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为本理念下构建小学灵动数学课堂的路径探究

2022-06-18陈治锋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19期
关键词:灵动课堂以生为本小学数学

陈治锋

摘要:“以生为本”是我国素质教育改革中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思想。在数学课堂实践中,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需求,使学生的自我约束和探究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同时,也要从课堂上的教学目标的达成来衡量。对“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评判,是不是充分反映了这一教学理念。本文通过分析,提出了一条“以生为本”的小学数学课堂“弹性”的思路。

关键词:以生为本;小学数学;灵动课堂

一、引言

“以生为本”是当今教育、教学中应遵守的一项基本的教育理念。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突出了对学生进行数学核心素養的培养,这一目标的实现与“以人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相吻合。我国的初等教育是深化优质教育,注重“学生志向”,但是经过长时间的调研与研究,发现数学课堂教学依然是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学生志向”为其所苦,反映出「教学实务」的表层。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识字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所谓的激励目标无法达到。而要真正把“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落实到小学数学课堂上,就必须从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改革,其中就包括:切实实施“以生为本”的数学课堂教学,创新多种教学方式等。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一般问题的分析

(一)“以生为本”的教学设计没有充分体现

数学课堂教学是实施“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基础,也是教师“以生为本”理念在教学中的重要体现。即,由数学老师制订的教学设计,在课堂上的全部连接都具有“学生向往”这个观念,它是否充分反应出老师的教学理念是作为评判的先决条件。如果数学教师没有“以生为本”的科学认知,那么,在数学课堂上,其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所有的教学行为都要脱离“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北京普通高校一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分析发现,该课程教学方案的整体分析结果表明:“线的认识”教学方案,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是交互的,实践教学是体现设计的。但是,在教学中忽视了整体设计、学生主体性的激励、场景的逼真等教学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设计和教学目标的达成是有一定差距的。另外,在教学设计方面,老师还是把学生群体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化要求,采用了同样的教学设计,“分层教学”的设计没有得到充分的运用,从某种意义上讲,并没有真正做到“以生为本”。

(二)“以生为本”的教学环节不能充分体现

教育环节是实现“以人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一个关键环节。在此阶段,教师的教学设计包括课程指导、知识教学、实践活动、综合教学等多个环节,甚至在教学设计中都充分体现了“人生志向”的理念。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不能根据教学设计来进行实践,始终处于教学的主导地位,只注重“教”而忽略了“学”,而不能使两者之间的“教”和“学”达到良性互动,这就不能算是“以生为本”。从教学中的具体教学环节来看,确实存在着这样的教学现象。教师的自我教育能力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很容易被传统的教学模式所左右,学生的自我实践活动,注重于学生自己的探索与表现,而仅仅强调对知识的理解被过分强调,主要是课堂上给予学生个人成长与综合发展的良好条件,因而没有意识到问题所在。而一些教师认为,在没有“讲透”的情况下,学生就不可能理解和掌握。

(三)“以生为本”的教育评价未能充分体现

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是以学生的数学学习为基础,是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评价,而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够使学生对自己的数学学习的各个阶段有一个真实的认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然而,从教师在数学课堂中的教学评价中所体现的“以生为本”思想并不能很好地体现。

具体而言,首先,评价的内容模糊不清,只有简单的赞扬和消极的评价,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能力缺乏清晰的认识,表现出过分的自满和沮丧。这种普遍的评价主要是在数学课中回答问题。当学生们回答了问题之后,教师会给予表扬,如“你很好,对,非常好”或者“答案错误”。用“否定性评价法”来衡量两者的价值,尤其是从消极评价的角度来看,有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另一方面,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导致了错误的回答。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这一教育评价方式未能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第二,教学评价强调结果,而忽略了过程。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评价,必须把过程评价与成果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然而,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老师们往往只关注数学论文的分数和名次,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情感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并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第三,尽管数学课堂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师生互动与自我评价,但存在着形式化的问题。

三、以生为本为基础,构建小学灵活的数学课堂

(一)“以生为本”理念的有效运用

小学数学课堂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几点。首先是对学生的需要进行量度设计,这就是对四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测量,并运用教学设计的内容、方法、理由和效果。其次,数学教师要把教学规划和课堂教学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动态的数学课堂教学。因此,数学教育的设计并非静止的,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的反应来进行调整。第三,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注重教材与教材的选用与运用,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数学基础、认知水平、实践经验等现实条件。尽量提供有针对性的引导。为便于教学,请选用真实的教科书和实例。所以,在数学教育的设计中,老师在学生的愿望和内部的驱动力的运用上,以突出以上要素和需要条件为依据的数学教学问题。

(二)构建全面的“以生为本”教育评价体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充分运用教学评价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所以,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必须转变课堂评价语言,将学生的人格特征纳入到教学评价之中。数学知识的本质是乏味的,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态度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回答完数学题后,不能以“正确”或“错误”来评判学生,而是要对他们进行更全面的评价。其次,擅长从多个层面、多层面地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表现,发掘他们的亮点和特点。

结语: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它也是我们应该永远坚持的。以“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从“教育”的实践性环节着手,并将“多元”的教学方法与“综合评价”相结合。建立高效、灵活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黄辉.以生为本理念下的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策略研究[J].求知导刊,2020(44):34-35.

[2]李洁.以生为本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小学生,2020(10):32.

[3]杨晓鹏.以生为本,建构高效课堂: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建构策略浅析[J].课程教育研究,2020(41):21-22.

[4]叶民亿.静听每一朵花开的声音:小学高段数学教学如何实现“以生为本”[J].天津教育,2020(27):70-71.

猜你喜欢

灵动课堂以生为本小学数学
适时等待,灵动数学课堂的催化剂
打造“灵动课堂”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先学后教”让课堂更灵动
论强化基础 突出能力 塑造品格的职教语文教学新模式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