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歌舞的艺术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2022-06-24何雨虹

艺术评鉴 2022年10期
关键词:羌族艺术特点歌舞

何雨虹

摘要:随着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日渐频繁,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民族歌舞文化也不例外。因此,研究羌族少数民族的歌舞文化特点,对于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的歌舞文化具有重大意义,对于推动我国的民族繁荣、民族团结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以羌族为例,从羌族概况、少数民族歌舞的艺术特点以及少数民族歌舞的发展趋势这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少数民族  歌舞  艺术特点  发展趋势  羌族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2)10-0071-03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受到自然环境以及其他方面的影响,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艺术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歌舞艺术,是人民群众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对生活的向往之情,是在特定历史形态中形成的艺术表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地之间文化交流的日渐频繁,这也使民族歌舞文化呈现出相对丰富性,让民族文化开始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舞台。羌族,是少数民族中较有代表性的一个民族,了解羌族的歌舞文化特点,对推动羌族歌舞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及对推动其他民族歌舞发展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总之,歌舞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一、羌族概况

羌族,是中国的古老民族之一,当前主要生活在中国西南一代。羌,原本是对中国西部游牧民族的简称。当时,西北的羌人迫于秦朝的压力,开始了迁徙生活。宋代以后,逐渐形成稳定的民族形态,保留了“羌”的称呼,成为了现在的羌族。

羌族大部分信仰原始宗教,即万物有灵、多神信仰和祖先崇拜,还有部分信仰藏传佛教。因此,在羌族舞蹈中带有鲜明的信仰色彩,他们的舞蹈以祭祀性舞蹈、礼仪性舞蹈、集体性舞蹈以及自娱性舞蹈为主。祭祀性舞蹈,主要是在祭祀活動中开展,以祈求神明的庇护,跳者以释比为主。礼仪性舞蹈,是在迎宾待客等场合所演跳的一种舞蹈,呈现了羌族人民质朴的审美。集体性舞蹈,主要是以男性为主体的舞蹈,通过吼声、步伐等方式去呈现男性的气势,在古代也反映出古代战士的高昂战斗力。自娱性舞蹈,是羌族人在一些盛大节日进行自我娱乐的一种舞蹈形式。

羌族的乐器主要以羌笛、口弦、唢呐等为主,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羌笛,该乐器音色柔和、悠扬婉转,可表达出悲凉的意境。

二、少数民族歌舞的艺术特点

我国少数民族的歌舞能充分反映出当时农耕、游牧等民族的文化特色,是民间形成的舞蹈形式,因各地区的生存环境、文化形态有所差异,导致各地区的歌舞形态不同。而羌族歌舞则呈现出自由活泼、形象鲜明等特点。

(一)歌舞融合的和谐美

在少数民族歌舞中,具有鲜明的歌舞和谐的美感,不用伴奏乐曲,都是借助身体的形体造型和有节奏的韵律来表达炙热的情感以及多变的舞步。这些山歌或轻或重,带有鲜明的山地特点,在各种场合中都适用,可以用作祈福、迎送客人等等。歌舞的和谐美,为羌族的歌舞带来了不一样的美感,也让羌族歌舞能够跟随着人们的生活而不断变化,让来源于生活的歌舞创作内容更加丰富。

(二)结合生活的质朴美

歌舞本身就是一种对生活的艺术表达。在歌舞诞生早期,祭祀、迎送朋友等需要一些特别的仪式,而歌舞便是一种打破形态、沟通的艺术表达形式,也是人们易于接受的一种形式。少数民族的歌舞带有鲜明生活的质朴美感。由于早期人民生活能力低下,在大自然面前显得渺小和脆弱,只能依靠简单的歌舞来表达对生活的美好愿望。羌族人民围绕在篝火旁边,消灾祈福,无论是丰收节庆,还是婚嫁丧事,点燃“万年火”,跳起形式多变的传统舞蹈。随着圆圈的不断变动,人们的节奏逐渐加快,此时的情感也得到进一步地激发。另外,从生活出发的自娱性舞蹈,表演形式多样,包含单人、双人以及群体等多种形式,舞蹈内容也包含了沉稳、敏捷、虔诚等多种美感,是一种能够囊括所有族人参与的舞蹈类型,也进一步凸显了结合生活的质朴美。

