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水彩老建筑题材的运用和发展

2022-06-24苏俊

大观 2022年5期
关键词:民族性水彩画社会性

苏俊

摘 要:老建筑经过时间的沉淀有着浓厚的历史遗韵,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把老建筑作为绘画表现题材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因此,对中国各时代水彩画中的老建筑题材进行概括和分析,从老建筑题材的社会性、民族性两个角度阐述老建筑题材的必要性,探讨老建筑题材的技法以及老建筑题材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水彩画;老建筑题材;社会性;民族性

随着时代的进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了容纳更多的人口,大量现代主义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而经历了时间沉淀,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老建筑在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不断淡出我们的视野。现代化进程加快了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农村地区也开始拆老建筑建新房,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快节奏的生活让每个人都感到陌生,精神文化需求在现代社会尤为突出。老建筑包含近现代的老居民建筑和近现代以前的古建筑,近现代老建筑中具有时间沉淀的遗韵,古建筑中浓缩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美学意蕴,将老建筑作为绘画表现题材是对建筑所经历的历史的记录和对建筑文化的传播,也是对传统建筑形式和承载着中华文化记忆的建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一、中国水彩画中老建筑题材的发展

水彩画是以水为媒介调和彩色颜料作画的绘画表现手法。水彩画最初用于油画创作的草稿练习,版画家也将其用于版画的准备工作。大约16世纪,水彩画多是用于地形景物测绘的地形画。它通过艺术加工处理,从地形画发展成风景画,特别适宜于表现英国气候,可描绘其色调丰富的自然环境。在18世纪的英国,水彩画真正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

水彩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西方传到中国,到今天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中国是一个用水性材料作画的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画从广义上来说也是“水彩画”,中国人对水性材料的绘画表现有着深厚的历史经验,因此水彩画传入中国很快就被中国画家所接受。我国水彩画先驱在学习西方水彩技法的同时,又融合中国水墨画的技法和形式,同时与中国传统的風土人情特色相结合,创作出了许多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水彩画作品,这也为中国水彩画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中国水彩画发展必须拥有自己的特色,从民族的精神内涵、审美观念与创作形式三个方面体现中国水彩画特有的民族风格。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中国水彩画的成长期,新型的美术院校纷纷建立,在掌握了西方绘画的精湛技艺和艺术思想后,把它们自觉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加以吸收转化,使水彩画具有民族化的文化内涵和气质特征。在融合了东方和西方的长处后,中国水彩画已基本确立其独立的画种面貌。当时,老建筑题材的水彩画并不多,往往以静物和风景写生为主。

在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水彩画进入了发展期。在这个时期,老建筑题材水彩画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出现了古元、吴冠中、吕品、樊明体、杨云龙等优秀水彩画家。他们贴近生活,深入生活,作品反映着当时的社会生活。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已经产生了第三代水彩画家,中国水彩画开始走向更广泛的题材类型和更深层次的表现深度,也开始改变原来的“轻音乐”“小品画”地位,题材从偏向静物风景的表象描摹到注重人与社会活动的深入刻画。其中,老建筑题材绘画不断增加,古老的庭院、幽长的小巷、独具特色的民居、江南的水乡园林、故宫的建筑等均作为元素被放入画作,用于艺术家情感观念与审美追求的表达。

在21世纪的今天,老建筑题材的绘画空前繁荣,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局面,水彩画家不断去老建筑群采风写生,追寻老建筑中的诗意与意境,表达自我,抒发自己热爱水彩、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二、老建筑题材的绘画背景

(一)老建筑题材的社会背景

建筑是精神文化的载体,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历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建筑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的载体,是文化和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它是人民精神的寄托,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建筑文化是在不断发展与创新的,传承建筑文化不是一味去怀旧和复古,而是在保留地域建筑文化特色的同时,不断吸收其他地方优秀建筑文化。老建筑题材的绘画是对建筑所经历的历史的记录和对建筑文化的传播,从中可以感受到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审美。

每个地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发展历程,有着历史文化的积淀,因地域特征、气候条件、社会状态、民族风俗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建筑文化。中国地域辽阔,民族类型较多,各地都有装修、雕饰、色调等都各具特色的民居建筑。如:南方湿热地区的苗族、土家族吊脚楼;北方干旱地区能抵御风沙的窑洞;福建聚族而居,具有防御性能的土楼;等等。中国建筑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和灵感。

