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析

2022-06-19郝丽娜

民族文汇 2022年31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策略

郝丽娜

摘 要:新时期、新形势下,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随着全球化、多极化发展的浪潮,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部分。中国历经五千年变化而不倒,积累、沉淀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底蕴,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有利于中学生保护和传承中华文化,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使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策略

初中生求知欲望比较强,在初中阶段对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都是非常有益处的。鉴于传统文化对于初中语文教学的价值,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有机融合之策略。

一、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价值

(一)推动语言文字的建构与运用

在初中语文教课书中,中华传统文化作品涉及的文学体裁有很多,如,诗、词、散文等。教师在教学生学习时应该根据不同的文学体裁有重點地进行讲解。中华传统文化作品在撰写时,字里行间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情怀。学生在学习时不仅可以积累丰富的语料,了解历史,而且可以通过对文章中好词好句的摘抄与品析形成独特的语感,积累语言材料,从而推动文字的建构与运用。

(二)加强思维的发展提升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致地品读课文、精读课文,既要让学生可以用简短的语句概括全文,做到言简意赅,同时也要让学生理解文章细微处的深意,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书屋中挂着一幅巨大的画——“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这个细枝末节之处也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鹿”是“禄”的谐音,而“肥大”则代表着“厚禄”。鹿并不是站在树下,而是“伏”在树下,象征的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所讲的“福禄”,同时也蕴含着三味书屋的价值观——只有通过读书才能求得福禄。这都表现出传统文化的心理。

(三)养成高尚的审美品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学生通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作品,在品析语言中体会真善美等真挚的情感,深入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形成高尚的审美品格和高雅的审美情趣。学生在面对困难、挫折时,要做到学以致用,运用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优秀作者身上百折不挠的坚韧品质来指引自己。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虽然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所形成的独特文化,但是对我们当今社会的发展,当代文化的推动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应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及其精神注入到学生的血脉之中,让学生多从中获得营养,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展现出更自信的文化态度。

二、中华传统文化作品的教学策略

(一)开展多样化的活动,提升传统文化认识

简单地从课堂中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自身的发展的。由于现代社会教育的蓬勃发展,学生自身的人文素质不断提高,单从课本上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了。因此,我们可以开展相关课外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开展基本的教育知识实践活动,例如,在端午节可以举办“怀念屈原”主题活动,学生可以通过讲述屈原的相关事迹、背诵屈原的作品、讲述传统节日端午和屈原之间的关系等活动加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

(二)倡导阅读名著名篇,正确认识传统文化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时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作品,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此同时,学生积累阅读很多名著名篇,对学生掌握和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助推作用。阅读中华传统文化作品,让学生从读书中学会做人。例如,我们了解的古文经典《论语》《史记》《孟子》等,也能一步一步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体验。学生在读书报告会上和老师同学们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从而提高文化素养,提升思维能力。

(三)巧妙运用古诗词,挖掘传统文化广度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词中孕育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精神。作为教师,更要鼓励学生学好古诗词,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可以引导学生培养传民族气节,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归园田居》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达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学生通过对诗词的学习,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促进自身健康发展。

(四)动态调整教学方案,创造良好文化学习氛围

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教师从课程制定的角度来看,在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上,仅仅依靠教师课上的讲解是不够的,在课下时间,还需要自己的亲身体验、查找资料、交流讨论等,才能够使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最大化。首先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教材内容,例如《庆祝旧历元旦》,这篇课文主要讲述旧历元旦也就是春节的相关内容。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在节日方面的集中体现。从准备过节到除夕、春节,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也有诸多的感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构建视听结合的教学情境,在教学情境中引起学生的联想,使学生回忆自己在春节时候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进而将传统文化教育内化到学生的实际经历中,为学生传统文化的培养奠定基础。其次,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进行交流讨论,在交流讨论过程中深化对传统节日与传统文化的认知。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教学法,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在小组内部引导学生对传统节日进行深入研究,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如节日的由来、历史沿革、思想内涵等等,使学生在心理上对传统文化产生强烈的兴趣,促进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课堂的深入融合。

结语

对初中生开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还有利于学生拓展知识面,提高语文核心素养。初中语文教师应该积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不断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传统文化教学方式,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能够得到传承与发扬。

参考文献

[1]刘畅.太原民歌特点刍议[J].中国音乐,2015(4):154-158.DOI:10.13812/j.cnki.cn11-1379/j.2015.04.030.

[2]刘雪峰.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策略探究[J].科普童话·新课堂(中),2021(3):75.

[3]耿淑梅.浅谈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渗透[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1(25):100.0A84CE37-F217-4F32-B6CA-E256A7F3F83F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初中语文策略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