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教育后孕妇母乳喂养知识、态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2-06-21余梦婷李雅岑樊丹凤裘佳菁马良坤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哺乳正确率母乳喂养

余梦婷,李雅岑,樊丹凤,裘佳菁,马良坤

(1.杭州医学院护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2.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护理部,浙江 杭州 310006;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产科,浙江 杭州 310006;4.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北京 100730)

母乳喂养是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所提倡的婴儿喂养方式[1]。但我国的母乳喂养现状不容乐观,6月龄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仅为29.2%[2],尚未达到50%以上的发展目标[3]。女性的喂养行为受知识、态度影响,良好的知识水平和喂养态度可显著增强母乳喂养意向,提高母乳喂养率,降低产后1年内停止哺乳的风险[4-7]。但孕妇母乳喂养知识缺乏较为普遍[8-9]。健康教育是建立健康认知和行为的有效方法[10],是孕产妇获得母乳喂养知识技能的重要途径[11]。但调查显示,仅15%的女性认为母乳喂养教育开展到位,其质量与效果有待提升[12]。教学评价是教学优化的重要方法,本研究在母乳喂养教育后进行知识、态度评价,分析影响因素与易错知识点,探讨教学提升方向,为教学内容、方式改善提出针对性建议,从而更有效地促进母乳喂养率的提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4月至5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孕妇学校接受母乳喂养健康教育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自愿参加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具有汉语阅读及沟通能力;③完整学习母乳喂养课程。排除标准:①问卷填写不完整;②简单重复作答(问卷、量表选项一致);③填写时间<1分钟。根据条目数量10倍的样本量原则[13],计算所得最小样本量为360例,最终研究共纳入753名孕妇,符合最小样本量要求。

1.2 研究方法

1.2.1 母乳喂养健康教育

本课程由一名产科教育者负责,内容包括人乳成分、母乳喂养益处及推荐时间、哺乳方法、喂养状况判断、常见问题应对与社会支持,授课每周一次,采用讲授法、模拟实操法等教学方法,建议孕妇孕中晚期时学习。

1.2.2 调查工具

①基本信息调查问卷:用于收集孕妇的基本人口学特征(年龄、学历、职业、家庭月收入)、产科特征(妊娠计划性、孕期、产次)及丈夫陪同情况。②母乳喂养知识问卷(Breastfeeding Knowledge Questionnaire,BKQ):基于孕妇学校母乳喂养课程,参考已发表的问卷内容设计而成[14-15],用于评价孕妇对母乳喂养知识的知晓程度;问卷共19个判断题,选项为“是”“否”与“不清楚”,选择“不清楚”按回答错误统计。③Iowa婴儿喂养态度量表(Iowa Infant Feeding Attitude Scale,IIFAS):用于评价孕妇对母乳喂养的态度;IIFAS由De la Mora 和Russell研制,Cronbach′s α系数为0.86,校正后条目总体相关度为0.22~0.68[16];量表共17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1强烈反对~5非常认同),总分为17~85分,分数越高说明母乳喂养态度越积极。

戴红霞等[17]对IIFAS进行汉化及信效度检验,组内相关系数为0.85,Cronbach′s α系数为0.64,量表水平内容效度指数为0.99,信效度良好。本研究中Cronbach′s α系数为0.58,内部一致性稍弱,可能与问卷采用电子调查方式有关。

1.2.3 资料收集方法

本调查为横断面研究。医院伦理审查通过后,研究者将电子问卷二维码置于母乳喂养课件后,1名固定的研究人员于教学结束后,按照统一的话术,对研究进行介绍,后邀请并指导孕妇扫码填写问卷。问卷开端为知情同意书,孕妇输入电子签名表示同意参与研究,后可进入基本信息调查问卷、BKQ及IIFAS的填写界面。该孕妇学校配有电子签到系统,通过签到时间可了解调查对象是否完整学习课程。调查后,研究者逐一检查问卷,按照排除标准删除无效问卷。最终共发放并回收912份问卷,有效问卷753份,有效回收率为82.57%。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孕妇基本资料描述

孕妇平均年龄(31.35±4.30)岁,高龄产妇占25.33%,初产妇占66.93%,调查对象均处于中晚孕期,见表1。

2.2 母乳喂养知识现状及影响因素

教学后BKQ平均得分为(15.29±2.19)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学历、职业、产次的BKQ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H/J-T值分别为-4.189、7.786、19.856、-3.386,P<0.05),见表2。进一步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逐步纳入多重线性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孕妇高学历、经产、高龄,其BKQ得分越高(β值分别为1.028、0.565、0.457,P<0.05),见表3。

表1 孕妇基本资料描述[n(%)]Table 1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egnant women[n(%)]

表2 影响教学后BKQ得分的单因素分析Table 2 Univariate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KQ scores after

表3 影响教学后BKQ得分的多因素分析Table 3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KQ scores after education

2.3 母乳喂养态度现状及影响因素

教学后IIFAS平均得分为(67.43±6.39)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学历、职业、产次及丈夫陪同情况的IIFA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F值分别为18.064、3.677、-2.050、2.027,P<0.05),见表4。进一步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孕妇高学历、经产,其IIFAS得分越高(β值分别为2.194、1.385,P<0.05),见表5。

表4 影响教学后IIFAS得分的单因素分析Table 4 Univariate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IFAS scores after

