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成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研究

2022-06-30王贞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良好习惯习惯作业

王贞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坚决防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明确实现“双减”目标的关键在于课堂、在于教师、在于提升校内教育质量。数学教师应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从养成教育入手,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独立思考、清晰表达、认真做作业等良好习惯,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养成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的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实施养成教育。那么,如何在有效的时间、空间里实施养成教育并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呢?

一、 培养学生质疑、敢于提问的良好习惯

数学学科具有逻辑性、思维性、抽象性等特征,问题的解决贯穿数学学习活动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教学活动应注重启发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利用观察、猜测、实验、计算、推理、验证、数据分析、直观想象等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提问的习惯,对于改变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动脑思考,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关注度,促进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十分重要。

(一)培养学生提问的意识,从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开始

在教学中,教师可将习惯养成与情感培养结合起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预设、调控课堂研讨的走向,形成民主、活泼、融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放松心态,积极主动思考问题。课堂上,教师应面带微笑,以期待的目光望着学生,适时给予鼓励和肯定。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没有心理负担和精神束缚的学习环境中大胆提出心中所想、心中所问。

(二)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从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入手

对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而好奇心是人们主动探求新事物的动力之一。数学课堂创设的问题情境不仅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有效路径。例如,学习“年、月、日”这节课时,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新知,教师可带领学生收集近几年的年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鼓励学生敢于质疑。

(三)树立学生提问的信心,从指导提问方法切入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思维能力会逐渐提升,教师应适时指导学生掌握质疑、提问的方法技巧,提高提问的水平,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天真活泼、善于表现,教师要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比如,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弄清信息与问题的区别,要求学生用陈述的语气表达数学信息,用疑问的语气表达问题,学生在绘声绘色的表演中提出问题,体会到问题的含义;中年级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教师在每节课后都会提出“关于本节课你想学会哪些知识”的问题,学生在久而久之的训练中明确问题的提出要从知识的起源、论证、结论、应用等方面发散开来;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知识的抽象性、难度增强,这时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提问的技巧与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怀疑和问题带到课堂,经过生生间、师生间的互动讨论加以解决。学生对问题的关注程度提高了,思维更加活跃,并能对别人的观点提出质疑,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良好习惯

数学的学习是认识、发现和实践的过程。教师要积极响应“双减”政策,把作业量减下来,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独立思考,体验创新的乐趣。教师在课堂上要敢于放手,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和问题的探究,获得成就感,深入学习与思考。

(一)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

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勇于打破常规。例如,一年级学生学习“十几减九”这个问题时,教师向学生提出“请你独立计算15减9等于多少?看谁想出的方法多?谁的方法最与众不同?”这样的问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意识到做出结果不是目的,而是要比谁的方法更巧妙。教师可引导学生使用“想加算减”“破十法”“平十法”“凑十减,多退少补”等方法,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会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

教师不要轻易地抛出结论,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和发现,引导学生分析探索、独立思考、思辨论证,进而更有效地获取知识,发展创新能力。在教学“角的大小与谁有关系”时,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而直接把结论说出来,可以运用童话故事的形式把问题呈现给学生。

教师:夜深人静的时候,小力作业本中的两个角吵起来,它们一个是红角,一个是蓝角。它们都说自己大,都想当哥哥。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助它们想办法,比一比谁大谁小吗?

学生被这种有趣的方式吸引了,他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学生想用尺子去量角两条边的长度,这时候有同学质疑:角的两条边是由射线组成的,射线可以向一方无限延长,怎么能量出长度呢?学生根据问题运用已有的知识去验证、推理和判断;凭借学习和生活的经验,通过独立思考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学生不仅学会了新知识,而且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清晰表达、善于交流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清晰、有逻辑的表达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更是全方位育人的具体要求。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习惯可以从有逻辑的“说理”训练入手,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叙述、概括出自己的想法。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其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培养学生清晰准确的表达习惯;对于中年级学生,教师可以培养其有理有據、逻辑清晰地表述自己的思路,让学生学会基本的交流礼仪,培养学生在倾听中理解他人的思路,找出与自己想法的异同,为后续深入讨论奠定基础;对于高年级学生,因其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发展,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课堂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开展合作交流,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和经验,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交流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辩论,掌握辩论的基本方法,从而发展创造性思维。数学的立论方法有实验、验算、举例、引证、说算理、分析思路、归纳总结、演绎推理等;驳论的方法有举出反证、指出纰漏、反诘、质问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做到尊重理解、求同存异、纠正反思,使其不断获得正确的观点。

