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种不同用药方式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钻孔引流术后复发的影响

2022-06-24陈利涛

智慧健康 2022年11期
关键词:硬膜阿托血肿

陈利涛

(广东省揭西县人民医院 外三科,广东 揭阳 515400)

0 引言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属于神经外科一类常见病,老年人群是高发人群,且较多患者发病之前存在明确头部外伤史,硬脑膜下隙是出血聚集部位,同时经过大约3周液化形成,在颅内血肿中约占10%[1]。血肿量较高者能产生进行性的颅内压上升、脑部组织受压和脑循环受阻,产生各类神经功能障碍有关表现,病情严重者可因脑疝危及生命。以往治疗CSDH的传统方法是钻孔引流手术,术后经常规治疗观察,然而存在较高的复发率[2]。近些年来,糖皮质激素和他汀类药物逐渐被使用到钻孔引流术后辅助治疗中,收获了良好效果,能降低患者的血肿量,改善其预后[3]。为此,本文现对2019年11月-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CSDH患者共75例开展研究,分析三种不同用药方式对该类患者钻孔引流后复发的影响,以期为优化CSDH有关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CSDH患者共75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划分成A、B、C三组各25例,A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60~86岁,平均(70.82±5.46)岁;血肿量在50~78mL,平均(66.35±6.40)mL;受伤到就诊时间在22~48d,平均(32.46±5.84)d。B组男16例,女9例;年龄在60~88岁,平均(70.94±5.35)岁;血肿量在50~80mL,平均(66.48±6.32)mL;受伤到就诊时间在22~56d,平均(32.25±5.96)d。C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在62~90岁,平均(70.96±5.48)岁;血肿量在54~78mL,平均(66.56±6.20)mL;受伤到就诊时间在25~52d,平均(32.54±5.72)d。三组资料相比无差异(P>0.05),数据之间可比对分析。本研究得到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时均取得患者和其家属知情同意。

纳入标准:①均存在外伤史同时时间不低于3周;②经颅脑CT、MRI等检查确诊为CSDH;③神志清晰,能配合完成治疗;④可耐受手术;⑤凝血功能无异常。

排除标准:①存在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或者心脏病等基础病者;②意识模糊者;③长期或者正应用抗凝药物者;④对本研究中所用药物过敏者;⑤无完整资料者。

1.2 方法

三组患者术前均完善有关检查,后通过Tada公式计算出相应的血肿体积,开展硬膜下钻孔引流治疗,常规进行手术,将引流管置入,深度在6~7cm,经生理盐水冲洗直到管内液体清亮或者呈现为淡红色。术后进行2~5d持续引流,采用去枕平卧位,将引流袋放在外耳道水平下方的5~10cm位置,结合流速以及量合理调整高度,动态复查头颅CT于3~5d拔除导管。术后予以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控制血压等常规治疗。为确保研究准确性,所有患者的钻孔引流手术均是相同一组神经外科医师进行操作。在此基础上,A组加用阿托伐他汀(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20mg×7片国药准字H20093819)口服和地塞米松(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1mL:2mg 国药准字H12020516)静脉注射,其中阿托伐他汀20mg/次,1次/d,共口服4周;地塞米松静注5mg/次,3次/d,连续3d之后改成5mg/次,2次/d,继续用药3d后改为5mg/次,1次/d,总共治疗9d。B组仅予以阿托伐他汀,和A组该药使用方法相同。C组仅予以地塞米松,和A组该药使用方法相同。

1.3 观察指标

(1)总有效率:三组均开展入院到术后不低于3个月的随访,结合术后血肿清除状态评估疗效,治愈:体征和症状基本消失,能够自理生活,且≥90%血肿被消除;显效:体征与症状显著好转,50%~89%血肿被消除;好转:体征与症状有一定改善,30%~49%血肿被消除;无效:体征与症状无显著改变或者加重,血肿消除在30%以下[4]。总有效率=治愈+显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2)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分别在治疗前后采取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对三组的神经功能开展评估,内容涉及运动能力、语言能力以及睁眼能力总共3方面,总分在3~15分,得分越高,即意识状态越佳[5]。分别在治疗前后采取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对三组的日常生活能力开展评估,总分在0~100分,得分越高,即生活能力越佳[6]。

(3)血肿复发率:钻孔引流手术后3个月开展头部CT复查发现血肿量比拔管时增多或(和)临床症状加重即可评定为复发[7]。统计两组的复发率,复发率=复发例数/总例数×100%。

