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现状和展望

2022-06-26汤细线

民族文汇 2022年34期
关键词:农村学生研究现状留守儿童

汤细线

摘 要:农村留守儿童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群体,如何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情感教育,通过心理干预、教育干预、环境干预等多种措施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质量,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发展成为了教育教学的重点内容。因此本文结合农村留守儿童状况分析,探究农村留守儿童情感教育的具体策略,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出谋划策。

关键词:农村学生;留守儿童;研究现状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年龄分布比较广泛,既有幼儿,也有小学生、中学生。一方面,农村留守儿童基本长期处于父母教育缺失的情况下,缺少父母的教育与关爱,在自身成长方面无法获得家庭环境的影响,学生过早的独立,因此在心理方面的自我保护心理比较强,对外交流具有一定的排斥心理,不愿意与其他人交往是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的通病。另一方面,农村留守儿童在进入到寄宿制小学以后,学生的心理比较大,寄宿制的环境与学生来讲比较陌生,学生周围的环境与家庭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学生的个性与心理发展出现了异常,有的学生变得更加内向,不愿意与其他人交流和沟通,有的学生性格较为偏激,经常会欺凌其他学生,学生心理状况和性格变化多端,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一)理想信念模糊。纵观全国,90%的留守儿童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隔代监护。由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且精力能力有限,他们往往只能关注孩子吃饱穿暖的问题而鲜少关注孩子的思想、情绪变化。此外,宠爱、溺爱是隔代监护的常态,不少儿童因此而变得懒散、霸道,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还有些留守儿童的家长认为孩子上学浪费时间,还增加了家庭负担,不如趁早出来打工。“读书无用论”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很多学生抱着“混到毕业就去大城市打工”的态度,学习动力不足,进取精神不强。2017年9月,教育部召开的发布会称,厌学已取代贫困成为义务教育辍学的首因[1]。

(二)情感淡漠。疏离农村留守儿童往往因与父母沟通交流不足而情感疏离,有的甚至对父母产生怨恨情绪,认为父母“根本不在乎自己”,导致亲子关系紧张。走访中,有的留守儿童说常年见不到父母,只逢年过节见一面,亲子之间没有共同话题,情感交流和相处方式出现一系列问题。从走访情况看,60%的受访儿童对亲子关系缺少安全感、信任感,认为父母总是离开自己,凡事只能靠自己,对周围人情感淡漠。

(三)性格敏感极端。一些留守儿童因为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在与人交往时缺乏自信,难以与同学和谐相处,有的甚至出现自闭现象。亲情和教育的双重缺失,使部分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消极情绪得不到及时疏导,出现心理失衡、道德失范,个别出现行为失控。

(四)精神世界空虚。农村留守儿童的祖辈往往知识水平有限,有些甚至将封建陋习当成传统习俗教给孩子;有些留守儿童的父母感到对子女在感情上有所亏欠,转而从物质上进行弥补,导致孩子养成了浪费、攀比的不良习惯。还有些儿童因为精神空虚而对现实世界无动于衷,陷于网络游戏等虚拟世界不能自拔。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中手机成瘾和网络成瘾的比例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与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要通过家访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了解每个孩子的生活状态以及与家人的关系,这对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有非常大的帮助。如果孩子与监护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孩子就会有比较好的心理状态。如果孩子与监护人存在冲突,就需要教师给予比较多的心理支持。孩子需要被人聆听,需要被理解和引导。通过家访,笔者可以更多地了解孩子的状态,与孩子建立有效的沟通谈话,从而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给学生极大的心理支持。农村寄宿制留守儿童通常面临学业压力,而家长与学生沟通通常也会问学生成绩这类,这些都成为引发学生心理焦虑的内容。因此,教师应给与农村留守儿童积极的教育干预措施,通过教育为帮助学生解决学业压力,减少学业焦虑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2]。具体来说教师在教育過程中,应根据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给与具体辅导,坚持有教无类的教学原则,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情况的不同制订具体的教育措施,注重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指导模式,提高教育干预的效果。

(二)加强亲子关系建设,促进家校协同。1.外出打工的父母在思想上一定要充分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于孩子来说,完整的家庭结构对孩子的教育至关重要。但是外出打工,导致结构暂时性不完整,那父母要尽可能做出有效弥补。对于留守儿童的家长来说,一定要懂得为孩子营造家庭教育环境的重要性。如果条件允许,就把孩子接到身边,或者是父亲外出打工,留下母亲照顾孩子;如果条件不允许,父母要谨慎选择临时监护人,多多和孩子们进行沟通,经常和老师、临时监护人进行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一起为孩子的教育做出努力。2.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父母外出打工,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物质条件的满足固然重要,但是情感需求并不容忽视。为此,作为留守儿童的父母一定要特别注意,必要的学习条件不可或缺,但是如果想通过金钱或者一些其它物质手段去弥补孩子的做法坚决不可取。在物质上的过度溺爱可能导致孩子一些不良行为的发生。父母要多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注意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在沟通中从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强化情感沟通,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

(三)临时监护人要强化角色意识。既然接受父母的委托,作为孩子的临时监护人,就一定要强化角色意识,真正做好对于孩子的教育,尽最大努力为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重视他们的教育,松弛有度,既不过分放纵,也不过于严格,而是严格与关爱并存,使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四)结合农村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寄宿制学校教师应积极做好学生与家长的交流桥梁,构建新型家校关系、家长与学生关系。寄宿制学校的农村留守儿童,在寄宿制的过程中,与家长存在一定的物理分割和情感分隔,这也是部分家长反馈儿童不听话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做好学生与家长的沟通工作,利用家长会等多种方式,拉近学生与家长的关系,为学生营造良好家庭环境的同时,也让家长认识到如何与孩子进行沟通,如何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发挥同伴效应除家庭外,同伴也是对儿童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学校应通过发现、树立留守儿童身边的优秀典型,促进留守儿童与同伴良好沟通,正确引导其认识自己、发现自己、探索自己,在与同伴的融合中调适自我、提升自我。教师可以让一名热爱学习、家庭和睦、三观端正的学生和一名存在厌学情绪的学生结成对子,引导他们互帮互助;鼓励各方面表现较好的学生担当学习的榜样、生活的向导,引领厌学儿童形成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为厌学儿童树立榜样,将帮助他们感知自己与同学的具体关联、认识自己的缺点与不足、看见并学习他人的长处,在向榜样看齐的激励声中,收获长足的进步。班级里应当注意建立互助互爱的良好班风,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活动,几个人一组,引导孩子们在小组中分享自己的生活、学习中的成果,帮助孩子们学会面对困难与挑战,教导孩子们关爱有困难的同学,并以实际行动帮助他们,使他们在班级群体中感受到温暖,产生归属感。

三、结语

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教育非常重要,教师在实施情感教育时必须要充分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实施积极的情感教育措施,从心理、教育、环境等多方面进行干预,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韩兴润,杨发元,朱从澍.甘肃西部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情感教育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21):22.

[2]熊素英.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反思与多中心治理研究[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8(3):28—30.

猜你喜欢

农村学生研究现状留守儿童
当农村孩子遇到语文导学案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高职院校农村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解决对策研究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浅析电力系统谐波及其研究现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