(三)带有虔诚的梦幻美

少数民族的舞蹈带有鲜明的梦幻美,这也和少数民族的信仰有关。少数民族在节假日活动或者祭祀活动中,需要开展一些活动去表达对祖先、神灵的敬畏,而舞蹈便是其中很常见的一种形式。另外,从舞蹈的形式来说也是易于传承的。因此,羌族只要是举办仪式活动,都会用舞蹈贯穿其中,充分表达羌族人民对神灵的敬畏。“释比”带着每一位参与者伴随着鼓点起舞,随着鼓点的节奏变化队形,将祭祀动作融入其中,在展现羌族人民气势的同时,也呈现了羌族人民虔诚的心情。

三、少数民族歌舞的发展趋势

(一)对传统歌舞的再创造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中国民族的传统舞蹈加入了新的内容。对于少数民族来说,带有鲜明民族性的歌舞,是其民族的特点,同时也是阻碍其传承发展的绊脚石。因此,对于少数民族的歌舞发展趋势来说,需要少数民族在自身传统歌舞的基础上加以再创造,让民族性的舞蹈能够更加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正所谓:越是民族的越可能是世界的。但是,在民族歌舞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对传统民族舞蹈进行再创作,引导其他人对民族文化的感受和体验。建立在再创造基础上的民族歌舞不是简单地脱离传统文化,而是找到传统民族文化和现代文化之间的桥梁,真正的吸收民族文化的根,创造出属于民族文化特点的艺术形式。《鸽子花开的时候》,便是将传统的羌族舞蹈和现代艺术审美结合起来,在保留传统民族舞蹈特点的基础上,创造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羌族舞蹈。在《鸽子花开的时候》中大量出现的腿部划圆的动作,便是将羌族人民的生活习惯以及萨朗舞特点融入其中,在表达羌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生活有序、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的同时,向世人传达出浓浓的羌族色彩。对于羌族歌舞来说,再创造应该是建立在民族性的基础上,能够通过舞蹈的形式,将羌族以及羌族文化更好的传达给世界。

(二)走向大众视野

少数民族歌舞艺术带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是我国歌舞艺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少数民族的歌舞艺术日渐大众化,也越来越贴近大众的实际生活,因而也越来越得到大众的喜爱。在少数民族歌舞发展历程中,新的舞蹈元素以及律动的增加,为少数民族歌舞增加了新的乐趣以及美感。走进大众视野的民族歌舞,带有鲜明的民族性的同时,也带有鲜明的现代感,两种不同形式的歌舞元素在激烈碰撞中呈现出少数民族的自然、纯朴的审美。随着羌族歌舞开始走向大众视野,也将羌族独特的审美艺术呈现给社会大众,让人们在歌舞中感受羌族的精神风貌以及羌族人民的民俗风情。通过富有艺术美感的歌舞,实现羌族人民和大众在精神层面的交流,从而呈现出富有生命力的艺术感染力。走向社会大众的民族歌舞,也让民族歌舞有了被重新认识的机会,使民族歌舞的传承和发展拥有了新的活力。总之,少数民族的歌舞走向大众视野,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少數民族歌舞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

(三)形式内容丰富多彩

少数民族歌舞的发展中,艺术创作越来越贴近生活,更加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一方面,是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日渐频繁,相互影响的结果;另一方面,是少数民族歌舞谋求新的发展出路的必然选择。歌舞对于少数民族来说,是刻在骨子里的“图腾”,是带有鲜明的民族特点的。在如今文化浪潮中,如何寻找到少数民族歌舞发展的新方向,形式内容丰富多彩是其中鲜明的趋势之一。首先,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日渐丰富多彩,为来源于生活的歌舞注入了新的创作内容,让少数民族人民开始创造出内容形式多样化的舞蹈形式。以羌族为例,随着四川旅游业的开放,大众开始走进羌族人民的日常生活,羌族人民的舞蹈形式也将开创出新的舞蹈形式,去展现自身的民族性,让大众更好的参与到歌舞艺术之中。杨丽萍的舞蹈、凤凰传奇的歌曲等等都是少数民族歌舞发展的新的趋势,将少数民族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少数民族子女的质朴展现得淋漓尽致。其次,在少数民族歌舞的发展中,需要创新,才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历久弥新,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少数民族从传统的歌舞形式出发,根据当前的生活形式以及大众的审美需求,在保留民族性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呈现出新民歌、新舞蹈的艺术作品,在易于让大众理解和接受的前提下,受到更多人的喜爱,这便是少数民族歌舞的艺术魅力所在。

