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威尼斯商人》中的他者形象

2022-06-20薛嘉欣

今古文创 2022年24期
关键词:威尼斯商人夏洛克他者

【摘要】在《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通过颠覆性的话语和行动,试图反抗当时盛行的犹太“他者”形象。首先,在法庭上夏洛克用话语来反驳大众对犹太人的刻板印象,捍卫高利贷的合法性。其次,夏洛克利用家宅构筑抵御反犹主义的避难所并与安东尼奥建立联系来抵制犹太人作为他者的形象。

【关键词】威廉·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夏洛克;他者

【中图分类号】I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24-0020-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24.006

评论家们一直在争论《威尼斯商人》是否反犹,夏洛克究竟是扁平抽象的滑稽丑角还是有血有肉的鲜活个体。问题是,这部剧中犹太人的形象是什么?夏洛克又是如何处理针对犹太人的种族和宗教歧视的?这是本文中试图探讨的两个问题。

一、犹太人作为他者的形象

在《东方学》中,赛义德揭开了东方学家如何利用话语霸权,构建东方这一他者形象。他者,是自我的对立面,与自我相互映照。东方学家建构的东方形象与实际上的东方相距甚远,其存在的唯一价值只在于巩固西方的中心地位。首先,赛义德将东方学定义为“处理东方的职能组织——发布关于东方的公告、将西方对东方的看法权威化、描述东方、教导东方、在东方殖民、统治东方。简而言之,东方学是一种西方统治、重构东方和树立权威的方式”[1]。话语服务于政治权力。东方学是人为建构的知识体系,论证西方文明优越性,为西方占领东方提供理论支持。接着,赛义德指出了东方与西方的双重对立。东西方的二元划分并不自然,只是人类建构的产物。东西方地理上的区隔带来了二者之间的比较。所有的东方学家用地理学知识和实地考察,致力于论证东方落后于西方的命题。在东方学话语中,东方居于客体地位,是自卑、边缘、落后、危险、野蛮的象征,而西方则是主体、优越、中心、文明的代表。在这个二元框架中,东方扮演着他者的角色,而西方则“自然地”扮演着自我的角色。东方被认为无法为自己说话。因此,西方承担着为东方代言的光荣责任。这样的任务主要由东方学家完成。最初的东方学家缺少第一手的实践经验,只能从古代文献中获得关于东方的二手资料。因此,他们对东方的表现“虽然看起来客观存在,但只有虚构的现实”[1]。在经验中,他们对东方的虚幻表现注定要“变化、纠正、改变,甚至只是复制”[2]。因此,他们的表述必然是基于不可靠材料的很大程度上空泛的概括。他们对东方人的表现是一种抽象的还原和仓促的概括,与真实的、活生生的东方人明显不同。在西方的表现形式中,东方人被简化为刻板印象。根据这些刻板印象,东方人是色情的、神秘的和危险的。为了对抗对神秘和未知东方的恐惧,西方殖民者将他们同化到殖民主义的话语体系中。

类似于东方他者形象,犹太人在伊丽莎白时代的英格兰被基督徒描绘为他者。他们被认为是邪恶的化身。这种对犹太人的长期敌意可以追溯到圣经。在圣经故事中,犹大以叛徒和杀人犯的身份出現,为了金钱而出卖耶稣基督并导致被钉十字架。从那时起,犹太人在整个欧洲因谋杀耶稣基督的罪受到歧视与排挤。犹太人于 1290 年在爱德华一世统治下被驱逐出英格兰,直到1655年在克伦威尔的统治下才被重新接纳。在伊丽莎白时期的英国,犹太人几乎销声匿迹。“莎士比亚笔下的英格兰并不完全存在犹太人‘问题’,因为只有大约 100 或 2 名犹太人居住在伦敦,其中大多数人可能皈依了基督教”[3]。莎士比亚一生中很可能从未遇到过活生生的犹太人。这部剧中的犹太人形象可能完全来源于他的艺术想象。然而,如果说伊丽莎白时期的英格兰存在反犹太主义倾向,那么最好的例子是1594年伊丽莎白以企图毒害女王的罪名处决犹太阴谋家罗德里戈·洛佩兹博士。罗杰洛佩兹是为伊丽莎白女王服务的私人医生。他被怀疑是间谍,因与西班牙王室秘密接触而根据当时的叛国法被判处死刑。他的判决与他的犹太血统密切相关,以至于“对于盎格鲁-犹太人来说,这是一种极端敏感,以至于暗示个别犹太人有罪就等于宣布反犹太主义”[4]。

