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蝉” 的释训分析

2022-06-20邹一宁

今古文创 2022年24期
关键词:尔雅

邹一宁

【摘要】本文主要选择《尔雅·释虫》《说文解字·虫部》《方言·卷十一》《玉篇·虫部》中关于“蝉”这一昆虫类别的训诂词条进行分析、归纳与比较研究。

【关键词】《说文》;《尔雅》;蝉;训诂学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24-0056-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24.017

一、概要

蝉是生活在世界温带至热带地区的半翅目蝉科动物,成虫别名知了、蜩、蛭蟟、蛣蟟等,幼虫别名知了龟、蛣蟟龟、蠽蟟等,目前已有记录的蝉大约有2000余种,包括蚱蝉、蟪蛄、鸣鸣蝉、草蝉、斑蝉、薄翅蝉、黑翅蝉、 红眼蝉、秋蝉等。夏天的时候,蝉一般在树上发出响亮的声音,用针刺口器吸取树汁,幼虫则栖息土中,吸取树根汁液,对树木有害。在中国古代的文学创作中,蝉的一些生理习性还被美化为品行高洁的象征,例如虞世南所做的《蝉》:“垂緌飲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中国古代的词书、类书对“蝉”这一类昆虫有着较为翔实的记载,比如在《尔雅》《说文》《方言》《玉篇》中,都有关于“蝉”这一昆虫类别以及相关字词的训释。《尔雅》首创了按意义分类编排的体例和多种释词方法,对后代词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说文解字》的训释重点在于字形分析,在内容上、训诂方式上都继承了《尔雅》,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自身的训诂特色。《方言》在体例上模仿《尔雅》,释词一般先列举不同方言的同义词,随后给出通行的词加以解释。《玉篇》则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按汉字形体分部编排的字书,相较于《说文》收字更多,更适应时代的要求,《说文》更适用于追寻本义的情况。本文主要选择《尔雅·释虫》《说文解字·虫部》《方言·卷十一》《玉篇·虫部》中关于“蝉”这一昆虫类别的训诂词条进行分析、归纳与比较研究。

二、辞书中与“蝉”相关的原文梳理

本部分将梳理出《尔雅》《说文》《方言》《玉篇》中收录的与蝉相关的字词。

(一)《尔雅》:

嘒嘒(huì):蝉鸣的声音,兴喻忧伤。郭璞注:“悼王道秽塞,羡蝉鸣自得,伤己失所遭谗贼。”《诗·小雅·小弁》:“菀彼柳斯,鸣蜩嘒嘒。”毛传:“蜩,蝉也;嘒嘒,声也。”

蜩,蜋蜩,螗蜩。蚻,蜻蜻。蠽,茅蜩。蝒,马蜩。蜺,寒蜩。蜓蚞,螇螰。不蜩,王蚥。

(二)《说文解字》:

编号:8794   虫部   蝒   mian2   馬蜩也。从虫面聲。   武延切

编号:8821   虫部   蜩   tiao2   蟬也。从虫周聲。《詩》曰:“五月鳴蜩。”  徒聊切

编号:8822   虫部   蟬   chan2   以㫄鳴者。从虫單聲。   市連切

编号:8823   虫部   蜺   ni2   寒蜩也。从虫兒聲。   五雞切

编号:8826   虫部   mian2   蚗,蟬屬。讀若周天子赧。从聲。  武延切

编号:8893   虫部   蟪   hui4   蟪蛄,蟬也。从虫惠聲。   曰棫切

编号:8906   䖵部   蠽   jie2   小蟬蜩也。从䖵聲。   子列切

编号:8843   虫部   蛻   tui4   蛇蟬所解皮也。从虫,捝省。   輸芮切

编号:8882   虫部   蛩   qiong2   蛩蛩,獸也。一曰秦謂蟬蛻曰蛩。从虫巩聲。 渠容切

(三)《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

蛥蚗,齊謂之螇螰,楚謂之蟪蛄,或謂之蛉蛄,秦謂之蛥蚗。自關而東謂之虭蟧。或謂之蝭蟧,或謂之蜓蚞,西楚與秦通名也。

蟬,楚謂之蜩,宋衛之間謂之螗蜩,陳鄭之間謂之蜋蜩,秦晉之間謂之蟬,海岱之間謂之䗁。其大者謂之蟧,或謂之蝒馬;其小者謂之麥蚻,有文者謂之蜻蜻,其鴜蜻謂之尐,大而黑者謂之䗃,黑而赤者謂之蜺。蜩蟧謂之茅蜩。謂之寒蜩,寒蜩,瘖蜩也。