(二)老建筑题材的文化背景

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文化的缩影。中者,着气也;庸者,平常不易;中庸者,永守其中,常持其正也。中国传统建筑体现着居中思想,符合中国人趋于平和、宁静、含蓄和内敛的气质。中国人一直追求造物的对称美,对称的事物蕴含着平衡、稳定之美。从美学的角度来看,对称也是自然美的一种表现形式。对称通常与平衡有关,对称是一种自然的平衡,给人一种健康、宁静的平衡感。对称集中在相同零件之间重复的图案上,这在建筑上表现出来,经常给人一种古典和秩序的庄严感,如周宏智的《故宫太和殿》(图1)画出中国皇家建筑的庄重大气,画面呈仰视的对称构图,不仅不显得“平均”,反而突出了建筑的沉稳大气,典雅又严肃,精致又细腻。历代能工巧匠在木头、砖头、石头等建材上雕刻出各种带有美好寓意的作品,如:莲、鱼寓意着连年有余,仙桃寓意着长寿,牡丹寓意着富贵,蝙蝠、鹿寓意着福禄等。这些雕刻反映了人们对幸福的追求和美好生活愿望。

中国传统建筑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天人合一”思想同样体现在中国建筑的发展过程中。“天人合一”思想来源于道家学说,体现在中国建筑中,就是更注重地理环境这种天然因素与建筑这种人为因素的结合,相辅相成。“天人合一”思想促进建筑与自然的协调,注重建筑的选址,依山就势,因地制宜,随形生变,注重人文景观与自然的完美契合。中国园林因地制宜,崇尚自然,利用地方现有的山或水的优势,受中国山水画影响,追求诗情意境,强调虚实,山石水影,亭榭轩廊,使得人为建筑与自然山水融合成更具画面性的艺术佳作,即宛如天开,在有限的空间展现一种深远的意境,浓缩了大自然奇山秀水之美,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崇尚意境上的神似。D6D06098-F83E-4594-B48E-E2EA7B746C7E

三、水彩画中老建筑题材的技法

水彩有着水的流动性和颜色的透明性两大特性,正是这两大特性造就了水彩画独特的艺术魅力。李剑晨曾说过,水彩画有三要素——水分、时间、颜色,即在有限时间,通过掌控水分的干湿程度来作画,用笔时笔中所含的水分与纸面上水分的干湿程度都是需要注意的。当然这三要素只是水彩画的基础,观念思想和技法的不同造就了各色各样的水彩画。

(一)水彩画中老建筑题材的写生技法

在水彩画老建筑题材小幅画作写生过程中,大部分画家都以干画法为主,带有少量湿画晕染。干画法就是层涂、罩色,在干的颜色底子上罩色,有着清晰明朗的形体结构、丰富的色彩层次。老建筑水彩写生画并不是如相机一样将物体拍摄下来,而是要懂得取舍,化繁为简,抓住重点,画出所表现物体的神韵,追求一种似是而非的意境,就如陈国庆的徽派民居写生系列作品(图2),凝聚着徽州的文化内涵,书写性的用笔非常强烈,蕴含着中国画的多变写意笔法,用笔随性肯定,或轻,或重,或急,或缓,画出了徽派建筑的鳞次栉比,飞檐翘角,运用大小不同的块面和长短不一的线条,表现出砖体墙面和石块斑驳的肌理效果,水与色的相互碰撞,画出了徽派民居建筑的神韵。而许海刚的画,如其人,画面给人一种细腻、宁静的感觉,如他的泰宁写生系列作品(图3、图4)。同样是概括、提炼和升华客观物象,许海刚在画中运用了精湛的画面控制力、娴熟的书写性极强的笔法。画面由许多细腻的小笔触组成,运笔快速而连贯,画出了泰宁木楼土墙破旧的历史意蕴,介于形似与神似之间,达到形神兼备,创造出宁静、细腻、耐人寻味的独特风格。

