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家校共育模式实践探索

2022-06-29谢艳玲

中小学德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人格特质积极情绪心理品质

谢艳玲

摘 要家校协同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在居家学习中,建立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为德育目标的家校共育模式,通过师生交流助力积极情绪的体验,通过家校协作构建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通过亲子相伴塑造积极的人格特质,助力学生居家学习中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关 键 词 积极心理品质;居家学习;家校共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22)06-0068-03

积极心理学是以人的优势与美德为研究对象,帮助人们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的一门科学。积极的情绪和体验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积极情绪体验能干预个体的健康情况、工作状态,并对个体所出现的焦虑及抑郁等诸多情况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1]。近年来,由于疫情的反复,居家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新样态,给学校管理带来了新的课题。如何应对这一现象?我们建立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为德育目标的家校共育模式,指导师生之间、家校之间、亲子之间建立积极和谐的关系,营造健康、乐观的家庭氛围,共同促进学生在居家学习期间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一、师生间暖心交流,增强积极情绪的体验

居家学习期间,学生由于长时间处在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行为受到限制,导致产生压力。与此同时,课堂从教室到云端,师生由“面对面”到“键对键”,教师无法直观学生的课堂状态,在独自居家学习的环境下,学生也容易走神、离开课堂,甚至沉迷手机网络等,长此以往,随着知识缺漏的增多,很容易产生逃避、厌学等负面情绪。而积极的情绪体验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们消极负面的想法,增加个体的幸福感。积极情绪包括欢欣、幸福、乐观、自我认同即自信、自强、果敢等情绪。因此,居家学习期间,教师在直播课堂里、班队会课上以及师生一对一的交流中,肯定每一个学生的优势,赞赏每个学生所取得的成绩,用温暖的语言、细心的关怀,引导学生获取积极情绪的体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有温度的互动,赋予幸福的积极情绪体验

居家学习期间教师可通过直播课堂有意识地与学生进行暖心互动,让学生透过屏幕感受来自教师的关爱,在师爱中获得被肯定的力量,从而确认自身存在价值,主动挖掘自身优势,获取幸福的积极情绪体验,积攒培育美德的力量。

首先,教师语言应该有温度。多用“亲爱的孩子们”“同学们真是太棒了”“我们又在云端相会,老师真开心”等亲切的语言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热情。其次,师生交流应该有互动。多设置开放互动的环节,创设让孩子们展示预习收获、学习成果的平台,让更多的孩子参与课堂交流,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第三,学生参与应该有保障。教师在充分了解班级生情的基础上,在课堂中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问题、搭建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做好后台统计,尽量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让他们在教师的认同与赞赏中体验成功,获取幸福的情绪体验。

(二)有方法的沟通,赋予乐观的积极情绪体验

居家学习期间,每周定期组织线上心理班会课,使之成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快乐沟通的平台,有助于学生积极乐观情绪的体验,缓解居家学习的焦虑。

面对面:师生通过摄像头同时出现在班会课的屏幕上,以互相打招呼、点对点说一句问候的话、老师说词语学生集体做动作等轻松愉悦的方式,让师生们在“云端”相聚,通过熟悉的面孔勾连起他们亲切的校园生活。同时,学生从教师温暖的问候、细心的指导、开心的笑容中能获取积极心理情绪,从而对学习生活充满热爱。

心连心:以“我想对你说”为主题,引导学生写一句赞美他人的真心话,通过线上班会课的交流,让学生从身边的亲人、班级同学和老师、社会志愿者身上获取友谊的力量、亲情的温暖,为居家学习生活注入满满的正能量,获取乐观向上的积极情绪体验。

手牵手:学生在班会课上展示自己的特长,并与同学一对一“手牵手”互相学习所长,在自己擅长的事情及与同伴愉悦互助中获得积极情绪体验,提高幸福感,促进积极心理品质的提升。

(三)有能量的交流,赋予自我认同的积极情绪体验

居家学习期间,教师可通过以下方式走进孩子的心里,缓解焦虑,帮助学生获取解决问题的积极能量,产生自信、自强与果敢的自我认同积极情绪体验。

一是开设知心信箱。居家学习期间,家庭成为孩子唯一可以交流沟通的地方,一旦和父母发生矛盾,缺少了在学校与小伙伴之间交流的这种调剂,情绪无处排遣。此时,教师以知心者的身份走入孩子的心田,通过邮箱、微信、QQ、电话等方式倾听他们的心声,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被看见、被理解、被接纳、被认同,内心的压力和紧张情绪就能得到一定的缓解,获取自信自强的积极情绪体验。

二是分组交流。班主任将学生分成小组,有计划、有步骤地定期对每组学生发送暖心问候,组织以小组为单位的线上交流,开展“美食分享”“书桌介绍”等活动,增进同学间的了解,缓解居家学习期间产生的焦虑,让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温暖的笑脸、简单的问候、积极的肯定为孩子赋能,让孩子获取自信、果敢的积极情绪体验,促使他们以积极正确的方式面对居家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涉及面广泛,其中包括社会体系中最基本的构成单位——家庭中的成员关系等。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是积极情绪体验产生的基础,其中爱与信任是构建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最核心的要素。因此,在家校之间构建相互信任的协作关系,形成教育合力,让学生在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中提高的幸福感,促进家长对居家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做出积极应对,将对孩子的爱凝聚到帮助他们获取积极情绪体验的共识上来,从而推动孩子积极心理品质的成长。

