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产业导师队伍建设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2-06-23李辉戴琨

职业教育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教学团队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

李辉 戴琨

摘要:从职业教育产业导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入手,在分析产业导师队伍建设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针对产业导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与实践,采取了构建“政府搭台、校企融合、多方联动、协同发展”的产业导师队伍建设模式,建立职业院校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互兼互聘、双向交流”机制,建设产业导师发展中心等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以期为其他院校产业导师队伍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产业导师;教学团队;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2)06-0065-06

作者简介:李辉(1968—),男,博士,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高级技师,研究方向为智能故障诊断技术、职业技术教育;戴琨(1973—),女,硕士,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工业机器人技术、职业技术教育。

基金项目:2021年度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一般项目“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产业导师队伍建设研究”(项目编号:CJE210211)

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培养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离不开高等职业教育,而要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则离不开高水平的职教师资队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支持职业院校产业导师队伍建设,以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质量。如2019年,教育部颁发了《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提出要通过高水平职业院校领衔、高层次教学创新团队示范,树立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典范,提升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素质,对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建设提出了目标和指明了改革方向。同年,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发布的《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规定,导师队伍实行高校教师与产业导师、职业学校教师共同指导实践的“三导师”制度。

产业导师是指指导学生专业实践或开设实践类课程的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或高技能人才,一般采取兼职任教、合作研究、参与项目等方式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从政策层面上来看,聘请企业产业导师充实职业院校教学岗位,校企共建产业导师队伍是全面深化新时代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从人才培养层面上来看,产业导师队伍建设是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强化技术技能人才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支撑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的人才保证。

然而,我国现行的教师引进、考核、职称评定等相关政策,主要针对的是学校专任教师,企业兼职产业导师未能得到社会实质性的认可,使得职业院校在产业导师队伍建设上存在制度、机制、渠道等诸多因素的制约,限制了产业导师队伍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应发挥的重要作用。为此,笔者从政策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等层面,分析职业教育产业导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针对职业教育产业导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研究与实践,以期突破现存产业导师队伍建设的制度和渠道障碍,研究引进和聘用有工作经验的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兼职任教的制度和机制,挖掘各职业院校产业导师队伍建设的典型做法和经验,探索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从教的渠道及实施路径,提高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师资保障。

一、职业教育产业导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一)产业导师队伍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中国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职业教育应始终赋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催生着新产业、新业态、新岗位。职业教育需突破“世界工厂”下中国制造传统模式,在“中国制造2025”框架内,培养中国创造、优质制造的高素質产业大军,以提升“中国制造”含金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应具有高质量的再现能力和高质量的再创能力。培养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离不开高等职业教育,而要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离不开高水平的职业院校教学团队。与普通教育师资培养相比,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应该是“双师型”教师,需要同时掌握完备的理论知识和具有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因此,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等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以加快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双师型”教师的素质,有效提高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首先提出了“校企协同、合作育人”理念,明确提出要采取有效措施,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逐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职业院校办学程度,实施校企双主体育人,支持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和能工巧匠到职业院校从事教学工作,积极探索产业导师聘任办法,允许职业院校自主聘任产业导师,充实学校教学岗位,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双师素质,优化双师结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强国必先强师,要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不断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努力建设一支技艺精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造就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队伍。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多项措施,指出职业院校要建立健全兼职教师的聘任和管理办法,采取有效措施和激励办法,推动企业能工巧匠、工程技术人员与职业院校专职教师的互兼互聘和双向流动。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也明确提出了要实施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着力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的“双师”素质, 建立健全职业院校自主聘任兼职教师的办法,在职业院校设置一定比例的特聘教学岗位,专业链接产业,在学校急需的教学岗位实施企业产业导师特聘计划,采取有效措施打通企业能工巧匠和专业技术人才到职业院校兼职任教渠道,推动企业高技能人才和工程技术人员与职业院校教师的双向流动。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中颁布的《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指导方案》,明确提出了职业院校要实施产业导师特聘,支持职业院校根据学校人才培养需要,设置行业企业产业导师特聘岗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管理人员、能工巧匠等到学校工作。

