键在于实现管理的智能化。比如,基于RFID的智能电子管理系统,通过RFID标签转换系统,可捆绑图书条码及RFID唯一识别码,轻松实现图书的智能化分拣、清点、排架以及借阅,从而达到大量图书的自动化无忧管理。在智能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还可采用多种运用系统,如智能门禁管理系统、Libsys图书馆管理系统、多功能自助平台系统、极域电子教室系统等。通过这些智能化管理系统的运用,突破了从前图书馆传统人工管理的局限,不仅大大提升了图书馆的管理效率,还有助于图书馆服务品质的提升。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撑下,图书馆管理可实现读者信息数据的挖掘,并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来了解广大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偏好,继而可在后续的图书馆系统建设中为更多读者提供具备针对性、个性化的图书服务工作。

3.图书馆服务的智能化

建设智能图书馆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要体现出服务的智能化,要始终秉着“以服务为根本”的建馆原则,切实做好高校图书馆的智能化服务工作。高校图书馆可设置门禁安防系统,对所有纸质图书的借阅及归还采取统一化处理,读者经过门禁系统的认证识别方可入馆,同时图书馆还可提供文献资源的线上搜索和浏览,为读者提供计算机以及检索系统,从而为读者创设一个设施完备、环境宽松、气氛和谐、颇具个性的阅读学习环境。在高校智能图书馆的服务过程中,学生可在智能化的服务状态下入馆,提高图书检索的时间、阅读效率,与此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信息化素养,不仅为图书馆节省了大量人力资源,还大大降低高校图书馆的运营管理成本。

四、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智能图书馆的建设

1.强化智能图书馆建设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首先,传播文明、服务教育和社会是图书馆的办馆目标,国家政府及教育部门也应从政策支持的角度上予以高度重视,这将成为高校智能图书馆建设及未来发展的最大保障。建设智能图书馆本身属于一项系统庞大的工程,所涉部门众多、需集众人之力才能完成;其次,高校图书馆相互之间在主管部门、服务主体、管理模式等方面各有不同,缺少紧密沟通合作,导致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很多设备设施和资源重复置办,形成不必要的财力浪费;再次,智能图书馆也是现代化城市重要建设的一部分,对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故此,政府及教育部门应给予政策和经费上的双向扶持,推动高校智能图书馆建设,并鼓励图书馆积极与地方经济相互融合,开展多元化的服务内容,服务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最后,还应牵头引导馆际之间密切交流,实现信息资源、人力资源、设施资源等的融合共享,拉近馆际间的距离,加快自身智能图书馆的建设进度,构建由政府主导安排、校际联动的图书馆建设机制,形成合力共同督促高校智能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A2792FB6-4919-479D-B54E-D588097E52E4

2.增强智能图书馆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

首先,在高校智能图书馆的建设中,增强图书馆基础设施的信息化建设,拓宽信息技术的投入使用。作为图书馆的规划设计者,应具备高瞻远瞩的建设思维,全面考虑图书馆未来的发展需求,实施智能化的统筹安排。比如,添置智能化设备、无线网络分布与管理系统相互组合,推进泛在化的网络布局,提高基础设施的信息化能力,实现高校智能图书馆建设中各项基础设施的互联相通。其次,智能图书馆是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为基础,为读者所提供的是智慧、广泛、协同化的图书服务,这就需要将纸质图书、电子图书、系统数据库、设施设备、图书馆馆员以及广大读者等与图书馆有关的多种元素都一并识别到智能网格当中,形成合为一体的互动要素,并通过挖掘、分析、整合并利用这些要素所形成的大量数据,为智能图书馆的建设及管理服务提供决策支持。

3.加快智能图书馆信息知识服务平台建设

高校智能图书馆信息知识服务平台的建设,是借助多项技术将传感器嵌入图书馆设备中所构建的物联网及移动互联平台,能为读者提供全面快捷的信息知识服务。在图书馆信息知识服务平台上,存储了海量的数据资源,并利用大数据的强大处理功能对这些资源予以充分挖掘、深入分析以及组织汇总,从而为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一站式检索功能、浏览功能等信息知识服务。在平台建设初期,高校图书馆要充分考虑大数据特点,针对数据资源的多元性、数据来源的复杂性,建立信息知识服务质量评价考核体系、开展知识服务流程模型的探究并及时进行问题的反馈和改进,从而更好地提高图书馆信息知识服务平台的服务水平。

4.推进图书馆智能App的开发应用

近年来,我国移动通信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快速发展,移动智能终端已然实现全民普及,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成为获取信息资源的主要媒介,特别是智能手机轻巧方便、功能齐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这类移动终端设备,读者可随时随地开展碎片化阅读。当前,高校众多图书馆都设立了自己的移动图书馆,研发了图书馆智能App服务,可支持以移动终端为载体的掌上图书馆,从而为读者提供多元化、宽途径、全方位的信息资源服务。通常,图书馆智能App服务模块主要有图书借阅归还模式、检索模式、下载模块、客户模块等。