(一)开好线上家长会,让爱有方向

居家学习伊始,学校应立即召开线上家长会,搭建教师与家长相互沟通、相互信任的桥梁,让家长第一时间了解学校的安排,消除心中的顾虑。通过线上家长会,家长感受到家校教育方向的一致性,感受到教师对孩子的關爱,感受到家校协同的力量,从而更加冷静地对待居家学习期间的焦虑情绪,并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做好线上家访,让爱有焦点

特殊时期,教师通过电话、微信、QQ等方式与家长加强沟通,点对点地根据不同学生遇到的问题和不同的家庭情况开展个别教育,让老师和家长对学生的爱聚焦到最适合的位置,帮助学生战胜困扰自己的消极情绪,培养积极心理品质。譬如,居家学习期间,有的学生因为课业负担重,课程难度大,知识无法掌握、消化,而产生负面情绪,教师应与家长携手,指导学生分析负面情绪的来源,鼓励他们做出改变;有的家庭因为亲子沟通不足,家庭气氛沉闷,很容易发生亲子冲突,造成关系紧张。对此,教师可指导家长调整亲子沟通方式,引导学生换位思考,从而缓解紧张的家庭关系。学校通过线上家访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增强家长的教育信心,使他们积极主动协同学校,携手做好学生教育工作,让父母之爱、师长之爱聚焦到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焦点上来。

(三)用好网上家校,让爱有智慧

学校是家庭教育的主要指导者,有责任也有义务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学校组织家长通过公众号、微信群、家长信箱等交流平台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建立网上家长学校,向家长传授家庭教育的方法与经验,帮助家长汲取教育智慧,更好地为孩子营造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居家学习期间,学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关心的问题,如“怎样营造积极快乐的家庭氛围”“如何与孩子‘共处一室’”“居家学习家长怎么做”等,邀请专家进入微信群为家长在线答疑解惑、组织读书沙龙共读教育书籍、推送专题公众号家教文章、征集家長育儿心得并交流等,共同学习爱的智慧,消除焦虑情绪,为孩子积极心理品质建设保驾护航。

居家学习期间,家长应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建设良好学习环境、开展丰富的亲子活动、身正为范积极引领、真心实意赞扬鼓励,帮助孩子学习以积极合理、乐观向上的方式处理各种问题的处世方法,并形成这样的思维处世习惯,帮助他们塑造积极的人格特质[2]。积极的人格特质包括自律、坚持 乐观、勇敢、正直、善良等,它能很好地帮助人们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提高自身遇事的处理能力,让孩子获得积极情绪体验。

(一)居家学习有规划,塑造“自律”的人格特质

《家庭教育促进法》提出,家长必须做孩子的榜样,家长的一言一行,无不对孩子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居家学习期间,学生由于缺乏校规校纪的约束,容易产生惰性与学习随意性,不利于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为此,如果家长能邀请孩子共同制定学习公约,设定“晨诵”“午读”“暮醒”的时间、保持学习环境的安静整洁、坚持穿戴整齐地参加学习等,并与孩子共同执行,做到居家学习有规划、学习公约同遵守,那么学生便能从父母的引领中获取积极向上的能量,逐步形成自律习惯,消除居家学习的倦怠感,获取积极情绪的体验。

(二)居家学习有陪伴,塑造“坚持”的人格特质

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基石,高质量的陪伴是良好亲子关系的催化剂。居家学习中,家长用心的陪伴,能让孩子体验持之以恒的收获,让孩子更加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之中。用心的陪伴需要家长诚心诚意地参与,要求家长首先要身正为范,譬如让孩子远离电子产品,家长自己也要做到;让孩子坚持学习,家长也要一起打卡,在家长的榜样作用下,孩子更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其次,家长可通过亲子议事厅、亲子厨房、亲子健身房、亲子旅行社、亲子书房等有趣的活动,与孩子实现共情、共议、共专注、共聆听、共行动、共成长,让居家生活在家长的用心陪伴下变得更加积极合理,助力孩子塑造积极的人格特质。

(三)居家学习有鼓励,塑造“乐观”的人格特质

积极心理学主张以人们的优势为研究对象,引导人们发现并培育自己的优势和美德,帮助每个人创造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人们在自己的优势与美德中更容易体验乐观的积极情绪,长此以往,有助于积极人格特质的塑造。家学习中,家长要巧用这一特殊的环境,细心观察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优势与美德,通过表扬、肯定、赞许等走心的激励方式,让孩子在自己擅长的事务中,获得愉快、满意的心理体验,看到不一样自己,从而拥抱幸福,获取乐观的积极心理情绪。

参考文献:

[1][2]王跞.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行动研究[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5,16.

(作者单位:厦门市湖明小学福建厦门 361000)

责任编辑 余志权

猜你喜欢

人格特质积极情绪心理品质
人格特质对年轻驾驶员潜在危险感知能力的影响
人格特质对企业员工时间侵占行为的影响
普通高中家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PTSD易感性人格特质、工作记忆能力和创伤期间认知加工对模拟创伤闪回的影响*
中小学生积极情绪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积极情绪助力更好记忆
积极情绪的主要干预综述
江苏省儿童七项心理品质调查报告(下)
广州大学学生人格特质对锻炼动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