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视频未来发展趋势探析

2022-06-26杨笑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短视频发展趋势

摘要:伴随新技术的运用与融合,短视频以超越传统的形态渗透进各行各业,迎来新的发展红利。面对用户的可视化需求,短视频将在场景、生产、互动、形态四个方面迎来新一轮挑战。基于此,本文试图从这四个方面,深入探讨短视频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短视频;存量竞争;分发;内容消费;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8-0079-03

2022年,短视频行业进入存量竞争时代。新技术的探索与应用,为短视频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基础,快速迭代的智能终端设备和软件,拓展了其内容制作的深度和广度。随着传感器数据的收集和可视化的普及,短视频内容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息来源。依托技术集成万物数据,短视频成为最受大众欢迎的可视化呈现方式,其借助各种传感器生成各种网络数据和视频,帮助人们感知世界。同时,运用5G和AI技术打造高清慢直播和多视角直播,极大地满足了用户的可视化需求,拓宽了短视频创作在互动方式和场景选择上的发展空间,助力其超越传统形态并渗透进各行各业,迎来新的发展红利。

一、新场景:内容消费走向泛在化

IOT、5G、AI的融合,使网络视频消费场景智能化、多样化的趋势愈加明显。在此趋势下,短视频的信息采集和播放终端随之扩大。借助“万物连接+万物智能”的泛智能终端体系,推动短视频的内容消费场景走向多元化,打破屏幕限制,或将给用户带来颠覆性的使用体验。

(一)智能采集:智能眼镜化身“隐形大脑”

当前,在公共资讯短视频的传播中,监控摄像头的视频采集已成为重要的信息源头,全天候在场,实现多数公共场所的覆盖[1]。

未来,更多设备终端将通过5G网络和物联网接入应用,逐步增强短视频的信息采集力。短视频的拍摄采集将不再局限于摄像机、相机、手机等传统设备,而将迎来以智能眼镜等为代表的新的移动采集终端的出现,拍摄采集将变得更加便捷、高效。

此前,美国發布了一款能使数字增强现实内容与真实世界物体实现交互的AR眼镜。通过AR眼镜,视频可随时随地收集和分享至网络。可见,智能眼镜或将成为人类的智能助手,通过一系列微型零件充当“隐形大脑”。

(二)智能家居:融合传感网络,搭建万能场景

未来,通过大数据和终端设备连接人与物,视频的播放终端可从电脑、手机、平板,拓展到各种智能家居上。5G技术让智能家居实现了更快的网速、更低的延迟和更多设备的接入,让智能家居成为新的播放终端,从而实现视频播放的移动化和场景化。简单地说,各种电器的屏幕都可能成为短视频的接收终端。传统固定屏幕的概念将日渐淡化,短视频内容甚至可以通过VR、AR等技术飘浮在空间里,或出现在墙壁、桌面、地板等物体上[2]。日本就研发过一款智能投影灯,连接网络后,可将电视节目、电影、网络视频投屏到墙面、玻璃上。

总之,智能家居的发展将给视频的播放终端提供更多选择和使用场景,创造更完整的生态链群。

(三)智能车载屏:下一个万物互联的入口

新的移动终端——智能车载屏,极可能成为下一个万物互联的入口。在车与人的信息交互中,方向盘不再是唯一的控制工具。通过车载屏,人可以将更多细微的控制信息传达给车辆。

目前,已有汽车品牌将游戏和视频应用安装至车载娱乐系统中,为车主提供车上联网游戏、娱乐视频播放服务,车主甚至可以在车载屏上刷弹幕。在此趋势下,短视频承载的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融合,将逐渐在大众生活中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移动增强现实世界。

二、新生产:智能化生产力增强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日趋成熟,短视频在生产、分发、审核环节的智能化水平将进一步增强。人工智能具有大数据驱动的知识学习、群体集成、智能自主等优势,能有效解决高效剪辑、精准分发、智能把关等短视频行业的痛点。

(一)AI生成,迎接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时代

语音识别、图像分析、人脸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有效减少了传统视频剪辑中对素材初筛、整理、成片等烦琐的工序。借力技术对素材进行标签化、结构化处理,一定程度缩减了剪辑时间,提高了剪辑效率。同时,这一自动化程序降低了视频制作的技术门槛。

未来,播放器、视频网站、音像制作企业等基于自身海量的、结构化的素材数据库,不仅能实现短视频的自动化、规模化生产,还能通过开放版权内容素材库和自动化创作能力,为上游生产端提供大量数字化资源。

例如,新华社上线的智能系统,根据上传的新闻稿可自动生成由AI播报的新闻视频;腾讯新闻的智能系统,可自动进行文本缩略、语音生成和视频素材生成,3分钟内合成短视频,日均效率可达5000~7000条;电影《Morgan》的预告片,正是人工智能技术基于100部经典恐怖电影的深度学习,基于成片制作而成[3]。