5.建立图书馆智能微媒体平台

当前新媒体的发展速度飞快,以“微”为首的微信、微博、微电影等微媒体广泛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已然进入了一个“微时代”。尤其是微信所拥有的用户量最多,因此也最具代表性。微信以信息的传输共享、互动交流为主要特点,是当前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网络交流媒介,具备简单方便、通俗好用、内容全面、互动及时、时效性高、推送精准等一系列优势,这也是微信一经推出就备受青睐的原因,而后续推出的微信公众平台,也为机构组织和团体用户提供了信息发布、与用户沟通互动的服务优势。高校智能图书馆的建设也应把握住时代契机,广泛借助微信的这些优势特征,以微信为依托建立高校图书馆智能新媒体平台,即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通过该平台设立一个与实体图书馆类似的微服务大厅,让读者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号便可获得图书查阅检索、借阅续借、图书上新、活动发布等基本服务,并可针对不同读者提供不同需求的个性化图书推荐、阅读打卡、自动应答、微信留言等智能化服务内容,为读者提供全新的图书馆微信服务模式,最大化体现图书馆的服务价值、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6.加强智能图书馆的网络安全监管

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建设是相辅相成、相互统一的。当前互联网在各大领域的广泛应用引发了更大的网络安全问题,只有网络安全得到保障,才能为用户营造一个良好的使用环境。为构建全民网络安全意识,提高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安全保障,国家先后出台了《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法规条款。同时,国家公安及网信办等部门先后联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多个专项网络治理活动,如“净网”“护苗”等主题活动。首先,智能图书馆的建设也处于互联网的开放化环境中,各类信息资源在读取、下载、共享的同时必然会存在一些信息安全隐患,但凡网络遭到病毒侵袭、RFID信息受到恶意更改或非法拦截时,图书馆的大量数据会存在泄露、破坏甚至崩盘的危险,而读者的隐私信息必然会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所以必须提升高校智能图书馆的安全防范工作,加强图书馆网络防火墙技术,启用网络监控配置系统快速识别并修复安全漏洞,切实做好图书馆资源以及读者信息的安全防护措施。其次,智能图书馆的建设还需制定相应的网络安全操作规范,细化和明确馆内各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强化绩效管理及考核制度,以确保图书馆数据和读者信息的安全稳定性。针对恶意侵袭图书馆网络、破坏管理系统、不正当途径盗取或传播读者信息等违法行为要积极采取措施遏制,针对在岗位上玩忽职守、监管不当从而给图书馆或读者造成损失和影响的人员也应严格追责到底。

7.提高智能图书馆的专业人才建设

高校智能图书馆的建设是一项全面系统化工程,而图书馆管理人员是否专业也是智能图书馆的关键要素,这给现有的图书馆管理人员提出了更大挑战和职业发展机遇。当前,智能图书馆所具备的内涵及特点,要求图书馆管理人员不仅要有高水平的信息化素养、职业技能以及专业知识背景,还要有良好的服务理念和意识。他们需要了解和掌握智能图书馆建设中的信息技术,熟练使用各类数据和工具软件,以便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智能化阅读管理服務。然而,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专业人才极为匮乏,他们缺乏相应的计算机专业背景、大数据意识以及信息处理能力。故此,笔者建议高校应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提高图书馆专业人才的建设:第一,要大力招聘人才,引入一批图书情报专业、计算机专业等人才;第二,要强化现有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和学习,定期、分批安排管理人员到先进化、有影响力的智能图书馆进修,同时也可邀请业内专家到本校开展专题讲座,鼓励管理人员积极使用发达方便的网络资源、通过在线课程进行自主学习,以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能力;第三,要进一步明确管理人员的角色定位,鼓励传统图书馆背景下的管理人向“智慧馆员”方向发展。作为高校图书馆的运作管理者,要主动提高用人机制、创设宽松的环境,通过政策和经费的扶持帮助他们实现职业目标的达成,激发他们对图书馆管理服务工作的热情,改变图书馆服务理念、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全面、安全、贴心、快捷的图书管理服务。

五、总结

高校智能图书馆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社会发展为需求而产生的,智能图书馆的建设在未来必然是一大主要发展趋势,它同时也是智能化校园及城市的象征。在信息化背景下,实现智能管理、智能服务是高校智能图书馆建设的宗旨,尽管当前各高校在智能图书馆的建设目标上是相统一的,然而具体化建设环节还应根据各校区及原有图书馆的现状进行优化调整,最终结合多种信息技术建设最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智能图书馆,为广大读者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实现高校图书馆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文萍.高校图书馆智能化建设与应用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1

[2]郭万春.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智能图书馆建设研究[J].兰台内外,2021

[3]吴冬梅.高校图书馆信息智能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传媒论坛,2020

[4]王 震.论高校智能化图书馆的建设与管理[J].科技资讯,2020

[5]唐红玉.智慧校园视域下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研究[J].管理观察,2019

(作者单位: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A2792FB6-4919-479D-B54E-D588097E52E4

猜你喜欢

建设途径信息化高校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浅谈数字档案资源与档案信息化建设
基于浙江省港口建设现状的低碳港口建设途径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