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初中激发教师工作活力的新路径

2022-06-30秦超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教师发展民办学校德育管理

摘要:激发教师工作活力是教师整体队伍建设的核心议题,对于学校的创新发展尤为关键。初中民办学校立足区域发展实际,拥有一定的办学自主权,通常以集团化办学模式为主,办学体制、机制更加灵活,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宝鸡高新第一中学探索了激发教师工作活力的三个路径,包括:着力打造学校文化,引领教师成长;大力优化学校制度,激励教师成长自觉;全力开展继续教育,助力教师成长。

关键词:民办学校;教师工作活力;德育管理;教师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区域教育发展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其中,民办学校的发展是促进区域教育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是进行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教师则是主力队伍。建设一支活力足、干劲大的教师团队,能够极大地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2020年9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提到,学校要构建完善的教师激励体系,充分激发广大教师的教育情怀和工作热情。可见,激发教师工作活力已经逐渐成为实现教师跨越式发展的共识。

宝鸡高新第一中学自建校以来,结合区域基础教育改革现状,借鉴其他民办学校发展的先进经验,始终立足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目标,采取各种措施激发教师工作活力,提升职业幸福感,调动教师参与学校各项事务的积极性,不断创新教师培养模式,激励为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尽可能排除非教学常规事务对教师成长的干扰,让教师能够安心干工作,稳步推进学校各项工作,逐渐跻身于区域名校行列,探索出引领区域基础教育发展的新路向。我校提出了激发教师工作活力的新路径,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打造学校文化,引领教师成长

文化对一个学校的发展起着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而教师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向度之一,其专业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学校的文化建设水平。因此,打造具有特色的学校文化,能够潜移默化地带动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师工作活力水平的提升。然而,一些学校在进行文化建设时缺乏内涵,未能将教师的成长置于突出地位,没有发挥出文化建设对教师的潜在的教育引领价值。通常来说,增强教师活力需要学校文化的不断渗透,让教师在学校文化的影响下,形成自我不断成长的意识。

(一)结合区域文化,创造性地打造特色学校文化

宝鸡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流传下来许多经典的文化故事,逐渐成为城市的文化名片,也被广泛应用于学校文化建设。海棠花为宝鸡市市花,也叫“西府海棠”。宝鸡市每年都会举办以海棠花为题材的文化活动,在丰富人们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为学校文化体系构建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基于此,学校将海棠花元素融入到学校的文化建设中来,形成具有特色的“海棠文化”,寓意“欣欣向荣、甘于奉献、真诚友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精细化、导师制、全员德育、学科中心”的管理模式,即每一位教师都是“海棠文化”的形象代言人,都要深刻领悟“海棠文化”的精神内涵,积极践行“海棠文化”,鼓励教师在传承“海棠文化”精神的同时,进行自我总结,最终形成了“引领一个,发展一个,成熟一个,成就一个”的教师文化。

(二)集中统一教师的思想,以学校文化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升

学校成立办公室,下设党员学习室、青年团员教师成长学习室等。学校办公室每学期开学初开展“四对照、四查找、四解决”纪律作风教育整顿专项活动,要求各处室、各教研组积极开展活动,明确区、市、省及国家对教师队伍思想、纪律、作风、行为的政策导向,进行自我反思。一是反思以往工作中的消极懈怠、敷衍塞责等问题,以积极饱满的姿态投入到新学期的工作之中;二是吸收党群干部管理的经验,扎实做好学校的党建工作,以便全面提高教师的政治站位,使他们在面对工作中的难题时,不退缩、不推诿、不打折扣,以坚定的思想态度切实做好每一项教育教学工作;三是坚持“思想是行为的先导”的理念不动摇,将教师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作为学校改革的核心议题之一,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支撑,努力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的思想水平。

二、優化学校制度,激励教师成长

学校要想高质量发展,需建立并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从而让教师以制度为标尺丈量行为,以制度为保障激发创新活力。只有建立在科学规范、张扬个性、创新引领基础之上的学校制度,才能更好地激励教师成长,让教师始终保有对工作的热情和专注力。