(四) 《玉篇》:

蝒:尔雅曰:“蝒,马蜩,蜩中最大者。”

:同上。

蛄:古胡切,亦蟪蛄也。

蝉:市然切,蜩也,以旁鸣者,蝉连系续之言也。

蜩:大幺切,蝉也。

:同上

蟪:胡桂切,蟪蛄。

蜟:余六切,蝮蜟蝉皮。

:于凝切,寒蜩也,似蝉而小。

蠽:子列切,蜩,似蝉而小,俗谓茅蠽。

蛪:古颉切,蛪虫句,似蝉而小。

:他敦切,,虫似蝉而长,味辛美,可食,又名青蚨。

三、不同辞书收录字词的比较研究

(一)蝉、蜩、蟪蛄: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蝉,诸蜩总名也。”“蟬”相对于“蜩”应当是更加上位、更加概括的概念,具体体现在《说文》中“ 蟬,以㫄鳴者。从虫單聲。”与 “蜩,蟬也。从虫周聲。”,是将蜩归训为蝉。然而在南朝梁所作的《玉篇》当中,“蝉”与“蜩”出现互释关系,“蝉:市然切,蜩也,以旁鸣者,蝉连系续之言也。蜩:大幺切,蝉也。”或许可以从中推断,随着历史的发展,“蜩”的语言地位有一个上升期。然而到了现代汉语中,“蜩”已经成为了“蝉”的古称,其语言地位必定又经历了一次或多次回落,发展至今已经几乎被“蝉”所替代。古汉语中常见“蜩”字,而现代多用“蝉”字,反映了同义词的历史更迭。从地区方言的角度来看,“蝉”和“蜩”也可能是不同方言对同种昆虫的表达,如《方言》:“蟬,楚謂之蜩,宋衛之間謂之螗蜩,陳鄭之間謂之蜋蜩,秦晉之間謂之蟬。”在构词能力方面,“蜩”在古代构成双音节词的能力要远远超过“蝉”,例如有“螗蜩”“蜩”“寒蜩”“马蜩”“不蜩”等,都是用来表示不同种类的蝉,相比之下“蝉”的造词却较少,举例只有“蝉蜕”。另外,蟪蛄在《说文》中是蝉的同义词:“蟪,蟪蛄,蟬也。从虫惠聲。”,但在《玉篇》中却没有明显提到它与蝉的关系:“蛄:古胡切,亦蟪蛄也。”“蟪:胡桂切,蟪蛄。”“ :同上(蟪蛄)”。

(二)“蜋蜩”“螗蜩”:

“蜋蜩”与“螗蜩”在《方言》中被认为是不同方言对于蝉的不同叫法:“蟬,楚謂之蜩,宋衛之間謂之螗蜩,陳鄭之間謂之蜋蜩。”然而具体细化来说,蜋蜩是蝉的一种,体长七八分,色黑,杂黄绿斑纹,腹部面有白粉,翅无色透明。郭璞注《尔雅·释虫》:“《夏小正》传曰:蜋蜩者,五彩具。”而螗蜩在郝懿行义疏中的解释是“螗蜩小于马蜩,背青緑色,头有花冠,喜鸣,其声清圆。”因此,“蜋蜩”与“螗蜩”在花纹颜色上有显著的差异,笔者猜测或许是不同的方言地区的蝉种类不同,扬雄在勘探过程中出现了疏漏,又或是经过了漫长的进化过程,使得《方言》中的“蜋蜩”与“螗蜩”与后世的认知出现了差异,这就不得而知了。

(三)“马蜩”“蟧”

