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域下体育特色小镇研究

2022-06-28孙文树樊申元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发文体育产业期刊

孙文树,樊申元

(安徽科技学院 体育教学部,安徽 凤阳 233100)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该战略以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和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为目标,凸显了对乡村发展的关注。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体育特色小镇成为重要的着力点和支撑点。

首先,体育特色小镇的出现有助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助力农民健康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随着“侧重前端、侧重预防”这种国民意识的转变和提升,“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逆城市化”现象出现,体育小镇的产生成为必然趋势。体育特色小镇是我国新型城镇化、体育产业化相互作用下的新产物,有利于减少城市拥堵,提升人们生活的幸福感。体育特色小镇作为城乡空间布局中的创新载体,对于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和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重要路径。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全民健康离不开全民健身,人民群众对健身需求日益增高,体育特色小镇成为满足人民健身需求的绝佳载体,在乡村振兴和健康中国建设的过程中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

其次,通过助力乡村体育产业、乡村旅游等推动乡村振兴。体育特色小镇作为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创新实践,对乡村振兴具有辐射带动作用,不仅促进乡村体育产业发展,还会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振兴,同时会带动乡村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对乡村体育、旅游、文化等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可整合乡村资源和乡村特色,带动乡村地区相关产业发展,并通过传播科学的发展思想和文化理念,有效推动乡村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的发展,进而提升农民的收入、就业水平、经济发展以及农村现代化等。

最后,乡村振兴推动我国体育特色小镇发展多元化。乡村振兴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城市的过度关注,但并不意味着对新型城镇化的松懈,乡村振兴不是只谈乡村,而是如何更好地融合发展。因此,我国的体育特色小镇发展遇到了“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健康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等众多历史机遇,体育特色小镇如何抓住机遇创新发展路径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关于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和申报不断涌现,关于体育特色小镇的研究猛增。但体育特色小镇无论在名称上还是在内涵上,国内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界定。国家体育总局在《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中称之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1],江苏省称之为“体育健康特色小镇”[2],许多研究者将之称为“体育特色小镇”,本文采用“体育特色小镇”或“体育小镇”。本文采用知识图谱法,基于乡村振兴视域对国内外关于体育特色小镇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等进行分析和比较,希望通过对已有研究的分析为乡村振兴视域下的体育特色小镇发展提供借鉴,让体育特色小镇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健康中国”“乡村振兴”等战略布局,为我国体育特色小镇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思路启发。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

采用CiteSpace 5.3软件对国内外有关体育特色小镇的研究进行相关分析,该软件是近年来在知识图谱分析中最具特色和影响力的软件。利用该软件对国内外有关体育特色小镇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绘制知识图谱,回顾和总结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客观展示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等。

(二)数据来源

通过CNKI对有关“体育特色小镇”的期刊文献进行检索,以“特色小镇”并含“体育”为主题共检索到598篇文献,检索时间为2020年12月31日,并对数据进行了预处理。

通过WOS核心数据对有关“体育特色小镇”的文献进行检索,检索主题为sport* town,检索时间为2020年12月31日,共检索到464篇文献,而“ARTICLE”和“REVIEW”两种类型的文献有436篇进入可视化分析。

三、文献信息分析

(一)发文数量

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国内外期刊关于体育特色小镇的总发文量差距不大,且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国内近三年来对体育特色小镇的研究猛增,远远超过国外,2019年国内期刊发文223篇,国外期刊只有49篇。国内外关于体育特色小镇研究的起始时间差距很大,国外研究始于1991年,国内研究始于2015年。2015年,随着“特色小镇”在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被提出,国内关于《建设中国首个智慧体育特色小镇——富阳》[3]的报道见刊,伴随着2017年四部委《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及《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推进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健康发展的通知》的颁布,国内关于体育特色小镇的研究猛增,从2017年的36篇猛增到2019年的223篇。1991年,随着国外期刊关于小镇环境、位置、地势与动物流行病、人的听觉外生骨病之间的关系研究的出现[4-5],开始了关于小镇的研究,一直到2009年的18年间,除2004年外发文数量都没有超过10篇,2009年之后发文数量稳步增长。由此说明,我国学者对于国家政策信息的关注度很高,但更应该注重研究的质量和研究的社会效益;而国外学者的研究基本上是循序渐进的,更有利于高质量成果的出现。