(二)水彩画中老建筑题材的创作技法

在水彩画创作中,一般会运用干湿结合绘画,先在湿润的纸上,趁湿将大色调及远景带出,在水的作用下颜色相互渗透,衔接自然流畅。趁未干再罩一层色,这里需要注意水分的把握,笔中的水分需饱满,否则画面中容易产生水渍。在水彩画老建筑题材绘画中,喷水法、拓印法、涂底色法等特殊技法的运用比较多。如在画墙面时,在颜色上好后,趁色层未干,用硬毛笔或喷水壶向纸面弹水或喷水,水珠在纸面上挤压色彩产生白色斑点,形成斑驳的效果,后面和枯笔一起结合运用,可画出老建筑墙面破旧的效果,再用丝瓜瓤拓印可以增加其斑驳的效果。涂底色法是老建筑题材画法中运用比较多的技法,也是容易增加肌理效果的一种技法,如韩鄂生的武汉居民建筑系列作品。他是以糨糊加粗霞石胶兑水涂底,等其干透以后,再用水彩在上面作画,粗霞石胶中有着大小不一的颗粒,画出了武汉老居民建筑斑驳老旧的效果。王肇民在《画语拾零》中提出“对象,以形胜者则画其形,以色胜者则画其色,不能主观,不能求全,要因时制宜”,技法的运用也是这样,特殊的技法只是为水彩画创作增加豐富的表现语言,这个技法很适宜画这个东西,才把它运用在上面,不能为了追求效果而去增加效果,需观察对象是否适合这种技法,并且需记住无论运用什么特殊技法和特殊材料,只是用来丰富水彩画语言,契合作者的想法,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不能丧失水彩本有的特质。

四、老建筑题材的发展

(一)老建筑题材在当代水彩画发展中的问题

水彩绘画创作中需要有自己所特有的东西,也就是“个性”。艺术即作者通过某种媒介将内心的所悟所感、所思所想转化为视觉信息,不是对对象的一种照抄描摹。现在很多画家所画的东西都千篇一律,没有自己独立的艺术风貌,描绘老建筑中的民族文化是必要的,但不能把思维局限在老建筑的外观上,只有全方位了解认识老建筑的民族文化、民族特色、民族信仰,老建筑题材的绘画创作才能从内到外散发独特鲜明的民族气质。在水彩画创作中,不但要追求艺术形式和绘画材料的民族化,更要注重气质和精神的民族化。如韩鄂生的《五福临门》,将老建筑作为背景,作为创作中的一个元素,再画上五只蝙蝠,“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寓意着“福”,创作出大众所喜爱的、具有文化内涵的画作。把老建筑作为绘画的表现题材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保存,也是民族文化对外展示的窗口。

(二)老建筑题材发展的优势

老建筑题材具有多样性。因地域特征、气候条件、社会状态、民族风俗的不同,各地的建筑文化各具特色,为绘画创作提供了多样的素材。

老建筑题材具有民族性。老建筑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浑厚的民族精神,是祖祖辈辈发展传承下来的精神智慧结晶。

老建筑题材具有时代性。“继承不泥于古,创新不离于源”,每个时代都有其建筑特色,不变的是建筑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智慧结晶。建筑文化在中华传统民族建筑文化和全球优秀建筑文化的影响下不断创新和发展,而在时间的洗礼下,老建筑在每个时代都是必不可少的,这也为绘画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老建筑题材的水彩绘画正是对建筑所经历的历史的记录,也是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三)老建筑题材发展的必要性

老建筑题材的绘画是对中华民族传统建筑形式和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记忆的建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老建筑应作为传统文化加以描绘、传承和尊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老建筑在快速发展的时代逐渐消失,而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更高的物质、精神的追求,已然和老建筑的传统文化追求有了一定的差异性,但是老建筑精神这种传统文化题材更注重传承和保留。当代青年艺术家,更应当将水彩这种西方画种的材料和技术,与中华民族传统老建筑的精神意象相结合,更好地发扬水彩和中华文化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黄铁山.中国水彩画 百年一回头[J].中外文化交流,2006(12):54-59.

[2]王肇民.画语拾零[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83.

作者单位:

湖北美术学院D6D06098-F83E-4594-B48E-E2EA7B746C7E

猜你喜欢

民族性水彩画社会性
以户外混龄活动促进社会性发展
社会性死亡
the Walking Dead
孤独会造成实质性伤害
郝林海的水彩画与俳意
郝林海的水彩画与俳意
郝林海的水彩画与俳意
郝林海的水彩画与俳意
民族性不是票房毒药
狗年说“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