四、培养学生认真负责、高质量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落实“双减”政策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从过重的作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这要求教师要有正确的作业观。作业不仅能促进学生巩固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要从习惯养成的角度改革作业的布置和评价。我校教师设计了一课一练活页式作业,作业更儿童化,形式也由以往单一的计算题改为“我准备”“我提问”“我探究”“我实践”“我挑战”五个板块的题型。其中,“我准备”“我提问”“我探究”三个板块根据学生需要在课前、课上完成;“我实践”“我挑战”是留给学生课后完成的,这两个板块是分层设计的,“我实践”要求全班学生都要会,“我挑战”是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布置的,达到了因材施教的目标。学校将作业批改由10分制改为可以互动的星级评价,并标注温馨提示“轻松学习快乐写,良好习惯靠自觉”“写字要三到,眼到、心到、手到”等短语,提醒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书写数学作业时,教师除了要求學生执笔规范、字迹工整、格式整齐外,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学生的作业不仅反映了其学习效果,更能反映出其学习态度。教师要从思想上引导学生明确作业是学生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之一。建立奖惩机制,及时表彰作业完成好的学生;树立榜样,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学风。对于作业完成效率不高的学生,教师要与家长配合,从主观、客观等多方面查找原因,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对症下药。

(二)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有的教师在反馈数学作业或讲评试卷时,会听到学生这样的声音——这道题马虎看错数了,其实“马虎”就是没有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十分必要。教师要教给学生具体的审题方法,如刚入学的学生识字量不够,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用小手指着题目一字一句地“点读”,读完后再引导学生明确题意,最后让学生落笔解答。教师应引导学生审慎落笔、少用橡皮,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好习惯。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圈出重点词句,找出题中的“陷阱”,帮助学生克服粗心、毛躁的不良习惯。此外,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真审题,阅读能力增强了,理解能力才能提升,学生才能把握题目的本质,寻找解题方法。

(三)促进学生养成准确计算的习惯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把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作为数学的核心素养之一。学生要想准确计算,除了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以外,还要进行有效训练。比如,中、低年级学生学习加减法计算时,教师可以布置练习计算的作业,提升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四)督促学生养成检查、验算的习惯

检验就是要求学生对自己所做的题目进行验算,学生可以采用正向检查法、反向检查法、重做法等。学生检验的方法越多、思路越广,思维也就越灵活。培养学生检验习惯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教会学生正确地使用草稿纸。草稿纸是记录演算过程的载体,其工整有利于学生检验。教师可要求学生做作业时把草稿纸叠成小格子,每一次演算写在一个格子里,学生可以随时倒查,找到计算的原始记录,便于快速找到问题所在。

(五)训练学生养成整理与反思的习惯

数学学习中掌握知识结构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每单元学完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做思维导图,用知识树、结构图等形式整理归纳,既能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脉络,还能使学生养成复习的好习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错题集》,促进学生反思纠错,明确改进方向;《错题集》还可以作为学生期末复习的重点,成为学生量身定制的“练习册”。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坚持不懈地训练才能习得。作为数学教师,应在学校“养人养心、养鱼养水、养树养根”养成教育理念的指引下,落实“双减”任务,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入手,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达成学校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目标。

猜你喜欢

良好习惯习惯作业
习惯
上课好习惯
辽宁省盘锦市注重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好习惯
小学体育教学中良好习惯养成策略探究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浅谈寄宿制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