因此,从国家政策层面上来看,聘请企业兼职教师充实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校企共建产业导师队伍是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质量的有力保证,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保障。

(二)产业导师队伍建设是培养制造业人才的重要手段

近二十年来,我国明确提出了要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变战略,实施了一系列适应制造强国战略的人才培养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大力颂扬工匠精神,努力扩大高技能人才培养规模,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有力地支撑了我国制造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但是,我国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例如,制造业人才培养规模呈下降趋势,行业企业急需人才的培养能力不足;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供需失衡,培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制造业领军人才和能工巧匠匮乏,关键基础领域(铸造、锻压和热处理)、高端制造技术、现代制造服务业(工业工程、工业设计和工艺管理)、绿色制造、国际化经营等领域高技能人才严重不足;产教融合程度低,工匠精神、能工巧匠培养欠缺,一线员工流失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企业在制造业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不能同频共振,企业职工培训缺少统筹规划,培训岗位考虑不周全,企业职工培训参与率有待进一步提高;适应人才强国、制造强国战略的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体系、格局和体制机制亟待创新和完善。从制造业人才培养层面上来看,产业导师队伍建设是充分发挥企业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强化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支撑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的人才保证。

(三)产业导师队伍建设模式为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搭建了平台

产业导师队伍是新时代职教师资建设的新模式,能有效解决职业院校教师匮乏、来源渠道单一、双师结构不合理、实践教学能力差、兼职教师教学能力不强、产教融合程度低、学生认可度不高等诸多现实问题,因此,在研究新时代、新产业、新职业、新岗位背景下,职业院校产业导师队伍建设模式不仅能有效提高企业参与办学的主动性,打通行业企业产业导师到职业院校任教的渠道,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认知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产业导师的作用,而且为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搭建了平台,能有效提高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隊伍建设水平。

聚焦人才强国和制造业强国发展战略,积极践行《中国制造2025》、《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指示精神,立足高等职业院校“双高计划”建设任务和“三教”改革,聚焦职业教育兼职产业导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突破现存产业导师队伍建设的制度和渠道障碍,依托团队建设过程中的校企合作资源,创新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互兼互聘、双向交流”机制,探索企业技术人员到职业院校兼任教师的实施途径和方法,形成典型做法和案例,制定现代产业导师资源库建设方案,可打造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赋能职业教育,服务新职业人才的持续发展,为产业升级培养急需的智能制造高技能人才,为国家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二、职业教育产业导师队伍建设研究现状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发现目前对于产业导师队伍建设的研究比较少,对职业院校兼职教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较多,而针对产业导师的内涵界定、产业导师的建设途径和方法及产业导师双向流动配套机制研究还未深入开展。黄艺娜等对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院校产业导师的现状进行了分析[1-2];旷利平对产业导师研究意义和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3];吴显嵘和徐莺对“双高计划”实施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4-5];隋秀梅等在分析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并介绍了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经验[6];贾文胜等论述了校企共同体视角下,校企共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机制和措施[7-9];谢应琴等论述了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构建校企合作的教师发展共同体,促进中高职教师队伍整体发展的措施[10-11];崔涛等从健全“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制度、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构建“双师型”教师系统化培养体系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12];臧凤军等以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师团队为例,从制定管理保障机制,开展教师培养工程,建设技术技能服务平台等几个方面,进行“双师型”教师创新团队建设的实践[13];欧阳波仪等从研制一流建设标准,培育教师发展自觉,构建卓越的共生体,完善发展保障机制等方面,论述了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措施[14];陈斯卫等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角度,对教师团队建设问题进行了探索[15];李辉等从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领域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入手,探索了校企协作共同体建设机制,为职业院校团队共同体的建设提供了借鉴[16]。

综上所述,由于国内外学者对产业导师队伍的建设机制、建设途径等还未展开深入研究,因此,厘清产业导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突破现存产业导师队伍建设的制度和渠道障碍,研究引进和聘用有工作经验的企业人才到校兼职任教的制度和机制,对建设高水平的教学创新团队,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三、职业教育产业导师队伍建设实践

