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县域乡村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向度

2022-06-28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教育教师学生

严 苏 凤

(渭南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陕西 渭南 714099)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会、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和全国教育大会上多次强调教师对一个民族的重要性、师德对于文化传承的作用,并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的第一标准。随着我国教育均衡发展的深化,振兴乡村教育、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开始受到各界关注。2006—2021年中央财政下拨了1 300多亿元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从生活补助到优师计划、特岗计划、银龄讲学计划等,这些财政支持和师资扶持使乡村师资队伍得到了很大改善。但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来临,流动人口的增速,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不断加剧,尤其是乡村优质教师队伍的建设面临多重压力。2021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流动人口37 582万人,其中乡村人口减少16 436万人,城镇人口增加23 642万人。[1]这些数据告诉我们,人口随着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向城市聚集,流动的规模和速度也逐年增大。义务教育的全民免费使更多农村儿童随父母在城市接受教育,农村教育规模逐年降低。产业新形态和教育普及化使教师职业面临多层压力,一方面,因为社会的快速发展,知识总量急剧增长,要求教师不断要改进自己的教学和知识结构;另一方面,伴随生存压力减弱,学生学业动机的目的性弱化和社会多元化使个人寻求存在的意义开始变得模糊。面临这样的新形势,有多少年轻人愿意重新回到农村或者立志乡村教育?新时代乡村教师的职业信念、职业责任、职业认同、专业发展到底会发生哪些改变?《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在教育系统开展师德专题教育的通知》等文件的出台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指向。为了进一步了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推动地方院校精准扶持本地教育,发挥教师教育优势,笔者选取渭南师范学院帮扶对象陕西某县具有典型性的4所中小学为研究对象,按照《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基本要求,对乡村教师的师德师风进行了实地访谈和调研。

一、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1.师德具体内容

依据2018年颁布的《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对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新时代教师的政治素养、关爱学生、言行雅正、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廉洁从教等方面进行调研。

2.优秀教师师德特质

样本学校选取县级以上不同学科优秀教学能手及模范教师20人进行访谈,通过调研教师的专业发展、职业观、学生观以及发展面临的困难等,分析总结乡村优秀教师的品质特点。

(二)研究对象

选取陕西某县2所初中、2所小学的全体教师220人,优秀教师20人,学生600人。教师调研由调查问卷与深度访谈组成,调查问卷为网络卷,由各校校长推送到教师群发放;学生问卷为现场发放问卷,主要选择小学高段学生和初一、初二、初三的学生。回收教师问卷220份,有效问卷220份;学生问卷600份,有效问卷591份。

(三)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问卷法除了第1、2、28题属于第一人称问题,其他问题均采用评价他人问题,以确保问题的客观性,比如更多采用你身边的教师。

2.访谈法

访谈的对象主要为曾经获得过县级以上荣誉称号的优秀教师20人,其中省级教学能手2人,市级模范教师1人,市级教学能手6人,县级教学能手11人,重点调研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师生观、学生观、发展面临的困难。

3.比较分析法

考虑到教育情境的复杂性,师德更多是通过主体之间的行为关系再现,本次调研和分析并未像其他研究者那样进行横向比较分析,而仅限于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对待同一问题的看法进行分析,重点拟通过各个主体之间的关系分析,发现具体教育情境下师德建设的关键点,从而为学校的内部治理提供一定的借鉴,也试图通过此次调研,揭示乡村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的向度。

二、结果与分析

教师卷共设计了28个问题,涉及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新时代教师的职业素养知识、关爱学生、言行雅正、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廉洁从教、同事关系等8个维度。调研的教师有220人,其中从教1~5年的有42人,6~10年有19人,11~15年的有25人,15年以上有134人。学生卷共设计了19个问题,现场发放问卷;重点调研的是小学高段五、六年级,初中一、二、三年级的学生。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调研内容更多涉及教师的外显行为。

(一)教师职业规范现状趋于良好,存在个别差异

经过对4所学校的教师网络调研与学生问卷分析,某县义务教育阶段乡村教师的职业规范总体趋好,大部分教师能够知晓新时代教师素养的结构要求,关心国家大事,遵纪守法。如表1所示,75%的教师对于当前新时代教师职业的十项准则非常熟悉,而且65%的教师认为自己周围的教师都能做到“四有好老师”,只有25%的教师认为只有一部分能做到。对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2]71%的教师认为非常熟悉,只有2%的教师回答不是很清楚。说明大部分教师了解熟悉新时代教师素养的内容。其中90%以上的教师比较关心国家大事,也会进行相关讨论。在进行深度访谈时,大多数优秀教师都会通过各种途径,如电视、网络关注国家大事、教育时事、教育政策等内容。从4所学校的教师教龄结构来看,有30%的教师为近10年的新进教师。从问卷结果来看,具有较强职业成就感95人(其中从教15年以上65人,1~5年的18人,而6~15年只有11人),没有成就感的只有6人,偶尔有成就感的78人,一般的有41人。从年龄结构与成就感相关性来看,从教年龄越长的人成就感越强。