随着智能工具被应用于具体化制作场景,短视频工具普及化、简单化、易用化将成为一种趋势。不仅能突破创作效率和质量的瓶颈,还能改变当前短视频“头部效应”明显的创作者生态格局,迎来大规模的专业化时代。

(二)AI推荐,实现千人千面分发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建立的用户和内容的匹配机制,能够将内容更精准地呈现给用户,实现去中心化的内容推荐,提高内容分发效率。

在短视频领域,用户观看视频的完成度与平均观看时长的比较、观看时是否倍速播放、是否多次观看等指标,是衡量用户对视频的喜好程度的重要参考要素。

AI个性化推荐算法,既能挖掘冷门内容,避免两极分化的“马太效应”,为创作者找到属于自身的长尾用户,又有助于平台运营时进行科学分类,精细化管理各类用户群体。

(三)AI审核,打破人工掣肘

人工智能审核的优势在于学习速度快、效率高、存储量大、不会疲倦。足量、多元化、与实证相似的学习样本,配合合适机器学习的算法,就能在统一标准下,高效完成视频内容识别、过滤等任务。96F35462-F3BA-4180-9438-17F9414549F5

“智能在前,人工在后”模式,是当前AI审核短视频的通用方式。通过人工智能模型识别视频画面,审核作品是否含有不适宜发布的内容。不过,机器执行的标准相对简单,并不能过滤掉所有违规视频,因此在人工审核环节,审核师将抽取视频的关键帧,清查变相包含敏感内容的视频。

总体来看,计算机的视觉运用、云计算、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等一定程度打破人工掣肘,使短视频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成为行业新的蓝海。

三、新互动:交互深入创制环节

新型互动视频可让用户参与到影视作品的制作中,根据用户的不同选择改变剧情的发展方向。相较传统视频,其高参与度、沉浸式体验、新颖性等特点,彻底颠覆了用户的观看习惯,为其带来全新体验。

如今,在互动视频和短视频形态结合下,已经生产出专业化的互动短剧、互动综艺、UGC互动短视频等。相较长视频,短视频的体量小、时长短,添加互动元素的试错成本更低,同时也更符合大众碎片化内容消费习惯,在互动环节的融合程度更高。

(一)从发弹幕到生产互动

在互动视频中,用户可根据自身喜好改变故事情节走向。这无疑更贴合个性化时代下受众参与内容生产的心理需求。并且,这种多视角体验能够帮助用户多角度、全方位加深对视频内容的理解,颠覆传统的单向点赞、评论、转发、发弹幕等内容消费环节的互动体验,通过剧情参与的沉浸式体验,重新定义短视频时代的生产互动形态。

(二)从传播到转化

创新的内容营销方式,是互动短视频的突出特点。例如,在腾讯推出的《创造营》系列选秀节目中,用户的助力方式包括利用现成模板,为选手制作互动助力视频,或通过互动视频进行交互,增加偶像养成体验[4]。

此外,商业化也是为互动短视频的发力点。当前,主流的直播带货视频的时间通常相对固定,且时长很长,而短视频带货缺乏实时的互动性。若能结合二者的优势,就能打造出体验感更好的互动型带货视频。

短视频充分强调互动性,既能提升用户体验感,又能为商业营销的创新提供更多可能。

(三)从娱乐走向专业

互动视频的叙事方式与游戏叙事天然适配。但值得注意的是,互动视频与互动游戏的边界始终存在,即互动视频的“互动”目的是为视频内容提供服务。随着互动短视频的发展,影视、综艺、搞笑等泛娱乐的垂类已经落地,知识功能型的蓝海垂类有望得到进一步应用。

如中国日报网联合腾讯推出的《全国两会,人大代表陈静建议新增七夕为法定节日,你怎么看?》、人民网联合微视推出的《预防电信网络诈骗宣传》等互动短视频,均通过趣味性的互動形式吸引用户关注,增强用户体验,从而达到普法宣传、知识科普的目的。

四、新形态:沉浸式和超高清的体验升级

从互联网发展历史看,硬件设备和软件技术的每一次创新迭代,都引发了数字文化产业的变革,推动了短视频内容体验升级。

(一)打破虚拟现实边界

VR与短视频内容形态的结合,赋予用户空间交互的全方位体验,打破虚拟现实边界,带来全新的临场感体验。目前,VR的呈现方式对终端设备的依赖较强。从VR全景视频的主要形式看,通过三维建模技术模拟和搭建现实场景,赋予VR全景3D视频互动功能,这种情况多用于高成本的游戏制作,普及范围小,且体验价格不菲。而VR全景2D视频则是先使用VR摄像机进行拍摄,再利用后期软件拼接成一个球状的全景视频,最后通过专业的设备和播放器展示内容,给用户提供虚拟体验[5]。相较而言,VR全景2D视频的制作成本更低、市场范围更广,迎合了短视频规模化应用的趋势,是现阶段短视频适宜的发展方向。随着VR终端普及和5G网络进一步优化,“VR+短视频”有望为用户带来更加全方位的沉浸式体验。