(四)带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少数民族歌舞是在长期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是自然形态和民族发展的融合,是对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形态的历史反映。因此,在少数民族歌舞艺术的发展中,仍旧带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例如傣族的柔美、蒙古族的粗犷,这些都是在独特自然环境下形成的带有鲜明民族烙印的特征。少数民族歌舞正是将这种地域性的形态特征融入到歌舞之中,去展现少数民族的群体特征以及文化。在少数民族歌舞发展历程中,仍旧要将这些带有鲜明民族特征的文化形式融入到歌舞之中,否则,丧失地域特征的文化特点终将淹没在历史的发展之中。将现代化的表演方式和悠久的民族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来表达人们对人文地理的心理感受。例如《羌魂》《禹羌神韵》等等都是其中不错的作品。羌族人民将自身的地理感受融入到歌曲之中,让歌舞去表达羌族人民心中的地理感受,让缥缈的歌舞为大众带来不一样的心理美感。

(五)走向世界舞台

随着时代的发展,少数民族歌舞带有鲜明的国际化特征,也开始走向国际舞台。首先,表演形式、技术手段可以吸收和借鉴国际化元素,让原本单一的艺术呈现方式更加的多元化。随着国际间经济文化交流的日渐频繁,我国传统的歌舞形式和国外的歌舞形式有了交流的机会,诞生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歌舞形式将会碰撞出新的火花,这也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少数民族歌舞实现东西方艺术的融合,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保留传统民族性的同时焕发出新的魅力。《禹羌部落》以北川地区的羌族传统民俗活动为创作背景,将“禹的传说”“羌族多声部民歌”“羌笛”“羌绣”“羌年”等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作为元素融入情景舞蹈剧之中,让更多的人认识了羌族。其次,少数民族歌舞开始走向国际舞台。《禹羌部落》将传统的民族舞蹈结合现代化元素,并在此基础上加工、创新,让少数民族的歌舞开始走向了世界舞台。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羌族歌舞逐渐走向了大众的视野,《西哟惹》(思念的歌,羌笛)、《西惹木》(开坛酒歌,羌族多声部民歌)、《巴绒》(礼仪歌舞,羌族民俗歌舞)、《布滋拉》(羌族羊皮鼓舞)。羌族歌舞应该积极主动抓住历史机遇,在研究本民族歌舞的同时,实现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最终引导羌族歌舞走向世界舞台,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羌族独特的艺术魅力。

四、结语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这些民族在同一片大地上生活、繁衍,形成了不同的民族形态,养成了不同的生活习惯,衍生了不同艺术特征的歌舞形式,这些都是我国的宝贵财富。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歌舞形式丰富多样,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这也是当前少数民族歌舞得以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根基。因此,少数民族歌舞艺术的发展必然是建立在对自我加工、再创造基础上的发展,让这种独特的民族美能够大众所接受,进而在世界的舞台上大放光彩。总之,少数民族歌舞艺术是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瑰宝,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是新时期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认识少数民族歌舞艺术及其发展趋势,能够有效地保护、传承和发扬民族歌舞艺术,推动民族地区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郑树鹏.四川松潘羌族多声部民歌音乐形态及文化内涵研究[D].兰州:西北民族大学,2021年.

[2]梅永刚.浅谈羌族舞蹈发展、创新中,如何对“根”意识地坚守[J].现代艺术,2020(11):77-83+76.

[3]周密,巴斯基,黄凯迪.羌族舞蹈创作过程中的审美认知[J].中国民族博览,2020(18):127-129.

[4]杜紫艺.羌族舞蹈中的文化传承与艺术再创造[J].明日风尚,2020(11):74-76+82.

[5]陶思雨.浅析羌族莎朗的原始舞蹈文化特征[J].明日风尚,2019(15):128.

[6]黄涛.简论羌族传统音乐[J].当代音乐,2019(08):83-84.

猜你喜欢

羌族艺术特点歌舞
谈如何有效提高歌舞导演的创作能力
羌族艺术的特征与当代价值
羌族艺术的特征与当代价值:李锦
歌舞欢庆“三月三”
春蜂
看大唐歌舞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隆回滩头年画”的特点研究
浅谈《玫瑰三愿》的艺术特点和美学思想
文学作品与舞蹈的艺术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