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古诗词教学的创新路径

2022-06-19陈贞洁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25期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教学创新高中语文

陈贞洁

摘要: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华诗词是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重点着墨的课程内涵之一,既是学习任务群“审美鉴定与创造”的内容,又是“文化传承与理解”的项目。近年来,高中语文课本中收录的古诗词增加,传统的“守正”原则和“填鸭式”教学法已经无法满足诗词教学的需要。高中古诗词教学亟需在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上进行积极创新,以寻求新的突破。本文结合高中古诗词教学的内容,探讨了高中古诗词教学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教学创新

引言:

古诗词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学类型,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高中古诗词教学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有效途径[1]。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是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部分,许多老师也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但是,当前的高中古诗词教学仍旧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仍有较大的创新发展空间。因此,语言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积极创新教学路径。

一、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古诗词有效教学,需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兴趣。而要想激发学生兴趣,需要抓住教学方式这个重要的点,借助现代教学手法进行教学方式创新,营造有趣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爱上古诗词,才会积极投入到古诗词学习中去[2]。

《蜀道难》采用的乐府旧题,通过浪漫主义手法,歌咏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表现诗人浪漫主义气质和热爱自然的情感。全诗文句参差,笔意纵横,体现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鉴于此诗独特的艺术风格。笔者在教学中以“诵读”为起点,以“想象”为抓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首先让学生读古诗,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行文脉络,感知作品的感情基调;接着让学生反复吟咏文本,驰骋想象,构建自己心中的“蜀道”;然后让学生结合诗句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描述心中的“蜀道”;再指导学生品味诗歌丰富的表达技巧和丰厚的意蕴。

二、情境教学,让学生融入其中

古诗词不仅语言凝练,而且情感丰富,意境深远。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古诗词内容的解读也有了拓展和创新。在古诗词教学中,深入發掘诗词的内涵,让学生从中汲取营养,是古诗词教学的重要任务。之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古诗词教学过于看重教师的教,而忽略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古诗词教学方法单一、滞后,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很难沉浸到诗词中去。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转变教学方法,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学。情境教学作为一种能进行情境再现,激发学生兴趣、深化学生体验的教学方法,也被应用到古诗词教学中来。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形成良好的体验,促使学生全身心融入到诗词的意境和情感中去,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3]。

如在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对于其中的内容,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但是,词中引用了很多典故,蕴藏着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如借孙权和刘裕的事迹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及悲凉意境),学生对此缺少体会和感受。同时,对词中的一些典故和用意了解较浅。为了激活学生思维,唤醒学生对人物命运的关注和思考。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根据文中的典故,通过多媒体向学生介绍孙权击败曹操、刘裕北伐收中原的故事,营造有趣的教学情境。之后设计导入语: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古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如苏东坡泛舟赤壁缅怀周郎,感叹时光易逝,而功业未成;杜甫登高,见无边落木和无尽长江,感叹两鬓斑白仍客居他乡。在南宋有这样一位词人,登北固亭,在群雄逐鹿的地方一吐胸中块垒,他就是抗金名将辛弃疾。那么,词人登上北固亭究竟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在词中,作者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式?引用了哪些典故?这些典故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让学生通过PPT提供的资料了解词中的典故后再读诗,跟着作者一起,感受古人的事迹,体会词人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

三、优化对古诗词作品创作背景的讲解

一首古诗词能够被人们传唱至今,其所凭借的绝不仅仅是优美的文笔和瑰丽的辞藻,更多的是要依靠其中所蕴含的来自作者人生经逢的真挚情感。因此在进行古诗词讲解时,高中语文教师要将一部分精力放在作品本身之外,带领学生了解作者在创作这部作品时所经历的人生和社会环境,引导学生结合个人真实的社会经历和情感体验进行类比性体会。虽然和古人相比,高中生的生活模式与思维方式非常不同,但是基于同一场景、同一遭遇的情绪变化却有着本质的相同。凭借这一教学引导方式,高中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将跳出“流水线模式”的怪圈,开始以更具体验性、生活化和代入作用力的角度去真正揣摩作品的情感内涵和作者的精神世界,仿佛自己也正在经历着作者所经历的故事、欣赏着作者所欣赏的风景,从而与作者之间建立起一种基于古诗词作品的情感共鸣。这对提高学生对古诗词作品深刻内涵之理解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比如对《归去来兮辞》这首作品的解读,教师就可以先从介绍作者陶渊明的生平经历入手:陶渊明早年便无意于世俗官场,喜欢以“形骸飘逐”的姿态自由地生活在田园山水之间。然而由于生活的拮据和供养家人的需要,陶渊明在中年之时不得不委屈意志走入仕途,来到彭泽县担任“彭泽宰”。不过这一段官场生活并未让他感到半分乐趣,反倒是因为见识到了更多的曲意逢迎、尔虞我诈和官场的种种“规矩”而更觉厌恶,最后终于辞官归隐,继续回到乡间过起了“晴耕雨读”的生活。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了解,一个不慕名利、但求自由的诗人的形象便跃然纸上,学生也可以凭借自己对这一形象的了解而对诗中作者的种种行为和想法产生更多的理解与认同,进而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成果取得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发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增加古诗词教学的深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达到学生素养培养和提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艺凯.探究构建高效高中语文古诗词课堂的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1):180.

[2]许燕萍.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J].名师在线,2020(30):70-71.

[3]王盈新.高中古诗词“情境化”教学例谈[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0(20):70-71.7502F3F6-866B-4B70-9670-A93D8557CE4B

猜你喜欢

古诗词教学教学创新高中语文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读写结合探寻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新路径
中职 《电机与拖动》 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