马蜩是蝉中最大的一种,又被称为“蝒”,从虫面声。“”与“蝒”读音和意义都相同,二者互为异体字,例如《说文》:“蝒,馬蜩也。从虫面聲。武延切。”“,蚗,蟬屬。讀若周天子赧。从聲。武延切。”《玉篇》:“蝒:尔雅曰:‘蝒,马蜩,蜩中最大者。’:同上。”然而在《说文》中,“”的造词还有“蚗”,也是属于蝉的一种昆虫,与“蝒”分别列出,并且许慎未指出二者之间的联系,那么,“马蜩”与“蚗”是否是同一种昆虫就有待考证。清代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这样解释这个问题:“蝒,馬蜩也,与释虫同。凡言马者谓大。马蜩者,蜩之大者也。方言曰:蝉,其大者谓之其大者謂之蟧,或謂之蝒馬。蝒馬二字误倒。此篆不与下文蜩蝉螇蚗诸篆为伍,不得其故,恐是浅人乱之耳。”“蚗,各本皆作蚗,则与篆文不属。今依广韵二仙所引正。蝉属,按《尔雅》蝒者马蜩、《方言》蝉大者谓之蝒马,《玉篇》《广韵》皆曰:卽蝒字。然則許之蚗卽爾雅之馬蜩也,前文蝒篆及解显系浅人羼入,故失其次字之旨。”段玉裁认为“蝒”没有与其他“蜩蝉螇蚗”的篆文放在一起,可能是学问粗浅的人排错了位置,因此影响到了“”字的解释。“蚗”在各本中又被写为“蚗”,“”各本写作“蛜”,指的是鼠妇一类的椭圆形小虫,不属于蝉类,这更加偏离了“”的本义。因此段玉裁将“蚗”修正为“蚗”,“蚗”应当归属于蝉类,指的就是“马蜩”。

在《方言》中,又提到蝉“其大者謂之蟧,或謂之蝒馬”,可见“蟧”也是指较大的蝉。然而,《尔雅·释鱼》这样解释:“螖蠌,小者蟧。见蠌字注。”螖蠌其实是一种寄居空螺壳的小蟹,因此“蟧”的本义也不是指蝉,而是指小螃蟹,“蟧”指大蝉的意义其实来自“蟟”。“蟟”指蚱蝉,一种大蝉,“蟟”在《集韵》中被写作“蟧”,因此“蟧”指大蝉的意义应当属于它的假借义。蛁蟟也是蝉的一种,身体长约三厘米,绿色,有黑色斑纹,七八月出现,幼虫危害桑、桐等的树根,《晋书》有“羽族翔林,蟩蛁赴湿。”

(四)“王蚥”

王蚥,也是一种大蝉。《尔雅》:“不蜩,王蚥。”郝懿行义疏:“郭云: 《诗》《书》及古金石文,‘不’多通‘丕’。丕,大也。王蚥亦大之称。此必蜩中之大者。”

(五)“茅蜩”

茅蜩在《尔雅》中的解释为“蠽,茅蜩。”,是蝉中较小的一种,依据是《说文》:“蠽,小蟬蜩也。”然而在《玉篇》中的记载则认为“蠽”是一种类似于蝉而非蝉的小昆虫:“蠽:子列切,蜩,似蝉而小,俗谓茅蠽。”,此处有待考证。此外,《方言》中对茅蜩的叙述为:“蜩蟧謂之茅蜩”,但是蝉中大者为“蟧”,茅蜩则是较小的一种蝉,此处出现了矛盾,有待商榷。在《尔雅》中还有这样的说法:“蚻,蜻蜻。”,事实上《集韵》中做出解释:“ 蠽同蚻,蜻蜻也”。因此蠽、蚻、茅蜩、茅蠽、蜻蜻应该指的都是一种青色小蝉,而《方言》中提到“其小者謂之麦蚻,有文者謂之蜻蜻”,可以让我们知道“麦蚻”与“茅蠽”的区别在于花纹的不同。

(六)“寒蜩”

寒蜩又称“蜺”“”,《说文》:“蜺:寒蜩也。从虫兒声。”《尔雅》:“蜺,寒蜩。”二书释义相同;《玉篇》:“:于凝切,寒蜩也,似蝉而小。”可见“”与“蜺”应为同义字。“寒蜩”可能就是诗词中常出现的“寒蝉”,与盛夏活动的蝉有所区别,是秋天萧瑟寒冷的时候活动的一种小蝉。在《方言》中,“寒蜩”又名“瘖蜩”,“瘖”的字义就是“哑”“唵然无声”,因此寒蜩是无法鸣叫出声的。在《尔雅》中,“嘒嘒”指蝉鸣的声音,兴喻忧伤。郭璞注:“悼王道秽塞,羡蝉鸣自得,伤己失所遭谗贼。”《诗·小雅·小弁》:“菀彼柳斯,鸣蜩嘒嘒。”毛传:“蜩,蝉也;嘒嘒,声也。”。然而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夏蝉的叫声都是非常响亮乃至刺耳的,笔者认为“嘒嘒”或许指的就是一般的蝉到了夏秋之交呈现衰落之势,叫声逐渐稀疏,到了寒蜩,它们已经无法鸣叫出声了,更显得凄凉,因此“嘒嘒”的蝉鸣声才会给人以忧伤萧瑟之感。并且《方言》中说“黑而赤者謂之蜺”,进一步细化了关于寒蜩在颜色方面“黑且赤”的特征。

