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元素融入研究生实践教学资源研究

2022-06-24刘爽陈鹏薛明亮

大学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实践教学

刘爽 陈鹏 薛明亮

[摘 要]文章从民族高校研究生教育的教学育人实践角度出发,在教学资源建设中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提供载体与形式多变的多态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实践教学资源,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学全过程,突出培育学生技术报国、技术强国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引导其成长为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技术性人才。即采用大数据技术、深度学习技术构建承载文化自信、国家认同、民族认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资源,树立大教育观,拓展研究生教学育人的时空范围,在研究生教育的实践教学中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与践行,建立民族高校研究生教学立德树人的育人体系,增强民族高校研究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实效性,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提供范例。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实践教学;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04-0208-04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在我国各民族群众之间培育共有的文化价值,从而凝结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人们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最终形成各民族对“中华民族”共同身份的认同感和向心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新要求[1]。2021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要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特别是要从青少年教育抓起,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全面理解党的民族政策,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2]。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高等教育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3]。

在互联网数据爆炸式的增长情况下,如何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培育研究生特别是民族高校研究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研究生高等教育实践中,高等学校特别是民族高校承担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重要使命。青年一代特别是研究生,不仅是国家的未来,而且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必须加强研究生获取网络信息的导向性教育作用,加大价值认同、文化认同、网络引领、国家认同、政治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自信的互联网资源供给,在教育教學所有环节中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元素,贯穿研究生专业教育的全过程,实现研究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引领作用。

目前,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大多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出发,围绕社会科学层面展开,如民族观教育[4]、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研究[5],基于少数民族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6-7],多学科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8],学生工作者利用互联网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法[9],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途径研究[10-11],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12],新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现状与培育路径[13],新时代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探究[14],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建设[15]。这些研究大多以理论研究分析为主、实践培育路径为辅,从研究生专业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新兴交叉学科技术角度开展相关研究的文献还不多,因此,以互联网大数据智能计算技术作为教学资源辅助,把铸牢民族高校研究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元素融入研究生教学育人过程,这一研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技术难度和探索性。

一、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案例设计思想

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元素的研究生实践教学案例设计以研究生教育中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教育为核心,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计算机学科、新兴交叉学科多学科融合,兼具学理性和实践性,各学科在加强、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相互借鉴,在交叉融合中守正创新。深入挖掘铸牢民族高校研究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时代内涵和发展空间,在实践路径上实现多学科联动,协同推进,为中国特色的民族高校研究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供范例。

在研究生实践教学资源构建中深入挖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时代内涵和发展空间,探索民族高校研究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实践教育有效途径及科学评价,做到切实有效地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教育融入计算机专业教学的育人过程。

本文从民族高校研究生教育的教学育人实践角度出发,采用大数据技术、深度学习技术构建承载文化自信、国家认同、民族认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资源,树立大教育观,拓展研究生教学育人的时空范围,在研究生专业教育教学中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与践行。在研究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中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实践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采用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的教育教学方式。以理论知识为基础,让学生深刻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客观存在;在专业教育中逐步形成逻辑思维与批判思维,理性看待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专业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同理心,从心理、情感上接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最终体现为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

二、教学案例设计实例

这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图谱可视化系统为例,介绍设计实施过程。该工程实践项目以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手段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图谱,训练学生学以致用的综合能力,使他们能够利用所学理论实践知识对社会问题进行科学分析,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投身专业研究的使命感,鼓励学生把爱国精神转化成为国奉献的实践行动。

以我校电子信息领域研究生工程实践课程为例,介绍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元素融入其中的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流程实施分为师生交流、课堂实践教学、课后实践、教学反思四部分。其中,师生交流作为辅助,在工程实践课程教学结束之后要进行教学反思,如图1所示。

在导学阶段,教师发布技术资料、深度学习知识图谱相关推荐资源。学生通过在线平台进行技术学习和知识储备,并根据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通过互联网上信息检索技术进行文献综述、资料查阅,遇到难点和困惑请老师和同行专家解读。依据分工合作的项目任务完成线上项目资料调研、线下问题与案例分析研讨,准备课堂汇报资料。

在课上理论教学阶段,学生展示汇报项目或案例分析成果。教师在引入主题、思政导入之后,针对学生知识储备阶段出现的问题和重点难点进行知识点讲授和交流,抛出问题、组织讨论。主要讲授基于双向长短时记忆循环神经网络+条件随机场的命名实体识别技术、关系检测技术、短文本分类技术,基于字—词编码的问句实体识别方法、TextCNN与注意力机制Attention相结合的图谱补全、实体消歧、知识图谱自动更新等技术。在课堂实践教学阶段,教师讲解行业案例项目需求,布置实践教学任务,展示行业项目案例。学生则通过线下需求调研进阶实践,提出项目方案,并与教师团队和行业专家研讨方案的可行性。

