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广播影视类专业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2-06-30张睿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育人模式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摘要:在媒体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大浪潮下,当前广播影视技术人才培养需要与之共同“进化”。现有的高职广播影视人才培养已跟不上市场需求的步伐,广播影视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势在必行。文章找准广播影视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难点、堵点、痛点,结合时代育人要求,经过实践探索及检验,创新构建了“一核心、两主体、三融入、四能力”高职广播影视类专业育人模式,并提出了“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夯实师资力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搭建教学平台,丰富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四维能力”等具体实施路径,旨在推动现代广播影视职业教育改革走深走实,着力提升高职广播影视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实现广播影视人才与媒体产业需求的精准衔接。

关键词:育人模式;人才培养;广播影视类专业;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9-0081-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度文化艺术职业教育和旅游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双师型”师资培养扶持项目“‘一核心?两主体?三融入?四能力’——高职广播影视类专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成果;2019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广播影视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9C1344;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2018年度高职高专教育重点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影视编导专业教育教学体系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JKX18A120

《传媒蓝皮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21)》显示,大数据、人工智能、5G、量子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推动媒介形态新一轮发展,正在重构媒体业态和产业结构[1]。现有的广播影视职业教育逐渐与市场脱节,如教学内容陈旧、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学生“德不厚、技不精”等问题,导致培养的学生难以满足当今媒体产业的实际需求。加快推动现代广播影视职业教育体系变革,既是适应媒体产业转型升级的应然之事,也是高等职业院校的重要使命。在此背景下,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影视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时代育人要求,积极对接媒体产业深刻变革,推动现代广播影视职业教育改革,深化学院与政府、行业、企业在人才培育方面深度融合与创新,逐渐探索出“一核心、两主体、三融入、四能力”高职广播影视类专业人才培育新路子,以此适应当今媒体产业对人才的新需求。

一、高职广播影视类专业育人模式的构建

针对目前高职广播影视类专业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构建了“一核心、两主体、三融入、四能力”的育人模式,即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建立健全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充分融入多方教学平台、多彩民族文化、多维传播矩阵,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编、导、摄、剪四大核心能力的广播影视类专业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一)“一核心”

为全面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开掘、梳理广播影视类专业的价值教育引导元素,并将其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入推动新时代高职广播影视类专业育人模式改革创新。

(二)“两主体”

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着力推动广播影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紧密对接湖南省乃至全国媒体产业,联合校企共同制订符合大学生成长需要和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大力引入行企大师,共同参与人培修订、教学科研、实践指导、创新创业、文化传承等育人项目,强化学校企业双主体作用,提升协同育人质量。

(三)“三融入”

在教学过程中,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充分融入湖南省民族文化传承研究基地、国家级广播影视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现代融媒体传播矩阵等三大平台,扎根广袤湖湘大地,立足新时代民族精神,不断推進“课程思政”融入广播影视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引领学生用影视聚焦湖湘民族文化,用文艺吹响时代前进号角,力争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四)“四能力”

结合当前行业企业对广播影视类专业人才的职业需求,实施“跨专业融合、多元导师传授、真实项目引入”等举措,以此锻造学生的工匠精神和职业技能,经过理论、实践研究及检验,最终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编、导、摄、剪四大核心能力的广播影视类专业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高职广播影视类专业育人模式的实施路径

(一)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强调“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形成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2]。结合当前媒体产业变革和时代育人要求,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不断深化与政府、行业、企业在产学研用方面的深度融合与创新,推动广播影视职业教育改革。在此过程中,湖南艺术职业学院高职广播影视类专业分别从推进产教融合深度、拓展校企合作广度两大方面开展了具体化实施。

1.推进深度

为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湖南艺术职业学院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深度,使广播影视类专业人才培养与媒体产业人才需求相符合。近年来,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与国内一流数字影视特效及后期制作合成机构进行深度合作办学,达成了“专业共建、课程共担、教材共编、师资共训、基地共建、成果共享”的“六共”合作机制,即共同建设了广播影视节目制作(剪辑调色方向、栏目包装方向)、影视多媒体技术(影视合成方向)专业,共同承担了多门专业课程的开发、建设、教学,共同编写与出版了多部专业教材,共同培养了一批双师型教师队伍,共同建设了国家级广播影视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同享有校企合作教育教学成果。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资源优势,让专业发展更贴近市场需求、使学生实现“高端、高薪、高质量”就业之目的。

2.拓展广度

学校加强与各级政府、企业开展各类项目协作,成功推进多项校企合作项目落地,有效拓展了校企合作的廣度。近年来,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与安化县人民政府、湖南谦益吉供应链管理服务责任有限公司等三方共建校政企合作项目“安化黑茶直播与视频基地”,培养直播电商人才,助力乡村振兴事业;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与CIO时代共建研究机构——数字营销研究院,致力于打造一个对接学院与产业资源的平台、推出一个支持学院师生创业项目的专项基金、培养一批实用型人才;湖南艺术职业学院还与湖南世景集团、湖南宝宝秀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湖南鹿视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共建产学研用基地,在短视频创作、直播带货、新媒体运营等项目上开展紧密合作。校企合作的广泛开展,推动了学院广播影视类专业基础设施设备改善、相关课程体系开发、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就业推荐平台搭建等工作全面提质,同时也形成了“校、政、企”多方联动的产教融合长效互动机制。

(二)夯实师资力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019年8月,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了《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指出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在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而打造一个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也就成为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广播影视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1.走出去