(一)实行多元评价,引领教师自发进步

多元评价对于激发教师队伍工作活力尤为重要。只有评价的结果得到教师的普遍认可,教师才能感受到极大的满足感,也会在此基础上重拾工作的自信心。例如,学校借鉴深圳明德实验学校、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等学校的先进理念,理清常规评价的弊端,立足学校发展的实际,采用全新的评价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个人潜能,不受评价结果的制约。学校在评定教师的教学成果时,采用过程性评价和星级联评相结合的方法,遵循“看增量、看变化”的原则,将“学生的学习度和学会率”作为评价指标,分层、分类进行评定,综合考量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打破“只拿学科成绩说话”的壁垒,以评价结果倒逼教师实现自我改进,极大地发挥出教师的专长,促使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促进教师建立专业自信,引领教师以坚定、严谨的态度投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

(二)进行课堂改进,促进教师整体发展

课堂是彰显教师能力的主阵地,只有构建良好的课堂生态环境,才能促进教师整体发展。基于此,学校在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遵循国家“双减”政策的要求,将课堂的提质增效作为学校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思考力,锻炼新课改背景下的必备技能,以便更好地适应工作、发展自我。

具体而言,学校在长期调研教情、学情的基础上,形成“高新一中课堂教学规范”,包括目标任务、动手自学、展示分享、课堂检测、拓展链接、作业布置等环节。例如,课前以学科组为单位,收集不同版本的教材,对照相应的课标要求,对教材的编写体例、活动设计、图文素材等各个方面进行详细解读,进而形成全组统一意见,以便更加精准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实现精准教学。在此期间,教师不仅能够更好地实施教学,还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其适应教学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得到提升。

此外,学校教务处对各个环节进行详细的解析,便于教师创新课堂教学。为了调动教师改革教学的主观能动性,自办学之初,我们实行“岗位奖励+学科绩效”的制度,鼓励以学科为中心,以教研实践为导向,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研讨,形成学科特色模式,对学生能力提升较明显的学科组进行奖励,逐渐形成客观公正、合理竞争的教研氛围,促进教师教研水平稳步提升。

(三)拓宽成长渠道,扩大教师区域影响

当前教师工作活力缺失的原因之一在于教师受制于区域平台的影响,缺乏足够多的学习提升机会。基于此,我校在学校行政会议决定的基础上,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其主要任务就是促进教师实现“质”的提升。

一是邀请全国知名课改专家到学校做报告,帮助教师理清当前教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二是鼓励教师以学科组为单位,开展校际联动,分享交流教育教学经验,提升课堂教学实效;三是坚持每学期每人一节风采展示课,并在公开课结束后,及时进行研课议课,以扎实的态度着力提升课堂的品质,增强教师在校内外的教育影响力,并最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四是每学期定期开展“研课标、研教学、研建议”专项活动,将学校范围内推选的优质课反复进行打磨,全面解读以优秀课例为主题的课题文件,按照文件要求,进行课题申报,以提升教师对课堂的深度把握,有针对性地进行授课,提升区域影响力,收获专业成长。

三、开展继续教育,助力教师成长

教师成长是教育的重中之重。激发教师工作活力,必须要让教师实现可持续发展,即要使教师始终意识到专业成长的重要性,排除一些非教学常规事务的干扰,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主动寻求向上突破的可能。学校让教师能够学习、学会学习,这体现出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性。我校形成了以下的管理经验。

(一)研训协同推进,提升教师专业技能

校本研修历来被视为激发教师工作活力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我校教师发展中心在充分了解教师成长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金课”理念,即立足课堂,发展教师能力。

首先,利用开学前一段时间,学科组集中进行研讨,结合课程标准,由其中一人负责设计教学共案,同学科组其他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完善。

其次,开学后,当学科组教师授课时,同学科组其他教师采用观课量表进行听评课,精心、反复打磨课堂,让课堂具有学科的独特魅力。如此循环往复,选出种子教师、骨干教师,将精品课例上传在市、省、国家级教育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供老师们交流使用。通过研训协同模式,激发教师主动学习成长的积极性,并逐步参加区级、市级、省级、国家级等各类教学比赛,在一级一级的锻炼中,不断提升个人的专业技能,提升学科组整体教学水平。

最后,结合近三年教师的工作能力、教学业绩、师德修养、团队协作等各方面表现确定“种子教师”。与区级教研室、市级教育学院、省级教育科学研究院、省市教育学会进行沟通协调,将学校的“种子教师”分派到相应的单位进行专项培训,从教学、德育、管理等各个层面深入学习,加强教师对教育教学政策的把握,回到学校后进行交流分享,形成可以推广的教师成长经验。