(二)外文期刊中研究者的地域分布

外文期刊中发文量排名前10的作者分别来自美国、南非、英国、西班牙、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意大利、波兰、巴西等。美国在该领域的发文量占据第一,共发文78篇,占总数的17.22%;南非共发文66篇,占14.57%;英国共发文49篇,占10.82%;西班牙共发文32篇,占7.06%;澳大利亚共发文26篇,占5.74%;法国共发文18篇,占3.97%;加拿大共发文18篇,占3.97%;意大利共发文16篇,波兰共发文14篇,巴西共发文13篇。

图1 中文期刊的发文情况

图2 外文期刊的发文情况

表1 发文量排名前10的机构

(三)发文机构

从表1可以看出,国内在体育特色小镇领域发文量前10的单位分别是武汉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曲阜师范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湖南工业大学、山东大学等;国外发文量前10的单位依次是UNIVERSITY OF CAPE TOWN(南非开普敦大学)、STELLENBOSCH UNIVERSITY(斯坦陵布什大学)、UNIVERSITY OF LONDON(伦敦大学)、UNIVERSITY OF THE WESTERN CAPE(南非西开普大学)、CAPE PENINSUL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开普敦半岛理工大学)、NORTH WEST UNIVERSITY SOUTH AFRICA(南非西北大学)等。从发文单位来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关于体育特色小镇的研究机构都集中在高校,只有国外的南非人医学研究理事会不是高校,说明目前主要的研究力量还是来自高校,需要更多的不同性质的研究机构介入,从更多的视角、更多的合作中进行研究。

表2 发文量排名前10的期刊

(四)期刊分布

从表2可以看出,国内刊登体育特色小镇排名前10的期刊有《当代体育科技》《体育世界》《体育科技文献通报》《体育文化导刊》《体育成人教育学刊》《体育科技》《辽宁体育科技》;国外期刊有INTERNATIONALJOURNALOFTHEHISTORYOFSPORT(国际体育史杂志)、LOISIRSOCIETESOCIETYANDLEISURE(卢瓦塞尔社会和休闲)、MEDICINEANDSCIENCEINSPORTSANDEXERCISE(体育锻炼医学科学)INTERNATIONALJOURNALOFENVIRONMENTALRESEARCHANDPUBLICHEALTH(国际环境研究和公共卫生杂志)、BMCPUBLICHEALTH(BMC公共卫生)、PROSTOR(空间)、INTERNATIONALREVIEWFORTHESOCIOLOGYOFSPORT(国际体育社会学评论)。国内关于体育特色小镇的研究主要发表在体育类学术期刊上,这说明国内研究体育特色小镇的学者主要集中在体育领域,并且期刊级别有待提高,排名前10的期刊中只有两种是核心类期刊;国外有关体育特色小镇的研究发表的期刊领域较为广泛,包括体育类、公共卫生、医学、地理学等领域,这也说明国外研究体育特色小镇的学者的研究领域分布较广,研究者从不同的研究领域、不同的研究视角对体育特色小镇进行了研究。从期刊在领域的承载文献数量来说,国内的期刊要高于国外的期刊,同为排名第一的国内《当代体育科技》发文量为32篇,而国外INTERNATIONALJOURNALOFTHEHISTORYOFSPORT为20篇。

(五)作者情况

从表3可以看出,发文量排名前3位的是武汉体育学院的沈克印、董芹芹和曲阜师范大学的李兆进,发文量分别为9篇、5篇和5篇。此外,发文量排名前10位的作者还有曲阜师范大学的李兆进、首都体育学院的杨越、山东大学的展茂浩、西安思源学院的许万林、哈尔滨体育学院的宋宇虹等均为4篇。通过软件CiteSpace 5.3分析发现,国内形成了湖南理工学院的钟科、刘邦华、周怀球、白研玉、胡意志和湖南工业大学的李乐虎、黄晓丽、高奎亭等研究团队,这些学者之间的合作较多,其他学者之间的合作交流较少。国内最有影响力的就是沈克印老师的团队,其他学者对该领域的研究还都停留在感性阶段,没有形成连贯的具有影响力的科研成绩,该领域深入横向研究的发展有待加强。

