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背景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2022-06-21

今天 2022年7期
关键词:节奏音乐课堂教学

胡 雁

(清远市清城区凤翔小学 广东 清远 511515)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国家和社会对学生素质培养越来越重视,同样,对于学生艺术的培养也更加的重视。音乐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贯彻好音乐课程标准,在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掌握音乐相关知识技能、领悟音乐内涵、提高音乐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自2015年开始,国务院在全国开展义务教育质量检测工作,其中要求语文、数学、科学、德育、体育、艺术、劳动、心理健康作为监测学科。随着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我国更加重视对于小学生审美能力和兴趣的培养,所以义务教育的质量检测对于我们小学音乐教学有极大的推动和监督作用。

1.了解义务教育质量检测

义务教育质量检测采取抽样检测的方式,发现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全面评估教师的教学质量。全球所有国家都对自己国家的基础教育十分重视,很多国家都成立了专门的教育监测系统,我国在2007年教育部成立专门的“基础教育质量检测中心”,这个部门成立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督促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学生发展的全方位因素。艺术测试主要以小学四年级和初中八年级学生为监测对象,监测结果和升学考试无关。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数据分析,不仅要比较各方面的差异数据还要分析其他的因素,这些改变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于小学音乐教学质量、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看重。

2.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2.1 紧密联系生活与音乐

音乐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生活中处处充满音乐。《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在教育中,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不断提高音乐素养,丰富精神生活。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把音乐和生活联系起来,共同探索,把教学内容分析对比,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比如花城版四年级上册第一课《我们的国歌》,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时,教师可以结合学校每周的升旗仪式,或给学生播放天安门升国旗时的场景视频,让学生自发的体验这种爱国情感;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联系当下社会的时事热点,如在“新冠”疫情中,国家如何部署,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共同抗疫,国家尽显大国风范、大国担当。经过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可以理解歌词中所表达的含义,更有激情地歌唱国歌,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与热爱。

2.2 扎实开展多种课堂教学练习活动

2.2.1 培养良好的音准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要培养良好的音乐素养,培养孩子具备一双“音乐的耳朵”,音准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听得准,才能唱得准。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听音模唱(单音、音程、和弦等),在聆听的过程中让孩子充分感知、辨别音的高低长短,加深对音高的记忆。在初步建立音高概念的前提下,可通过唱音阶(大调、小调音乐,半音音阶、三度音阶等)、模唱或构唱音程等方法来加强对音高音准的直观感受和记忆。

2.2.2 加强节奏的练习

奥尔夫曾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但对小学生而言,单纯学习节奏符号、硬记节奏时值是很枯燥乏味的事情,除了听、认、读节奏节拍,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用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趣味节奏教学,如把节奏教学融入日常生活:

或运用肢体语言、体态律动进行节奏练习,教师可鼓励学生在节奏练习中增加拍手、拍肩、拍腿、跺脚等肢体作,从而强化对节奏的感知能力,准确把握节奏的强弱,理解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也可运用生活中的声响进行节奏练习,如钟摆摇动的声音,汽车提示声等,本人曾在三连音节奏型的教学引用过火车的声音让学生直观迅速地掌握该节奏型:

教师可将这些元素灵活引入课堂教学中,由浅入深,学生在不断体验、不断实践的过程中,能快速地辨认及掌握节奏型,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2.3 课堂始终贯穿识谱教学

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小学阶段每一节音乐课教师都应重视识谱教学,识读乐谱对学生今后的音乐学习将提供很大的帮助,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从小学低年级可以从熟悉的教材歌曲入手,降低识谱难度,也可采用师生合作演唱,缓解识谱难度;或模唱歌谱熟悉旋律线。中年级学生对识谱有一定基础,利用好学生强大的模仿能力进行模唱,用手画旋律线,感知旋律走向,增强音高感;对于高年级学生,还可利用创编、填空等小游戏来提高识谱能力。识谱教学是学生打好音乐基础的重要手段,积累大量的识谱知识、具备识谱能力,能使学生掌握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开阔其音乐视野,深化对音乐艺术的理解,整体音乐素质都能上一个新台阶。

2.3 小组式学习,激发学生热情参与

每次学习歌曲或者复习上一节课歌曲的时候都采用传统的全班齐唱的方式,固定、简单、重复一件事情容易打消学生的热情和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产生疲惫感。教师可采用小组式学习,有效地激发学生热情参与,达到理想的课堂效果。比如在上课时,分配多个小组,4-6个人一组。首先大家一起学习歌曲,初步掌握歌曲后,可以让每一个小组进行轮流歌唱或者给每一个小组分配这一首歌曲的不同片段,其他小组也可在别的小组演唱时,及时发现这个小组的优缺点,查漏补缺,取长补短。当同学们对这首歌都十分熟悉之后,就可以更加灵活的分组,进行小组展示,甚至可以单人表演。小组教学可以减轻唱歌不好学生的心理负担,让表现欠佳的学生也有发挥的机会,在减轻其心理负担的同时避免了尴尬。这对于活跃课堂气氛,全面提升全体学生的音乐基础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教师在做好充分的教情和学情调查后,还可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组建不同的学习小组,如有擅长节奏拍打的、有某种乐器特长的、歌唱能力突出的、舞蹈律动动作协调好看的、文字功底创编能力强的编在同一组,各显神通,充分调动集体智慧,能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演绎活动,对音乐教学会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2.4 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

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在大部分学校普及。多媒体技术作为信息化发展的产物,其有着多元化的特点。把多媒体技术加入到学校音乐课堂中,可以让把音乐从课本上嫁接到多媒体上,给学生们展现一个立体的、三维的教学模式,可以很好的音乐、图像结合到一起。在过去,学生们的音乐课仅限于课本和乐器,只能做到“听”和“唱”,而现在我们多媒体技术可以很好的把图像展现到学生面前,让学生多了一项“看”的权利。因此,我们可以在当学生学习乐曲时,从网络上下载一些跟这个歌曲相关的小短片,来引导学生和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学生在学习课本上的《月亮河》时,老师可以在上课前准备相关的材料,通过视频的形式让学生观看,更能让学生体验到歌词的意境,让学生感受到“月亮、河流、湖水微微荡漾”这一美丽的画卷。用“情”引导学生,让学生跟随视频哼唱这首歌曲,让学生体验歌曲的旋律。伴随着音乐旋律和歌词的推移,视频逐渐为学生展现出一幅月亮河的景象,让学生体验到这一音乐所展示的美。多媒体技术可以很好把视听说结合起来,充分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投入到课堂当中,生动地为学生展现出音乐形象。除此之外,多媒体的应用让音乐的选择权更多,教师有更多的音乐可以选择。不仅如此,老师还可以拿视频作为奖励来诱导学生好好听课,可以许下承诺,只要你们好好表现,一会让你们看视频。多媒体的应用,让学生们感受到了新奇的和诱惑,学生可以更好的被引导着去学习,这种利用多媒体的学习方式在帮助教师控制学生注意力方面有极大的帮助。多媒体技术可以很好把视听说结合起来,充分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投入到课堂当中,生动形象地为学生展现出音乐所带来的美,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精神面貌还可以让学生之间产生共鸣。

结束语

音乐作为九年义务教育中一门重要的艺术课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广大音乐教师不断的努力和探索。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背景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大胆创新,科学地进行课程安排,踏踏实实教学,一步一个脚印,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凸显音乐课程的美育功能,发展学生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猜你喜欢

节奏音乐课堂教学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YOUNG·节奏
音乐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国企反腐开启“一天查处一人”节奏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