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

2022-06-28李秀梅

学周刊 2022年21期
关键词:朗读训练教学方法小学语文

摘 要:针对语文的语言特性,教师应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其语用素养的均衡发展为核心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文章在简要阐述小学语文朗读训练教学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营造氛围、创设情境、传授方法、分析文本、设计游戏、加强鼓励、经验分享几点建议,希望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朗读教学带来一些启发。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训练;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21-0055-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21.018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和目标发生新的变化,教师除组织学生对教材文本展开阅读,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之外,還要设计朗读训练活动,通过朗读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小学语文朗读训练教学意义

(一)培养学生朗读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的首要意义是能够提高学生的朗读素养,培养他们朗读的自信。教师通过朗读训练和指导,不断在课堂上读文章,可以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提升运用语言、把握朗读节奏、在读时融入情感等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升,能够有效增强学生运用语言、朗读文章的自信心,在参与语文学习活动时更有底气。

(二)促进学生人际交往

从本质上来说,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也是指向学生表达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通过朗读文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得到提高。而一旦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人际交往时便能够更加自由、灵活地表达,能够精准地运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其人际交往能力也能够随之提高,快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二、小学语文朗读训练教学方法

(一)营造氛围,调动热情

以往小学语文朗读训练效果差强人意,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缺乏足够的朗读热情,这一方面与其本身对文章不感兴趣有关,另一方面与课堂氛围较为刻板沉闷有关。因此,为推进朗读训练活动的顺利进行,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课文朗诵中来,教师可以尝试营造一个更加轻松的朗读氛围,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受到文本的感染和熏陶,并在朗读中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情感,做到以声传情。例如,在课程引入环节,教师可以播放专业人士朗读文章的音频,让学生沉浸在由声音营造的氛围中,然后引导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勾画,掌握朗读的节奏,逐步进入文字所创设的情感氛围中,在“听其他人读”的过程中产生“自己读”的热情[1]。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大多数教师都在该方面做得不够理想,他们更加习惯于在课堂上直接向学生提出朗读要求,而忽略了对良好阅读氛围的营造。如此,学生的主动性并未被充分调动起来,只能被动地按照教师的要求朗诵课文,久而久之,其朗读热情必然会降低,使得整体教学呈现出低效特征。这又一次提醒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朗读训练活动时,一定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使学生沉浸其中,感受到语言表达的丰富多彩,体会文字内蕴的意味深长,以此调动学生的朗读热情,能够在训练中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这样一来,学生朗读的热情高涨,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必然会不断提升,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二)创设情境,促进朗读

对于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来说,创设情境也是一个很好的能够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教学方法,值得加以运用。教师创设出真实、具象的朗读情境,能够使学生不自觉地置身其中,设身处地地进行思考,从而对文章产生新的理解。如此一来,学生就会有更积极的朗读表现,从而更准确、灵活、丰富地进行情感表达。反之,若缺少情境支持,学生一味地参照教材文本展开朗读,他们的朗读以“念句子”为主,缺乏情感融入和自主表达,必然会给听者带来一些“死板”之感,导致训练效果不理想。因此,为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质量,教师应提高对“创设情境”的重视,积极围绕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结构创设合适的情境。情境创设方式有着多样化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与文本相符的插图来创设情境,为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做好铺垫,也可以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创设分角色朗读情境,引导学生体会人物语言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增强朗读效果。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音乐、影像等多媒体资料来烘托气氛,在朗读之前先带领学生观看或聆听相关的视频、音频,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官体验,使其身临其境。这种引导学生先观察、分析情境,再读文本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此,以情境为支持,在图文结合、视频与文字的共同作用下,学生对文本内容定会形成新的理解,并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朗读的方式传递出来,他们的朗读情感必然会更加丰富,课堂朗读训练效果也会更好。

