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二历史上册反思性教学行动研究

2022-06-19杨学林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28期
关键词:课堂讨论教学反思

杨学林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十分鲜明,即要对当前的中小学教育给予全方位的革新,让素质教育全面目标得以落实,它不仅强调知识的学习,而且注重人格的塑造,更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仅就初中历史教学而言,教师绝对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固步自封,而应跟上现代教学的潮流,以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己任。基于此,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经验,重点对初二历史反思性教学进行了系统探讨。

关键词:初二历史;教学反思;课堂讨论;知识架构

引言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理应思考如何通过教学反思,实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目标。无疑,教师要做到教学反思并非易事,首先就要具备良好的反思意识,其次,要懂得在实践中摸索一套符合自己教学方法,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只有勇于探索,通过不断比较和权衡,方可实现进步。如做到这些,不仅学生学习历史的效率有所提升,而且教师往往也教得更加得心应手,最终彰显出反思性教学的重大价值。

1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教学模式仍然较为落伍

课堂教学如要真正贯彻以学生全面成长为根本的教育理念,就必须一改教师“唱独角戏”的不利局面。现阶段,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仍或多或少摆脱不了灌输式教学的影响,学生只能无可奈何地听从教师的教学安排[1]。在这种教学模式的主导下,指望学生从历史中汲取营养显然不切实际,学生通常也不会就学习提出自己对历史知识的想法,学习兴趣也极易受到挫伤。而教师功利性地认为填鸭式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历史考试成绩,但最终教学难言质量,这无疑是与现代教育理念极为不符。

1.2 教学过程缺乏丰富的互动环节

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如果缺乏必要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环节,教学必然会令学生感到索然无味。众所周知,新课改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也强调为学生打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但这并不容易实现,不少历史教师在设计教学互动环节时,只会一味地提问题,以为问题多就是开展教学互动,这显然是对教学互动的曲解。还有的教师只是将课堂讨论或交流流于形式,在还未营造好良好教学氛围的情况下,就将课堂弄得生硬无趣,学生因此根本没有参与互动的强烈意愿。

1.3 教师的教学语言缺乏趣味性和感染性

历史这门课程语言性非常强,教师运用语言讲述历史事件必不可少,从而通过语言讲述的形式强化知识点的讲解,而在讲解时如果缺乏趣味性,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内容就不再感兴趣,而教师只会满足于滔滔不绝地讲课,将原本十分有趣的历史知识或故事变得毫无趣味可言,最终,学生不得不接受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这种方式获得的知识显然较为浅显,学生很容易在一段时间后就忘得一干二净。不仅如此,教学语言毫无感染性也是一个不小的问题,课本中有不少爱国爱国主义素材需要用感情饱满的语言进行表达,然而,教师却用毫无情感的语言表达出来,令学生失去历史的“身临其境”感,故对一些历史上发生的重要事件无法产生强烈的情感,价值观的塑造也遥不可及。

2 初二历史上册反思性教学的行动策略

2.1 重新整合教材,引导学生探究体验

初中历史教学最切忌的莫过于将书中内容面面俱到地讲解完,这种教学模式显然得不到学生的欢迎,学生很难通过课堂教学对教材中的内容形成深刻印象。因此,历史教师应当重新审视如何更好地整合教材,且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探究体验,最终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搭建起完整的知识架构。

例如,在讲到人教版初二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的《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一课时,教师就须思考如何将这节课的内容进行重新架构、整合,进而上升为爱国主义教育,这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十分有益。授课前,教师经过深刻反思,对教学设计进行相应调整,努力找寻课文中的适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词语,并围绕起展开教学设计,如《马关条约》、北洋舰队、瓜分中国狂潮等这些关键词就非常适合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也十分利于传递课文的核心价值,更能方便学生理解历史演变的基本规律及国家命运的发展趋势。这样一来,教师就让看似枯燥的教学变得更具感染力,由此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锻炼。

2.2 适当增加提问环节,努力串联教材中的各个内容

教师如要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显得充满生机,最为核心的便是在教学环节上有所创新,特别是要懂得根据课文内容适当增加提问环节,努力串联教材中的各个内容,这样课堂教学才会有灵魂、有生机。而在思考如何提升教学效果的过程中,教师的反思能力也会得到相应提高。事实上,提出问题的目的就在于更好地将教材中的内容有机地串联起来,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学生也不会再游离于课堂之外。

例如,在讲到人教版初二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的《五四运动》一课时,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问题,如“为什么会爆发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最主要的意义在哪里?”这些问题的设计和提出,可以令学生对五四运动的基本概况有一个清晰了解,并且能够通过教师的循循引导,理解五四运动与当时中国国内外情势的内在联系,从而加强学生的认知能力[2]。

2.3 转变教学观念,提升利用教材教学的能力

在传统教学观念中,教师通常会将注意力集中于如何在规定时间内教完规定的内容,历史课莫不过如此,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学生往往不愿配合教师的教学,且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将消失殆尽。由此可见,教师需要在教学观念上跟上时代的发展,尽最大可能摆脱“教教材”的旧有思维,相反,教师要懂得如何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实现“教材教”,这样教师的教学能力才能得到实质性的提升。毫无疑问,教师的教学无论采取的方式有多少差异,但都离不开教材,也不可能离开教材。不过,教师也不应局限于教材,而是要学会借助更多外部素材,从而令歷史教学变得丰富多彩。

3 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指出,初中历史教学不应墨守成规,实事求是地说,教师的探索与创新之路应是一条漫长之路,教师要从教学灵感中获得进步的空间,这样一来,历史教学课堂才会变得兴趣盎然。显然,教师只有坚定不移地执行反思性教学行动,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这不仅利于教师自身得到快速成长,而且可以让学生学有所获,最终必然达成一个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计杰义. 反思性行动研究成就高效课堂[J].教育,2021,7(21):94-95.

[2]陈艳玲. 对初中历史课改的教学反思[J]. 读写算,2022,9(23):106-106.1B431A6E-3239-4E5A-9FC0-70D2AC306C67

猜你喜欢

课堂讨论教学反思
支持学习视角下,活力数学课堂的方法探析
对大学案理研讨课学生信息检索意识若干问题的思考
改变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对思政课兴趣的突破口
谈素质教育中的课堂讨论
新课改后的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堂微课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