在 16世纪的威尼斯,政府对犹太商人的态度是很复杂的。一方面,政府收入的收入依赖于犹太人的商业活动,因此威尼斯试图吸引更多的犹太移民。另一方面,当局对犹太人的日常生活设置了限制。为了区分犹太人和基督徒,“在威尼斯这一年,犹太人被命令戴上黄色帽子,以便于他们被基督徒认出”[5]。此外,考虑到犹太商人经营的国际业务的利润,“威尼斯当局容忍这些犹太商人的存在,条件是他们与他们的同宗教者,‘本地’犹太放债人一起,住在新贫民区”[6]。尽管犹太商人在商业上取得了成功,但他们仍被污名为吝啬鬼、下毒者和谋杀犯。

在《威尼斯商人》中,犹太人被建构为他者,基督徒则是自我。首先,犹太人不被视为个体。恰恰相反,他们被简化为脸谱化的抽象刻板印象。例如,夏洛克在整部剧中通常被称为“犹太人”。通过称他为“犹太人”,演讲者实际上试图通过将夏洛克与犹太人作为嗜血杀人犯的普遍刻板印象联系起来,借此抹杀夏洛克的个性。相比之下,剧中的人物总是以他们自己的名字来称呼基督徒。在第四幕第一场中,书记员将安东尼奥和夏洛克之间的冲突称为“犹太人和安东尼奥之间的争论”[7]。在这里,夏洛克被视为一个抽象的刻板印象,而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第二,犹太——基督教二元论,犹太人被描述为低等的他者,而基督徒被描述为优越的自我。基督徒象征着仁慈和美德,而犹太人象征着邪恶和邪恶。在第二幕第二场中,当兰斯洛特在犹豫是否要离开他的犹太主人时,他将夏洛克称为“一种魔鬼”和“魔鬼本人”。然后,他声明“犹太人当然是魔鬼的化身”[7]。第三,作为社会中的他者,犹太人被主流社会边缘化,受到基督徒的压迫。根据夏洛克对安东尼奥的指控,夏洛克被安东尼奥辱骂和殴打只是因为夏洛克是犹太人。在第一幕第三场中,安东尼奥称夏洛克为“误信者,凶残的狗,吐在我的犹太华达呢”[8]。作为一个犹太人,夏洛克遭到安东尼奥的身体和言语上的虐待,安东尼奥以道德优越感行事。面对夏洛克发自内心的谴责,安东尼奥显得冷酷无情。他称赞他将继续把夏洛克当成一条狗来对待,并“再次向你吐口水,也唾弃你”[7]。在第二幕第八场中,索拉尼奥粗鲁地称夏洛克为“狗犹太人”[7]。剧中犹太人夏洛克极力抵制他者的形象,与基督徒的压迫做斗争。

二、夏洛克对压迫的徒劳抵抗

“从一开始,该规则就一直受到抵制”[8]。抵抗与压迫同时发生。在夏洛克的案例中,他通过话语和实践来对抗压迫。首先,夏洛克反驳了将犹太人概括为刻板印象。在二元对立中,犹太人被认为不如基督徒,是邪恶的化身,是无情的杀人犯,是守财奴。在第三幕第一场中,夏洛克说出了著名的台词:“犹太人难道没有眼睛?犹太人难道没有手、器官、尺寸,感官、情感、激情?难道犹太人不像基督徒一样,用同样的方式进食,同样会被武器伤害,同样会染上疾病,同样的方法治病,在冬天感到寒冷,在夏天感到炎热?如果你刺我们,我们不会流血吗?如果你挠我们,我们不笑吗?如果你毒害我们,我们不会死吗?如果你误会了我们,我们难道不应该复仇?”[7]