表1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调查统计表

80%以上的教师都能够公平对待每个学生,关心爱护学生,但从教师卷和学生卷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教师群体相对学生群体自我评价相对较高,均认为周边同事对待学生相对公平。而学生问卷则存在一定差异,一部分学生认为教师相对偏爱学业成绩较好的学生,偶尔有体罚学生的现象存在。在无偿辅导学生方面,有45%的学生认为教师会无偿辅导,有35%的学生认为教师不会无偿辅导,有20%的学生认为个别教师会无偿辅导。存在差异的原因是,大多数学生认为班主任更关心本班学业成绩,会无偿补课,还有针对学业较差学生会额外补课。说明大多数教师都有教书育人的崇高境界。

在言行雅正、廉洁从教层面,教师与学生的认同基本接近。有93%的学生认为教师不存在有偿家教现象,95%的学生认为家长没有给教师送过礼物和购物卡,没有宴请过老师。通过调研发现,90%以上的教师认为身边的同事关系非常和谐,76%的教师认为能够很好处理上下级关系,说明同事关系与领导关系存在一定差异。95%的教师对于身边同事的师德师风评价为80分以上,从某种层面上体现了校风教风文化氛围的和谐性。近几年来乡村教师的待遇有所提高,虽然教师工作比较辛苦,住宿制学校的教师平均每天工作时间会超过12小时,但大部分教师对这样的工作时间和管理方式表示理解。大多数教师认为周边同事能够克己守法、兢兢业业,同事关系良好。

(二) 教师的关爱与公平成为学生关注的重点

关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也是此次调研的重点。教师是否关爱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是否存在体罚学生,尊重学生隐私,是否会主动与学生家长沟通,体现了一个新时代教师师德的风范和现代公民培养体系社会公正与文明的基础。通过调研发现,91%以上的教师认为其他教师对待学生非常公平,76%以上的教师认为不存在体罚学生的现象,83%的教师认为教师不会公开讨论学生的隐私,57%的教师认为会主动联系家长。但在学生卷中80%的学生认为教师比较关心自己,77%的学生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平等地对待学生。针对教师在教学中是否更偏爱学业成绩较好的学生,有65%的学生选择了不存在,26%学生认为偶尔会有,有9%的学生选择了存在。协助发放问卷的教师和访谈的教师也认为,教师偏爱学业成绩较好的学生是很正常很普遍的一种现象,毕竟学生的学业成绩体现着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同时学业成绩较好的学生经常成为班级学生学习的典范,对学业成绩较好学生的特殊关怀或表扬也是教师激励学生学习动机的一种惯用方法,这可能存在教师与学生理解上的偏差。

(三)教师的道德责任及境界远远超过爱岗敬业的基本规范

爱岗敬业是一个教师的本分,也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素质。通过调研发现,有86%的教师认为不存在不备课就上课的现象,但依然有3.64%的教师认为有此现象。对于是否有教师不批改学生作业现象,94%的教师认为不存在此类事件。身边是否有教师经常缺课、迟到的现象,93%的教师认为不存在此类现象。针对教师是否存在不备课就上课的现象,94%的学生认为教师不存在这种现象,但针对教师是否按时上下课,有25%学生选择个别教师有此现象,与选此项学生聊天中了解到个别教师有拖堂现象,不存在上课迟到现象。 62%的教师认为身边的教师对待学校安排的额外工作非常积极,28%的教师认为大多很积极,9.5%的教师认为能够完成,只有0.5%的教师认为针对额外工作部分教师存在消极对待。这说明大部分教师对于额外工作任务能够接受,并积极完成。访谈中我们发现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教师工作量超负荷,从周一到周五的时间每天工作量超过12个小时,而且都属于“周末家庭”,基本上在乡镇任教的教师,很难照顾到家庭。周一到周五的时间全部在校居住,每天早晨7点就开始工作,每天晚上21点才能回到自己宿舍。教师除了正常的教育教学之外,还承担大量的管理工作,如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处理住宿中的个人事务管理问题。问及薪资与生活补助,大部分教师很感激国家这几年的政策。访谈中发现几乎没有教师抱怨这样的工作时间和工作任务,更多的是表现出对住宿制学生,尤其是单亲家庭、离异家庭、重组家庭、留守儿童家庭孩子成长的担忧。据了解,无论是在城区还是乡镇几乎有近20%的学生属于这类家庭。大多数教师针对家庭处境不利儿童表示了自己的关切,希望在这些方面得到更多的专业知识来帮助这些孩子走出因为家庭困境而带来的学业、人际关系的困惑。