(4)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经SPSS 2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代表,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代表,行t检验,多组间计量资料对比采取方差分析,将P<0.05作为评定存在差异的标准。

2 结果

2.1 三组的总有效率对比结果

三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显著(P<0.05),A组的总有效率比B组及C组高(P<0.05),B组和C组相比无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三组的总有效率对比结果[n(%)]

2.2 三组治疗前后的GCS及ADL评分对比结果

治疗前,三组GCS、ADL评分相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三组的GCS、ADL评分相比差异显著(P<0.05),A组的GCS、ADL评分比B组及C组高(P<0.05),B组和C组相比无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三组治疗前后的GCS及ADL评分对比结果(,分)

表2 三组治疗前后的GCS及ADL评分对比结果(,分)

注:和B组及C组对比,*P<0.05;和C组对比,#P>0.05

2.3 三组血肿复发率对比结果

三组的复发率相比差异显著(P<0.05),A组的复发率比B组及C组低(P<0.05),B组和C组相比无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三组血肿复发率对比结果

2.4 不良反应

三组治疗期间均未产生显著的不良反应,仅A组1例出现轻度的胃肠道反应,B组1例出现肝酶升高,均经调整或者停止使用药物后恢复到正常状态。

3 讨论

CSDH常见病因是头颅外伤之后,硬膜下桥静脉发生断裂出血,硬膜下隙血液淤滞同时缓慢进展,从而产生肢体功能障碍和头痛等症状,血管损伤、局部炎症反应与凝血功能异常于CSDH生成期间起着重要作用。但有关该病的确切病理生理机制依旧存在一定争议。当前,钻孔引流手术是CSDH治疗中一类常见且有效的方式,目的在于将占位效应解除,同时阻断纤溶亢进[8]。但术后依旧有5%~33%左右的患者出现血肿复发,需要开展二次手术[9]。

经研究证实,CSDH手术后予以阿托伐他汀口服能改善患者的预后水平,减少其血肿复发[10]。使用阿托伐他汀之后能降低血肿假膜上的血管内皮细胞有关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6表达量,经减少炎症信号以发挥作用,同时能抗氧化应激、扩张血管等,因此,具备一定的治疗价值。地塞米松作为一类糖皮质激素,使用后能降低血肿包膜的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对炎症反应起到抑制作用,将各类自由基清除,降低患者颅内压,控制慢性出血。因此,将该药用于CSDH治疗有着良好疗效。本次研究发现,A组的总有效率远远高出B组及C组,治疗后的GCS、ADL评分高于B组及C组,且复发率低于B组及C组,这和陈卫良[11]等研究中结果有着良好一致性,说明联合使用两类药物能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改善其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升其疗效。考虑原因可能是联合用药除能发挥出阿托伐他汀的扩血管、改善脑部供血和减少复发作用,还能发挥出地塞米松的缓解脑部水肿、促进手术后脑复张和修复血脑屏障等作用。二者联用能加快患者的功能障碍恢复,减少他汀类药物的使用时长和剂量,减少肌病和肝酶上升等副作用出现。本次研究显示,三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显著副反应,仅个别患者出现轻度胃肠道反应和肝酶升高,均经调整或者停止使用药物后恢复正常,说明联合用药方案有着较高的安全性[12]。值得注意的是,采取联合用药方案期间,需要注意适量、短期和递减式地应用地塞米松,同时积极做好感染和胃溃疡等各类并发症的预防工作。

综上所述,和单一阿托伐他汀或地塞米松治疗相比,联合阿托伐他汀及地塞米松能减少CSDH患者钻孔引流手术后复发,改善其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疗效确切,值得采用。但研究中依旧有一定的缺陷,如纳入的样本总数较少,随访时间不长,未对两组术后的病死率等数据开展统计等,这些均需在日后研究中加以完善。

猜你喜欢

硬膜阿托血肿
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效果评价
老年冠心病运用阿托伐他汀钙复合曲美他嗪的临床诊治效果分析
阿托伐他汀结合缬沙坦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CRP、TNF-α、IL-6水平影响分析
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CT引导下钻孔引流术治疗外伤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效果分析
脊柱手术中脑脊液漏的处理方法
老年人与慢性硬膜下血肿
护理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时需要注意哪些情况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