表3 中文期刊中高产作者的发文量

从图3作者的共被引分析图谱可以看出,在该领域被引用次数最多的作者是Anonymous,其被引用的次数达到了89次,可见该作者在体育特色小镇研究领域的影响力和权威性,是该领域研究的标杆,引领着该领域的研究方向。其次,还有两位作者的被引用次数超过10次,分别是Sallis JF(11次)和Word Health Organization(11次)。

从表4可以看出,国外学者在该领域的个人发文量也不高,同排名的作者发文量低于国内作者的发文量。进一步通过对外文文献中研究方向进行分析发现,排在前10位的分别是SOCIAL SCIENCES OTHER TOPICS(社会科学及其他学科,111篇)、SPORT SCIENCES(体育科学,51篇)、HISTORY(历史学,45篇)、PUBLIC ENVIRONMENTAL OCCUPATIONAL HEALTH(公共环境职业健康,44篇)、ENVIRONMENTAL SCIENCES ECOLOGY(生态环境科学,42篇)、EDUCATION EDUCATIONAL RESEARCH(教育教学研究,25篇)、GEOGRAPHY(地理学,25篇)、SOCIOLOGY(社会学,23篇)、PSYCHOLOGY(心理学,22篇)BUSINESS ECONOMICS(经济学,19篇)。由此可见,国外期刊中的研究来自多个学科,主要集中在社会科学、体育科学、历史学、环境科学、地理学、心理学、经济学等,而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体育学,说明国外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把体育学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起来,能从更宽泛的视角来研究体育特色小镇,更有利于研究的深入和横向联合。

图3 外文期刊中作者共被引分析

表4 外文期刊中高产作者的发文量

四、国内外研究热点

(一)国内研究热点

本文通过对文献关键词的分析来发现国内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软件CiteSpace 5.3分析发现,国内期刊对体育特色小镇的研究主要聚集在以下7个方面:体育特色小镇、小镇建设、特色小镇、体育产业、体育小镇、现状、运动休闲。进一步通过对文献和聚类词组的分析发现,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体育特色小镇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4个方面:体育特色小镇的内涵及功能,体育小镇、小城镇、特色小镇的联系与区别,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体育特色小镇与体育产业的关系。

1.体育特色小镇的内涵与功能

一个新兴事物的出现,对它的研究首先必从该事物的内涵、功能、结构等开始。体育特色小镇作为2015年才开始在我国出现的新事物,学者首先关注它的内涵和功能。但体育特色小镇无论在名称上还是在内涵上,国内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界定。体育特色小镇是“特色小镇”“体育小镇”中的一种具体形式,国家体育总局在《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中称之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江苏省称之为“体育健康特色小镇”,许多的研究者将之称为“体育特色小镇”。关于体育特色小镇的定义,学者从不同角度给予了不同的内涵,但总体概括起来说,体育特色小镇就是以体育为介质、主题、载体,融合多种元素,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空间。[6]关于体育特色小镇的功能,其定位是在实践中为群众服务,突出“特色”,具有适合“居住、锻炼、休养、娱乐、消费”等多种功能。[7-8]

2.体育特色小镇、小城镇、特色小镇的联系与区别

小城镇是指传统的行政区,是建制镇;特色小镇注重的是特色产业,是特色产业小镇,可以是建制镇也可以是非建制镇;体育特色小镇是以体育产业为中心,是特色小镇的一种。无论是小城镇、特色小镇还是体育特色小镇,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注重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和产业。从发展历程看,首先是伴随着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出现的“小城镇”,到21世纪随着小城镇的产业发展出现了“特色小镇”,2014年随着46号文件的发布以及全民健身战略,“体育特色小镇”悄然兴起。2015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发展提供了助力和平台,同时“特色小镇”的出现成为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支点[9]。2018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发布《关于建立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机制的通知》,为新时期“小城镇”和“特色小镇”的标准化建设以及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