(二)项目创新驱动,增强教师综合素质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育要不断进行创新,学校发展亦是如此。作为学校管理层,要建立从下至上的教师成长梯队,增强教师的综合素质,借助学校发展,使其实现可持续的工作活力。为此,学校重点开展了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采用项目式思路,带领教师整体进步。具体来说,从教师团队发展的全盘考虑,将学校发展从制度、管理、教师、学生等层面进行划分,结合教育部最新的教育政策,将问题变成课题,形成项目研究团队,以核心成員带动其他成员共同研究,结合团队成员在项目完成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客观细致的评价,促进教师整体成长。例如,学校利用项目化研究方法,开展“因材施教理念下作业育人实践研究”专项课题研究,从作业理念、作业设计和作业提质增效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让作业成为学校改革的驱动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是借助STEAM教育思想,从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等方面,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形成学校特色的教师职业素养,鼓励青年教师构建成长共同体,在完成项目课题的同时,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促进教师整体素质不断朝着高水平迈进。例如,2020年学校开展“德育为首、培育全人”课题研究,从课堂育人、课程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劳动育人、团队育人、体育育人、美育育人、文化育人、家庭育人等层面开展专项研究,既引领了学生在多样化的校园活动中实现自我成长,也使教师在研究课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的能力,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整合各类资源,引领教师跨越式发展

教师工作活力的激发不能仅仅局限在区域,还要将眼光放长远一些,关注一些在教师成长方面做出成效的区域,积极整合各类资源,引领教师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是安排青年教师到一些课改名校进行浸入式培训。教师深入到在全国范围内有广泛影响力的基础教育课改名校,实地参观这类学校的硬件设施布局、校园文化建设、组织架构、课程体系以及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学习优质学校制度设计、课堂管理、学生管理、后勤保障等各个环节的优点,全方位学习提升。回到自己学校后,再将学到的经验及时与同事交流分享。

二是成立名师工作坊。每期聚焦一个教育教学领域的热点话题,进行深入研讨。由坊主发起,各个组员就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发表意见,最后形成工作坊的发展资料。对于工作坊的每位教师,制订相应的分享主题,形成教师个性化成长方案,以名师示范引领教师不断成长。

三是对学校的干部管理层采用星级制度进行管理。吸纳一些理念先进、方法灵活、责任心强、干劲十足的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将管理的重心下移至年级,成立年级部,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让中层领导担任年级主管领导,对年级部的发展进行引领,以此来提升学校中层的领导力和向心力。对于有想法、敢实践的青年教师,积极创造条件进行培养,使他们逐渐成为学校发展的中流砥柱。

四是结合民办学校的制度化优势,灵活安排教师岗位工作,实行“一岗双责”管理制度。要求每位教师既要做好教学工作,还要积极为其他教师做好服务,树立“行政及教辅人员辅助教学一线教师”的原则。对于学校宣传、后勤、政教等部门的老师,除加强业务培训外,还积极进行教育理论专项学习,丰富他们的教育理论储备,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

五是定期与兄弟学校进行办学经验交流分享,尤其是教师专业方面的研讨,不断加强校际联动,助力教师激发工作活力。同时,形成校际成长联盟,在各个层面开展全方位合作,聚焦学校发展的现实问题,以点带面,积极进行改革创新,催生学校发展的强大动能,带动周边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曾祥琼.制度赋能,激发办学活力[J].人民教育,2021(9).

[2]滕亚杰.校本培训让每个教师都精彩[J].北京教育(普教版),2020(3).

[3]贾琳琳.内生实践视角下教师教育专业特色可持续性发展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4).

[4]丛惠春.学校文化建设中需要处理好的几方面关系[J].现代教育管理,2018(7).

[5]谢丽威.当前阶段我国民办学校发展问题探析[J].辽宁教育,2017(8).

[6]汪天玉.以内生动力激发学校办学活力[J].江苏教育,2022(10).

作者简介:秦超,陕西省宝鸡高新第一中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教师发展民办学校德育管理
全国近两成学生在民办学校就读
广西:民办校可由营利性转非营利性
贵港市在全区率先成立民办学校党委
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正案获通过
教师发展自律动力问题探讨
试析小学德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民办本科院校教师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
基于以人为本的高职德育管理艺术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加强德育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