针对高职院校产业导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产业教师队伍建设总体框架和主要建设措施,形成了产业导师队伍建设模式,并在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进行了实践,形成了产业导师队伍建设典型案例,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产业导师队伍建设总体框架

以构建校企共建产业导师队伍作为提升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水平的价值取向,探索产业导师队伍建设途径和方法,构建“政府搭台、校企融合、多方联动、协同发展”的产业导师队伍建设模式,建立职业院校专职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互兼互聘、双向交流”机制,校企共建以国家级教学名师、特聘教授、全国技术能手和企业能工巧匠领衔的产教深度融合的产业导师发展中心,建设国内一流的国家级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领域教学创新团队培训基地,提升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训质量。职业教育产业导师队伍建设总体框架见图1。

(二)产业导师队伍建设主要措施

1.构建“政府搭台、校企融合、多方联动、协同发展”的产业导师队伍建设模式

针对产业导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制度和渠道障碍问题,以校企共建产业导师队伍作为提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水平的价值取向,厘清产业导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校企共建产教融合产业导师队伍为助推器,充分发挥企业技术人员、技术能手在“双师型”教师队伍中的作用,依托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构建“政府搭台、校企融合、多方联动、协同发展”的产业导师队伍建设模式,提升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水平。校企协同创新,突破了职业教育产业导师队伍建设的瓶颈。

根据政府职能部门出台的产业导师队伍建设相关政策文件,由行业协会、企业和职业院校组建职业教育集团,聚焦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需求,专业链对接产业链,学校和企业协同组建产业学院,形成产教融合命运共同体,职业教育集团提供产业发展动态与人才需求预测,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职业院校教师共同组成产业导师队伍,在产业学院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校企双主体育人,赋能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保障产教融合可持续发展。

2.建立职业院校专任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互兼互聘、双向交流”机制

针对产业导师队伍建设中企业人才到校兼职任教的渠道障碍问题,研究制定了产业导师队伍建设与管理办法,创新了职业院校专任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互兼互聘、双向交流”机制,践行了“产教融合、同兴共赢”的产业导师队伍建设理念,探索了校企深度融合模式,形成了校企命运共同体和产教融合长效机制。以服务换服务,职业院校专任教师到企业做兼职工程师,为企业进行技术服务和技术攻关,为企业解决生产、技术和工艺难题;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任兼职教师,将企业标准和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职业编码6-31-01-10)和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职业编码6-30-99-00)融入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拓宽产教融合渠道,在职业院校中大力推广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企业文化、工匠精神等;为职业院校提供基于1+X的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相关专业建设一體化解决方案;通过讲授实践技能课、工匠精神传承、劳模进课堂等方式,增强了企业社会责任感和育人主体作用认知,实现了校企双方共赢,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从而有效建立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长效机制,汇成了职业教育的攻坚力量。

3.建设产业导师发展中心

针对产业导师队伍建设中企业技术人员教学经验不足、教学组织能力较差的问题,探索以“国家级教学名师、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全国技术能手”领衔的产业导师队伍建设途径。聚焦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和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素质提升,以提高职业院校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水平为抓手,以建设技艺精湛的产业导师队伍为目标,探索产业导师发展中心建设模式和运行机制,研究产业导师发展中心建设的制度机制和保障条件,凝练产业导师发展中心的典型案例,为高水平的产业导师队伍建设提供保障,解决了高水平产业导师队伍建设难题。

按照“政府搭台、校企融合、多方联动、协同发展”的产业导师队伍建设模式,依托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训基地”和7支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组建了由7所职业院校、3家企业和1个行业协会参与的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领域产业导师发展中心,即由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淄博职业学院、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7所高职院校,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博诺智创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遨博(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和天津市机器人学会等成立了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领域团队共同体,组建了产业导师发展中心。产业导师发展中心共有企业高级工程师、工程师、高级技师、技师、省级以上技术能手等技术技能人员48人,其中,包括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市级特聘教授1人、全国技术能手4人,实现了团队共同体各成员单位之间“资源共享、利益共享、对标企业、服务行业”的建设目标。职业院校的专任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实现了“互兼互聘、双向交流”,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有效提高了职业院校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和团队建设水平。