3.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

经过5年时间的发展,我国的体育特色小镇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如何解决成为我国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学者对河南省、江苏省、山东省等的体育特色小镇现状进行了调研,发现在机制建设、规划建设、资源整合、市场运作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提出创新发展模式、加强规划设计、完善市场体系、推动资源融合等发展路径。[10-12]目前,我国的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一些困境是成长的必经之路,但也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如体育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申报成功,却存在后期资金短缺、负责人更换后无人问津等问题,使得体育特色小镇面临生存危机,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深思和探讨。

4.体育特色小镇与体育产业的关系

体育特色小镇就是以体育产业为主的特色小镇,其与体育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成为近年来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侯猛等[13]认为国外体育特色小镇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不仅提高了小镇本身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而且促进了体育产业自身的发展。赵雯婷等[14]认为体育特色小镇的聚集建构特色和聚集效应,为打造新型体育文化产业提供了载体和平台。王爱春[15]认为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能使更多的体育资源被分布到乡镇地区,能促使城乡间的体育产业结构更加均衡。沈克印等[16-17]认为体育特色小镇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一种新模式,通过突出核心产业、发挥市场效用等来加快体育产业的转型升级,有效促进体育产业的跨界融合,有力推动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综上所述,我国学者目前对体育特色小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些基本问题方面,这也是一个新事物发展的必然历程。学者对体育特色小镇内涵、功能、现状等的研究,都是一些经验性描述,还停留在最基本的层面,而且都是在体育领域内进行,缺乏从其他学科领域、更多视角的深层次研究,未来我们必须拓宽研究范围,挖掘纵深“点”。

(二)国外研究热点

运用CiteSpace 5.3软件分析国外期刊在体育特色小镇领域的研究热点,得到7个聚类词组,分别为tourism(旅游)、sports facilities(体育设施)、commuting(通勤)、rural(农村的)、urbanization(城市化)、sexual behavior(性别行为)、immigrant(移民)。结合文献发现外文期刊在体育特色小镇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有4个:体育特色小镇的旅游业,体育特色小镇的体育设施,体育特色小镇的环境(交通、建设等),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路径、影响因素。

1.体育特色小镇的旅游业

CLAYTON[18]认为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户外休闲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并以里夫斯托克山国家公园为例,其以冬季运动和冬季嘉年华为主,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的健康。CUBIZOLLES[19]对西开普省Stellenbosch镇进行了个案研究,探讨了旅游和足球的援助和社会发展项目对南非体育和社会凝聚力的影响。TIMOTIN等[20]认为Fagaras国家公园中非凡的自然旅游资源,为徒步旅行、登山、山地自行车、冬季运动体育垂钓、乡村休闲旅游、水上运动旅游、马术旅游等提供了有利条件。

2.体育特色小镇的体育设施

LIM[21]以世宗市第一乡镇网球俱乐部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公共体育设施网上预约系统的局限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PENEL等[22]以多维尔、迪耶普和Le Touquet ParisPlage等3个受游客欢迎的、以休闲、体育为其发展的战略核心的城镇为例,说明它们的体育设施区域规划以及它的优势和多样性是一直延续到今天的有意识的决定结果,并且这些城镇都积极的鼓励居民和游客的体育实践活动。MANMAN等[23]认为公共服务设施的平等性在提高乡村和小镇居民的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公共体育文化设施在乡村和小镇中比较缺乏,并使用位置配置模型(P-median模型)为乡村和小镇进行了公共体育文化设施的配置。

3.体育特色小镇的环境(交通、建设等)