首先,基于专业教师团队岗位自身要求,学院定期输送教师团队参与到各类国培、省培、校培项目中。一方面,夯实其政治素养与理论教学功底;另一方面,通过“项目课程包+优质教学团队+真实企业环境”的实战型培训模式,助力教师职业技能提升。其次,每学年输送专业教师前往各类媒体单位进行跟岗学习。近年来,多次派出专业教师前往国内一流新媒体视听综合传播服务平台、国内一流数字影视特效及后期制作合成机构、国内综合性文化传媒公司等企业开展实践锻炼。专业教师团队分别深入企业节目生产中心、节目技术中心、品牌推广中心、平台运营中心、广告营销中心等十余个部门,基本涉及整个广播影视产业链各个环节。专业教师下企业跟岗实训,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与岗位相对接、生产运营与教学科研相碰撞,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与课程创新。

2.引进来

为了夯实师资力量,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积极引进企业一线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能手、行业大师,优化本专业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借助地缘优势,将目光瞄准落户省内的行业头部企业,将其从事影视编导、摄影摄像技术、后期制作、播音主持等岗位的在职或者退休的优秀技术人员聘请到学院,一方面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多元的实践资源,另一方面也为专业教师的自身成长提供双向学习路径,进而打造一支专兼结合、德才兼备的广播影视类专业“双师型”教学队伍。

(三)搭建教学平台,丰富教学资源

1.文化育人平台

根植湖湘地域文化,构筑文化育人平台。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校全国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湖南省民族文化研究基地等文化育人平台,以“蕴含湖湘文化、展现湖湘特色、传达湖湘精神”为理念,通过实践活动、劳动教育日、4K观影周、文化讲座、作品展映等多措并举,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和师生良性互动,让学生在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中有滋养,在磨砺坚强意志上有成长,在传承劳动精神上再升华,在砥砺担当作为上求进步。

2.课程育人平台

打造专业群共享金课,建设课程育人平台。近年来,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推进现有广播影视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其中,微电影创作课程是精心打造的一门专业群共享“课程思政金课”。目前,该门课程被认定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同时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授课教师入选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及团队。该课程在教学中始终坚持以主旋律微电影驱动实践教学,将“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思想贯穿始终,在中国文化的力量中、在人民群众的故事中为学生开启了培根铸魂的旅程,为学生提供了高质量的课程育人平台。

3.实训育人平台

校企共建特色实训基地,搭建实训育人平台。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与国内一流数字影视特效与后期制作机构开展校企合作办学,共建实训基地,共育影视人才。该基地于2019年6月被教育部认定为广播影视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基地在现有实验实训条件的基础上,按照工学结合的建设思路,通过改造和充实,建成了摄影棚、摄像棚、4K放映厅、演播厅、影视录音室、后期剪辑室、网络直播室等20多个实训室,实训场所达2600多平方米,基本形成了集教学科研、学生实训和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多岗位实训的省内先进广播影视生产性实训基地。广播影视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搭建,不仅夯实了学生职业技能和社会服务能力,也推动了教学质量提升。

4.传播育人平台

推进各类媒体协同联动,构建传播育人平台。随着我国广播影视行业的技术迭代升级,媒体业态持续焕新,产业格局不断重塑,加速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变革,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影视系积极对接广播影视产业转型升级的新需求,积极联合各级各类媒体构建广播影视职业教育现代融媒体传播平台。先后与省市县电视台、报纸等主流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进行合作,搭建了一个分工协调、联动共生的现代化、立体化传播矩阵与互动新路径。该传播平台的建立,不仅使在校师生各类艺术实践作品获得了立体展示、互动交流、广泛传播的机会,而且在社会上也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更为巩固意识形态主阵地、输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提供多元化传播途径。

(四)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四维能力

1.跨专业融合

广播影视类专业学生艺术实践技能的培养,打破以往“单一作战”模式,采用跨专业融合模式,携手共建编、导、摄、制等一体的准影视创作团队,团队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协同作战,最终共同完成实践作品。这种模式旨在促进广播影视类专业之间融合互通,积极推进各专业学生深入交往交流交融,互帮互助互学,有利于创作影视艺术精品,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2.多导师传授

专业课程教学采用“专业教师教授艺术技能、思政教师启迪心灵思想、企业大师传承工匠精神、专职班主任+专业班主任全程保驾护航”多元导师传授模式,五重联动之下,对学生的政治素养、专业技能、文化素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教育引导,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构建立体发展空间。

3.真项目引入

依托校企合作资源,营造真实企业环境,利用广播影视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创新创业中心、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等平台,承接社会各类公益项目、商业项目,逐步提升了师生的社会服务能力水平。如企事业单位宣传片、短视频、农副产品推介片、公益微电影摄制等,经专业教师团队的指导,学生在真枪实战中锻炼其核心专业技能,最终实现由专业技能向职业技能的转化。

三、结语

通过“一核心、两主体、三融入、四能力”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湖南艺术职业学院高职广播影视类专业人才培养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媒体产业的不断转型升级,对专业人才的复合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广播影视类专业人才培养必须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紧密对接传媒产业转型升级需求,适时优化育人模式,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持续提升教育质量,最终培养适应媒体产业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崔保国,徐立军,丁迈.传媒蓝皮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2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1-2.

[2] 新华社.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EB/OL].新华网,http://www.news. cn/politics/zywj/2021-10/12/c_1127950209.htm,2021-10-12.

[3] 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R].教育部,2019-11-15.

作者简介?张睿,硕士,副教授,国家二级导演,研究方向:广播电视/网络视听作品创作与理论、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育人模式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论学分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
“双一流”建设不能缺失本科教育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