在随后的实践阶段,学生分组组建项目团队,以分工合作方式完成项目阶段性成果。按照软件工程工程化开发思路,学生首先完成线上线下学习任务,归纳总结知识点,形成思维导图,根据知识点对项目方案进行改进与提高,最后按进度安排完成各个里程碑任务,参加线上线下里程碑成果答辩评审。各个阶段之间实施串行、并行交替执行,不完全按照同一时间线顺序执行。

1.直播课程学习:任课教师带领研究生共同学习博雅大数据学院COVID-19疫情的数据科学实践系列直播公开课,了解如何使用Python对疫情大数据进行爬取、如何采用Pandas对疫情进行探索性分析,分析中国各省和世界各国的实时数据、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历史数据。借助可交互PyEcharts可视化分析工具分析疫情的演变态势及病毒致死率在各国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等深层次问题。

2.团队组建:学生以分组、团队合作形式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数据爬取和分析,采用头脑风暴方式对项目目标、项目方案进行设计;采用阶段性成果物提交、日报周报提交方式推进项目进度;采用团队讨论、组会、教师技术支持多种方式解决技术难题;采用项目答辩、成果物展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专家打分形式进行实践教学成果物评价。

3.编码实践:采用软件工程工程化思想,以团队合作方式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互联网大数据爬取和分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知识图谱技术手段在科普层面呈现,帮助在校研究生全面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知识,并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根据团队教师的指导,各学生团队根据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领域的规则和定义对要构建的知识图谱进行设计,再经过数据获取、数据处理后,使用基于深度学习的命名实体识别方法将部分结构化数据进行整理保存。经过知识融合,将数据导入Neo4j图数据库中,构建出包含多个实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图谱。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结果,让学生了解我们国家和政府在发展建设中取得的成就,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树立爱国主义情怀。

学生编码实践过程中通过使用Python语言实现的科学计算工具包NumPy和Pandas进行数据分析,使用Matplotlib、PyEcharts和Seaborn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该实践教学環节,学生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图谱构建,并基于知识图谱进行可视化分析,让学生切身体会大数据爬取、科学可视化分析的作用及应用,学会利用所学知识科学应对社会问题。训练研究生学以致用的综合能力,使其能够利用所学理论实践知识对社会问题进行科学分析,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投身专业研究的使命感,鼓励学生把爱国精神转化成为国奉献的实践行动。

三、结论

本文从文化路径、技术路径、实践路径等方面入手,开展民族高校研究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范例研究。以铸牢研究生中华民族共同意识教育为核心,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计算机学科、新兴交叉学科多学科融合,兼具学理性和实践性,各学科在加强、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相互借鉴,在交叉融合中守正创新;深入挖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内涵和发展空间,避免单一学科的局限性。在实践路径上实现多学科联动、协同推进,探索了研究生实践教学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研究生工程实践的教学育人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实践载体,探究科学有效的实践路径。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民族高等教育新发展[EB/OL]. (2018-12-24)[2021-06-28]. 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8/1224/c40531-304832

21.html.

[2] 海外网.习近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EB/OL].(2021-03-05)[2021-06-28].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3402801085894

610&wfr=spider&for=pc.

[3] 央视网新闻.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激励高校师生砥砺前行[EB/OL].(2021-04-20)[2021-06-28].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7570096032

253196&wfr=spider&for=pc.

[4] 朱杰. 新媒体环境下铸牢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18):37-39,41.

[5] 詹小美, 李征. 民族观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J]. 思想理论教育,2019(1):21-27.

[6] 柴文斌.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2):86-90.

[7] 王福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文化认同研究[J]. 学术探索,2019(4):146-151.

[8] 麻国庆,关凯,施爱东,等.多学科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笔谈一)[J].西北民族研究,2020(2):5-17.

[9] 杨智光, 唐珊. 辅导员利用互联网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法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4):92-94.

[10] 彭尚源.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途径研究[J]. 民族学刊,2020(01):8-13,121-122.

[11] 李然. 新媒体时代下铸牢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探析[J]. 新闻传播,2019(7):12-15.

[12] 耿俊茂.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J].社会科学家,2019(5):145-148.

[13] 张宇峰, 方晨光. 新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现状与培育路径[J].当代青年研究,2019(3):57-64.

[14] 王新刚. 新时代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9(21):28-30.

[15] 万明钢,王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建设[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26-34.

[责任编辑:刘凤华]

猜你喜欢

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实践教学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MOOC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职业性的缺失与对策研究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高校科研团队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