STEINMAYR等[24]探讨了运动设施与儿童之家的距离对儿童在运动俱乐部内外的运动活动是否有影响,发现距离对城市的影响不大,但对小镇尤其是农村的影响很大。WEI[25]对湖北省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环境进行了swot分析,指出了湖北省体育特色小镇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湖北省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规划、投资、宣传等路径。WU等[26]以北京黄村、大兴区等体育公园和体育小镇的规划建设为例,根据设计方案从规划理念、整体布局、景观设计、建筑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其设计理念是力求自然与人文、生态与景观、传统与现代的和谐统一。ZHANG等[27]指出体育小镇的发展前景受到其建设模式的影响,以黄山现代工业园区为例说明了连锁体育赛事为特征的体育小镇能更好的利用体育资源和社会资本来促进体育小镇的建设。

4.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路径、影响因素

CHEN等[28]指出资金有限是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鼓励越来越多的私营企业加入体育特色小镇项目的建设,并指出了私营企业加入体育特色小镇项目的影响因素和建议。TAN等[29]指出体育特色小镇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SCHOLTZ[30]指出并不是所有的体育小镇都要有重要的旅游景点,而社会感知因素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为什么一个小的、几乎与世隔绝的小镇举办具有吸引力的福雷斯米特国际骑行耐力赛的原因。PENNELL等[31]探讨了生态发展模型中家庭、环境和社会因素是如何促进新西兰小镇精英运动员的成长的。DYER等[32]探讨了弗朗西斯·韦伯和托马斯·亚伯拉罕等人的人生历程以及他们对小镇体育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VALLANCE等[33]研究了农村和小城镇中乳腺癌存活者参加和不参加公共健康体育活动的差异,发现身体活动比临床在提高生活质量和改善疲劳方面更有优势。

总之,从国外期刊的研究热点可以看出,国外期刊对体育特色小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些比较具体的问题或具体的某个小镇上,从宏观上或从整体上对体育特色小镇进行研究的很少。国外期刊中关于体育特色小镇的研究涉及的学科领域比较广,且国外期刊的研究中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比较多,对某个问题的分析具体深入,这也使我们很难从宏观和整体上去了解国外体育小镇的发展状况,只能从某个具体的案例或角度去了解。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文献的基本情况。国内外期刊的发文数量都是400多篇,国外期刊研究始于1991年,国内期刊始于2015年,但国内期刊的发文增速远远大于国外;国内外文献的研究机构都以高校为主;国内的期刊主要集中在体育学领域,国外的期刊包括体育类、公共卫生、医学、地理学等领域。

(2)作者情况。国内学者主要集中在体育学领域,学者之间的合作较少,有影响力的团队较少;国外学者集中在社会科学、体育学、环境科学、历史学、地理学、经济学、心理学等领域,作者Anonymous的被引用次数达到了89次,成为该领域有影响力的学者。

(3)国内学者对体育特色小镇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体育特色小镇的内涵及功能,体育小镇、小城镇、特色小镇的联系与区别,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体育特色小镇与体育产业的关系。

(4)外文期刊在体育特色小镇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有:体育特色小镇的旅游业,体育特色小镇的体育设施,体育特色小镇的环境(交通、建设等),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路径、影响因素。

(二)建议

通过回顾和梳理国内外关于体育特色小镇的研究可以发现,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丰硕,研究领域丰富,很多的研究结论和见解对今后的研究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但目前国内现有研究机构和学者之间的交流相对于国外来说较少,有影响力的研究团队还较少,这不利于研究的发展。因此建议,国内外研究学者之间以及研究机构之间加强交流与协作,共同推动体育特色小镇的高质量发展。我国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遇到了我国的“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健康中国”等战略机遇,这是否能为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带来新的洞见和发现并最终服务于我国的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健康中国”战略和体育产业的发展,尤其是乡村振兴视域下的体育特色小镇研究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该领域的研究趋势。体育特色小镇的出现实现了体育产业向城郊、农村地区的移动,但并未实现体育产业真正嵌入小镇的产业结构,需要广大学者密切关注乡村振兴视域下的体育特色小镇发展轨迹,不断探索其运行逻辑和运行机制。[34]

猜你喜欢

发文体育产业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体育产业之篮球
期刊审稿进度表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