借夏洛克之口,莎士比亚挑战了当时对犹太人的刻板印象。在莎士比亚所在的伊丽莎白统治下的英国,犹太人是放高利贷者和贪婪的化身。普通民众对犹太人深恶痛绝。当时的许多戏剧作品也迎合了普通民众的这一刻板印象,对犹太人极尽嘲讽。夏洛克在他滔滔不绝、振聋发聩的法庭辩护中大胆宣称,基督徒和犹太人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因为他们都是人类并且拥有相同的人性。基督徒歧视犹太人是不合理的,因为他们都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类。这种对种族和宗教歧视的激烈反驳引发观众对犹太人的同情,也有力质疑了犹太人作为魔鬼的根深蒂固和长期存在的刻板印象。

除了对犹太人的分类进行辩护外,夏洛克还利用话语来捍卫高利贷的合法性。在第一幕第三场,夏洛克说:“记下雅各的所作所为:当拉班和他自己被妥协时,那些条纹和斑驳的,应该作为雅各的雇佣而倒下。母羊在秋末转向公羊;当世代的工作在这些毛茸茸的饲养员之间。熟练的牧羊人给我剥了几根魔杖。在做善事时,他把它们竖立在肥美的母羊面前,然后谁怀孕了。秋天杂色的羔羊,那些是雅各布的。这是一种茁壮成长的方式,他很幸运:节俭是福,如果男人不偷”[7]。在这里,夏洛克将雅各的羔羊饲养与他的高利贷进行了比较。在这句话中,夏洛克认为高利贷是一种从圣经继承下来的值得赞美的美德。在他看来,节俭是上帝的祝福。然而,在安东尼奥看来,高利贷是一种邪恶的行为,因为从放债中获利违反了基督教所倡导的利他爱和兄弟情谊的原则。在这里,犹太人和基督教徒对放债的看法大相径庭。安东尼奥和夏洛克甚至用不同的词来描述放债。安东尼奥所说的“兴趣”的否定含义是夏洛克的“节俭”,带有肯定的含义。针对这种辩护,安东尼奥的回答颇具讽刺意味。他说:“魔鬼可以为了他的目的引用圣经。邪恶的灵魂产生圣洁的见证”[7]。

除了颠覆性的话语,夏洛克还通过实践实现了自己的反抗。他的第一个做法是将贫民区变成坚固的城堡,以对抗外面不受欢迎的混乱。在第二幕第五场中,夏洛克听到屋外传来面具的声音,要求他的女儿杰西卡关上他们家的窗户。夏洛克说:“锁上我的门;当你听到鼓声和歪脖子的笛子的卑鄙尖叫,那就不要爬到窗外,也不要把头伸进公共街道凝视着涂漆面孔的基督徒傻瓜;但是不要再说我家的耳朵,我是说我的窗扉;不要让浅薄的声音进入我清醒的房子”[7]。从这段话语中,可以得到三个层面的信息。首先,夏洛克开始在他的房子外面创造一个没有喧闹活动的孤立空间。通过建造私人避难所,夏洛克将贫民区变成了防空洞。其次,夏洛克的身体和他的房子之间存在共生关系。夏洛克称他家的窗玻璃为“我家的耳朵”,将混凝土房子与他的身体联系起来。因此,房子对他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在整部剧中,夏洛克不断地用房子的比喻来形容他的心境。例如,在第四幕第一场中,夏洛克将金钱比作房屋的道具。没收他的财产让他成为“拿走支撑我房子的支柱”[7]。三是屋内气氛肃穆,与屋外狂欢形成鲜明对比。清醒的房子是夏洛克清醒头脑的象征。与剧中的巴萨尼奥、洛伦佐或其他快乐的年轻基督徒相比,夏洛克对生活总是认真的。屋内的清醒和屋外的狂欢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杰西卡的私奔可以被视为过境。通过逃离夏洛克的家,杰西卡放弃了“乏味”的生活方式,选择了肉欲和肉欲的生活方式。