(七)“螇螰”

蜓蚞又称螇螰,《尔雅》:“蜓蚞,螇螰。”《说文》:“螇:螇鹿,蛁蟟也。从虫奚声。”

此二条前后条目均为蝉类,故而“螇螰”也应该是一种蝉,按照邢昺的说法,就是“蟪蛄”即一种翅膀上有黑色斑纹的蝉。《方言》:“蛥蚗,齊謂之螇螰,楚謂之蟪蛄,或謂之蛉蛄,秦謂之蛥蚗。自關而東謂之虭蟧。或謂之蝭蟧,或謂之蜓蚞,西楚與秦通名也。”,可见“蛁蟟”“蜓蚞”“螇螰”为不同方言中的称谓。螇亦子,有小之义,故螇螰的体形应也不大,“虭蟧”“蝭蟧”中的“蟧”也有待进一步考证。

(八)其他

其他与蝉类似的小昆虫还有“蛪”“”,《玉篇》:“蛪:古颉切,蛪虫句,似蝉而小。”“:他敦切,,虫似蝉而长,味辛美,可食,又名青蚨。”与“蝉蜕”相关的字词还有“蛻”“蛩”“蜟”。《说文》:“蛻,蛇蟬所解皮也。从虫,捝省。輸芮切。”“蛩,蛩蛩,獸也。一曰秦謂蟬蛻曰蛩。从虫巩聲。渠容切。”,《玉篇》:“蜟:余六切,蝮蜟蝉皮。”

四、《本草纲目》中记载的蝉类名称: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蝉的各种混乱的分类做出了回应:

根据这段文字各蝉的名称与特征整理大致如下:

李时珍从传统医学的角度较为科学地分辨了蝉的不同種类,按照色彩、体型、活跃时令与能否鸣叫等指标描述了这几种蝉类昆虫,相较于辞书更具有可靠性。比如《方言》中写出了寒蜩“黑且赤”的颜色特征,却将寒蜩与不能鸣叫的哑蝉混淆在了一起;又比如《方言》中说“其小者謂之麦蚻,有文者謂之蜻蜻”,这与《本草纲目》的说法恰巧相反。笔者认为李时珍作为医学家,需要辨别不同种类的蝉以入药,因此在外形上对蝉的观察更具有说服力,而扬雄作为方言学者,其价值在于考释蝉这一词语在不同方言中的称呼,各种字词在方言流通的过程中出现讹变、假借等现象也是很常见的,因此在“蝉”类昆虫的训诂上,我们应当更多地关注字词方面的考释,同时辅之以现代科学的知识。

综上所述,本文以“蝉”相关词为对象,具体考证了《尔雅·释虫》《说文解字·虫部》《方言·卷十一》《玉篇·虫部》等古书中蝉的名称与蝉的特征之间的联系,并以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为参考,尝试厘清各辞书之间混乱交错的词条。不同辞书的注释风格也有着一定的差别,例如《尔雅》中列举了很多种不同的蝉,而《说文》引“五月鸣蜩”,将蝉的鸣叫与时令联系在一起。相比较而言,《尔雅》的列举释义更有利于人们充分认识“蝉”的不同种类,而《说文》则旁征博引,具象生动。

参考文献:

[1](晋)郭璞注,世伟校点.尔雅[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2]许慎撰.说文解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

[3]王云五主编,扬雄撰,郭璞注,戴震疏证.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7.

[4]玉篇[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

[5]邓珍.《说文解字·虫部》与《尔雅·释虫》对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

[6]钱慧真.浅析《尔雅》的名物训释方式[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7,(01):11-13.

猜你喜欢

尔雅
永远的毛豆
21世纪以来《尔雅》研究综述
群雅概述
古籍
丁子峻温文俊士尔雅男神
论《尔雅》与《马氏文通》语法观的不同
读《经义述闻?尔雅》札记三则
好班差班
浅话中国古代两部重要的文字学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