(四)存在个别教师用不文明语言或有体罚学生现象

言行雅正是为人师表的外在表现,教师的言行、举止、着装对学生和家长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是社会对教育形象的认知表征。调研发现,90%的教师认为教师形象非常文明,93%的教师认为没有歧视家长行为,有65%的学生认为教师批评学生的用语非常文明,76%的学生认为教师没有讽刺挖苦学生的现象,82%的学生认为教师的言行、举止具有一定的表率作用,85%的学生认为教师不存在有接打手机或者抽烟的情况。但依然有33%的学生认为教师偶尔会有不文明的行为,有21%的学生认为教师偶尔会挖苦讽刺学生。这一数据占比与教师问卷也存在一定差异。针对教师是否有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有65%的学生选择不存在,28%的学生认为教师偶尔会体罚学生。在主观题中,你对学校工作还有什么建议,有近5%的学生提出希望教师文明用语,有3%的学生希望教师不要体罚学生。说明在一定程度上,个别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歧视学生、不文明用语和体罚学生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几个接受访谈的优秀教师认为,确实有个别教师在管理学生中存在粗暴行为,更多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表现,是教师在特别暴怒的情况下没有控制好情绪而导致的。面对家庭教养出现问题的学生,教师常常表现出很无助的心理历程,是一种痛惜,更是一种忧患。

(五)强烈的求知欲与忧患意识是乡村优秀教师的精神特质

通过对20名优秀教师的深度访谈,我们发现优秀的乡村教师在职业道德信念、道德责任、道德能力、教育教学知识方面都普遍高于普通教师。这与其他研究者并无差异。比如殷玉新、楚婷对美国71名优秀教师的研究得出结论:优秀教师往往具有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高尚的道德责任、丰富的道德知识、全面的道德能力、卓越的道德领导力。[3]在访谈过程中我们发现更多的优秀教师对于乡村教育有着深深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很少谈及个人的生活困难,而是着眼于学校的发展和教师个体的专业诉求,对家庭困境儿童、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的担忧等。而他们对于自身学校发展的忧患、对于自身专业发展的忧患,对于学生成长的忧患,恰恰体现了作为一个教师高度的责任感与担当。“忧患意识已经发展成为中华民族历经沧桑后的一个重要精神特质。”[4]新时代,虽然乡村教育已经跨入了一个新的台阶,乡村孩子已经摆脱了上不起学、上不起好学校的困境,但随着城市化的来临和社会流动的加速,乡村教育又面临新的复杂的社会问题。“在长期城市中心主义的国家意志下,教育资源供给往往存在一定的路径依赖,依循中央—省府—中心城市—县城—乡镇—村的非均匀流动,使乡村教育始终处于体制末梢。”[5]而乡村教师的忧患意识恰恰是他们自身主体意识的内省状态[4],他们并没有因为处于体制末梢而消极,相反,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求知欲使他们在面临社会巨变中感受到自身的使命和差距。比如一位市级优秀教师反映,她从教这么多年,最远的培训是作为市级教师到省会西安进行过的一次培训,其他参与的都是市级和县级培训。她说:“虽然现在网络很发达,我可以利用便捷的通信获取更多的资料,但我更希望通过亲身实践获得更多的专业培训,以帮助我的学生获得更多的人生体验和真知。”当得知我们调研小组里有心理学专业教师时,有位教师很快就把目标转向她,很感兴趣地咨询怎样能够帮助家庭困境的儿童树立自信心和引导他们乐观看待自己的未来。一位已有25年教龄的英语教师,她的家在外地,每周末回家需要2个多小时。她大学毕业就留在这所学校,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资历、荣誉等申请调动工作。在访谈中她笑着说:“习惯这里的一草一木了,习惯这里的学生了……”而且还自豪地说:“和这里的孩子相比,我的孩子幸福多了,最起码我每周都回去,而这里的孩子,很多人常年见不到父母,在这里,他们只有我们!”而正是有这样一群扎根农村教育,忧思忧教,在理想与现实中成就自己教育境界的教师,才能振兴我们现在美丽的乡村教育。

三、对策与建议

师德不仅是教师的专业责任,更是全方位影响学生的核心与风向标。在师生交往中,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能够促进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形成和积极心理的产生。针对此次调研发现的问题,结合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和规范,对乡村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一)构建合法化的教育惩戒体系