表5 影响教学后IIFAS得分的多因素分析Table 5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IFAS scores after education

2.4 易错题分析

BKQ各条目正确率平均为80.49%,条目4、6、9、16、19为易错题(正确率低于平均正确率),见表6;IIFAS各条目正确率平均为70.94%,条目1、5、6、8、10、17为易错题,见表7。易错题相关知识点类属母乳喂养益处、母乳喂养问题解决、喂养状况判断方法及哺乳方法要点。

表6 BKQ各条目正确率Table 6 Correct rate of each item of BKQ

表7 IIFAS各条目正确率Table 7 Correct rate of each item of IIFAS

3 讨论

3.1 健康教育后母乳喂养知识、态度现状

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后,BKQ平均分为15.29分,平均正确率为80.49%,知晓程度处于中高水平。IIFAS平均分为67.43分,大于61分表明孕妇对母乳喂养态度积极[18],并且高于孕妇、产妇的基线水平[19]。但部分知识点得分及正确率偏低,教学仍有提升空间。

3.2 健康教育后母乳喂养知识、态度影响因素

多因素分析结果突显了教育程度对母乳喂养知识及态度的影响。学历较高的孕妇学习后,对母乳喂养知识的知晓程度会更高,态度会更积极。部分研究在一般孕产妇群体调查中得出相同的结论[20]。学习能力与认知能力相关,能力高者有更多的学习方法和更强的学习兴趣[21]。而自我保健意识能力亦受教育程度所影响,低学历孕妇孕期教育依从性明显偏低[22]。产次对知识和态度亦存在显著性影响,经产妇学习后在母乳喂养知识和态度方面都优于初产妇,这可能得益于已有的哺乳经历,使其能更好地理解知识、习得技能。另外,经产妇能再次学习母乳喂养知识技能,反映了其对母乳喂养的重视。而初产妇本身知识水平、喂养态度可能不如经产妇[8,23],改善与提升需要更多教与学的努力。年龄是母乳喂养知识水平的影响因素,高龄孕妇具有更好的知识学习效果。高龄孕妇可能育儿准备更为充分,对育儿质量更为重视,因此对母乳喂养这种有利的喂养方式更为看重,同时可能拥有更多的喂养经验,均利于学习效果的提升。而年轻的孕妇不倾向于母乳喂养[24],可能会影响学习意识和状态。但两者喂养态度无统计学差异,与以往基线孕妇调查结果相符[20]。另外,社会支持程度是母乳喂养态度的保护因素[25],丈夫陪同可反映较高的支持程度。单因素分析显示有丈夫陪同的孕妇IIFAS得分偏低,与研究预期不符,可能因孕妇有丈夫一起学习而降低了学习主动性和专注力。

3.3 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建议

3.3.1 健康教育内容

BKQ和IIFAS的易错题相关知识点集中于母乳喂养益处、母乳喂养问题解决、喂养状况判断及哺乳方法要点。母乳喂养益处方面,教学需形成更全面的知识体系,做到近远期皆有、母婴并益。产后近期再次妊娠对母亲营养及新生儿健康不利,母乳喂养有助于产后避孕[26],但该知识点知晓率极低,教学有待加强。另外,建议增加奶粉喂养风险的讲解内容,增强孕妇的“感知到严重性”,有利于健康教育效果的提升[10]。母乳喂养问题解决方面,70.3%的产妇经历哺乳问题并且部分因此暂停或终止母乳喂养[27],注重常见问题(如感冒发烧、产后返岗、公共场所哺乳)的哺乳决策教育,有利于母乳喂养的持续。喂养状况判断方面,了解正确的判断方法能增强父母育儿的自我效能,教学时可通过原因解释、图表总结的方式加深知识点的记忆。另外,母乳喂养教育应注重正确含接的原因及意义的讲解,促进孕妇的理解与实践。

3.3.2 健康教育形式

①关注低学历孕妇:建议以低学历孕妇能听懂为标准进行教学设计,尤其是母乳喂养益处、哺乳要点、喂养情况判断方法等内容,需化繁为简、重点突出、注重实用性;教学形式宜生动有趣,可采用体验式教学、模拟教学等创新型教学方法;教学讲解需口语化、情境化,多举例子、多讲故事,少用专业术语;而母乳喂养技能的教学应多示范、多体验,促进理解和掌握。②调动经产妇:经产妇的哺乳经历是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可调动的积极教学资源;对于喂养方式决策、哺乳方法等内容的教学,可在课堂上邀请经产妇进行经验分享、操作示范,或开展同伴教育课程,进一步增强知识信息对初产妇、年轻孕妇的说服力,也能使经产妇的哺乳问题得到及时纠正。

综上,现有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应加强对母乳喂养健康益处、奶粉喂养健康风险、喂养情况判断方法、母乳喂养问题解决、哺乳要点的教学。教学内容与形式应通俗易懂,以低教育层次孕妇能理解为宜。同时可调动经产妇的积极资源,开发母乳喂养同伴教育等特色课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以更好地促进母乳喂养。

猜你喜欢

哺乳正确率母乳喂养
会哺乳的树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提高住院患者留取痰标本正确率的影响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基于两种LSTM结构的文本情感分析
母乳喂养进社区
母乳喂养 好处多多
林姗:母乳喂养是幸福的
生意
生意
消除母乳喂养10个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