(二)超高清视频和多视角直播,释放内容消费力

5G具有高速度、低延时等数据传播特点,且具有主动缓存的功能,可有效地提高网络在高峰时间容量和内容传递延迟方面的性能,为用户提供超高清视频(UHD)及超高清直播的观看体验,充分释放内容消费潜力。艾瑞调研报告显示,“以更高的画质或音质观看视频内容”已成为78.5%的VIP用户最看重的会员权益。

如今,4K/8K超高清视频制作技术日趋成熟,终端设备也已开始量产。随着软硬件设施不断完善,未来消费者可通过多种终端观看或录制超高清短视频。并且,在短视频与直播功能跨界融合的场景下,超高清视频将更广泛地应用于大型赛事等直播领域,为用户带来超高清、沉浸式的直播体验。例如,由央视频推出的无剪辑、无解说、无音乐的“与疫情赛跑”系列慢直播,通过5G信号和4K/8K等技术,全景直击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过程,“云监工”引爆网络,成为现象级传播案例。

此外,目前大多数视频终端都已推出个性化的直播视角,在演唱会、选秀、乐队表演等节目中,用户可自由选择观看自己感兴趣的偶像的“单人直拍”,满足用户个性化的娱乐需求。

(三)从分发一切到内容即入口

在5G等技术支持下,视频将成为未来主流的内容形态,游戏将凭借自身娱乐特性,打破终端下载限制,以“短视频语言”的方式呈现,将短视频内容变为网络游戏入口,使“即看即玩”成为可能。

也就是说,5G等技术的加持将给游戏产业带来新的变革,未来将实现任何终端、任何地点都可以操作任何游戏的愿景。游戏不再需要单独的应用与终端设备,而是成为如微信小程序一样的生态运营方式。

五、结语

技术的进步往往带来两面性影响,新兴技术在推动短视频行业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争议和思考。

5G网络环境下,短视频产品剧增,假冒低质、侵犯版权的违规视频屡见不鲜,给相关审核监管带来巨大挑战和压力,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监管成本。并且,伴随新技术应用的快速迭代,借助人工智能深度合成视频、音频的AI合成媒体(Deepfake)引发诸多争议。这其中,恶意的虚假信息形式多元且逼真,在碎片化时间里很难被理性思辨和认真求证,冲击着人们“眼见为实”的惯有认知,挑战互联网的真实性边界。随着信息采集入口越来越多元,用户隐私暴露的风险也将越来越高。

针对上述问题,既要借助技术对视频内容进行智能信息检测,帮助审核违法违规内容,又要加强源头治理,即视频内容发布者应对视频内容的合成性质做好标记。此外,还要通过安全算法对视频数据进行加密,实现安全访问控制,减少网络隐私攻击行为的发生,尽可能确保视频内容隐私安全。

总之,作为短视频产品的开发者,企业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无论是产品开发还是企业理念,都应树立“科技向善”的产品理念和发展理念,以技术为工具,协同各方营造向上向善的内容生态环境,推动技术更好地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 彭兰.短视频:视频生产力的“转基因”与再培育[J].新闻界,2019(1):34-43.

[2] 彭兰.万物皆媒:新一轮技术驱动的泛媒化趋势[J].编辑之友,2016(3):5-10.

[3] 佚名. Watson要进军好莱坞了?!它为《Morgan》制作了第一部认知电影预告片!|推广[EB/OL].搜狐,https://www.sohu.com/ a/121865183_320672,2016-12-17.

[4] 微视推新版加码互动视频为《创造营2019》助力[EB/OL].腾讯科技,https://tech.qq.com/a/20190411/005111.htm,2019-04-11.

[5] 刘畅.低成本VR全景视频的制作与应用[J].教育与装备研究,2020,36(1):74-78.

作者简介?杨笑,硕士,主任记者,研究方向:广播电视新闻。96F35462-F3BA-4180-9438-17F9414549F5

猜你喜欢

短视频发展趋势
“去阅读”时代短视频自媒体发展现状及其文化解读
符号学视角分析恶搞短视频
移动社交时代短视频的传播及营销模式探析
用户自制短视频的受众研究
后现代视域下新媒体短视频的美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