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信息化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培养策略

2022-06-18杨晓雪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19期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初中历史

杨晓雪

摘要:初中历史老师在开展教学时,一方面要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主要目标,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深刻了解,同时还能够以古通今,借助于古代历史事件对自己未来人生进行分析与关键强化,实现自身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另一方面,通过初中历史教学,教师还能够实现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学生获得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责任感,并将其作为自身精神世界的依靠,引导学生时刻关心民族兴衰与国家发展。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初中历史;家国情怀素养

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的出现与普及逐渐使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方式发生了改变,而进入21世纪以来,5G、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等的飞速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的教育行业,推动教育领域的信息化发展。在2018年,教育部提出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而这也更加推动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借助于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其优势和特点逐渐在教室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信息传播的桥梁,而教师通过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也能够逐渐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在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中实现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教师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主要围绕教育信息化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培养策略展开研究讨论。

一、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素养培养的意义

家国情怀并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应该由人们内心所自然而然产生的一种情感,是挚爱自己国家和民族的重要表现,同时也是人们所必备的一种优秀品德。对初中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符合教育改革下的素质教育培养目标和要求[1]。实现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必须要基于国家和社会需要,而家国情怀也反作用于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初中历史教学课程中有着丰富的价值资源,而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历史观和人生观,增强学生价值观念,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向着社会建设所需要的方向发展。

二、教育信息化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培养策略

(一)对历史教材中的资源进行深入挖掘与利用

传统文化是家国情怀的重要表现,而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体现在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之中,初中历史老师需要能够应用这些教学资源,通过课堂的教学,实现对学生家国情怀的激发与培养。初中历史教材是教师开展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其中包含了许多的历史资源,比如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文明的历史英雄人物和著名的文化发明等等[2]。教师可以借助于课堂教学,通过对历史教材的深入挖掘,为学生展示具有教育意义的历史教学资源,把握教学资源中所展现的历史教育意义,提炼其中的家国情怀因素,有效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教学资源的展示可以由平面化向着立体化方向发展,更加直观的展示历史教材中的资源,实现知识的延伸与拓展,也实现了历史教育的多样化发展。举例来说,在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五四运动》这节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电视剧《觉醒年代》中有关五四运动的片段,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将课本资源更加直观的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深入了解当时历史,明白自己作为一个青年人身上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二)积极利用多样化的信息技术手段

早在本世纪初,信息技术手段就被广泛应用到中学历史教学中,而经过这二十多年以来的发展,初中教师都积极探索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方式。在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我国教育教学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不在拘泥于传统模式下的面对面授课,而是创新了多种线上教育模式。线上授课时代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重大挑战,但同时也为教师带来了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创新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启发。初中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做到与时俱进,掌握多种信息技术,创新传统教育模式,综合运用多媒体手段和资源,刺激学生多种感觉,学生能够在丰富的感觉刺激下逐渐培养与提升自身的家国情怀。

将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课堂相结合,最主要的是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下历史教学的方式,建立起与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摒弃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利用网络资源和网络平台,教师可以对历史事件中的历史故事进行深入挖掘,拓展学生知识面,也能够进一步突出历史资源中的家国情怀因素,进而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三)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许多历史事件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而发生的,与现代社会相比有着一定的距离,学生由于没有亲身经历过,所以可能很难对有关历史事件的概念和情感进行理解。所以,借助于信息化手段,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实现历史知识的具体化和直观化,打破时间壁垒,将自己置身于历史事件之中[3]。初中历史教材中有着许多能够应用探究式学习的资源,而探究式学习作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探索方式,教师通过组织许多有意义的探究式学习活动,比如研讨会、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提供给学生探究式学习的机会。借助于信息化技术手段,学生也能够自主借助于互联网平台实现资源的搜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以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洋务运动》这节課为例,针对于洋务运动这一事件,人们的说法是褒贬不一的,教师可以围绕这一话题,在班级内部组织辩论赛,正方学生主要讨论洋务运动为中国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反方学生则主要讨论洋务运动的局限和表现出的问题。为了使自己所代表的这一方赢得胜利,学生们会主动进行资料的搜集与整理,而在这样的辩论活动下,学生能够对洋务运动有着更加深的理解,借助信息平台进行资源搜集的过程也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过程。

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历史老师应该逐渐适应和遵循教育信息化的具体要求,转变自身教育观念,学习与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充分挖掘初中历史资源,创新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结合初中学生的身体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家国情怀。

参考文献:

[1]冯盼盼.教育信息化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培养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22(1):67-69.

[2]赖才莲.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培养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1(22):97-98.

[3]陈水飘.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策略[J].明日,2021(23):0163-0163.

猜你喜欢

教育信息化初中历史
如何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创学校发展提速平台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促进课堂自主学习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