(三)传授方法,把握技巧

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融入朗读训练环节,目的并不是让学生读文章,而是要让他们学会“如何读文章”。因此,教师不能只是引导学生进行朗诵,还要将“如何读”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帮助他们掌握朗读的技巧,重点强调语气、语调、重音等方面,恰当地运用语言艺术,恰到好处地处理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增强朗读训练效果。然而就目前来说,大多数教师设计的训练活动依旧以“让学生读”为目标,并未建立起正确的“让学生学会如何读”的理念[2]。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为了完成朗读的任务而读,这样的读是浮于表面的,难以真正理解朗读的意义,感受朗读的魅力并掌握相关技巧,整体训练看似有效,实则无效。同时这也意味着,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融入朗读训练,教师还需要加强对方法、技巧的关注,转变“只让学生读、不教怎样读”的现状,将更多朗读的技巧传授给学生。对此,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加强朗读示范,在学生朗读之前,边示范边介绍自己所使用的朗读技巧。从语调角度来讲,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朗读时语音高低轻重的处理,也就是朗读、说话的腔调,奠定朗读情感基调。在重音技巧的传授上,教师要借助具体的语言情境来指导学生朗读,让他们掌握对句子中重音的处理方法,纠正错误的朗读观念。另外,教师要借助文本内容中的文字创设情境,组织学生分析如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朗读表现陈述、祈使、感叹、疑问等不同句式的语气和流露出的情感。这样,通过倾听教师的朗读和技巧讲解,以“模仿”的形式进行朗读,学生必然能够加强对相关技巧的把握,提升朗读能力。

(四)分析文本,融入情感

朗读,是学生的表达,也是学生与文本、作者之间的对话,只有对文本内容、作者情感形成正确的理解,才能让朗诵更有灵魂、更加生动。因此,在小学语文朗读训练活动中,教师应积极通过文本挖掘、情感分析来引导学生分析文本内涵、探究作者情感,并提醒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融入情感,以此优化自己的表达。但是在现阶段,多数教师忽略了这一问题,他们在训练活动中并未给予学生足够的与文本对话、与作者交流的时间,在学生尚未对文本内涵、作者情感形成正确理解时就急切地要求他们朗读文章。由于缺乏正确的情感理解,学生的朗读是缺少感情的,他们难以提升在朗读中融入情感的能力,整体训练也就变得无效了。对此,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朗读素养、均衡提升其表达能力为目标,教师必须注意文本分析与朗读训练的结合,在学生朗读文章之前带领他们深入分析文本内涵与作者情感,先借助文学素养对不同类型文本的特点和要点进行分析,再通过略读提取文章关键词句,挖掘文本中的有用信息,从表达方式、表达技巧及表现方式等多方面展开探究,引导学生全面对文本内容进行感悟。同时提醒他们,在朗读时将情感融入进来,表达出来。长此以往,学生的情感挖掘和表达能力必然会有所提升,对多种类型文本内容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这对其相关素养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五)设计游戏,优化朗读

活泼好动、爱玩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相较于一成不变的“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在游戏化课堂环境中,学生的表现往往会更加积极,提高课堂活跃度。因此,以优化小学语文朗读训练为目标,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活动中设计游戏环节,以趣味性较强、教育价值较高的互动游戏来激发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优化朗读训练的目的。事实上,以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之所以会出现效率低、质量低、难推进等问题,就是因为缺少对游戏环节的合理设计,学生的天性在课堂上被束缚,他们难以感受到更多独属于朗读的乐趣,自然无法有更加积极的表现[3]。在这种“被约束”状态下,学生甚至还会形成消极学习情绪,出现故意不听从教师指导、故意不参与训练等行为。因此,为在新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朗读训练活动中规避上述问题,教师有必要融入游戏化教学理念,在组织活动时适当设计一些趣味游戏,如朗读接龙、比一比谁朗读得好等,并给学生说明比赛规则,然后进行合理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如此,学生的注意力被游戏吸引,课堂参与主动性也会更强,从而在课堂上有更加主动的朗读行为,自然能够在“主动读”中有更多的收获。尤其是在一些充满“竞技”气息的游戏化活动中,在合作与竞争中开展游戏,学生的好胜心被激发起来,在朗读中不断展示自己最优秀的一面,锻炼自身能力,必然能够向更优秀的方向发展。基于此,学生可以在生动、有趣、丰富的语言交际情境中,实现在玩中学、学中享受快乐,在锻炼朗读能力的同时,促进听、说、写等能力的发展。

