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教育理念对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启示

2022-06-19蔡锋锋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2年11期
关键词:陈鹤琴幼稚园理念

蔡锋锋

摘要:活教育理念是陈鹤琴先生思想的集大成者,那么对于如今的教育,回归陈鹤琴、活教育,究竟对我们如今的幼儿园课程建设有什么启发呢?本文将从活教育理念下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原则、目标、内容、评价这几块来阐述,陈鹤琴先生的思想对如今的课程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活教育;课程建设

我们在环境创设时,往往需要利用墙面创设很多板面如:喝水、游戏选区、自主点心、值日生、区域记录表、来园签到等,但观察发现:即使板面种类丰富、涉及丰富,但幼儿往往只是走马观花,参与少、互动少,无法真正体现环境创设的互动价值。关于幼儿记录墙的创设,目前实践层面并无太多理论研究作为支撑,本文旨在厘清记录墙的内涵与意义,明确其以幼儿为主的创设原则,遵从幼儿的需求与兴趣,拓宽教师对墙的认知边界,探寻记录墙背后真正的价值。

一、活教育理念下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原则

(一)儿童为本的原则

陈鹤琴先生指出:要以人为本,以儿童为本,我们不经会去思考什么是真正的以儿童为本:不要试图在主题时光中让班级所有的孩子只有一种生活选择。儿童立场最初的表现是放手,只有建立在自由自主上的观察,才能遇见真儿童,才能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需要。

如今的幼儿园课程改革看似沸腾,用心至深,但静下心来,我们需要追问自己,我们真的了解幼儿吗?我们的课程遵循他们的发展了吗?我们的教育提升他们的经验了吗?我们分享的课改图景是常态生活吗?所以,沿着这几个问题,我们需要更加平静,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内心变得平静。在当今的社会大环境下,我们的课改遇到了很多的新挑战。而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从大处着眼,从细处行动,真正做到以儿童为中心。

(二)结合园所实际的原则

中国当时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人口众多、非常评困潦倒,教育也是极其落后的年代,更别说幼稚园,几乎是一个空白状态,而且当时大家都在学习西方的教育,针对这种国情,他疾呼:创办适合中国国情幼稚园决不能照搬照抄国外教育模式,就其经验也只能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决不能办有钱人的幼稚园,因为有钱人幼稚园穷人读不起。”决不能只在中心城市办幼稚园,面向广大工厂和农村办为劳苦大众服务的幼稚园。只有办这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幼稚园,中国幼稚园教育才能发展,“教育公平才能实现,社会也才能进步发展。”

陈鹤琴先生指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化中国人,健全的身体、创造的能力、服务的精神、合作的态度、世界的眼光。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情,有自己的民族之根,同样的,对于今天的教育也一样的,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将国外的,美国的、新西兰的、日本的等等先进的理念照搬进我们国内的教育中,觉得瑞吉欧的理念好,就照搬瑞吉欧的教育理念;觉得华德福好,就创办各种华德福学校;觉得蒙台梭利思想先进,就引进蒙式教育;觉得高宽课程好,就把高宽课程引进来,但往往会变出四不像,为什么呢?从幼儿园的层面来说,只要别的幼儿园里觉得好的东西,我们幼儿园也照搬进行模仿,比如:安吉游戏好,我们幼儿园也搬来几个大油桶;别的幼儿园做自然课程,我们也进行,不管我们周围的环境适不适合;别的幼儿园将竹子等作为幼儿园的特色,我们也用高昂的价格买进各种各样的竹子,却殊不知,别人的幼儿园周围都是竹林,竹子对他们来说是可利用的资源,但对于别的幼儿园来说,却不是资源。

而陈鹤琴先生做中国人、做现代化中国人,为我们指明了一条方向,也就是要走符合本国、本园实际的路线,需要了解幼儿园的特色、周边资源等有哪些,再结合實际情况进行创设。

(三)生活化的原则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是陈鹤琴对课程论的概括表述。他认为“活教育”的课程就是让儿童在与自然、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观察中获取经验和知识。尽管陈鹤琴主张从自然和社会中直接获取知识,但他并非绝对强调经验、决然否定书本。

儿童对大自然有天生的兴趣和好奇!大自然是真理向儿童敞开的一扇门。然而在教育中,我们往往是急于、忙于把人类千百年来文化的“精华”(科学文化知识)传递给儿童,却忽视了文化的源头——大自然。儿童在大自然中不但唤醒了他持久的好奇心,培养了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这种与大自然亲和的体验可能是其成年后探索科学的源泉与动力。来自大自然的体验就像种子,童年时光播下,日后长成知识和智慧。威尔逊称自己童年时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沉浸,是造就他后来成为生物学家的重要原因。达尔文也在回忆录中屡次提到自己在童年时期如何沉醉于大自然的户外生活,他摸鱼捞虾,捉蝉扑蝶,挖土里的蚯蚓,还对植物有浓厚的兴趣。