随着我国教育法律和规章制度的建设与完善,目前大部分教师都有法治意识,也能做到依法执教。但是在实践中为什么依然有教师会出现不文明语言和行为,甚至以教育的目的体罚学生,且赢得一部分教师的认同。产生这样的原因,不是因为教师没有法治意识,对法律淡漠,而是在行使教师权力的时候,属于单方意志,没有尊重学生作为主体的存在,认为自己是本着教育的目的,在适当的时候是可以实施惩戒的。经过了解,大部分教师都知道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但各个学校并未组织进行学习,也未建立相应程序化的惩戒办法,教师与家长也未就相关惩戒规则达成一致,形成班规。对于惩戒规则的具体内容很多教师不是特别清楚,但对教师具有一定惩戒权却是知道的。根据教育部2021年3月颁布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第五条:学校应当结合本校学生特点,依法制定、完善校规校纪,明确学生行为规范,健全实施教育惩戒的具体情形和规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家长以民主讨论形式共同制定班规或者班级公约,报学校备案后施行。[6]但目前各个学校还未就此方面形成合法化的管理办法,虽然有个别学校聘请了相关法治校长,但也仅流于形式。所以目前按照合法程序加强中小学学校相关惩戒办法,以制度规范和程序约束教师行为,纠偏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权威价值导向,形成民主的管理方式方法显得尤为迫切。所以要消除教师的不文明行为和体罚认知,需要进一步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的教育政策法规,学习相关青少年保护法,学习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法,加强教师的师德践行能力、综合育人能力,同时结合农村教育教学特点,强化家庭教育的指导,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

(二)增加区间教师培训的双向交流机制

“在乡村教育构成的诸多资源要素中,教师这一要素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是城乡关系下乡村教育演化与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关键。”[7]《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针对乡村教师队伍,提出了畅通城乡一体配置渠道,重点引导优秀人才向乡村学校流动的机制,比如县域交流轮岗机制、城乡一体流动、多种形式配备乡村教师,包括师范院校与乡村教师学习共同体等意见措施。这些意见措施在某种程度上会逐步改善乡村教师队伍的素质。但据我们调研,乡村教师的培训几乎都是在本地集体培训,即使优秀乡村教师外出参加培训的也是寥寥无几。大部分教师在职后没有外地培训的经历,虽然目前我国乡村教育在教育设施、师生比方面均得到大幅提升,教师的生活待遇也得到了有效改善,但城市化的进程中很难吸引优秀的人才立志乡村教育。由于缺乏开放的培训机会,教师教育教学的专业素养、教育价值观还存在一定的偏差。他们虽然热爱教育,但超常的工作时间和繁杂的工作事务,常常使教师无暇顾及自身的专业发展。美国马克·塔克主编的《超越上海:美国应该如何建设世界顶尖的教育系统》一文中提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国家,由于缺少优秀教师,大部分的教师只是比学生多了两年的学历而已[8]21,所以要适应全球竞争和时代发展,教师必须加强学习,教育行政管理应该转变为以专业控制为主的学习型组织。目前我们教育均衡在区域内的工作已经做得基本到位,但也要承认由于经济发展的速度与文化差异,区间的差异不断在加大,所以加强区域间教师的交流与培训,构建区域间开放的教师培训机制,使乡村教师及时获得与时俱进的专业化培训是目前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管理需要调整的策略。当然这需要教育行政支持的长效机制及专项的财政支持。

(三)注重新时代教师的人文关怀与忧患意识的培养

自党的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经济,包括义务教育均得到了积极的财政支持。但对于农村经济作物不发达或者无法靠农业维持生计的县域,农村教育开始逐渐两极分化,大多数留在农村就读的孩子,除了少数父母在家务农之外,多数属于家庭困境儿童,比如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特殊家庭等,其家庭的归属感和社会化程度都存在严重缺失。除了寒暑假之外,他们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有的甚至常年与父母见不上一面。在他们成长的轨迹中,学校生活几乎成了他们童年、少年最珍贵的记忆。大多数教师与学生保持着犹如亲属般的亲密关系。调研结果中,优秀教师的教育之善与忧患也反映了这些问题。在农村住宿制学校里,学生对于亲情、社会的感知更多来源于学校对他的影响,来源于教师对他学习、生活的影响。所以“仁爱之心”在乡村教育中有着特殊的价值意义,教师对学生的仁爱不仅仅表现在教育教学中,还表现在教师在生活中对儿童的影响。因此,在教师培养中,应选拔一批立志乡村教育,愿意为乡村教育奉献的优秀人才去从事乡村教育,同时要强化教师专业的人文关怀与忧患意识,现代化的教育除了拥有与时俱进的教育教学专业知识与技能外,更需要能够指引年轻人去寻找自己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导向人的灵魂觉醒之本源和根基。教育活动关注的是,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质言之,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9]3-4因此,加强教师职前的理想教育,增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人文关怀与忧患意识是建设美好乡村教育的精髓与特质。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的毕业生回信中勉励全国青年学生以他们为榜样,“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10]138这就是我们今天教育最大的使命和责任。

猜你喜欢

教育教师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生写话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