夏洛克的第二种抵抗方式是通过鲜血和暴力进行报复。正如米歇尔·福柯在《性史》中所说,“哪里有权力,哪里就有抵抗”[9]。基督徒在言语、身体和心理上的虐待肯定会遭到被压迫犹太人的抵制。在开场,夏洛克抓住一切机会折磨他的基督徒敌人。当他可以赎回一磅肉的束缚时,夏洛克采取了坚定的立场,断然拒绝了法庭上的求饶请求。然而,他的血腥复仇却因波西亚的干预而受挫,波西亚利用法律漏洞挽救了安东尼奥的生命。在结局中,公爵告诉夏洛克:“为了让你看到我们精神上的不同,我在你问之前原谅你的性命”[7]。在这里,公爵使用了形容词“我们的”精神。从上下文来看,很明显“我们的”等同于基督徒。我们的和你的,或者我们和他们的这种分类表明了自我和他者的二元对立。在这种情况下,基督教精神压倒了犹太人的精神。公爵应该是正义和权威的化身。然而,他先入为主的立场不可避免地导致偏见和不公正。因此,整个司法程序只是诗意正义的假掩饰。公爵实际上是有偏见的。波西亚的论点只是为免除安东尼奥提供了一个借口。在结尾部分,公爵做出裁决,夏洛克的财产应被没收一半,另一半应转移给安东尼奥。为了表现基督徒仁慈的美德,安东尼奥请求免除罚款,前提是夏洛克立即皈依基督教,并将他所有的财产都遗赠给女婿洛伦佐和女儿杰西卡。这个结果让夏洛克非常沮丧。在这个场景中,他带着“我很滿足”的感叹孤独地离开了舞台[7]。

三、结论

在《威尼斯商人》中,犹太人扮演了他者的角色。夏洛克的反抗表明,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夏洛克的失败表明,犹太人作为少数群体,在莎士比亚时代没有足够的力量战胜基督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犹太人的问题从未引起如此多的关注。仔细研究这部剧后,我们发现反犹太主义从那时起就出现了。这告诫我们,如果没有严格的限制,种族间的对立可能导致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悲剧。二战纳粹集中营的人间惨剧仍令全世界人民心有余悸。纳粹之后,再无诗歌并不是笑语。犹太人并不是种族歧视的唯一受害者。世界各少数族裔都饱受歧视与排挤。弗洛伊德之死是种族歧视横行人间的血的教训。不仅仅是黑人或犹太人,所有的少数族裔都是生而平等的人类,所有人的生命同样珍贵。弗洛伊德之死是夏洛克徒劳反抗的当代变形,人们应引以为戒。

参考文献:

[1]Said,Edward.Orientalism[M].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Ltd,1978:3,54.

[2]Jauss,Hans Robert.Toward an Aesthetics of Reception[M].Minneapolis: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1982:23.

[3]Bloom,Harold.Shakespeare:The Invention of the Human[M].New York:Riverhead Books,1998:171.

[4]Katz,David S.The Jews in the History of England 1485–1850[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50.

[5]Calvert,Thomas.“Causes of the Miseries of the Jews”[A].The merchant of Venice:authoratitive texts,sources and contexts,criticism,rewritings and appropriations[M].edited by Leah S.Marcus.New York: W.W.Norton & Company,2006:123.

[6]Ravid,Benjamin.“The Legal Status of the Jewish Merchants of Venice,1541-1638”[A].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vol.35,no.1,1975,pp.274–279.

[7]Shakespeare,William.CliffsComplete The Merchant of Venice[M].Foster City:IDG Books Worldwide,2000.

[8]Said,Edward.Culture and Imperialism[M].New York:Vintage Books,1994:62.

[9]Foucault, Michel.The History of Sexuality. V.1.An Introduction[M].New York:Pantheon Books, 1978:95.

作者簡介:

薛嘉欣,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威尼斯商人夏洛克他者
看穿假象
快车上的讹诈
浅析戏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
“他者”眼中的“她者”
“莉迪亚死了”——《无声告白》中他者的悲剧解读
他者视域下曹保平作品的文化反思
为“他者”负责:论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责任
电影《威尼斯商人》中女性形象的悲剧美
夏洛克·福尔摩斯怎样改变了这个世界
穆拉诺玻璃瓶,“威尼斯商人”的外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