(四)发展适宜性的原则

《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发展适宜性必须具有年龄适宜性,考虑儿童在某一年龄阶段的特点,然后据此设计与年龄特征相匹配且有助于促进儿童发展的活动、常规与期望。发展适宜性实践必须具有个体适宜性,即使处于某一特定年龄段,也并非每个幼儿都如出一辙。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各自有自己的成长方式与发展进程,他们的个性与学习方式各不相同。发展适宜性具有社会和文化适宜性,我们也要充分考虑儿童及家庭所在社区和文化的特征。只有这样,我们提供的早期方案才会有意义,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首先是特定家庭的一个成员,然后才会成为社会和文化群体中的一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逐渐理解所在群体认为什么是合适的、什么是有价值的、什么是所期待的、什么是所仰慕的。我们学会了各种规则:如何表达尊重、如何与人交往,如何与偶遇沟通,如何珍惜时间和尊重个人空间等,而课程建设也要遵循适宜性的原则。

二、活教育理念下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目标

活教育的具体目标包括:要有健全的身体、要有服务的精神、要有合作的态度、要有建设和创造的能力、要有世界的眼光,对应儿童发展的内在目标包括:强健体魄、良好习惯、科学思维、艺术素养、文化熏陶,也就是德、智、体、美、劳的五育协调发展。

三、活教育理念下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内容

(一)利用自然资源丰富儿童的课程

在课程内容上,幼儿园中的植物、常见的自然现象等都是儿童观察、探索的对象。孩子们可以跟随着季节的脚步,观察身边的植物,用符号表征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发现。春天的樱桃树、夏天的葡萄架、秋天的橘子树、冬天的银杏树,还有一年四季都在变化的芭蕉和爬山虎。孩子们发现了幼儿园里一直存在但从来没有留意过的植物,而孩子们的发现也触动了教师们观念的转变,使他们意识到生活中还有很多现象是可以关注的,就像孩子们非常喜欢下雨、下雪、起风等自然现象,甚至是幼儿园里的任何一个事件,如:树屋的建构过程,都可以带着课程的观念去思考、去看待它們的价值。这些都应该成为课程组成中非常重要的方面。

(二)注重隐性环境的创设

幼儿园的环境除了显性的物质环境,很重要的一部分还包括隐性环境的建设,包括:环境中的氛围,师幼关系、幼幼关系等等,这些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思考的因素。尤其是师幼互动,有效的教师使用多种方式来认可与鼓励儿童的想法与成果包括:对儿童做的事给予具体评价;向儿童提问,更多地了解他们的计划与想法,这里的想法不是成人已经知道答案的常见问题,而是能够引起更多信息的真正问题;重复儿童的想法并模范幼儿的行为;写下或录下幼儿的想法,给他们创作的作品拍照;将儿童之前的言行与他们在其他时间或者地点做的事情或相关信息建立联系;让儿童向其他儿童寻求信息或帮助;展示幼儿的作品或者照片。其中的核心策略包括:满足儿童的基本生理需求;营造温馨、关爱的氛围;鼓励与支持语言发展与交流;激发主动性;提供知识,示范技能;认可儿童的活动和成就;支持同伴互动;鼓励幼儿独立解决问题。营造温馨、关爱的氛围。

四、活教育理念下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评价

(一)注重过程评价

儿童的学习是过程性的,而非结果性的,我需要在教学活动中端正对“结果”的认识。教师不能片面的单纯地把结果看作是孩子们最后掌握的程度。幼儿在整个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和态度,其实也算是活动的结果。活动中最重要的,其实就是培养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教会幼儿如何学习、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教育教学是一个源远流长的过程,端正对幼儿学习结果和过程的认识、不断优化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才是当下需要做的,修正自己的评价方式。

(二)强化自我评价

幼儿园课程内容要基于幼儿的生活、基于现实情况,在对自我进行评价时,可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是否体现了幼儿的生活?是否利用了园本物质资源?是否展现了地域文化?是否全面,涵盖五大领域?是否丰富,满足各年龄段幼儿的生活。

(三)聚焦班级观察

《评估指南》中指出:观察要聚焦班级,通过不少于半日的连续自然观察,了解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情况,准确判断教师对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所做的努力与支持,全面、客观、真实地了解幼儿园保教过程与质量。对课程观察也要聚焦班级、聚焦幼儿,真正从幼儿出发,了解幼儿的情绪与需求。

参考文献:

[1]张祥斐.“活教育”视角下幼儿园课程现状的调查研究[D].安庆师范大学,2020.

[2]任洁琼.活教育理念引导下的幼儿园自然课程[J].新课程(综合版),2019(12):78.

猜你喜欢

陈鹤琴幼稚园理念
方传芸舞蹈创新理念拾微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陈鹤琴的教育家之路
陈鹤琴:大学教授当了幼稚园园长
单元教育课程与陈鹤琴关系探析
台湾地区《补助办理公私立幼稚园辅导计划》及其对大陆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启示
陈鹤琴不赚昧心钱
橘兔的幼稚园
现代陶艺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