(六)加强鼓励,培养自信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活动难以推进、训练效果不理想,还与学生缺乏足够的自信有关。因此,为更好地提升小学语文朗读训练有效性,教师还需要加强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帮助他们建立坚定的朗读自信。而鼓励是最简单的能够增强学生自信心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在教学中运用语言、手势和眼神等对学生进行鼓励,帮助其树立起朗读自信。然而就目前来看,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在训练中都没有有意识地增强对学生的鼓励,甚至根本不注意表扬学生,在学生朗读完后直接以“好的,接下来我们……”等将教学转入下一环节。在该模式下,学生只是单純地将朗读作为一项任务,难以通过朗读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甚至会对自己朗读的效果产生怀疑,从而逐渐降低朗读的热情和信心。这再次提醒教师,想要最大限度发挥小学语文朗读训练活动的积极作用,一定要注意鼓励学生,及时对其朗读的行为作出积极评价。当学生情感饱满、流利地将文本内容朗读出来后,教师要给予他们语言上的鼓励和表扬,让学生收获满满的成就感。如果学生在朗读中出现问题,教师除了要用语言鼓励外,还可以用动作和眼神传递关怀和激励,让他们在积极评价的影响下形成自信心。如此,随着自信心的不断增强,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训练活动中,越来越主动地朗读文章,甚至还能主动寻找课外材料进行朗读,其相关能力素养的提升自然指日可待。当形成这种良性循环时,学生朗读的自信心也会更强。

(七)经验分享,促进成长

在小学语文朗读训练活动中,为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朗读素养和表达能力,经验分享也是必不可少的,“闭门造车”的行为并不可取。简单来说,学生分享自身朗读经验的过程,不仅是一个自由表达的过程,而且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朗读知识,汲取他人朗读时的优点,从而实现取长补短的教学效果[4]。但是在现阶段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教师都忽略了对“经验分享”环节的设计,并未积极引导学生在朗读训练结束后分享自己“读”的经验,从而限制了学生自由交流和表达的行为,没有能够进行更加广泛的学习,将其能力提升局限在一个较为狭小的范围内。对此,为进一步增强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提升其语文素养,教师必须创新设计“经验分享”教学环节,定期在班级内开展相关实践活动。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活动主题,并要求学生做好学习准备,可以在课前与其他学生交流、分享最近阅读书籍的经验与感想。另外,为了保证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应丰富实践活动环节,采取小组内交流、生生互动交流、“两分钟感悟”等教学方式,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引导学生分享朗读的有效经验,也可以谈谈自己朗读时产生的困惑,积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帮助他人解除困惑,以此促进所有学生共同提高。

总而言之,氛围的轻松与否、情境是否合适,以及对技巧的分析、对文本情感的把握等,均直接影响着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参与朗读活动的积极性,影响着教学质量和学生朗读的水平、语文素养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在朗读训练的过程中,应积极营造轻松的朗读氛围、创设合适的朗读情境,以此激发学生参与朗读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应加强方法指导、情感渗透和鼓励,融合多种手段优化教学,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引导,在丰富教学方式的同时,促进学生更深入地参与其中,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姗姗.有效开展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方式[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11):63.

[2] 陆春燕.小学语文朗读指导创新探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10):167.

[3] 王金娟.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有效措施[J].新课程,2020(43):52.

[4] 刘洪翔.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策略探讨[J].小学生(中旬刊),2020(8):23.

作者简介:李秀梅(1979.5— ),女,汉族,甘肃武威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朗读训练教学方法小学语文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加强朗读指导 提高语文能力
如何重视高中语文中的读与情感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加强朗读训练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