经过几年的实践,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教学创新团队水平得到了提升,被评为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团队中高级职称人员占76.47%,“双师型”教师占85%。团队名师汇聚,有国务院特贴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技术能手2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省三三三人才3人,市优秀教师、名师7人。聘请了包括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在内的30名企业工程技术人才、能工巧匠担任产业导师,突破了产业导师建设的瓶颈,创新了“双师型”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新路径,畅通了产业导师到职业院校从事教学工作的渠道,建成了“国家名师+特聘教授+企业技术能手”的“三位一体”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成为引领国家实施分工协作任务驱动教学改革的标杆,提高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师生在全国和省级技能大赛中多次获奖,毕业生就业率显著提升。同时,专业(群)建设也跃上新台阶,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群评为中国特色高水平建设专业、国家骨干专业群、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河北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河北省高职院校品牌专业群、河北省首批优质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群,在全国专业(群)建设中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四、結语

综上所述,分析了产业导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突破了现存产业导师队伍建设的制度和渠道障碍:通过构建 “政府搭台、校企融合、多方联动、协同发展”的职业教育产业导师队伍建设模式,突破了产业导师队伍建设的瓶颈;通过创新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互兼互聘、双向交流”机制,探索了企业人员到职业院校兼任教师的实施途径和方法;通过共建产教深度融合的产业导师发展中心,拓宽了“双师型”教师建设渠道,引领了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解决了高水平产业导师队伍建设难题。产业导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典型做法和案例,为高等职业院校“双高”建设、“三教”改革和打造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黄艺娜,旷利平.产教融合与职业院校产业教师(导师)队伍建设[J].文教资料,2019(1):146-147.

[2]黄艺娜,旷利平.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院校产业教师(导师)现状分析[J].文教资料,2019(12):110-111.

[3]旷利平. 中南地区高职院校产业教师(导师)的培养模式研究[J].经济师,2020(2):37-38.

[4]吴显嵘. “双高计划”实施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6):71-74.

[5]徐莺.“双高计划”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研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6-9.

[6]隋秀梅,高芳,唐敏. “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5):93-96.

[7]贾文胜,梁宁森.基于校企共同体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15(1):92-95.

[8]李莹莹.校企共同体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以黎明职业大学为例[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20(1):51-55.

[9]陈颖.校企共同体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综述[J].中国培训,2019(9):55-56.

[10]谢应琴,高原.名师工作室引领下中高职教师发展共同体的实践探索[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2):42-45.

[11]吴卓,沈爱明,王文龙.教师学习共同体对名师工作室团队建设的启示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36):66-67.

[12]崔涛,黄礼娥.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职业时空,2019(2):104-108.

[13]臧凤军,王姗珊,全美兰.高水平“双师型”教师创新团队建设研究与实践——以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师团队为例[J].高教学刊,2020(31):48-51.

[14]欧阳波仪,易启明,汪炎珍,等.高质量发展视域下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5):88-92.

[15]陈斯卫,王云.现代学徒制中教师(导师)团队建设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19(30):20-21.

[16]李辉,戴琨,邓三鹏.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领域团队共同体协同合作机制探索[J].职业技术,2021(6):1-6.

(责任编辑:张维佳)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the Construction Mode for Industry Tutor Team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LI Hui1, DAI Kun2

(1.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Tianjin 300222, China;

2.Tangshan Polytechnic College, Tangshan Hebei 063299, China)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necessi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industrial tutor team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dustrial tutor team are discussed. The construction mode of the industrial tutor team of "government building, school-enterprise integration, multi-party linkage and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is innovated. The mechanism of "mutual employment and two-way communication" between full-time teache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part-time teachers in enterprises is established and the industrial tutor development center is constructed. These measure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in the hope of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industrial tutor team in other colleges.

Key words: industrial tutor; teaching team; cooperative cultivation; talent training mode

猜你喜欢

教学团队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土建类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研究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校企双师团队建设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